日本历史
日本区域范围内的历史
日本历史是指日本从日本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日本列岛上距今3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生活了。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日本原来与大陆相连,大约在洪积世晚期至冲击世初期,日本各地发生海进,出现了日本海。距今约1万年前,成为今天的日本列岛。日本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尾期才较大发展,在旧石器时代大部分时间(约十万年前)发展缓慢,考古研究发现,在几十万年前来自中国北方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其中少量人(大概十万年前)才开始又迁徙到日本。
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十万年前,迄今日本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展近一千处,但有人骨化石出土的不满十处,化石主要有明石人、葛生人、牛川人、三日人等。考古学人类学观点认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东北亚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的人、古代中原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微量马来人以及微量中南半岛的印支人混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混合衍变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是更新世中国华南的蒙古人种东扩到达日本。此外还有“单一人种说”、“人种更替说”、“混血说”、“变形说”等说法。
自从中国战国后期,大量燕国人、齐国人、楚国人和越国人等为躲避战乱逃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以后到清朝时,在中国北方出现战乱和灾害时,陆续中国人移民朝鲜半岛,后来又从这里向东向南到了日本或直接到日本列岛
绳文时代
约1万2千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大约在冲击世的初期(距今10000至8000年以前),全岛进入绳文时代。绳纹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另有五期、三期的说法)。
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
另外,水稻也在这时传入了日本。水稻传入日本的路线主要有:其一是从华南、华中经海路直接传入;二是由陆路(河北、辽宁)或海路(山东)到达朝鲜半岛,再从朝鲜半岛南部传入。
弥生时代早期
前5世纪中期,以水稻耕种技术为主的生活体系从大陆及九州北部蔓延到九州四国本州。在最初位于九州北部的佐贺县唐津市的菜畑遗迹、福冈县的板付遗迹(今福冈市博多区)、福冈市博多区那珂、糟屋郡粕屋町江辻、丝岛市曲田遗迹、野多目遗迹等稻田遗迹已经发现了大陆系磨制石器、碳化米等的存在。
公元前3世纪,弥生时代的开始。伴随着渡来人的移入,日本在弥生时代初期出现了陶器、铁、铜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渐成为一个农业社会。在弥生时代稻作才被大规模地推广,特别是水田的种植,而且是在南部与西部。至公元1世纪左右,稻作从西南部相当迅速地传播至本州中部,但进一步向北传播较缓慢。虽然稻作、青铜及铁从早期阶段就已存在于北部,但并未被大规模采用,而北部直至8世纪或甚至更晚仍停留在绳文阶段。
根据陶器的形式,弥生时代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近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半岛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文文化的残余阶段。
奴隶社会
国家的产生
弥生时代中期,约公元一二世纪之际,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统治该国的女王就是“卑弥呼”。对于邪马台国的位置,有的学者认为是在近畿大和(今奈良)地区,另一种说法认为在九州,两说各有依据。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金印。到了2世纪后半期,各小国内战频繁,直至3世纪中叶才出现较大的“大和国”,后经过长期的扩张,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弥生时代中期,日本诸国中的奴国国王曾向汉朝朝贡,并为汉光武帝赐以金印。
古坟时代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微,并开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也于此时相继编成,从而进入日本的历史时代。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古坟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岛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海道则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后圆”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坟的周遭围绕着中空的黏土塑像,这些筒状土制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之“埴轮”。建筑这些坟墓需要花费大笔金钱,只有少数的统治阶级能够负担,迄今发现有七十一座,钥匙孔形的古坟最常见,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物品,到了后期,古坟里还有兵器和盔甲。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逐渐减弱。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源于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
4世纪后期,在近畿地方,大和国逐渐兴起,经过长期的扩张,并且逐渐征服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早期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
飞鸟时代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当时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603年,圣德太子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又于次年(604年)制订十七条宪法。607年还派小野妹子遣隋使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和推古天皇去世后二十年内,天皇家族越来越不满苏我氏的统治,直到645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发动乙巳之变,苏我氏统治走向终结,国家政权又回到天皇手中。
