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Tianjin City),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国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市,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截至2023年10月,天津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364万人。
历史沿革
天津所在地原为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区附近入海,
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
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
金国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
京杭大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中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
元延祐三年(1316年),“改直沽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
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明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明廷决定设天津左卫。 明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卫 ”是明朝的军制,卫下设千户所、百户所,由指挥使统领。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兼有屯田守卫之责。)至此天津共设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卫兵定额16800人, 三卫屯庄散在海河以南沿南运河至德州以东地区。天津三卫各夫住址、军地、营房,俱永乐二年派定。远在
沧州并
南皮县等处地方……三卫诸军屯越在
沧州、
南皮、
盐山、
庆云而东。(具体详细分布如下图所示)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七日,升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管辖,设知州一员,改卫经历为吏目,教授为学正。是年九月三十日,升河间府所属天津州为直隶州,下辖武清、青县、静海3县。清雍正四年(1726)八月,武清县还属顺天府通州,雍正六年(1728)改直属顺天府。至于天津州境调整,直到雍正八年(1730),才从武清县划入143村,东界至军粮城,并从静海县和沧州划入119村。 原来散在各地的天津卫属屯庄,就近划归各州县。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
天津府,辖六县一州(天津(现今 天津市大沽镇,府、知同驻)、盐山(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大部、海兴县、黄骅市、孟村县)、青县(今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庆云(原驻今盐山县庆云镇,含今山东省庆云县大部)、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静海(现今 天津市静海区)共6县;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1散),1912年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根据官制改革,把地方行政精简为省、县两级机构,“凡府及直隶厅、州均改为县,受民政长并各道观察使之监督”(《大公报》1913年1月15日 ),天津府自此裁撤。(具体详细分布如下图所示)
明清两朝代天津三卫屯田数(具体详细分布如下图所示)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先后在天津设立
租界。至20世纪初,在天津城厢东南的海河两岸,先后设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和比利时
九国租界,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上租界最多的城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清同治九年(1870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902年),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总督夏季一般在天津办公,其余时间在保定办公。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
李鸿章和
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民国二年(1913年),
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天津属
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
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
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
北平。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同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
北平迁至天津,天津市改为省辖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
河北省省会迁保定,天津又改为
直辖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30日,
抗日战争爆发,天津沦陷。
1937年12月14日,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辖晋、冀、豫、鲁4省日军占领区及平津两市伪组织。
1940年3月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即宣布解散,其职权为
华北政务委员会所替代。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列强在津租界全部被国民政府收回。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为直辖市。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同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
直辖市。
1952年4月,由于
天津专区管辖的天津县隔断了同属于天津市管辖的塘沽与天津市区,故将
天津县划归天津市领导,使得天津市区与塘沽区连为一体。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
保定迁到天津。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1973年8月,经国务院决定,将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5个县划归天津市领导。
1979年5月5日,河北省遵化县出头岭、西龙虎峪和官场三个人民公社划归天津市蓟县管辖,划入10100公顷。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16年7月28日决定,撤销蓟县,设立蓟州区,原行政区域和政府所在地不变。至此,天津市县级行政建制成为历史,全部实现城区化管理,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1年9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天津被列为超大城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0月,天津市下辖16个区,共有124个街道、125个镇、3个乡,3520个村和1874个社区。天津市政府驻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津市位于北纬38 °34′~40°15′,东经116°43′~118°4′之间,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土地总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53.669千米,陆界长1137.48千米,地处太平洋西岸,
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市,其余均与河北省接壤,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地形地貌
天津市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
