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开创于1895年,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富盛名的文化组织之一。威尼斯双年展站在研究和推广当代艺术新趋势的最前沿,在其所有具体部门组织展览和研究。威尼斯双年展包括以下6个分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1895)、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980)、
威尼斯电影节(1932)、威尼斯双年展舞蹈节(1999)、威尼斯双年展音乐节(1930)和威尼斯双年展戏剧节(1934)。威尼斯双年展在奇数年(如2013、2015)为艺术双年展,在偶数年(如2014、2016)为建筑双年展,双年展历史被记录在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ASAC)中。
规模发展
威尼斯双年展成立于1895年,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富盛名的文化组织之一。威尼斯双年展站在研究和推广当代艺术新趋势的最前沿,在其所有具体部门组织展览和研究。威尼斯双年展包括以下6个分展:艺术(1895)、建筑(1980)、电影(1932)、舞蹈(1999)、音乐(1930)和戏剧(1934)。它们的历史被记录在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ASAC)中。自1998年以来,艺术双年展和建筑双年展不再是简单的由国家馆组织的展览,而由三部分组成:
- 国家馆的展览,每个馆都有自己的策展人和项目
- 由双年展策展人举办的国际展览,该策展人是专门为这项任务挑选的。
- 附属活动,由双年展策展人批准。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已被公认为是世界当代艺术展览的领导者,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国家已从59个(1999年)增加到2017年的86个。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展览之一。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节,可追溯到1932年,由于其评选的质量,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直是电影领域的重要活动。
历史沿革
威尼斯双年展12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机构之一。双年展成立于1895年,如今参加艺术展的观众超过50万人。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艺术展。在20世纪30年代,新的艺术节诞生了。音乐、电影和戏剧(193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是历史上第一个电影节)。1980年,第一届国际建筑展举行,1999年,舞蹈在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亮相。
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于11月24日闭幕。此次展览接待各国参观者70余万,中国馆每天有1000人左右到访,七个月的总数有20余万。威尼斯双年展是全世界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圣地,双数年份为艺术展,展期7个月,单数年份为建筑展,展期少一个月:六个月。
2024年是第60届双年展,展览主题是“处处是外人”,策展人是巴西著名的策展人Adriano Pedrosa,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拉美人担任主策展人。展览是一次对“局外人”概念的探索,也是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处于边缘的人群,加强多远文化的对话与理解。
中国参展
中国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经历可以勾勒出一段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缩影。
威尼斯双年展以其先锋性和实验性著称,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也一直在不断致力于推出具有实验性的艺术。但是之于中国,由于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有限,在1980年第一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只是送去了刺绣,1982年则送去了剪纸。而这种主要代表了民间的原创力和中国自发的原生态艺术的
剪纸和
刺绣,显然与威尼斯双年展的要求不符,双年展也因此停止了对中国的邀请。直到90年代初,若干中国艺术家才获邀参展。
在中国正式以国家馆的方式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之前,中国艺术家以不同方式已经参与到威尼斯双年展当中。中国台湾在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中以“台湾馆”名义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后在2003年改为机构馆;200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中国香港”名义参与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
蔡国强在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以作品《威尼斯收租院》在军舰厂展出并获金狮奖,2003年中国策展人候瀚如参与策划主题展中的“紧急地带”部分。
中国以国家馆的身份再次出征威尼斯是在2003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上。2003年中国政府应邀第一次以国家馆名义正式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范迪安和
王镛担任策展人,
黄笃担任助理,主题是“新家”—“造境”,5位中国艺术家的参展作品有
王澍《拆筑间》、
展望《山水盛宴》、
吕胜中《书房》、
刘建华《日常》,从展览主题到各单元设计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和梦幻境界。当时初定的场馆为威尼斯市中心圣马可广场西南角,后因当年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中国馆展出被迫搁浅,为了安全起见,经过精心准备的首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以异地呈现的方式在广州美术馆展出。