645年到649年的日本年号为大化,立中大兄为皇太子兼摄政,任命阿倍内麻吕苏我石川麻吕为左右大臣,中臣镰足为内臣。开始实行国政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执行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的、财政的和行政的改革,构成了7世纪到10世纪日本使用的律令系统。“律”代表刑事的条例,而“令”则是行政的法令,两者在一起,代表了日本从大化改新开始天皇基于法律保护世袭制度。大化改新参照中国的范例,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将原来的“私地私民”改为“公地公民”。土地不能够继承,死后必须归还国家。对受田农民征收谷物,同时也对丝绸,棉花,布匹等轻工业产品征收税收。开始要求农民服劳役或兵役。废除了氏族族长的世袭头衔。
中大兄皇子成为皇太子,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藤原氏很快成为日本最有力的贵族。另外日本国从原来的改名为日本。662年中大兄皇子临朝称制,并于668年成为天智天皇。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壬申之乱后,大海人即位,是为天武天皇。他继续天智的改革,并使天皇的中央集权更加巩固。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
奈良时代
奈良时代即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自710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
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遣唐使、派往中国的留学僧和留学生在日本文化和美术繁荣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全国大兴造寺、造像,堂皇的绘画、华丽的装饰艺术,今天仍见于奈良的寺院和正仓院宝物中。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经济上,为了鼓励荒地的开垦,增加收入,723年,政府制定了《三世一身法》。规定凡新修沟池开垦的土地,多少不限,允许开垦者三代占有;凡利用原有沟池开垦的田地,只准一代占有。由于农民倦怠,收效不大。但此法的实施却成为国有土地私有化的契机。743年,政府又颁布了《垦田永世私财法》。规定按位阶限定开垦土地面积。垦田永世归开发者私有。有势力的寺社、贵族、地方豪族均利用此令,大肆垦殖扩大领土,促进了庄园的发展。与班田制相适应,奈良朝的租税实行租庸调制。租按田地面积征收。除了交纳租庸调之外,百姓还要负担沉重的徭役。
光仁天皇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即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5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400年。庄园制度让开垦耕地的人永久拥有耕地,他们结合成利益集团,更武力兼并庄园,渐成各地武家实力的来源。10世纪以后,有别于自垦地型庄园的寄进型庄园逐渐增多。这是指通过接受“寄进”(进献)土地形成的庄园。原来地方开发领主为得到权力的庇护和借助这种权力使自己的庄园不输不入化,便往往把自己的庄园进献给中央贵族和大寺社,奉之为领主,称之为“领家”,分给庄园年贡的一部分,自己则保留“下司职”或“预所职”(均指庄官)留在原地,管理庄园。同时,农业同手工业的分工扩大了。
在公地公民制破坏的同时,天皇政治下律令制也危机四伏,其标志之一就是藤原氏摄关政治的出现。早在奈良末期僧侣政权垮台后,贵族势力复又膨胀,中臣镰足因为功劳卓著,被天皇赐姓为藤原氏,尤以其四家中之北家一直扶摇直上,至9世纪下半期,竟达到建立摄关政治,独揽朝政的地步。作为最大的权门贵族,在经济基础上,藤原氏一直受到天皇政府的优厚赏赐,以接受“职分田”、“位田”、“职封”和临时赏赐的名义,获得大量土地、劳力和财富。这是藤原氏政治发家的经济基础,但能攫取最高权力,主要是靠不断玩弄权术打击他氏,以及同皇室联姻取得外戚身份的手段。9世纪初,藤原冬嗣(775年-826年)在被任命藏人头之后,立即将其女儿送进宫中作仁明天皇女彻,因其女生文德天皇(850年-857年在位)获得天皇外祖父身份。冬嗣之子藤原良房(804年-872年)如法炮制,也将其女送进宫中,从而成为清和天皇(858年-875年在位)的外祖父,再通过制造“承和之变”和“应天门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压倒政敌。结果先则于857年以文德天皇母舅身份破例当上非皇族身份的第一个太政大臣,继则翌年以太政大臣身份为幼小外孙清和天皇“总摄庶政”,进而于866年正式获得“摄政”称号,开始了名副其实的人臣(臣下)摄政。藤原良房之后,其养子藤原基经(836年-891年)任摄政,并于887年被刚即位的宇多天皇赋予总揽国政全权。诏书说:“其万机巨细,己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然后奏下。”“关白”一词取自中国历史名著《汉书》,系“禀报”之意,在日本不久便变为官职之名,等同于丞相(宰相)。这样,藤原氏便开创了日本史上“关白政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成年后作“关白”的政体。
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官僚贵族集团的统治已完全失去进步性,政治上腐朽,生活上堕落。他们追求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神社和当作别墅用的佛寺、盛大的节日仪式、游宴、装潢贵族老爷身份的文学和音乐,对于满足这种奢侈生活来说,来自国家的庞大收入犹感不够,于是便大搞卖官政治。对于能够出钱承包工程的人,按其出钱多少卖给国司及其以下相应的官职。国司一职最有贪污发财的机会,许多官僚贵族纷纷通过贿赂藤原氏弄到兼任国司之职,身在京都,派代宫赴任,称为“遥任”。国司毫不顾及生产,在国衙领内放任代官搜刮人民,因此有“受领”绰号。当时流行着“受领跌个跟斗也要抓把土”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国司的贪婪。
除了皇室同摄关家的矛盾外,在上皇(法皇)与天皇之间以及藤原氏内部也都存在着矛盾,并且这些矛盾又总是和新兴的清和源氏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每一个武士集团内部的矛盾纠缠在一起。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的发展,终于导致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两次大混战。保元、平治之乱为平氏掌权铺平了道路。
平氏政权