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以平原和
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
九山顶(海拔1078.5米)。地貌总轮廓为西北高而东南低。天津有
山地、
丘陵和
平原三种地形,平原约占93%。除北部与
燕山南侧接壤之处多为山地外,其余均属冲积平原,蓟县北部山地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靠近山地是由洪积冲积扇组成的倾斜平原,呈扇状分布。倾斜平原往南是
冲积平原,东南是
滨海平原。天津在册的唯一海岛三河岛,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古镇北塘,地处永定新河、潮白河和蓟运河三河交汇入海处而得名。
气候
天津市地处北温带位于
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
季风环流的支配,是
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临近
渤海湾,海洋气候对天津的影响比较明显。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
秋天是到天津旅游的最佳季节。冬半年多西北风,气温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加强,以偏南风为主,气温高,降水也多。有时会有春旱。天津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4℃,7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8℃;历史最高温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温度-2℃。历史最低温度是-17.8℃。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毫米之间,(1949年至2010年)平均值是600毫米上下。
水文
天津市地跨
海河两岸,而海河是华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条,在中游附近汇合于
北运河、
永定河、
大清河、
子牙河和
南运河,五河又在天津
金钢桥附近的三岔口汇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干流全长72千米,平均河宽100米,水深3~5米,历史上河通航3000吨海轮。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流经天津市的一级河道有19条,总长度为1095.1千米。还有
子牙新河、
独流减河、
马厂减河、
永定新河、
潮白新河、还乡新河6条人工河道,总长度为284.1千米。
二级河道有79条,总长度为1363.4千米,深渠1061条,总长度为4578千米。天津还多次
引黄济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
引滦入津输水工程是天津80年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把水引到天津,每年向天津输水10亿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山区多岩溶裂隙水,水质最好,矿化度低,泉水流量一般在7.2~14.6吨/小时,雨季最大可达720~800吨/小时。全市有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3.4亿。
矿产资源
天津市已发现矿产资源有35个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6种、非金属矿产21种、水气矿产3种。当前 天津市开采的矿种为石油、天然气、地热和矿泉水。附近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9亿吨,天然气储量638亿立方米。盐田面积为263平方公里,海盐年产量188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之一。
地热资源
天津市地热资源属于非火山沉积盆地中、低温热水型地热。水温多为30℃至90℃,具有埋藏浅、水质好的特点,已发现的10个具有勘探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异常区,面积2434平方千米,热水总储藏量达1103.6亿立方米,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中低温地热田。
海洋资源
天津省海岸线位于
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千米。有
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滩涂面积约370多平方千米,已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是浮游生物、
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和
潮间带生物。海水成盐量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盐产地,拥有中国最大的盐场。进行
海水淡化,解决淡水不足的潜力很大。截至2016年,已发现45个含油构造,储量十分可观。天津有约153千米的海岸线,拥有中国最著名的海盐产区
长芦盐场。
生物资源
天津市境内的植被大致可分为
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灌草丛、
草甸、
盐生植被、
沼泽植被、
水生植被、
沙生植被、
人工林、农田种植植物等11种。渔业资源种类约有80多种,主要渔获种类有30多种。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截至2020年,天津市共观测记录鸟类452种,较2014年记录种类增加了36种。
人口
天津市是一个多民族散居、杂居的沿海城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422528人,占96.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43481人,占3.20%。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815252人,增长6.47%。
2024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总量136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91万人。城镇化率为86.01%,比上年末提高0.5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为4.99‰,死亡率为6.96‰,自然增长率为-1.97‰。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合
2024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18024.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5.1%,增速比2023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214.27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5.77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为1.6:34.5:63.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2143元,比上年增长5.0%。
2024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1620.73亿元,增长2.6%。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756.08亿元,企业所得税314.49亿元,个人所得税93.95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20.56亿元,增长10.4%。其中,城乡社区支出580.26亿元,增长34.2%;教育支出499.99亿元,增长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6.62亿元,增长1.4%。
2024年,天津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衣着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6%。
2024年,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占比为14.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服务器、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3.0%、25.6%和32.7%。新投资潜力持续释放,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6%。
