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于1994年6月设立。
历史沿革
1994年6月3—8日,中国工程院成立暨首届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和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同时召开。
1995年7月11—14日,中国工程院第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
1996年6月3—7日,中国工程院第三次院士大会与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同时举行,选举产生了中国工程院首批外籍院士。会议决定,今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均在双年6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同期举行。
1998年6月1日,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7月1日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
2000年6月5—9日,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2年5月28日—6月1日,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4年6月2日,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开幕。
2006年6月5日,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开幕。
2008年6月23——27日,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0年6月7—11日,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2年6月11日,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开幕。
2014年6月9—13日,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6年5月30日—6月2日,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一道召开。
2018年5月28日—6月1日,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项目设置
组织流程
评选组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可通过两种途径提名:1.中国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候选人;2.中国工程院委托有关学术团体,按规定程序推荐并经过遴选,提名候选人。对居住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提名,按第一种途径进行。不受理本人申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对候选人的评审和初选由各学部组织院士进行。初选时,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不少于该学部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院士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该学部应选名额通过初选。
各学部初选结果经主席团审议并确定终选候选人名单后,提交全院有投票权院士进行投票终选。终选采取等额选举,参加选举的院士须超过全院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选举有效,获得投票院士半数以上赞成的候选人当选。
选举结果经主席团审议批准,书面向全体院士通报并正式公布。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选与中国国内院士增选同期进行。
外籍院士候选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
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由院主席团经过讨论并实行无记名投票确定。
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会议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超过全院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选举有效;获得投票院士半数以上赞成的候选人当选。
标准条件
在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国国籍,可按程序转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放弃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当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当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如出现严重的科学道德或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等问题,由主席团审议,撤销其外籍院士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人提出辞去院士称号的辞呈,经主席团审查认可后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评选情况
首批院士
1994年3月初,由中国工程院筹备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以差额无记名预投票和正式投票,遴选出首批拟聘中国工程院院士66名。同时,中国工程院筹备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经过各学部酝酿、协商后,由学部主席团和工程院筹备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先后审议、表决通过,确定30名工程技术背景比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并列入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的拟聘名单。以上两部份共96名,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暨首届院士大会上予以公布,以中国工程院名义聘任。
院士增选
据2024年5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964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34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3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18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7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7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4人,农业学部91人,医药卫生学部134人,工程管理学部(67人,其中跨学部院士27人)人;院士中,包括资深院士415人。另外拥有外籍院士124人。已故院士334人、已故外籍院士22人。
院士名单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32人)
资深院士: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39人)
资深院士: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16人)
资深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6人)
资深院士: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7人)
资深院士: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4人)
资深院士:
农业学部(91人)
资深院士:
医药卫生学部(132人)
资深院士:
工程管理学部(66人,其中跨学部院士27人)
资深院士:
文化传统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遵守《中国工程院章程》;积极促进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努力创新,不断作出成绩;提倡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起表率作用;积极培养人才,推动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参加工程院及学部的活动,承担工程院及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任务,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国家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决策有建议权;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有提名权;在院士会议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受有关待遇。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可以参加院士会议及咨询、评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工程院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工程院及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工程院赠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参加选举活动。
社会评价
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作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学家的引路人,绝大多数院士无论是学术还是学风,都堪称典范。尤其是随着近些年院士队伍年轻化,一些认为院士只是学术“偶像”的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即使不再承担具体科研任务的很多院士,也都发挥着国家智力和思想库的作用。(人民日报
“院士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一员。”“近年来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误区, 在某种程度上院士成为某些单位的‘学术资源’,或是某些单位领导的‘业绩’。”(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庄辉曾溢滔秦伯益,2011年5月31日)
院士轶事
周国泰,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10月21日,因腐败问题落马,后被停止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格。
李宁,2008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1月17日,被停止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格(2020年12月撤销)。
孟伟,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11月14日,被停止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格(2018年4月撤销)。
王安: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已被撤销)。
曹耀峰: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已被撤销)。
岳国君: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2月撤销)。
2013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候选名单出现了不少现任或前任“高官高管”,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中国工程院早有明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须是科学家”、“这一标准对所有的被提名人一视同仁,不管是对高级干部、企业老总,还是对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研人员”。
院士增选之所以为公众关注,确实反映了学术界和科研生态圈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涉及院士的学术腐败、垄断学术资源的学霸问题,以及近些年来院士增选中出现的个人拉票、单位助选等不良风气。中国工程院曾发布公开信,对新的院士增选过程出现的拉票、助选现象进行警告。
2011年12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出炉”,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而在1个月前,已经有网友公布33位新院士的名单,其中32位“命中”,因此工程院新院士名单可能提前“泄密”。
工程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务院还没有批复以前,工程院是不会提前公布或者通知院士的,网络上的名单可能是通过院士本人了解到的。网络上的这份33人名单和最终的54人名单相比,显然是不完全名单,说明“是非正式的途径获得,不符合规定”。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工程院.
首届院士大会简介.中国工程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1: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