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男,
汉族,1931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东威海
荣成市,
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超微结构及病毒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院士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31年12月26日,洪涛出生于山东威海
荣成县(今
荣成市)洪家村。
1949年3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7年5月至1949年9月,担任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生理解剖实验室技术员。
1950年9月至1955年7月,在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获得
学士学位。
1955年7月至1960年7月,在罗马尼亚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0年7月至1969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理形态室工作。
1969年11月至1971年1月,担任青海省格尔木县医院院革委会副主任。
1971年9月至1983年3月,先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医科院电镜室主任。
1983年3月至2003年1月,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形态室主任、副研究员。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3年1月,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洪涛的主要科研成就包括:
(1)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人类 B 组轮状病毒并进行了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解决了久而未决的病原归属问题。
(3)在中国率先进行朊病毒研究及传染性早老痴呆研究。
(4) 领导启动国家863课题:腺病毒重组——婴幼儿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5)蓝舌病毒组特异性基因工程诊断试剂与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
(6)基于白喉毒素的免疫毒素作为肿瘤导向药物的研究。
洪涛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病毒病理和生物医学超微结构实验室,建立了一整套生物医学电子显微镜的研究方法。
截至2014年12月,洪涛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书10本。
据2020年6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洪涛获WHO、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8项。
人才培养
洪涛认为,决定着一个人的成才因素虽然是很多的,但都免不了三个主导因素,首先是大气候,这里指的是国家的因素;第二是个人的刻苦奋斗,其中包括个人的勤奋;第三是有赏识人的“伯乐”,在环境条件相似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认为,实践出真知,勤奋出人才的真谛,另外,要有自信和自尊,要学习他国东西但别迷信。
洪涛认为,学生们要做一个成功的医学家,首先要会做人,永不满足,积极进取,为21世纪中国科学事业、尤其是医药卫生事业的全面腾飞而努力。
截至2014年12月,洪涛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70余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洪涛担任国家新药评审委员,
韩国高丽大学、
美国宾州大学、美国
芝加哥大学、
山东医科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电镜学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影像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华试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总编辑(1987年1月至),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主任委员(1987年1月至1996年1月),太平洋科协公共卫生与医学科学委员会主席(2002年1月)。
个人生活
1931年,洪涛出生,他幼年丧母,父亲是私塾先生,常对他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对洪涛影响很大。
人物评价
洪涛是中国医学电镜技术领域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和病毒形态学主要奠基人。(
中国工程院评)
(洪涛)他是人民的医生,风雨兼程八十余载,致力于中国医学电镜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和病毒形态学的学科建设;他是瞭望者也是攀登者,毕生以“研究病毒形态、探寻病毒未知世界”为执着坚守;他是诚挚的学者,两次发现重要医学病毒,耄耋之年仍心系人才培养,为学科发展输送新的力量。(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评)
洪涛院士作为曾经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在疾控领域探索耕耘,成果卓著,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作为一位浸润了母校精神并坚守终身的标志性校友,他行进在“上医”之途不知疲倦的身影,也成为这所百年学府经典的文化符号。(
山东大学医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