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1859年~1933年),字小航,号芦中穷士,又号水东,直隶
顺天府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人。王照是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官话字母”方案的制订人。王照曾参与
百日维新,劝
康有为循序渐进,但被康有为拒绝。百日维新中,礼部主事王照应诏言事,请求堂官代递,遭到拒绝,七月十九日
光绪帝愤怒之下,将
怀塔布、
许应骙等礼部六位堂官“即行革职”,同时又称赞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著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用昭激励。
王照的曾祖
王锡朋曾任总兵,鸦片战争时战死。王照幼年丧父,靠叔叔抚养。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同年五月,改
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以主事著以部属用 ,任
礼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与
徐世昌等在芦台合办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为全国首创州县地方学校(今天津市宁河县芦台第一小学)。在
戊戌变法期间,他欲上书建议
光绪帝奉
慈禧太后“巡幸中外”,礼部尚书
怀塔布起初不肯代递,后虽代递但上奏称王照“咆哮公堂”。光绪帝阅折后,命将阻挠上书的礼部六堂官革职,赏王照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与
康有为、
梁启超多有不合。
1900年
义和团运动期间,他秘密潜回中国,在天津创制“官话字母”,并写成《官话合声字母》,此书成为中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方案。1901年,清廷有旨开复原衔,但他并未做官。
宣统帝即位后,拼音官话报触犯了摄政王
载沣的忌讳,报社被查封,官话字母的讲习遭禁,王照被迫逃到江苏。
辛亥革命期间,江北都督府都督
蒋雁行曾派王照充当代表到上海参加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辛亥革命后,他寓居南京。 1913年,他任
读音统一会副会长,后辞职。晚年,他研究
经学,主张教育救国。1933年他逝世。
在日本期间,仿日文假名,采取汉字偏旁或字体的一部分,制订了一种汉字拼音方案,名为“官话
合声字母” (一说他是于1900年回国后在天津创制的“官话字母”,写成《官话合声字母》一书),《官话合声字母》一书1901年在日本出版。后在北京修订重印,名为《重刊官话合声字母序例及关系论说》(北京官话字母义塾,1903年,北京拼音官话书报社,1906年翻刻)。这是我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方案,声母、韵母共62个,采用声韵双拼的方法。后创“官话拼音书报社”,出版“拼音官话报”——《人人能看书》。《官话字母方案》强调拼写白话,强调以北京语音为拼写对象,因以一般民众为推行对象而设计务求简易、专拼俗话、以便俗用。他希望通过官话字母的传习,在民众中普及教育,以求富国强民。由于官话
合声字母具有不少优点,各地有“官话字母义塾”“简字学堂”等传习机构的大力宣传,在推行中又得到上层社会名流(如
严修、
吴汝纶、
张百熙、
袁世凯等)的支持,因此推行速度快且声势浩大,前后共推行十年,遍及13个省,是当时
切音字运动诸方案中影响最大推行最广的一种。
曾出版《官话字母义塾丛刊》《拼音对文百家姓》《拼音对文三字经》《拼音对文千字文》《官话字母字汇》《官话字母读物》《水东集》及《初学拼音官话书》系列(包括家政学、地文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官话
合声字母》方案中所体现的一些观点至今有的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