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51年至1954年,在南京大学无线电系学习。
1955年至195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1年1月至1956年1月,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技术员。
1956年1月至1978年1月,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师。
1962年1月至1964年1月,担任中国首次核爆地震监测组长。
1964年1月,担任中国地震局“320”任务地震监测负责人。
1978年1月,成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9年1月至1992年1月,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1月,成为国防科工委军控核查技术专业组成员、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2年1月,担任中国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许绍燮研究地震事件的监测、判别;创建标准钟用铁木铜补偿摆,机械地震仪弹性铰链连接器,581型电子微震仪;组建微震台网,与他人合作创建北京电讯传输台网,首次实现了地震准实时速报;提出地震相关、缺震、等间距性、地震发震时刻与日月星辰宇宙环境有关等震兆,创导地层屈曲变形模式以解释地震的分布图像;提出地震预报能力评分方法;主持编写地震活动性地震预报方法程式,中国地震震级标准化;首先用非几何相似定震相定测点测定中国(首次)核爆当量;成功组建侦察中国国外核试验速报体系;创建多种测定核爆地震方法;代表中国参加禁核试地震核查的国际谈判;提出的识别核爆筛选方案,被接受纳入国际禁核试条约。
2011年3月10日,许绍燮参与地震资料分析,提出具有科学性的预测预报意见,为及时回答社会高度关注的“日本巨震对中国大陆影响”的问题,许绍燮与青年骨干们一起查阅大量的地震资料,并结合科技积累,做了深入分析研究,他所提供的“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图像分析”,为震情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据2020年6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许绍燮发表论著百余篇(部),主要有《地震分布特点与地层屈曲》等。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许绍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级3项,三等级1项,部委级与科技大会奖多项。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32年1月1日,许绍燮出生在浙江绍兴下一个大户人家,许绍燮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告诫他要为母亲争气,所以他做什么事都想着为母亲争气。“要争气”这三个字成为他一生的动力,也对他以后的人生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许绍燮从小好奇心就很强,喜欢动脑筋,遇事爱刨根问底,因为说起话来很快,所以家里的长辈们褒称他是“喳喳婆”。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什么都想亲手试试,尤其是遇到喜欢的东西、新奇的事情,总爱问个明白、弄个清楚透彻。一次,亲戚送给他一个乒乓球,透明的,里边装着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鸭子。他发现小鸭子总是浮在水面上,为了搞清楚这个神奇的小鸭子,大人不在的时候,他悄悄地拿把剪刀,把这个乒乓球剪开了,结果乒乓球里的水“哗”地一下子流了出来,小鸭子也随着掉了出来,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原来它什么本领也没有,就是一个有浮力的赛璐珞做的小鸭子而已。在浙江衢州上初中时,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课,物理老师开课的第一句话,他至今记在心里:要想科学救国,就要当科学家;要当科学家,就要学好物理。这些话让年仅12岁的他,懵懂有了科学救国的思想,也从此爱上了物理这门功课。
人物评价
许绍燮是位慈祥面善的长者,瘦高个子,穿着朴素,谈吐严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年逾古稀的他,夙愿未酬,仍在地震预报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孜孜以学,钻木以求。(浙江在线新闻评)
许绍燮常年奋战在地震预测研究一线,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和地震科技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地震科学事业孜孜以求、毕生探索的执著精神,严谨求实、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影响了一代代地震工作者,成为了地震科技工作者的一面旗帜。(
河南省地震局评)
许绍燮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停止过地震科学研究,他为地震科研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心血和才华,被大家称为“为地球把脉的人”,探究地球的脉动,为人类造福,这位老共产党员以自己的方式彰显着对国家、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真挚情感,几十年来,他取得的科研成果不胜牧举,在监测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建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