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一支可以追溯至
黄帝时期,古籍记载源于
有熊氏。另一支
西周周成王时期,为楚贵族姓氏。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得姓始祖为
黄帝时期
有熊氏。另有
周朝火师
鬻熊,为
祝融氏的后代。
历史发展
姓氏简介
源流:最早一支可以追溯至
黄帝时期,古籍记载源于
有熊氏。
后
周朝时, “熊”为
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君王特有姓氏,取其“熊熊烈火”之意。
小篆:“酓”字 ◎ 音“yǎn”。先秦写法,在古代是帝王的意思。
伏羲古称大酓包戏。酓是伏羲的称号。
异体字:“熋”字 ◎ 音“xióng”。 同“熊”。火字部首,笔画数为14画。
得姓始祖:
鬻熊(Yù Xióng):商末人,其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在商末周初投奔
周文王,他是周文王
姬昌的火师(官)。
周成王姬诵时,追封功臣后裔,他的曾孙
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
楚国。
鬻熊,姓芈,名熊,又称熊蚤或
芈蚤。
祝融氏的后代,是
陆终第六子
季连的后裔。鬻熊拜见
文王,文王把他当做
火师。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当做
火师。成王大量分封
异姓诸侯,其时鬻熊已经去世,鬻熊的儿子
熊丽、孙子
熊狂也都已去世。故封他的曾孙
熊绎于楚地,子孙都以熊为姓。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
鬻熊有《
鬻子》一卷。《史记·楚世家》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
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
周王的
火师。去世早。’”但《鬻子》说九十岁才见文王,之后有武王、成王向他求教封
康叔于卫的事,算起他的年龄应该超过一百一二十岁才对。所以前面说到的去世早指的是未及受封就去世,而不是说不长寿。故楚人以鬻熊为始祖(楚人奉
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
老童、
祝融为远祖,鬻熊为始祖)。
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其先祖为
黄帝,黄帝子
昌意生
颛顼,颛顼四世孙
陆终第六子名
季连,鬻熊为季连之裔孙。鬻熊曾孙熊绎以
王父字为氏,称熊氏。西
周成王时,封熊绎在
荆楚,建立楚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春秋时,楚国一度强大,为
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二二三年,楚为
秦始皇所灭,后人多以熊为姓,
并尊鬻熊为熊姓的得姓始祖。
作为杰出大酋的鬻熊,还通晓法术,是一位有声望的宗教大巫。
其先辈原为芈[mǐ] 姓,芈国后裔。
芈姓是所谓“
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
周文王火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
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
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
南漳、
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
丹阳(今湖北
宜昌市
秭归县),从此立为国家。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
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
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
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
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
姓氏字体:熊[熊,读音作xióng(ㄒㄩㄥˊ),古音亦读néng(ㄋㄥˊ)]
姓氏来源
出自
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
元和姓纂》记载,相传
黄帝生在寿丘,长于
姬水,居
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
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于芈姓
出自商朝末期
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
世本》、《
古今姓氏书辨证》、《
元和姓纂》等的记载,
黄帝子昌意生
颛顼,颛顼四世孙
陆终第六子名
季连,赐为
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
周文王姬昌的火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
周文王,早卒。曾孙
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
司马迁在《
史记·楚世家》中记载:“
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火师。去世早。’”但在《
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己却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
秦王赢政二十三(
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
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
