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铠,1930年12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医学病毒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30年12月6日,赵铠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54年,获复旦大学生物学系学士学位。
1954年—1965年,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痘苗室副主任。
1965年—1966年,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检定科副主任。
1966年—1970年,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疫苗室代室主任。
1970年—1974年,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检定科代科长。
1974年—1982年,任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疫苗室负责人、主任。
1982年—1987年,任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肝炎研究室主任。
1988年—1997年,任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任职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60年代,赵铠主持研究开发了细胞培养天花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和血源乙型肝炎疫苗,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合作研究开发了重组痘苗病毒乙型肝炎疫苗,负责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工业化生产技术。21世纪,参加并完成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和中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据2023年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赵铠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部委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据2023年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赵铠累计主编专著4册,参编10册。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赵铠以探索无尽期、求是在恒心的精神,和病毒斗争数十载,为中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赵铠是中国消灭天花的重要功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系国家发展,多次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赵铠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开拓创新、勇于攀登、严谨治学、敬业奉献、造诣精深、德高望重,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评)
赵铠毕生致力于病毒疫苗的研究开发,为甩掉中国乙肝大国的帽子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消灭天花的一大功臣。(中国经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