2024年,天津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降幅比上年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3.0%,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2.9%。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比上年收窄2.0个百分点。
2024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0.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民间投资增长7.6%,快于全市投资4.5个百分点。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2.3%。
2024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81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33785元,增长4.4%;经营净收入3641元,增长5.3%;财产净收入4687元,增长2.4%;转移净收入11467元,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05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15元,增长6.0%,快于城镇居民增速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6,比上年缩小0.03。
第一产业
2024年,天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8.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主要农作物增势较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270万吨,达到270.6万吨,增长5.8%,实现“二十一连丰”;蔬菜产量超过266万吨,增幅达到5.0%。牛肉产量4.60万吨,增长44.8%。牛出栏量21.35万头,增长26.1%。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390千公顷,总产量255.7万吨,单位面积产量6556.7公斤/公顷。
第二产业
2024年,天津市工业增加值57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6%,制造业增长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3%,民营企业增长3.1%,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长7.2%。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4.5%,中型企业增长3.8%,小微型企业增长5.5%。从主要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6.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0%,医药制造业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7%,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
2024年,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特色产业链集聚效应凸显,航空航天、车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26.0%、22.4%、21.4%和14.6%。
2024年末,天津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3808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537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19377.90亿元,增长10.4%。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8656.2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522.79万平方米。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71.5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8%。
第三产业
2024年,天津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61.55亿元,比上年增长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1.84亿元,增长6.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4.00亿元,增长3.2%;金融业增加值2564.77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1062.87亿元,增长1.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17.4%、5.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8%,利润总额增长21.2%。
2024年,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1%。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2.7%和14.8%。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32.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4.6%,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3.9倍。网上订单较快增长,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收入和餐费收入分别增长15.1%和1.1倍。
2024年,天津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920亿元。年末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358.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49.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各项贷款余额46202.82亿元,比年初增加1513.66亿元,增长3.2%。出台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6.5%。
2024年,天津市原保险保费收入80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91亿元,增长2.4%;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29.00亿元,增长4.3%。全年累计赔付支出312.77亿元,增长22.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117.12亿元,增长8.6%;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195.65亿元,增长33.1%。年末共有保险机构339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5.81万人。
2024年末,天津市境内上市公司共有71家。年末证券账户733.6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0%。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9296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股票交易额38434.61亿元,增长20.4%;债券交易额45990.66亿元,增长31.8%;基金交易额7233.24亿元,增长33.6%。期货市场成交额113560.25亿元,增长9.8%。
2024年,天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1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进口4201.86亿元,下降4.0%;出口3913.75亿元,增长7.8%。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369.60亿元,增长10.7%;加工贸易出口1055.35亿元,下降5.9%。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604.38亿元,增长12.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飞机、二手车出口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从贸易伙伴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8.9%。2024年,天津市实际使用外资50.70亿美元。新设境外企业机构175家,中方投资额28.91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2%和1.8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8.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1.11亿美元,分别增长52.2%和19.9%,年末在外劳务人员0.77万人。累计建设鲁班工坊24家、覆盖亚欧非23国。国际友城达103对、覆盖54个国家。
