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愷,1957年8月13日生于北京,男,汉族,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84年10月,崔愷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
1984-1985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任建筑师。
1985-1987年,在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任建筑师。
1987-1989年,在香港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任建筑师。
1989-1996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任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
1997-2000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任副院长、总建筑师。
1999年,中国“国家百、千、万人工程”人选。
2000-2015年,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2011年12月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15年起,任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崔愷, 曹晓昕. 品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J]. 建筑技艺, 2013(1):36-37.
崔愷. 属于拉萨的车站[J]. 建筑学报, 2006(10):44-49.
崔愷. 遗址博物馆设计浅谈[J]. 建筑学报, 2009(5):45-47.
张男, 崔愷. 殷墟博物馆[J]. 建筑学报, 2007(1):39-44.
刘爱华, 崔愷, 张广源(摄影). 当现代遇见历史——北京德胜尚城[J]. 世界建筑, 2006(2):140-146.
崔愷. 建筑师札记[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朱子瑜, 崔愷. 建筑新北川[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崔愷. 追随梁思成先生的足迹在建筑本土化的道路上学步——在中国建筑学会2007学术年会上的发言[C]//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 2007.
崔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选:2004[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崔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选[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何咏梅, 崔愷. 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暨火把广场[J]. 建筑学报, 2008(7).
崔愷. 建筑和展陈设计的互动交流是博物馆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J]. 装饰, 2009(3):12-14.
崔愷. 在旧厂房中做新文章──外研社印刷厂改建设计[J]. 世界建筑, 2000(1):87-90.
崔愷, 张男. 当我们与祖先对话:关于历史遗址博物馆设计的思考[J]. 建筑创作, 2005(4):40-57.
崔愷. “泰山石”——泰山桃花峪游客中心设计随笔[J]. 建筑学报, 2011(10):52-53.
崔愷. 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J]. 建筑创作, 2007(8):30-35.
崔愷. 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J]. 建筑创作, 2007(8):36-37.
崔愷, 张男.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J]. 建筑学报, 2006(9):39-39.
周畅, 崔愷, 邓东, et al. 建筑师的城市视角——一次关于城市与建筑的对话[J]. 建筑学报, 2006(8):46-52.
崔愷, 崔海东. 文化客厅——首都博物馆新馆[J]. 建筑学报, 2007(7):56-61.
崔愷, 柴培根. 关于幼儿园的一段对话[J]. 建筑学报, 2001(10):8-11.
崔愷. 关于“集群设计”[J]. 世界建筑, 2004(6):12-13.
崔愷. 构筑城市的客厅——首都博物馆[J]. 世界建筑, 2006(9):138-146.
文兵. 精神,与历史同行: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设计[J]. 建筑创作, 2006(4).
崔愷. 苏州火车站[J]. 建筑创作, 2007(8):38-41.
张男, 崔愷. 辽宁五女山山城高句丽遗址博物馆工程记录[J]. 时代建筑, 2009(1):136-141.
崔愷. 大连软件园软件工程师公寓[J]. 世界建筑, 2008(2):93-99.
崔愷. 在清华做“创新”——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J]. 建筑学报, 2003(1):33-35.
崔愷. 走进异邦的国家形象——使馆建筑漫谈[J]. 世界建筑, 2006(8):97-99.
崔愷, 康凯, 关飞, et al.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J]. 建筑学报, 2011(12):34-42.
崔愷. 空间的过渡——石油大学校前广场和图书馆设计构思[J]. 建筑学报, 1997(12):14-15.
崔愷. 关于外研社办公楼建筑创作的思考[J]. 建筑学报, 1998(9).
崔愷. 适用→经济→美观──北外逸夫楼设计随笔[J]. 时代建筑, 2002(2):20-25.
崔愷. 一条小食街的空间构成:石油大学(华东)饮食中心设计构思[J]. 建筑学报, 1993(9):48-49.
崔愷. 重点在建筑之间——东莞松山湖新城商务办公小区[J]. 时代建筑, 2006(1):72-75.