鬻熊为得姓始祖。
①源于
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
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
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
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②源于
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
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
宁蒗县
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
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
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
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
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
③源于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
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
吉林梨树)、
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
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④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
布依族、
彝族、
蒙古族、
瑶族、
阿昌族、
壮族、
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
迁徙分布
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八万三千余,占全国
人口总数的0.32%左右。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
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
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
南昌”、“江陵”为其
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
北宋地理总志《
太平寰宇记》所载,
岳州(治今
湖南省
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
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
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
福建省
建安(今
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
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
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
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海南各处迁徙。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
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分支姓氏
屈: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春秋时,
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
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
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
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以封地
命姓,遂称屈氏。后人就以“屈”为氏,
屈原即为其后。
景: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来的姓氏。相传,景差是楚国贵族,人仕后官至大夫,子孙为了加以纪念,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
景姓人。
庄:据《
姓氏急就篇》和《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
熊旅去世后,谥号为“庄”,
楚庄王的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后因避汉明帝
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
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
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家原来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
古训。
度:汉代《山阳太守度尚碑》载;“与楚
同姓,统国法度,因以为氏”
班:
班固在《汉书 叙传》中说:“班氏之先,与穿同姓,楚君熊绎生子名叫
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
令尹子文。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由于古代的“斑”和“班”通用,后改为班。”
楚:据《姓苑》、《
通志·氏族略》、《
风俗通》所载,熊绎立楚国于丹阳,国号荆,后迁都于