平清盛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中与源义朝联合支持后白河天皇并获得胜利,因而赢得后白河天皇的信赖。然而此后平清盛与信西入道(藤原通宪)联手扩张其权力的企图使藤原信赖与源义朝大为不满,于是二人举兵在京城发动了政变,是为平治之乱。最后平清盛取得胜利,源义朝被诛杀。自此,平清盛打下了建立政权的基础。
平治之乱后,平清盛官位步步高升,1160年升任正三位参议,1165年升任兵部卿兼权大纳言,次年1166年从正二位春宫大夫升任内大臣。1167年打破惯例,未经升任左大臣及右大臣的程序便直接升任为正一位太政大臣,这是律令官制中最高的官职,相当于宰相,平清盛也因此成为从一介武士到位极人臣的第一人。平清盛的势力扩张达到永无止尽,将自己和正室所生的女儿平德子嫁给高仓天皇作为皇后,使自己成为天皇的外戚。平德子产下的皇子成为日后的安德天皇。另一个女儿平盛子则嫁给摄关家藤原忠通的儿子藤原基实,并且以此为始,让许多子女和有权有势的公家贵族阶级联姻,巧妙地透过政治婚姻的手段扩大自己的势力。
然而,平清盛的扩张,使以后白河法皇为首的院政势力感到不满,也逐渐加深双方之间的对立。之后平清盛铲除参与院政的院近臣,院政宣告中止,由平清盛独揽大权的平氏政权掌控天下。1180年平清盛迫使女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即位为安德天皇。这是平氏一族的全盛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平氏领地已达到日本全国一半以上。
平清盛死后,平氏一族先是在寿永二年(1183年)的俱利伽罗峠之战大败于源义仲,平家大军因而崩溃,无计可施之下平宗盛不得不挟持安德天皇撤离京都逃往西日本。之后平家又在一之谷之战中败给由源赖朝之弟源义经。随后平家军又在屋岛之战败给源义经。元历2年(1185年),平家在坛之浦之战中败亡,平氏政权覆灭。
中期封建社会
镰仓时代
1181年初,源赖朝的政敌平清盛去世,源赖朝堂亲源义仲于1182年7月入洛(进驻京都),后白河天皇倚重源赖朝,引起源义仲不满,源赖朝派其弟源义经讨伐义仲。1184年,源赖朝消灭平氏一族于濑户内海。1185年10月,后白河法皇命令源义经讨伐源赖朝,事情被源赖朝察觉,经过交战源义经兵败逃亡至奥州,并于1189年被杀害。1192年3月,后白河法皇去世,贵族势力衰落。7月,后鸟羽天皇正式册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
源赖朝平定平氏后,建立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1199年正月,源赖朝去世,其子源赖家即将军位。由于源赖家缺乏统治御家人的能力,又依靠外戚比企氏,引起有力御家人北条氏的不满。1203年,北条政子北条时政共同废黜了源赖家,拥立源实朝为将军,北条氏自称“执权”。1219年,北条义时唆使源赖家遗子源公晓暗杀源实朝,随后借此杀害源公晓,源氏家族绝嗣,北条政子成为最高统治者,并拥立与源氏有血缘关系的藤原赖经为将军。1221年,朝廷集结武士和畿内寺院僧兵,讨伐北条氏,史称承久之乱,但以失败告终。承久之乱后,公家政权开始衰落,武士阶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北条时政去世后,政权逐步集中到北条泰时一人手中。1232年,北条氏制定了一部武士重要的法规《御成败式目》,作为武士裁判的准则。幕府通过守护、地头掌握全国军、警权;朝廷(院)通过国司掌握全国一般行政权。起初势均力敌。承久之乱后,镰仓幕府在京都设置六波罗探题,监视朝廷与公卿,院政有名无实。
但是镰仓幕府的稳定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在执权北条时宗在位的时候,遭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两次侵略,损失惨重。幕府与武士之间的关系日渐松懈,反抗幕府统治的实力逐渐形成。北条时赖执政时期,专制加强,家臣的“御内人”和被称为“外样”的一般御家人矛盾凸显,北条时宗去世后,御内人代表平赖纲与外样代表安达泰盛产生冲突,安达泰盛一族被全歼,史称“霜月骚动”。此后,镰仓幕府统治基础御家人制度逐步瓦解,镰仓幕府统治面临崩溃。
1318年,后醍醐天皇即位,决心恢复皇室权威,废黜院政,开始亲征。1331年,后醍醐天皇再次密谋倒幕,倒幕军被幕府军打败,史称“元弘之乱”,后醍醐天皇被流放,第二次倒幕运动失败。1333年,各地豪族都开始倒幕,幕府派足利高氏(足利尊氏)前去平乱,足利高氏早已不满北条氏专制政权,途中倒戈,攻下了镰仓,最后一代执权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灭亡。镰仓时代被认为是日本封建时代的开始阶段。
镰仓时代初期,仍旧延续了平安时代的古代庄园制。一个庄园由数个“名田”组成,名主从庄园领主处获得名田的私有权,进行自主经营。名主向庄园领主交纳租税,农民向名主交纳“加地子”。这种体制称为“名田经营”。镰仓中期后,开始有了显著变化。庄园内的大名主、土豪,成为了幕府的地头。
镰仓时代的文学,是从古代到中世的转形期文学。这个过渡时期的文学,一方面承袭了平安时代以来的古代贵族遗风,无论是创作态度还是作品内容,都非常传统和保守,但已趋没落。随着武士阶级的成长壮大,出现了很多以武家社会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并逐渐成为镰仓文学的主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军记物语的兴起。军记物语是以武士为主题的小说,起源于平安时代的《将门记》《陆奥话记》等汉文题材文学作品,其中《平家物语》是最杰出的一部作品。
室町时代
建立室町幕府的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镰仓幕府后期,幕府内部势力动摇,天皇暗中决定推翻幕府的统治。1324年,后醍醐天皇的倒幕计划被察觉从而失败。1331年,天皇再次起兵,但又一次遭到失败,并被流放到隐岐(现在日本岛根县隐岐岛),光严天皇作为傀儡被幕府拥立。此时,拥护流亡后醍醐天皇的势力,如皇子护良亲王和武士楠木正成等,与幕府的军队展开了战斗。幕府内部北条氏的御家人也开始反对幕府。足利尊氏就是其中较有实力的一方,他最初开始带领幕府军与倒幕军战斗,后来才倒戈支持天皇。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迫使光严天皇退位,废止摄政、关白的制度,自己准备开始亲政,是为建武新政。然而,这些举措触动了武士阶级的利益,造成了他们的不满。足利尊氏借讨伐幕府残余势力,出兵关东,平定了这次叛乱之后,以讨伐新田义贞为名义,于次年攻入京都。足利尊氏在与保皇派楠木正成等人的战斗中一度失败,但1336年又再度攻陷京都,拥立光明天皇、幽闭了后醍醐天皇。不久,后醍醐天皇从京都逃到吉野(今奈良县吉野町),宣称自己的正统。这时,日本出现了两位天皇,南北朝时代开始。1338年,足利尊氏被北朝任命为征夷大将军,于京都开设幕府。
1367年,10岁的足利义满继任为三代将军,因北朝内乱之故,南朝再次兴盛。十二年间,北朝乱事被三代将军义满一一平定,并策划了对南朝的反攻。1379年至1384年,北朝夺回四国和南朝在畿内的大片领土,1385年夺回九州。1392年,北朝包围奈良,南朝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北朝后小松天皇,历时56年的南北朝时代于焉结束。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他统一了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由于当初足利氏为了对付南朝,必须于京都开设幕府,而在镰仓设公方府,引来了关东大乱。