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威尼斯军舰厂的露天草坪“处女花园”及其旁边的废旧油库展出,
蔡国强为策展人,
皮力为助理,主题是“处女花园:浮现”,参展艺术家有
张永和、
王其亨、
孙原、
彭禹、
刘韡、
徐震。尽管中国农民杜文达制造的“飞碟”未能在开幕式现场起飞,但作为正式国家馆的中国馆毕竟第一次在威尼斯双年展现场亮相。处女花园及油库成为此后几届双年展中国馆相对固定的展出场地。
2007年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仍在军械厂展区的处女花园及其油库展出,策展人为侯瀚如,主题是“日常奇迹”,参展的
沈远、
尹秀珍、
阚萱和
曹斐均为女性艺术家。当年,欧美各重要美术馆正对“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等与女性相关的艺术现象重新关注:洛杉矶当代艺术馆的格芬当代空间正在展出《 WACK!艺术与女权革命》,同时,在
布鲁克林博物馆新落成的萨克勒女性艺术中心正在展出《全球女权主义》。侯翰如抓住了这一趋势,选取四位女性艺术家参展,以此展示中国女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想象力与创造力。
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赵力以及艺术家
卢昊,主题为“见微知著”,中国艺术家
方力均、
何晋渭、
何森、
刘鼎、
曾梵志5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室内空间“油库”展示,
邱志杰和
曾浩的两件装置体量较大,被布展在室外“处女花园”的草地上。
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为北京大学教授彭峰,主题名为“弥漫”, 参展艺术家
潘公凯、
杨茂源、
蔡志松、
原弓、梁远伟分别以荷、药、茶、香、酒为题材进行创作。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总体上将创造出一个奇妙的感觉世界。策展人彭锋指出现场观众的感官将被充分激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联合行动将形成别具一格的心理感受。
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于2013年5月29日至11月24日举办,中国馆位于意大利威尼斯处女花园及军械库,策展人
王春辰以“
变位”为主题组织展览,此次展览共有七位艺术家参加,其中有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将在室内空间展出,包括
缪晓春、
童红生、
王庆松和
张小涛;
何云昌、
舒勇、
胡曜麟的作品则在室外展出。
2017年5月11日至11月26日,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威尼斯展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邱志杰担任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展览主题为“不息”,参展艺术家包括
汤南南、
邬建安、
汪天稳、
姚惠芬,前两位是具有学院背景的当代艺术家,后两位则是民间非遗传承人。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的主题为“Re-睿”,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策展人为
吴洪亮,艺术家为
陈琦、
费俊、
耿雪、
何翔宇。展览将从2019年5月11日持续到11月24日。
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中国国家馆展览主题为“元境”(Meta-Scape),策展人将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张子康担任,参展艺术家包括艺术家徐累、
王郁洋、
刘佳玉以及AT小组(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及科技研究院与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组成)。花园区域将展出王郁洋的雕塑作品《雪人》(2021年),展厅区域将展出央美科技艺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联合集体项目《丛林》(2021年)、徐累的《兴会》(2021年)、刘佳玉的《虚极静笃》(2021年)以及王郁洋的《王郁洋#:四分之一(节气)》(2021年)。
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举办,中国国家馆主题为“美美与共:集”。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共分为两个部分: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组成的板块“集”,和由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七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组成的板块“传”。
“澳大利亚馆”摘得“金狮奖最佳国家馆”桂冠。“科索沃馆”获得特别提名国家馆奖。主题展最具潜力青年艺术家银狮奖由出生于英国的尼日利亚艺术家卡莉玛·阿莎杜获得。主题展最佳国际参展金狮奖被授予由毛利女艺术家组成的马塔霍集体。艺术家萨米亚·哈拉比和荞拉·波夫莱特共同获得了本届双年展特别奖。出生于意大利的巴西艺术家安娜·玛丽亚·麦欧利诺(Anna Maria Maiolino)和居住在巴黎的土耳其艺术家尼尔·亚尔特(Nil Yalter)获得本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终身成就奖。
2024年4月18日-11月24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在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开幕。本届中国馆展览以“美美与共:集”为主题。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精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百幅现藏于海外作品的文献档案,以及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等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以对话“大系”的方式展开的全新创作,通过“集”和“传”两个版块,由“汇集”“聚集”到“传承”“传播”,挖掘和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的时代内涵与精神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