2024年,天津市邮电业务总量4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1.97亿元,增长13.6%;邮政业务总量202.42亿元,增长23.1%。全年快递业务量19.39亿件,增长27.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64.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04.0万户。
交通运输
2024年,天津市货运量59679.91万吨,货物周转量3084.2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10.5%;客运量15468.9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16.5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12.7%。
公路
天津公路网是以
国道和部分市级干线为骨架,以放射状公路为主的网络系统,以外环线沟通各条放射公路的联系。通过天津的国道主干线有4条:
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福一级
汽车专用公路、拉丹高速公路和拉丹高速公路津唐支线;国道5条:京哈、京塘、津同、
津榆公路和山广公路。市级干线有:津围、津北、津沽、津岐、津汉、津静、金钟、津霸、津永、津杨、津涞、津港等公路。
铁路
天津不仅处于
京沪铁路、
津山铁路两大传统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还是
京沪高速铁路、
京津城际铁路、
津秦客运专线、津保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是北京通往东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
航空
天津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塘沽机场、天津滨海东方直升机场和武清杨村机场等。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位于天津市
东丽区,距天津市中心13千米,距
天津港30千米,距北京134千米,南至津北公路,西至东外环路东500米,北至津汉公路及
京津高速公路,东至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国家一类航空
口岸,中国主要的航空货运中心之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天津机场定位为区域航空枢纽,天津建成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滨海国际机场代理国内外客货运包机业务,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各航空公司提供地面代理业务。机场基地航空公司有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奥凯航空有限公司、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银河国际货运有限公司。2010年6月1日天津航空获批扩大经营范围,将经营国内干线航空及国际航空市场。
天津塘沽机场位于
滨海新区是国家农业部5个农牧航空定点站之一,也是中国
华北地区第一个主要用于农化作业的机场。
天津滨海东方直升机场位于滨海新区。
武清杨村机场为军用机场。
公共交通
2021年,天津市全年城市公交客运量11.54亿人次,增长29.2%。
2017年9月28日上午,150辆巴歌出行共享电动汽车在天津东疆港上线,从2017年9月28日起,东疆港区域企业员工出行与前往港区办事的市民的出行问题得到缓解。此举标志天津首家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平台今起全市正式运行,为天津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助力环境保护。
截至2024年12月,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10条,包括地铁1、2、3、4、5、6、9(津滨轻轨)、10、11号线及津静线,通车里程约335公里,运营车站数204座,换乘车站27座。
航运
天津港位于滨海新区。服务和辐射
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52%,是
蒙古国等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天津在渤海西岸的盐碱滩涂上建成的吞吐量两亿吨的第二港口天津南港于2011年08月31日开港试通航,也称天津港的南港区。
邮轮
截至2010年6月26日,亚洲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并迎来第一艘国际豪华邮轮——歌诗达“浪漫号” 的中国首航。该邮轮母港项目招商局持股49%。项目一期总投资12.4亿元,包括625米邮轮码头、客运站大楼等设施。中国北方第一个邮轮母港——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的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形成了以东、南、北三个邮轮母港为中心的邮轮市场新格局。歌诗达“浪漫号”邮轮则将以天津港为母港,开始10个航次的日韩航线,为中国北方市场再添一条国际豪华邮轮路线,进一步推动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区域位于天津港东疆港区南端,与中国当前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毗邻,总体规划面积120万平方米,岸线长度1600米,布置6个邮轮及相关功能泊位,一期开发面积达70万平方米。当前建成投产的岸线长度625米,可同时停泊2艘大型邮轮;水深-11.5米,能接待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豪华邮轮;客运大厦为面积5.9万平方米,可同时为4000人提供出入境通关服务,年设计旅客通过能力达50万人次。
吞吐量
2020年全球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评价中,天津市综合排名由2018年的30位上升至2020年的20位,2021年天津市评估分数较2020年再次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服务和营商环境方面的成绩有所突破,港口基础设施能级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根据2021年全球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情况,天津港位列全球十大港口第八位,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在枢纽港口中居于前列。202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30亿吨,同比增长5.3%;集装箱吞吐量2026.94万TEU,同比增长10.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25所,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9所,普通中学551所,小学873所。全年研究生招生3.29万人,在校生9.84万人,毕业生2.62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7.47万人,在校生59.66万人,毕业生16.8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0万人,在校生8.27万人,毕业生3.03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0.76万人,在校生60.32万人,毕业生18.16万人。小学招生15.57万人,在校生81.84万人,毕业生12.46万人。幼儿园2127所,在园幼儿29.01万人。
2024年末,天津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25所,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0所,普通中学577所,小学861所。全年研究生招生3.42万人,在校生10.32万人,毕业生2.75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7.50万人,在校生60.54万人,毕业生16.0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57万人,在校生8.17万人,毕业生2.80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3.26万人,在校生65.85万人,毕业生19.13万人。小学招生13.11万人,在校生82.92万人,毕业生13.97万人。幼儿园1932所,在园幼儿25.78万人。