长期动乱中,广大的下层农民受害最深,反抗官府和统治者的斗争不断发生,被称为“一揆’(通称百姓起兵反抗统治者的行为)。1428年9月18日,近江国醍醐乡的农民以德政为口号发动起义,史称“德政一揆”,起义得到广泛响应。1441年8月,德政一揆规模扩大,幕府不得不颁布“德政令”,宣布取消农民一切债务。9月14日,进一步发布“一国平均德政令”,不论身份贵贱、地位高低,一切债务全部废除。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于1467年爆发了应仁之乱,这场战乱持续了11年之久,自此幕府的权威日下,原本受幕府策封于各地的守护大名,有的渐渐被守护代(副官)、家臣、国人篡夺政权,有的可以保持政权至战国时代,从1477年应仁之乱结束,至室町幕府灭亡,称为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
1477年,应仁之乱结束后,虽然室町幕府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可是当时的各任幕府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将军不但多次下令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守护大名,还屡屡颁布征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那些对京都当局造成威胁的势力。然而,将军的权威已经大不如前,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
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在中国地方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的实权,后来的尼子经久更是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在双雄争霸过程中,安艺国人毛利元就在尼子、大内两家之间夹缝求生,逐渐扩张自身力量,后来抓住大内氏内乱的机会,在严岛之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中国地区的新霸主。美浓守护土岐氏亦遭到重臣斋藤道三的驱逐而衰败。
1518年,大内义兴返回所属领国,失去庇祐的足利义稙不敌管领细川氏,再次辞去将军一职,由前将军义澄长子足利义晴接任。然而,义晴因与管领细川晴元长期失和,在1546年辞退将军一职,由长子足利义辉接任第十四代将军。足利义辉立志重振幕府声威,不但多次积极调停诸大名之间的纷争,更邀请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有实力的大名上洛谒见将军。此时管领细川氏遭到权臣三好长庆夺权,后者掌握实权,而把幕府当作傀儡,成为当时有实力的大名之一。三好长庆死后,其重臣松永久秀三好三人众决定罢黜将军足利义辉。1565年,三好三人众松永久秀率领的叛军包围义辉所在之二条御所,虽然足利义辉得到当时著名剑客上泉信纲冢原卜传等人传授的剑术,有剑豪将军的美名,但依旧因寡不敌众而被弑。足利义维之子足利义荣被拥立为第十四代将军。足利义辉死后,室町幕府就此完全失去实权,也失去中兴的机会,直到1573年灭亡。
关东方面,今川氏、武田氏、上杉氏、后北条氏等相互争霸。其中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在川中岛进行了多年的争霸,但终无结果。东海方面,清洲织田氏旗下重臣织田信定织田信秀父子日后取得实权,成为尾张一国之主。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三千军击败领有骏河国远江国三河国三国,率领约两万五千大军的大名今川义元,是为桶狭间之战。1567年9月,信长在稻叶山城之战中取胜,攻陷美浓的稻叶山城,将它改名为岐阜城,并制作了天下布武朱印,展开统一日本之路。第二年,信长拥立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并在盟友浅井长政的帮助下,完成上洛的目标。1573年,织田信长与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的二条御所,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国若江城,并建立安土城。室町幕府宣告灭亡。日本战国时代前一百年的室町时代在此划下句点,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近世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
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了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足利幕府宣告灭亡,开创了安土桃山时代。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继续消灭了浅井长政朝仓义景两家,迫使伊势国司北田具房将家督让给信长次子织田信雄。他还平定了三好、松永等南近畿势力。直到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胜赖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畿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此时的全国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织田氏手上。不久之后,织田信长在近江兴建安土城,作为织田政权的象征。1577年,织田信长派他的主要战将羽柴秀吉去攻占西本州中国地方的十二个国。1582年,当织田信长带领少数随从从安土出发前往救援秀吉的时候,当到达京都并借宿歇息在本能寺一晚时,被织田信长先派去本应该去支援秀吉的明智光秀发动叛乱,突袭信长歇息的本能寺,信长被迫于本能寺纵火自焚而亡,史称本能寺之变
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战击败明智光秀后,成为信长未成年后嗣的保护者之一。1584年,秀吉击败了其他三个保护者,完全控制了京都,成为织田信长无可争议的继承人。羽柴秀吉,出身平民,原名木下藤吉郎,他曾被藤原家收为养子,后来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得到了关白的职位,这意味着全日本的内政和军事都为他所控制。之后的一年中,他维持了与九个主要大名中三个的同盟,并继续在四国和北九州的统一战争。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战胜了控制东本州关东地区的最后一个敌手,剩下的大名都投降了,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就此结束。第二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政治上通过太阁检地兵农分离、惣无事令等政策,加强集权统治。为之后江户幕府的发展做了一定的铺垫。
