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文化是指以
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世界上三种文化类型:大陆文化,
海洋文化,岛国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其生成空间为陆地。
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
大陆文化与
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这种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差异形成显著区别。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即“
农耕文明”。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即“海洋文明”。两者均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原始时期,人类只能在陆地或沿水从事采集和渔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从陆走向水,进而出现了航海与商品贸易。欧洲产业革命就是以十六世纪初航海为先导,即所谓“蓝色文明”。而“欧洲的‘蓝色文明’的出现,正是源于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
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人类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
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大陆文化的生成空间为陆地,陆地因受山岭江河阻隔而造成狭隘性与封闭性,因对土地的私人占有而产生封疆与世袭观念,又因土地占有的面积大小与山岳的高低形成等级制度。陆地是稳定的,农业社会要求稳定,风调雨顺;封建政权的代号为“江山”,即使说“四海为家”,也是以四海为边界。传统所谓“六合”、“四方”一般都不包括海洋,明清实行“海禁”政策,也把海疆排除在外。安土重迁,安贫乐道,惜别怀乡,这些都是大陆文化的生成背景。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大陆文化虽然厚重、典雅、精致,其局限性则是很明显的。
中原文化有五个特点:一是具有根源性,文化的源头都在中原;中原是道教理论的主要源头。河南鹿邑人李耳被道教尊为教主,其《道德经》被奉为主要经典,著名的道学家成玄英、内丹修炼法创始者陈抟、太一教创始人萧 抱珍、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也都是河南人。道教以“道”为信仰核心,强调内以治心,外以救世,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主张通过加强道德自律和修行体验求得生命 能量的升华。二是具有原创性,都是第一次出现、发明的;无论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结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三是具有包容性,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中原文化的厚重与包容,为道教文化的孕育与生成提供了丰厚的营养,使得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
民族宗教,逐步成为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海洋文化的生成空间为海洋。因海洋的广阔与一望无际而表现出大气与开放姿态(
李白诗:“海水不满眼,观涛不称心。”);又因海洋无法私人占有而形成平等观念,密切了人间关系(“同舟共济”“风雨同舟”)。海洋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天风海涛,最能启迪人们想象与幻想;而险恶的风波,又能培养人们的冒险精神,使航海成为勇敢者的事业。海洋是流动的,变化的,宽容的,有较大自由度(普希金诗:“大海,自由的元素。”),较少狭隘观念与保守思想。海洋又是积极的,进取的,浪漫的,有广阔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开拓人的心灵世界。这些构成了海洋文化大气、强悍、机智、热情、浪漫、生气勃勃、充满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基本特征,也构建了海边民豪爽、旷达、灵活、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新观念的心理素质。
海洋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
李二和《舟船的起源》一文,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特征,它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理想。近代以来,其内涵又包含了民主理念、平民意识与自由思想,涵盖了科技发明、商业流通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