崔愷, 王祎. 游走在山水之间——株洲体育中心设计构思[J]. 建筑学报, 2007(9):34-40.
崔愷. 天津滨海新区CBD规划与建设开放性论坛[J]. 城市规划, 2008(8):53-61.
郑时龄, 潘冀, 崔愷, et al. 台湾当代建筑发展论坛[J]. 时代建筑, 2008(5).
崔愷. 山水之居 自然之情--外交部怀柔培训中心创作随想[J]. 建筑学报, 1996(10):50-51.
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建筑创作座谈会[J]. 建筑学报, 2006(6).
王祎, 崔愷. 疏整与更新——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J]. 南方建筑, 2008(3):62-69.
崔愷. 上海朱家角新镇水上宾馆[J]. 建筑创作, 2008(4):54-59.
崔愷, 康凯, 喻弢. 国家的门脸儿——南非使领馆设计[J]. 建筑学报, 2013(6):26-29.
崔愷, 于海为, 柴培根. 校园综合体——北京工业大学第四教学楼组团设计[J]. 建筑学报, 2015(11):68-69.
梁应添, 崔愷. 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探求:西安阿房宫宾馆建筑创作介绍[J]. 建筑学报, 1991(2):42-47.
崔愷. 老字号的新形象:北京丰泽园饭店设计构思[J]. 建筑学报, 1995(1):25-28.
崔愷, 朱小地, 庄惟敏, et al. 20年后回眸香山饭店[J]. 百年建筑, 2003(Z1):40-50.
崔愷, 王祎, 商玮玲, et al. 链接——北京大兴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 建筑学报, 2004(8):25-32.
集群建筑设计论坛[J]. 时代建筑, 2006(1):36-41.
崔愷. 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J]. 建筑师, 2006(2):4-11.
崔愷. 有礼,有理东软大连软件园9号楼设计[J]. 时代建筑, 2007(6):46-53.
崔愷. 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三号院)[J]. 建筑创作, 2007(8):44-47.
柴培根, 崔愷. 求同存异——安徽出版大厦设计[J]. 建筑学报, 2008(2):40-45.
崔愷. 传播建筑学——国际建协第23次世界建筑大会综述[J]. 建筑学报, 2008(9).
叶铮, 崔愷. 前门23号院落整治修缮工程[J]. 建筑学报, 2010(2):56-61.
崔愷. 外在环境与内在性格的表现——蛇口明华船员培训中心设计构思[J]. 建筑学报, 1992(10):33-37.
崔愷. 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J]. 建筑学报, 2008(6):28-35.
崔愷. 下沉花园3号院 礼乐重门[J]. 世界建筑, 2008(6):96-99.
张广源. 北工大软件园B区[J]. 建筑学报, 2011(5):88-89.
崔愷. 2011UIA评奖综述[J]. 建筑学报, 2011(10):16-25.
崔愷. 一个建筑师对室内设计的关注[J]. 室内设计与装修, 1999(3):38-42.
崔愷. 西部村落——圣塔菲[J]. 小城镇建设, 2002(1):96-97.
崔愷. 黑、白、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楼设计随笔[J]. 时代建筑, 2003(2):76-79.
崔愷. 雅昌设计随笔[J]. 世界建筑, 2005(10):118-124.
崔愷, 王祎, 商玮玲. 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J]. 世界建筑, 2006(4):129-134.
崔愷. 奥林匹克公园多功能演播塔[J]. 建筑创作, 2007(8):42-43.
崔愷. 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J]. 世界建筑, 2007(2):108-109.
崔愷. 艺术家聚落:西山创意产业基地B区[J]. 建筑创作, 2007(8):28-29.
崔愷, 康凯, 喻弢, et al.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非大使馆[J]. 建筑学报, 2013(6):16-21.
崔愷. 石头的故事:威海中信金融大厦创作小记[J]. 建筑学报, 1999(9):31-33.
崔愷. 面对“非典”不能矫枉过正[J]. 中国住宅设施, 2003(4):7-8.
崔愷. 关于“城市庆典”的随想[J]. 建筑学报, 2004(3):5-5.