1592年,丰臣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入侵明朝。同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役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王京汉城(今韩国首尔),朝鲜国王李昖逃亡鸭绿江边的义州。1593年1月,明朝、朝鲜联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军将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虽在碧蹄馆之战因寡不敌众被日本将领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击退,但后来日军因为宇喜多秀家为首转攻幸州山城时遭遇朝鲜将领权栗的抵抗。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开始。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1598年7月,丰臣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决议下开始撤退。文禄·庆长之役中,丰臣氏及参与战斗的大名消耗了极大的财力,而德川家康由于留守日本本土,并未参战,因此实力得以保存,为之后取代丰臣氏奠定了基础。
江户时代
1603年至1867年间被称为江户时代。1600年关原合战奠定了德川氏的天下,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开设幕府、受封征夷大将军,当时,天皇虽然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在德川时代的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日本政府发觉西班牙及教会往往会带来的威胁,为免日本被殖民、防止西方思想传入以保障国内政治稳定及意图垄断对外贸易,于1624年与西班牙绝交,亦禁止船只往来日本及菲律宾,1633年正式颁布锁国令,不准已出国之日本人回国,并于1638年岛原之乱后,在1639年颁行最后一次锁国令,禁止与葡萄牙贸易,今后只容许荷兰人及中国人在长崎出岛进行贸易。
政治一安定,经济也跟着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发展良好,商人与町人盛行元禄文化。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后暂时恢复财政,之后却又再度恶化,在其后由松平定信推动的宽政改革水野忠邦推动的天保改革等企图改善,但却未解决根本。伴随着货商经济的发展,化政文化等的町人文化盛行的另一边,以往以米的年贡为基本收入的大名旗本转为贫穷化。大名实行藩政改革,土佐藩长州藩萨摩藩等在靠此改革成功后被称呼为雄藩。
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德川幕府统治前,日本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航到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开始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导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全国天主教徒从30万猛增到70万人。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德川幕府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即宽永锁国。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幕府末年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经由马修·培里来航而签下了日美神奈川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得锁国崩裂,随着开国与尊王攘夷思想强盛,幕府大老遇刺身亡与萨英战争都令幕府的权威一落千丈,最终德川庆喜先后把政权与领地交还朝廷。
近代时期
开启近代
主词条:黑船事件
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率领四条蒸汽船闯进日本的江户湾,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对外通商,日本上下惊慌失措。
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死死关上。外国人中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没有信仰自由。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
在当时所发生的抗议和反对运动中,有一些暴动竟有四千农民参与,而且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武士里也有大量的思想改革运动”。很快,“倒幕”阵营就壮大起来,不仅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小市民、中下层武士,也包括力主发展实业的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派。
1867年11月8日,与幕府将军矛盾深重的日本明治天皇睦仁(1852年-1912年),下旨组织倒幕军,讨伐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十月十四日(11月9日),德川庆喜假称还政于天皇,却在大阪并着手组织兵力,图谋反叛。
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的谕令,表示准许德川将军的辞退。当晚,天皇即主持召开了由“倒幕派”的皇族公卿,大臣和武士列席的御前会议。会上宣布:废除幕府,责成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以及财产;重新赋予天皇以权威,亲主朝政;建立新的中央政府。
1868年1月27日,倒幕军连战连捷,最终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之战中击败了3倍于己的幕府军队,德川庆喜逃往江户。倒幕军继续高歌猛进,德川庆喜宣布交出幕府和军队的控制权,倒幕派攻陷幕府残余在北海道的最后据点,取得了内战的最终胜利。以明治天皇为首日本新政府成立了。
明治维新
重掌朝政的明治天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决心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改革被统称为明治维新。一方面,新政府确立国家制度,如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富国强兵)为国策推进,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