科学技术
2024年,天津市市级科技成果登记数2007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16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47项,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7.4%。全年专利授权5.8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50万件,增长4.7%。PCT专利申请受理量451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7.29万件,增长14.3%。
体育事业
2023年,天津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中共获得112枚金牌、41枚银牌、54枚铜牌,其中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天津运动员勇夺10金4银5铜。竞技排球水平不断提升,天津女排在2023年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中获得季军。高水平举办2023年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全国冰壶锦标赛、2023天津马拉松等赛事。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场景,新建“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15.8公里、健身步道(登山步道)24条、足篮排球场74处、社区户外微场地103处、群众滑冰场10个,更新社区健身园400余处,为23个健身中心、120个乡村健身广场配建体育设施器材。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00余个,60余万群众参与。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天津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801个,其中医院459个。卫生机构床位7.25万张,比上年增长5.8%,其中医院床位6.67万张,增长7.3%。卫生技术人员13.37万人,增长7.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5万人,注册护士5.2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1871.62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数7183.29万人次。
截至2024年末,天津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962个,其中医院453个。卫生机构床位7.32万张,比上年增长1.0%,其中医院床位6.72万张,增长0.8%。卫生技术人员13.90万人,增长4.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08万人,注册护士5.3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2.9%。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2286.15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数7293.68万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9.1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4.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26.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2.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12.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3.59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425.69万人。
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养老机构377个,老人家食堂达到1887个,比上年末增长9.5%。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1374个,床位数1.37万张,均增长5.3%。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拥有床位5.89万张,增长1.1%。全市低保对象11.95万人,特困供养人员1.19万人,各类福利机构年末收养人员2.32万人。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293户,举办第二届全国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线上线下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54场,全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5501人。全年社会救助总支出22.70亿元。全年医疗救助总人数14.55万人,医疗救助支出2.76亿元。
2024年末,天津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9.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8.1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47.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8.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26.6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0.13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461.72万人。
2024年末,天津市养老机构443个,比上年末增长17.5%,老人家食堂1852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1470个,床位数1.26万张。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拥有床位5.15万张。全市低保对象11.51万人,特困供养人员1.21万人,各类福利机构年末收养人员2.34万人。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125户,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4367人。全年社会救助总支出21.87亿元。全年医疗救助总人数14.09万人,医疗救助支出3.25亿元。
人民生活
2019年10月31日,入选首批
5G商用城市。2023年6月1日起,天津市婚姻登记实行“跨省通办”,不用返回原籍,可以就地办理。
会展事业
天津市最主要的会展中心为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和
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等。自2007年起,夏季达沃斯轮流在中国大连与天津两市举办。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继广州广交会展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馆后,商务部布局的第三个国家会展项目,是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
2023年,天津市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展会赛事,密集举办大型演唱会等文娱活动。
历史文化
方言
天津话是
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特指以天津老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方言。
饮食
津菜是具有天津风味的地方菜系。历经几百年发展,逐步完善成一个涵盖汉民菜、清真菜、素菜、家乡地方特色菜和民间风味小吃的完整体系。
建筑
天津是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文化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个,完整保存着877座历史风貌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天津是著名的
