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崑,男,
汉族,1925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
济南,山东
济宁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属材料专家,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44年10月—1948年7月,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8月—1951年9月,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
1951年10月—1954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
1954年8月—1956年7月,成为北京钢铁学院讲师。
1956年—1958年,成为华中工学院副教授。
1958年10月—1960年8月,到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进修。
1960年9月—1987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
1979年12月—1986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
1992年—1995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组长。
1995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60年代,崔崑组织起模具钢科研组,首先解决少无切削工艺所需要的模具钢,这种钢要求既要强韧性,又要耐磨。崔崑与同事们注意结合中国资源条件,设计了一种含铌基体钢,在冷作模具钢中加入铌,在中国国内外尚无先例,经过实验室的研究和钢厂的试生产,这种钢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崔崑与同事们分头去哈尔滨、沈阳、上海等地,崔崑去了哈尔滨轴承厂,在不同产品上反复试验,模具寿命达到课题攻关要求。用这种钢制做受力复杂的冷挤冷镦模具,其寿命比价昂的高速钢制做的模具有大幅度提高,这种钢还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因而较快地在汽车、手表、航天、电子、轻工等行业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初,崔崑与钢厂合作,生产一种易切削模具钢,钢的成分也有特色,可做多种用途。用此钢制作精密塑料模具时,处理好再加工,保证既有足够的硬度,又有高的尺寸精度,上海某无线电厂用此钢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模具,模具形状极为复杂,模具上有数千个小孔。崔崑采用了喷吹冶金技术和复合易切削系,设计了新的成分,开发成功新一代产品,使钢的生产工艺简化,成本降低,能用于制作大中小型各类模具,这种钢迅速推广到上百家工厂,解决了许多模具生产难题,许多工厂反映这种钢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类钢*价格只是其四分之一。
据2020年4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崔崑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 《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2部著作。2012年完成著作《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专著200多万字,含图828个、表646个。崔崑自学电脑、亲自整理书稿,自己画插图。
截至2016年8月,崔崑的研究成果共获得省、部委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各一项(均为第一发明人)2011年又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第四)。
人才培养
崔崑认为,大学是人生中最珍贵、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间,希望学生们珍惜这一宝贵时刻,勤奋学习,健全体魄,提高人文素质,学好扎实本领,热心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崔崑认为,搞科学研究的人,要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尊严,贵在诚信自律。
崔崑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首先要勤奋。同时,年轻人要有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对于科学道德,崔崑认为,讲科学道德,要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创新,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领域,要有严肃、严格、严谨的科学作风,发表的研究结果必须翔实,要弘扬团队精神,要淡泊名利,要廉洁自律。
截至2018年10月,作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崔崑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2005年11月10日,受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领导邀请,崔崑做客“材料科学与人类社会”讲座,陈述了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意义。
1987年,崔崑主编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81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崔崑兼任中国模具协会顾问,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冶金评审组委员。
个人生活
崔崑的父亲是
燕京大学毕业生,在侵华日军接管洋行后毅然辞去高薪职务,崔崑高中毕业后,父亲支持他离开沦陷区,去
四川考大学。父亲教给他的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不争名利、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定的民族气节。
崔崑夫人朱慧楠教授是
华中科技大学原化学系化学教研室最早的教师之一,曾担任过理化系、化学系系主任,为院系发展打下坚持基础,退休后负责全校老年协会工作,做起了志愿服务。1960年湖北省颁发的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
崔崑夫妇生活上一直很节俭,崔崑院士的一件衬衣可以穿30年,崔崑夫妇都住在校内院士楼,没买房子;家里的家具比较老旧,电视甚至还不是液晶的;平时就在学校买菜,自己做饭。
人物评价
崔崑从教60余年,入党60年,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事业,以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默默奉献,是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楷模,多年来,他始终心系学生,忘我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辛勤耕耘,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师生的爱戴和同行的高度赞誉,90多岁高龄的他仍然牵挂着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发展,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崔崑是中国著名的金属材料专家,为模具材料国产化、新型钢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十分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学习的榜样。(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长
周济评)
崔崑一生矢志于中国的钢铁材料事业,为中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也被人称为“钢铁院士”。(
光明网评)
人物影响
2013年,崔崑将积攒的420万元捐给华中科技大学用于设立助学金,根据《“勤奋励志助学金”评选规则》,获得该助学金的条件之一是“学习勤奋努力”。
2018年10月7日,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于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
截至2018年10月,崔崑院士和夫人共捐资600万元。
2020年7月8日,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又捐资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至此,两位老人在助学方面的捐资已达1000万元。
2020年,疫情期间,两位老人还交了一笔100万元的特殊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