崔愷, 李佳玲. 西安紫薇山庄[J]. 建筑学报, 2004(12):36-41.
崔愷. 建筑回归对本土文化的关心[J]. 上海住宅, 2004(11):20-20.
崔愷. 文化不是做出来的[J]. 百年建筑, 2005(2):10-11.
崔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方案[J]. 百年建筑, 2005(8):62-67.
崔愷. 零距离和X距离[J]. 时代建筑, 2006(5).
崔愷. 是美观还是文化[J]. 百年建筑, 2006(5):24-24.
崔愷. 由特色而想到的——读《特色取胜》后的几点体会[J]. 建筑创作, 2006(7).
崔愷. 追思与缅怀:与张开济老同游张家界[J]. 建筑创作, 2006(11).
崔愷. 衷心的祝贺[J]. 建筑创作, 2007, 100(10):161.
崔愷. 读书和杂感[J]. 建筑创作, 2007(5):115-116.
崔愷, 单立欣, 郭海鞍. 在限定中营造城市空间——天津响螺湾奈伦国贸大厦设计[J]. 建筑学报, 2008(6):12-15.
崔愷, 李有为, 周之毅. 周恺:穿越建筑的唯美[J]. 缤纷, 2008(3):108-111.
崔愷, 郑世伟, 黄鹤鸣.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J]. 建筑技艺, 2008(3):80-89.
崔愷. 浅谈建筑师教育[J]. 南方建筑, 2010(5):78-79.
任祖华, 崔愷. 叠石释义——山东广电设计构思谈[J]. 建筑学报, 2010(6):81-83.
1996年至2013年间,崔愷先后受邀参加巴黎“中国建筑展”(1996)、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2003)、台北“城市谣言——华人建筑展”(2004)、首届深圳建筑双年展(2005)、伦敦“创意中国”展(2008)、巴黎“中国当代建筑展”(2008)、纽约“中国本土建筑展”(2008)、布鲁塞尔“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2009)、烟台-成都“另一个,同一个-中国当代建筑的断面”建筑作品展(2010)、北京“重生”——汶川震后重建作品展(2010)、“中而新”——国际建协2011东京大会中国展(2011)、香港“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2)、“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2012)、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00-2013中国当代建筑回顾展(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历史的建构——当代中国建筑展”(2014)、“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 哈佛大学展览(2016),并在天津及深圳举办“本土设计-崔愷建筑作品展”(2010)、在北京举办“十年·耕耘——崔愷工作室十周年建筑创作展”(2013),与《世界建筑》杂志共同举办“崔愷作品巡展”(2013)等中国国内外多个专业建筑展览。
人才培养
崔愷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时,指导丁旭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在与学员交流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传达出“建筑应属于那片土地而不是自己”的社会、环境责任感。
崔愷从多个方面详细诠释了“本土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原理和文化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并与现有的“民族风格”进行了区分。通过对“本土、耕耘、培育、收获、选种”几个词的解析,阐明了“本土设计”的步骤与重点。为了让建筑学院师生更好地理解本土设计,崔愷院士还介绍了他在近年设计的若干个方案,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本土特色,让师生们从实例中体会本土设计的魅力。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崔愷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建筑师协会国际竞赛委员会联席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理事、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常熟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市金融街建筑顾问、东莞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建筑顾问、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多家专业杂志编委、多家社会媒体顾问等社会职务。第二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人物评价
崔愷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从事了大量的设计实践,在行业里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建筑学会)
几十年来的设计经历让崔愷终于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即是“本土设计”,他希望能顺应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以土为本来进行建筑设计-建筑要对得起这片土地。(央视网、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之于他是一种审美。图形之美、造型之美、技术之美、材料之美,沉醉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文化。史学之美、哲学之美、文学之妙、及至生活万象,涵括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交流。管理者、投资者、建造者、使用汇集一处、共识共勉,成就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使命。职业道义、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人之品格,尽显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旅程。长路漫漫,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潜心求索,乐在其中。(中国建筑学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0 14: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