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1868年4月,朝廷颁布《五条誓约》,作为施政改革的纲领。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这些重大变革,在日本国内迅速推开,成效显著。为消灭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他采取“奉还版籍”政策,废藩置县,将全国划为3个府72个县,终于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还废除旧的“士、农、工、商”阶层制度,将所谓公卿诸侯之类的贵族改称“华族”,将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大胆废除了封建俸禄。此外,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全国改革军警制度,建立新式军队,创办军工产业;学习西方文明,引进西方科技与管理;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才,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建立起帝国大学系统。
1873年,日本开始实行新的兵役制度,在全国征召义务兵,同时改革农业税,统一货币。在国民“万事决于公论”的呼吁下,明治天皇决定于1885年实行立宪,建立了内阁制度,并于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次年召开了首届国会。
政治改革日新月异,以军事工业、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变革筹划也迅速变为现实。继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后,又于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西方的科学技术得到大力提倡。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基本铺平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完成了部分预定的改革目标,成为中国周边迅速崛起的强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侵略扩张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很快就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于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二十世纪初,大日本帝国逐渐形成,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在甲午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及日俄战争中歼灭俄国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其中的一角。
1900年,俄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单独出兵占据中国东北,但各国与清廷议和后俄国拒不撤兵,遂与日英等国交恶,最终在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取得库页岛(日本称桦太)北纬50度以南的部分。
日本于1910年并大韩帝国入版图,是为日韩合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不断染指中国,企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并出兵中国山东,占领了德国占领的青岛,而且逼迫袁世凯政府与之签订“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企图攫取德国占领的中国山东。为牵制其海上力量,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以压制日本海军力量的扩张。但日本在一战中获利甚丰,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化上,日本从欧美传入了新的学问。艺术上,带有未曾在日本出现过的个人主义小说,文学开始出现,与江户时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开了角逐。宗教上,改变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现象(神佛分离),出现了打压佛教(废佛毁释)等运动。
大正时代
1912年到1926年称为大正时代。明治天皇于1912年驾崩,子嘉仁继位,改元大正,是为大正时代。1912年,因为陆军倒阁而引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大正民主运动),开始出现政党政治。
大正时代前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国内也是动荡不安,1918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由于地租高昂,加上生产技术落后,日本农民通常只能向地主租入小块土地进行耕种。其结果是日本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广大农民群众不能不长期挣扎于饥饿线上。1918年7月23日,暴动首先在富山县鱼津附近的小渔村中开始,事态很快升级为暴乱、罢工、抢劫、蓄意袭击警局和政府机关乃至武装冲突。1918年9月中旬,在日本全国共38座城市,153个乡镇及177个村中出现了超过623起骚乱,参与者逾200万人。事后约有25000人被逮捕,其中8200人被以不同的罪名判刑,轻则罚款,重则死刑。由于对骚动爆发负有责任,首相寺内正毅及其内阁成员于1918年9月29日辞职,之后,原敬组织了首届政党内阁。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摄政,数年后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在国际会议中节节败退,使日本社会日渐艰难。
权贵与政党不断抗争,发生了第二次护宪运动,实行了全民普选(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首相,提倡“宪政之常道”。与明治时代取得社会发展成就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昭和初期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27年4月田中义一组成政友会内阁,推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在中国,日本一直扶植奉系军阀张作霖,对满蒙进行殖民活动,因为张作霖反对日本的侵略,导致1928年6月被日本关东军皇姑屯炸死。1931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扶植傀儡国家满洲国;再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6年2月26日,发生了二二六事件广田弘毅组阁,创建以天皇及军部为本的法西斯体制。