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
独乐寺、
大沽口炮台、
望海楼教堂、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
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天津市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著名的有
天后宫、
玉皇阁、
文庙、
天主教堂、
清真大寺、
大悲禅院、
广东会馆,以及
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
哥特式、法国的
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
新时期天津建造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如建成时中国第一高的
天津广播电视塔,具有欧式风情的
津湾广场、
天津音乐厅,融合中国传统折纸艺术元素的现代风格建筑
津塔,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风格的
津门建筑群,玻璃与钢结构形如天鹅的
天津博物馆,跨越海河
永乐桥上的摩天轮
天津之眼,大型现代火车站
天津站、
天津西站,以及天津站旁的全金属质地的
世纪钟等。天津包括在建的超过150米的
摩天大楼有60余栋,位居世界前列。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道密布,建有大量各式各样的桥梁,近代的开埠,使天津拥有了一些西方开启式钢桥如吊旋的
解放桥、
金钢桥,平转的
金汤桥,平拖的金华桥。桥梁专家
茅以升说:“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天津共有桥梁100多座,其中跨
海河桥梁达20多座,每座桥都有不同的样式。海河桥梁有
永乐桥、
金钢桥、
狮子林桥、
进步桥、
北安桥、
大沽桥、
赤峰桥、
保定桥、
大光明桥、
金阜桥、
直沽桥、
光华桥、
国泰桥、
富民桥等。
文艺
天津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其中,
天津时调、
天津快板、
京东大鼓、
京韵大鼓、
铁片大鼓、
快板书等曲艺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
京剧、
河北梆子、
相声、评剧、
评书、
单弦、
梅花大鼓、
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兴盛和发展的。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的重要代表。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民间工艺有
杨柳青年画、
泥人张彩塑、
魏记风筝、
天津地毯等。
天津的相声兴始于清末民初。那时在天津老城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天津著名的相声演员有:
马三立、
侯宝林、
常宝堃、
高英培、
马季、
冯巩、
牛群、
郭德纲等。
话剧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为突出的代表。早在1901年,教育家
张伯苓就开始提倡戏剧,其弟
张彭春则是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早期话剧活动家及导演。1906年,李叔同与同学
曾孝谷在天津创办业余话剧团体“春柳社”并首演《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天津的剧作家
曹禺创作的话剧《
雷雨》便是以民国时期的天津作为背景。此外,天津出现过的著名话剧人还有
焦菊隐、
于是之、
林兆华、
谢添等。
20世纪30年代,几位世界级的古典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雅沙·海飞兹、
弗里茨·克莱斯勒、钢琴家
拉赫玛尼诺夫等先后来到天津演出。
李叔同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其作词的《
送别歌》在民国初年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名篇。
天津文学是“津味文学”和“卫派文学”的集合,在某一历史阶段曾间断性地呈现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说”的出现,但置放到一个更为长远的历史视域来看,“天津文学”的地域性和传承性都不那么明显。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天津文坛是由解放区来的作家、诗人、戏剧家主导的,他们自身也成为天津文坛的主体,如
孙犁的《
风云初记》和《
津门小集》等,都在这时期诞生。天津作家
冯骥才是天津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小说、散文众多,《
挑山工》《
珍珠鸟》等多篇文章入选教科书。
天津绘画历史久远,康熙乾隆年间,天津画坛是正统画风的重要领地。天津书法界早期有四大家,
华世奎、
孟广慧、
严修、
赵元礼。天津书画八大家有
王学仲、
孙其峰、
孙克纲、
王颂余、
萧朗、
爱新觉罗·溥佐、
赵松涛、
穆仲芹,还有弘一法师
李叔同等。当代书画家有
何家英、
霍春阳、吴玉阳。
地名由来
。
。
。
风景名胜
截至2021年,天津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A旅游景区32个,国家AAA旅游景区50个,国家AA旅游景区24个。天津共接待国内游客1.79亿人次,增长26.7%;国内旅游收入1968.81亿元,增长47.9%。
旅游景区天津市区依河而建,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
天塔旋云”“
蓟北雄关”“
三盘暮雨”“古刹晨钟”“
海门古塞”“
沽水流霞”“
故里寻踪”“
双城醉月”“
龙潭浮翠”“
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地方特产
天津的小吃与特产数目众多,尤其以“天津三绝”著名。1997年
猫不闻饺子被定为
津门四绝之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度较高的还有:
曹记驴肉、冠生园八珍羊腿、
陆记烫面炸糕、
白记水饺、
芝兰斋糕干、
大福来锅巴菜、
石头门坎素包。天津的
小宝栗子格外有名,其产品出口世界各国。天津在20世纪80年代末兴建了
南市食品街、旅馆街、服装街,集吃、穿、住为一体。比较有名的小吃:
糖炒栗子、
明顺斋什锦烧饼、羊汤、
上岗子面茶、王记麻花(又称
馓子麻花)、豆香斋牛肉香圈、
豆皮卷圈、
白记水饺、
水爆肚、
煎焖子、
花样馃子、
怪味果仁、
石头门坎素包、
罗汉肚、
熟梨糕、
皮糖张、
北塘海鲜等。
天津三绝:天津三绝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被称为天津风味小吃“三绝”的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和
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称为天津民间工艺“三绝”的
泥人张彩塑、
杨柳青年画和
风筝魏风筝。
特色早点:
煎饼馃子、
锅巴菜、
老豆腐、果子、
烫面炸糕、
卷圈、
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儿。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1949年以后有:总理
温家宝、政协主席
李瑞环及
王光英、
王光美等;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
陈李婉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夏宝龙。清华校长
梅贻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于敏;生物学家
李景均;化学家
陆婉珍、
邢其毅。南开学校创始人
严修、
张伯苓,北洋大学、耀华学校校长
赵天麟,艺术教育家弘一法师
李叔同;知名学者有
甲骨文最早的研究者
王襄。
教育家汉语拼音创始人
王照,红学家
周汝昌,克鲁格人文奖获得者
余英时;著名作家
曹禺、
冯骥才、
穆旦、
冯至、
方纪等;作曲者
王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蒋大为,第一个获得
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人
苏聪,二胡演奏家
宋飞,流行歌手
张学友,歌唱家
刘欢,著名戏曲大家
陈素真、
朱宝光、
孟广禄等。相声演员
郭德纲、
冯巩等。著名
快板书表演艺术家
张志宽先生及其子、著名演员
张子健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侯宝林、相声表演艺术家
常宝华及其孙开心麻花著名演员
常远。
民国十三年(19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400米冠军伊利克·里达尔,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
穆祥雄,排球教练
郎平、
王宝泉,奥运冠军张娜、
张萍、
李珊、
佟文、
桑雪,世界冠军
陈一冰、
董震,武术家
霍元甲等。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