郢城(故城在今
湖北省江陵北之旧郢城),始改国号楚,后世子孙以国名为氏,称
楚姓。
昭:《
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出自芈姓。
楚昭王熊轸有复楚之大功,子孙繁衍,以谥为氏。”《
楚辞》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能: 楚君熊绎的儿子名叫熊挚,本来应该被立为楚国的国王,但是由于不明原因他身有残疾,不能立为王,于是就把他封在夔(kui,湖北省姊归县东),为
附庸国,称为夔(古代传说中指一种像龙的
独角兽)子。但是后来的楚国宫廷对熊挚还是不放心,认为留着他迟早是一个祸患,就决心除掉熊挚。后来,楚国以
夔国不祭祀祖先为理由,灭掉了夔国。这一国的人本来姓熊,为了避免被株连,于是去掉四点,改为
能姓。
斗:《
古今姓氏书辩证》载,斗,出自芈姓,楚君熊绎娶女,生伯比,别为斗氏。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斗氏一族又分衍出了
项氏、权氏、随氏、江氏、豆氏等
单姓,以及斗斵耆氏、斗斵乳氏、斗斵谷氏、斗斵强氏、斗斵缗氏、斗斵文氏、斗斵班氏、斗斵比氏等复姓,这些复姓分支在秦、汉之后,又逐渐省文简化为单字斗氏、豆氏。本书特别指出的是,斗氏家族分衍有一支十分著名的后裔分支,那就是项氏。项氏一族中的后代
项梁、
项羽、
项伯等人,都是秦、汉之际风云人物。后项梁、项羽一族后裔愤恨项羽当年弑
义帝养刘为害,因此改为虺氏;而项伯一族则被汉高祖
刘邦赐姓为刘氏。
包:《通志·氏族略》记载,
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
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熊眴(号
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
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
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但
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申包胥就“
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楚复国后,要重奖申包胥,但他却拒不受赏,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了。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包”为姓,称为包氏。
成:春秋时,楚君熊绎(号
若敖)有公子名成虎,其孙以王父之字为姓,遂为
成姓。
罗:西周初有一
罗国,最初建国都于今湖北
宜城,后迁都于湖南
长沙,与楚国相邻。其国君熊姓,为黄帝有熊氏之后。春秋时期,罗国被熊姓楚国所灭,罗国熊姓后人为避祸以国为姓,为
罗姓。
荆: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
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冉:有两支来路:一、周文王第十子——
季载,因平叛有功,被
周公旦举荐为
周天子的司空,后周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
沈国,又名
聃国。季载又称
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被
蔡国所灭(后楚国灭蔡国),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
原国名命姓,称沈氏。楚庄王熊旅之子被封于沈鹿,也为沈氏。二、出自楚国大夫叔山冉(楚国第十代国君
熊严的三儿子叔堪之后),后代以其名为姓。
麻:春秋时期,楚国有一熊姓大夫,曾食邑于麻(今湖北
麻城县),他的一个后人叫熊婴,做了
齐国的大夫,他以祖先食邑为姓,改姓麻,史称
麻婴,其后世子孙都从了
麻姓。
叶:发源于
河南省的
叶县。春秋时期,楚庄王熊旅有曾孙
沈尹戌,生一子名叫
沈诸梁,诸梁被封于叶,建立叶国,为公爵,世称
叶公,其后世子孙都以封国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此外,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也有叶氏,他们则构成了
叶姓的另外一支。
卓:是春秋时楚国王族的后裔。
楚威王熊商有儿子名公子卓,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称
卓氏。
慎:
慎姓发源于
安徽省的颖上县西北,是春秋时楚国太子建的儿子
白公胜的后裔。白公胜的后裔当中有人被封于
慎邑,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作为姓氏。另外一支慎姓形成于战国时期的
魏国,是
墨子的弟子
禽滑厘的后代,禽滑厘,字
慎子,其后代子孙是以祖字作为姓氏的。
都: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子都,他非常勇敢,又是当时很出名的
美男子,所以深得
郑庄公的宠信。他的子孙在他死后,便以其字“都”作为姓氏。另外还有一支
都姓,春秋时期,楚国王族公子田,受封于都邑,故称之为公都氏,他的支庶子孙当中有人就单独以“都”字为姓。
夔:远古时,尧和舜的
乐官名叫夔,
此姓的起源就在
尧舜帝时代。夔原指龙形动物。此外,春秋时楚国公子熊挚因不明原因身有残疾,不能继承君位,便主动领封于夔(今湖北秭归
东有夔子城,地名夔沱,便是古夔国的故址),后来熊挚的子孙立有战功,楚王升夔国为子国,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形成
夔姓。
敖:
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老师叫做大敖,有的写做太敖,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
敖姓。此外,敖姓另有一支,春秋时楚国国君中,凡属被废弑得不到谥号的,称之为敖,如若敖、诸敖,他们的后代也以敖为姓。
查:
查姓出自姜姓,是