1937年7月7日,日军策动卢沟桥事变,正式入侵中国,引发中日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转折。战时日军占领华东平原,包括首都南京,并试图以南京大屠杀逼中国军民屈服,遇难人数超过三十万人,蒋介石率领的国民革命军退守中国西南一带。但其后战情僵持不下,令日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欧美对日本禁运石油钢铁等不得运往日本。因此军方孤注一掷,发动“大东亚战争”,向南亚继续扩张,史称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夏威夷的美军基地珍珠港,并正式向美国英国荷兰宣战,同时开始进军东南亚等太平洋地区。日军起初连战皆捷,然而日本海军中途岛战役大败,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1938年以来,日军以“扫荡”、“三光作战”,试图稳定中国的日占区,但仍无法扭转整体局势。战争后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接连攻下硫磺岛冲绳岛,美军B-29轰炸机随即密集轰炸日本本土,许多城市遇袭,市民伤亡惨重、工业设施尽毁,日本的飞机工厂和机场受到重创。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依次在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同时苏联亦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出兵占领中国东北。8月15日,裕仁天皇以电台广播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签署投降文书,向盟军投降,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并将领土范围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其他指定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战后时期
战后初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实君立宪制为虚君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日本投降诏书发出的同时,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铃木贯太郎内阁总辞,授意与皇族东久迩宫稔彦王组阁。东久弥宫内阁,是日本历史上唯一的皇族内阁。当时,东久迩宫内阁中,有前首相近卫文麿国务大臣重光葵外务大臣。后来重光葵因故辞职,由前奉天总领事,元老牧野伸显的女婿吉田茂继任。此时,盟军送来一位太上皇,那就是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部要求罢免禁制不利皇室言论的内务大臣山崎巖,东久弥宫内阁于是总辞。成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内阁,寿命五十四日。东久弥宫内阁倒台后,昭和天皇任命亲美英派的币原喜重郎组阁,1945年10月9日,币原内阁成立。币原令人熟悉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的币原外交
战后的政党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党(总裁鸠山一郎)、日本社会党(片山哲书记长)、日本进步党(总裁町田忠治)、日本协同党(委员长山本实彦)、日本共产党(书记长德田球一)也恢复活动。翌年一月,盟军总部公布公职追放令,所谓公职追放令,就是要禁止战犯出任公职。
战后在盟军的占领下,根据日本国宪法,天皇成为国家的象征,国民主权与和平主义也在宪法中得到确立。日本国宪法下第一次国会大选,吉田的政党大败,以日本社会党为首的在野政党胜出,组成以日本社会党及民主党为首的联合内阁,社会党的片山哲、民主党的芦田均相继出任首相,可惜当时社会党内部左右派严重对立,而且又爆发昭电疑狱事件,这一个“中道政权”就这样倒台了。吉田茂再次重登相位,连续四次组阁。鸠山一郎复出后,与吉田茂对立,最后吉田茂在内外交困下,不得不下台,鸠山一郎以上台后立即解散国会为条件与在野党妥协组阁,大选以后再次组阁,时已经分裂了的左右社会党合并,再次结成日本社会党。鸠山一郎再次结合他的民主党及自由党,结成自由民主党,时称为保守合同。1955年的选举,自由民主党得到过半议席,日本社会党成为最大在野党,这一个政治生态一直持续到1993年,称为“五五年体制”。
后昭和时代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鸠山一郎在促成日苏建交后退下来,由石桥湛山继任,然而石桥组阁不久,身体出现重大问题,又不得不辞职,最后由曾被指为战犯的外务大臣岸信介继任。岸信介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要修改日美安保条约,为此,革新与保守两大势力进行最终对决,爆发日本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安保斗争”。其后,日美安保条约修订自然生效后,岸信介退任,由池田勇人继任。池田勇人提出“宽容与忍耐”口号。池田连续三次组阁,甚至与同属吉田茂门下的佐藤荣作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竞争,最后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辞职。佐藤荣作继任。佐藤组阁后,把冲渑县回归日本。
佐藤荣作连续四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并连续三次组阁,任期也超过了恩师吉田茂及明治时代的桂太郎。他宣布引退后,自民党有五人参选党总裁,分别是佐藤派的田中角荣、大平派的大平正芳、福田派的福田赳夫三木派的三木武夫,四人参与总裁选举。结果只有田中与福田二人出线,世称为角福战争,田中角荣成功拉拢大平、三木以及中曾根康弘结果以击败福田当选总裁组阁。
田中角荣最重要政绩是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及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同时田中被指责的是金权政治,自此自民党走入一连串的弊案之中,1974年11月宣布辞职。自民党副总裁椎名悦三郎召见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指定由三木武夫继任总裁。三木武夫组阁后,美国白水门事件所引发的余波,揭发了洛瓦希德事件,田中涉及贪污丑闻,三木武夫企图拿此事向田中角荣开刀,引来党内大派系组成举党协,推举福田赳夫为继任总裁,结果在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大败、三木辞职,由福田赳夫继任。
