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城
东京的旧称
江户城,东京的旧称,始建于15世纪中叶,当时规模不大,仅100多户。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并在此设立幕府后,江户便成为日本的首都。
历史记载
十二世纪初,江户是平安时代发生的地名,为武藏国江户乡,最早出现在镰仓时期的书籍《吾妻镜》,江户意思是江川(荒川)的出海口或入湖入川口秩父地区秩父氏(武藏国守代理职河越氏分家,畠山氏的分家)的分家,秩父重纲之子四朗,在江户樱田筑居馆(如今皇居的本丸、二之丸范围),并以地方为“名字”,改名为江户重继。以地为名因此得名“江户城”。长禄元年(1457年),扇谷上杉氏的家臣太田道灌开始修筑江户城。以后,随着扇谷上杉氏的衰落,于16世纪初成为了后北条氏的一座支城。城南的品川凑自古为武藏国府的外港港区,浅草的江户凑亦为室町时代武藏国知名的港区(海上称港,陆上设施称凑)。与神奈川凑(横滨)为东京湾三大繁荣港市,太田道灌时期即形成城下町,有一定的发展。
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借故讨伐后北条氏,于小田原之战攻陷小田原城,没收后北条领地,德川家康入封关东,以江户为居城,江户城开始繁荣起来。庆长6年(1601 年)闰11月2日江户大火全城焚毁。庆长八年(1603年),家康在江户开设了延续二百多年的江户幕府,着手增筑江户城,最大规模为拥有五重六层天守。历经三次修筑,最终天守于1657年明历大火中烧毁,三代天守扣除中间修筑时间,天守总共存在仅五十年不到,改由富士见橹替代,石垣高7间(实际11米),长18间宽16间(28m×25m),含石垣建筑总高度22间半(35米),矮于大阪天守与骏府天守,因位于大奥后方遂放弃建筑,但是经过多次大火。现今有很多部份仍然未能确定。从此,作为幕府将军的居城,成为全国幕政中心,加上参勤交代的建立,以整个日本的力量发展江户,大量不事生产的武士家族于此繁衍,服务武士阶层的商人、工匠、使役作为町人亦大量涌入,在江户幕府中后期终于赶上京都、大阪成为经济中心,江户城得到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东京。
江户亦为全球历史上知名的火灾城市, 江户幕府267 年间,包括1601年全城焚毁的大火共49次,大小火灾1798次。
明治元年(1868年),江户城由维新政府接管。3年后,天皇入住,成为了居城。1948年更名为皇居。部份城内建筑,如冰川神社以及喜多院被移往其他地方。目前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的“特别史迹”。
文物遗存
江户城从庆长十一年开始大规模建造起,至宽永十三年(公元1636年)止,前后建设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江户城东西约5.5公里,南北约4公里,四周围有内壕和外壕,外壕周长约16公里。有城廓两重,内廓的总面积264万平方米。城内建筑宏伟,有望楼20座、城门36个,还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等宫殿。
樱田门天守阁遭火焚后已不复存在,唯有巨大的石垣垒成的内壕完好无损。
江户城皇宫是古典式楼阁,隐没在郁郁葱葱的林荫之中。经过二重桥,越过内壕,进入皇宫的正门——二重门,迎面至高约13.4米的仪见橹,白壁灰顶,既典型又庄重。
皇宫内共有宫殿7座,全是战后所建,总面积为23000平方米,白色的墙壁、茶褐色的铜柱、绿色的瓦顶,极富日本传统的建筑风格裕仁天皇丰明殿吹上御所
皇宫东面的东御园於1968年重建。苑内的大手门天池壕旁种植着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各种名贵树木260株。
皇宫北面的北之丸,是一个三角形地带,被千鸟渊、牛渊、清北壕包围,1969年起辟为公园。园内有日本武道馆科学技术馆、国立近代美术馆、西部是幽静的日本式花园。
皇宫外苑里面有高耸的苍松翠柏和宽敞洁净的大草坪,这里已成为国民公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9 06:35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