炎帝后裔,形成于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封邑名作为姓氏,后去木为查,称查氏。还有一支查姓出于芈姓,春秋时期,楚国有公族大夫的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便以查为姓氏。
红:
红姓出自熊姓,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
熊渠,他的长子熊挚,字红,被封为
鄂王,其支庶子孙就以祖上的字作为姓氏。还有一支红姓出自
刘姓,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刘富,初被封为休侯,后改封于红,为红侯,人称“红侯富”,其支庶子孙有人以祖上封邑“红”作为姓氏。
权:商武帝
武丁的后人有被封于权地(湖北境内),建立
权国。春秋时期,楚国武王大败权国。权国迁走,不久又被
巴国所灭,权国贵族子孙就以原国名“权”作为姓氏。此外,楚武王灭掉权国后,改权国为县,令
斗缗(
斗姓源出熊姓)为
权县尹,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兵败后被杀,斗缗的后人也以“权”作为姓氏。
初:出自于楚国国君熊氏。楚国第十代国君熊严的三儿子“叔堪”,为
初姓老祖。
烟台芝罘岛后唐时期的初慧安自撰的
墓志铭颛顼高阳,以熊为氏,到楚国国君第五代熊渠改芈姓为熊姓。汉朝宋衷对
先秦时期的《世本》注写到:“熊乃初氏”。说明初姓来源于楚国国君熊姓。明朝
杨慎《希姓录》记载,“初氏望出
南郡。”南郡即楚国旧地。
上官:春秋时期,楚庄王熊旅的幼子名子兰,担任
上官大夫。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子兰的子孙居住在上官,便以地名命姓。
清朝史学家陈厚曜在《
春秋世族谱》中论述,楚国除了王室熊氏以外,源于熊氏世系的还有十三氏,为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的楚国
大族,分别为:斗氏、泊氏、成氏、屈氏、劳(蘧)氏、
阳氏、申叔氏、申氏,伍氏、潘氏、沈氏,观氏。
黄帝轩辕氏第五十六代
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前263年在位),名熊 横,迁于陈邑。分衍出荆氏(还有庆氏改为荆氏的,此人就是
庆卿,他的后人跟着他均为荆氏)、楚氏、附氏、
穴氏、鬻氏、粥氏、郢氏、逞氏、能氏、叙氏、序氏、祖氏。
到了春秋时期,芈姓熊氏楚国分衍出更多姓氏。
单姓有:泊氏、成氏、启氏、斵氏、囊氏、贲氏、善氏、
逯氏、禄氏、县氏、逮氏、审氏、侧氏、庇氏、次氏、连氏、莫氏、仵氏、昭氏、由氏、景氏、到氏、声氏、晏氏、即氏、闱氏、尹氏、后氏、竟氏、秉氏、宜氏、绎氏、酒氏、枝氏、乘氏、
保氏、春氏、钧氏、阳氏、
甲氏、环氏、
卯氏、武氏、庄氏、霜氏、蜎氏、皋氏、举氏、擧氏、雪氏、紃氏、穿氏、称氏、仆氏、贵氏、严氏、征氏、庾氏、奋氏、贺氏、列氏、监氏、减氏、韵氏、屈氏、卒氏、度氏、翠氏、班氏、
陈氏、张氏、
李氏、刘氏(有些只占某些姓氏的一部分,如刘氏:楚王熊绎有一子姓斗,斗氏一族又分衍出了项氏,后来,有一些项羽一族后裔愤恨项羽当年弑义帝养刘为害,因此改为虺氏;而项伯一族则被汉高祖刘邦赐姓为刘氏)。
复姓有:斗斵耆氏、斗斵乳氏、斗斵谷氏、斗斵强氏、斗斵缗氏、斗斵文氏、斗斵班氏、斗斵比氏、围龟氏、弥牟氏、
若敖氏、叔敖氏、堵敖氏、郏敖氏、
越椒氏、罢敌氏、上官氏、三闾氏、五相氏、五参氏、诸将氏、太宰氏、公建氏、良臣氏、
左尹氏、右尹氏、申叔氏、申公氏、楚季氏、楚
宗氏、巫臣氏、列宗氏、子南氏、子期氏、子
庚氏、
子西氏、子建氏、子午氏、子重氏、子季氏、子承氏、子千氏、子
仪氏、子木氏、尹干氏、无钩氏、无圉氏、无宇氏、无庸氏、余推氏、涉其氏、庆父氏、襄老氏、王
孙氏、成
王氏、黑肱氏、舒坚氏、来缎氏、沉纤氏、邑由氏、利孙氏、白男氏、吉白氏、屈南氏、耆
门氏、市南氏、伍参氏、婴齐氏、弃疾氏、枝如氏、伯比氏、师祁氏、熊率氏、熊相氏、倚相氏、辛廖氏、接舆氏、季融氏、仲雄氏、大心氏、蓝尹氏、厩尹氏、箴尹氏、乐尹氏、芋尹氏、陵尹氏、权尹氏、莠尹氏、清尹氏、郊尹氏、工尹氏、连尹氏、嚣尹氏。
得姓始祖
鬻熊。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为周文王之师,被封为火师。其先祖为黄帝,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鬻熊为季连之裔孙。鬻熊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西周成王时,封熊绎在荆楚,建立楚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春秋时,楚国一度强大,势力曾扩展到中原,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二二三年,楚为秦所灭,后人多以熊为姓,并尊鬻熊为熊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熊怀璞
熊文惠之子,明
正统年间自
南昌府丰城县(今
张巷镇)罐山村迁居湖北
郧阳府
竹溪县。育三子,三子熊东海任
扬州府仪征县知县,孙熊广韶任竹溪县知县。是为竹溪县熊氏始祖。
●熊守乾
明嘉靖五年由吴入楚,卜居武陵前河五家冲。是为武陵熊氏始祖。
●熊仲璜
明洪武间由
丰城迁居长沙河西都之
沙河湾。是为湖南长沙熊氏始祖。
●熊良祖
明万历间自南昌府丰城县迁居
常德武前乡花叶港。是为湖南常德熊氏始祖。
●熊安、熊荣、熊徙
熊安在明洪武初携三弟熊荣、五弟熊徙自
湖口花尖山迁居
宿松城内北厢,未几,荣转迁大梵寺坂上屋,徙转迁山下屋。是为宿松熊氏始祖。
●熊庆贤
明神宗万历年间,由江西
丰城迁到广西
临桂东乡五都一甲湖塘江背村(今
桂林市郊区朝阳乡江背村)
●熊裕凤
熊庆贤第五代,於前清康熙元年迁居於
灵川四都一图
七甲尧乐村入籍(今桂林市
灵川县海洋乡尧乐村)
●熊秉璋
乃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江里上村人也,于唐时天佑二年莅任来奥特授广西盐道使司,育
桂子三枝,长曰国栋,次曰国梁,居住桂林,三曰国材,辞仕归农,移居东乡湖塘。国材公育四子,名曰家福、家禄、家祯、家祥,则家禄公育六子,名曰康福、康贵、康荣、康华、康兴、康旺,于
后晋时
天福元年家禄公带同六子又移至斯地居住,故称