1975年众议院选举,自民党由于一连串的丑闻落败。福田、三木、中曾根三派要求大平辞职,大平得到田中派支持而拒绝,引发四十日抗争。1979年11月,自民党创党以来,首次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自民党党总裁与党员同时参与选举,大平在田中派以及小党新自由俱乐部支持下,在决选投票中击败福田赳夫组阁。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年、1977年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平成时代
昭和天皇于1989年1月7日驾崩,子明仁继位,驾崩次日(1月8日)起改元平成,称为平成时代。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1986年底海外净资产一千八百零四亿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资产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亿美元,估计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万亿美元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应国,东京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正在扩大。
自民党受到瑞克鲁特弊案所影响,竹下登内阁受到严重冲击。竹下登被迫辞职。由外相宇野宗佑继任。但由于宇野宗佑上任后被爆出与艺姬桃色丑闻,加上民众不满瑞克鲁特弊案及自民党政府施行消费税,三大问题严重冲击,结果在当年七月参议院选举大败。自民党当选席次创历史性新低。结果宇野内阁倒台。由海部俊树继任。
1991年末,海部俊树放弃连任,由宫泽喜一继任首相。翌年末,自民党竹下派的会长金丸信因案辞去竹下派会长之职,为了继任人的人选而分裂成为小渊派及羽田派。1996年,村山富市下台,由自民党新总裁桥本龙太郎继任。社会党改名为社民党,改为于阁外合作。两年后,桥本内阁因为参议院选举大败而倒台,由小渊惠三继任。小渊惠三拉拢以前同一派系的小泽一郎(此时小泽已经建立自由党)与新公明党合作。
21世纪初
经济不景气
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产价格的严重缩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约缩水1300万亿日元。
2007年,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超过GDP的1.7倍,在整个经合国家表现的最差,2011年《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债务将首次超过2倍,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14年,日本政府债务可能达到2.3倍,到时候日本恐怕将步入希腊政府的后尘。
安倍晋三再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推动日元贬值、实行量化宽松等,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纵使当中调高消费税的措施可能会令部分国民的薪资追不上物价升幅,但由于日元兑美元贬值,带动日本产业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需求攀升,使日本能够摆脱长达15年之久的通缩阴影。
首相更迭频繁
2000年,自由党脱离执政联盟,同时分裂出保守党继续留在执政联盟。小渊惠三中风入院未几去世,由干事长森喜朗在党内高层协议下继任。森喜郎任内形象低落,时常失言。宣布不再连任,小泉纯一郎与桥本龙太郎争夺自民党总裁,结果小泉胜出,开始了五年多的小泉时代。
2003年,小泽一郎的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在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夺得过半选票,而合并后的民主党在选举大有斩获。翌年的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更越过自民党成为第一党,显示小泉纯一郎的改革受到挑战。但2005年小泉纯一郎的邮政改革案未被参议院通过后,解散众议院,成功把所有反对者打成反改革,自民党加上公明党夺得议会三分之二席次,稳夺国会的控制权(尽管参议院否决法案,但众议院三分之二再通过即为国会之决议)。
2006年,小泉纯一郎不再连任,由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当选新首相。2007年不得不下台。
2007年9月,福田赳夫之子、前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当选自民党总裁,以老成持重举党一致执政,但执政一年,内阁仍无法提振民意支持度,来届众议院选举只余下一年不到,宣告倒台。
2008年9月,由四次参选党总裁选举、曾在安倍及福田时代出任干事长的麻生太郎以在国民的人气得到党内支持而当选组阁。
2009年,执政自民党在第45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中惨败,再次下台,更首次失去共计长达54年众议院第一大党的地位。2009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第60位日本首相。
2010年5月28日,由于未能兑现将普天间迁到冲绳县外承诺,鸠山政权面临瓦解危机。2010年6月2日,鸠山由纪夫辞职。
2010年6月4日,菅直人参众两院各自的全体会议上,战胜了自民党党首谷垣祯一,继任首相。2011年8月26日,因日本发生九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和核事故,菅直人救灾指挥不利,国会两院对抗严重等原因,菅直人引咎辞职,执政时间共15个月。
2011年9月2日,野田佳彦就任首相。2012年12月26日宣布内阁总辞职,正式辞去日本首相一职。
由于民主党施政失当和在东日本大震灾中救灾不力,内阁总理大臣更换频繁,加上福岛核灾使日本的经济再次陷入困境,造就自民党再次上台的机会。
2012年12月,自民党获取压制性胜利,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上台后倡议修改宪法,取消当中否定的集体自卫权以允许自卫队到海外参与联合国的维和反恐行动,通过自主制定的新宪法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主权国家。然而由于新宪法的部分字眼具争议性,引发部分亚洲邻国不安。
令和时代
德仁即位
日本时间2019年4月30日下午5时,明仁出席日本天皇退位仪式“退位礼正殿之仪”,为平成年代划上句号,这也是时隔202年日本再度有天皇生前退位。5月1日凌晨零时,皇太子德仁成为日本第126代天皇。成为首位生于战后的天皇。日本持续30多年的“平成”时代结束,改年号为“令和”。
举办奥运会
2020年东京奥运会是全世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首次聚在一起举办的一届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开幕、8月8日闭幕。
历史分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4 09:43
目录
概述
原始社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