大熊村,厥后兄弟六人分枝,各择其地而居之,而吾始祖康荣公择居文昌村,生二子,长曰宁忠,次曰宁恕。忠育四子,名曰克明、克理、克道、克德。恕育四子,名曰克文、克武、克显、克达
●熊俊三、熊俊四、熊俊七
熊俊三于明
嘉靖中官居湖南,遂与胞弟熊俊四、熊俊七转籍江西,家于邑之油草塘。是为江西熊氏始祖。
●熊安华、熊安御、熊安珠
三人为堂兄弟,明中叶由江西丰城县转籍
湘阴。是为湘阴熊氏始祖。
●熊瑞菊、熊普芳、熊世举
三人为兄弟,由江西丰城迁居
衡山县登山石门石湾。是为湖南衡山熊氏始祖。
●熊上玖、熊上珍、熊上泰
三人为兄弟,清雍正四年自
潮州府平远县东石乡迁居
浏阳西乡。是为湖南浏阳熊氏始祖。
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东北进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北至陕西
秦岭以南,西抵川东,西南直入云南和广西,南临南海。熊姓在2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了当代的
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熊姓大约有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一百五十位以后。江西为熊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熊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湖南,这三省熊姓占熊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等地区。全国形成了以赣、闽、湘为中心的熊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熊姓大约有2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7%,为明朝第七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
增长率是20%,熊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
增长速度要快。江西仍为熊姓第一大省,约占熊姓总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这三省熊姓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这两省的熊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熊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
当代熊姓的人口已达36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从明朝至600年中熊姓人口由27万激增到380余万,增长了14倍之多,熊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1000年熊姓
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西、四川、湖南、贵州五省,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重庆、河南、江苏、云南,这四省市又集中了13%的熊姓人口。湖北居住了熊姓总人口的27%,为熊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鄂赣川湘黔的
长江中上游的熊姓高比率分布带。在近600年间,熊姓
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西部、
华中的回迁成为熊姓迁移的主流。 熊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熊姓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鄂湘大部、江西、安徽西南、福建北部、黔渝、云川大部、广西北部,熊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2%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61%的熊姓人群。在四川北部、青海东南、陕甘豫南部、安徽大部、苏浙、闽粤桂大部、云南东南、黑龙江东北,熊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5%,居住了大约30%的熊姓人群。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
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
姓名报告。根据报告,熊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江西。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江陵堂:以望立堂。
兰溪堂:以望立堂。
秭归堂:以望立堂。
射石堂:古时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叫
熊渠。有一次他夜间走路,老远就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他拿箭就射,老虎却一动不动。他走近一瞧,果然中了,而且箭头射进去几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来是一块
大石头。
三礼堂:出自
北周熊安生事典。熊安生,长乐
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人,字植之。少从名师,博通《
五经》。仕齐为
国子博士。周灭齐,入长安参议五礼。
宣政元年(578)为露门博士、
下大夫三礼周礼》、《
礼记》、《
孝经 此外还有豫章堂、雨钱堂、孝友堂、崇实堂、
崇本堂、
报本堂、
务本堂、培本堂、
敦本堂、敦伦堂、
敦叙堂、
敦睦堂、敦源堂、敦善堂、
宝善堂、惟善堂、善馀堂、善庆堂、
笃庆堂、
衍庆堂、庆近堂、庆睦堂、庆远堂、庆福堂、福星堂、福德堂、
崇德堂、厚德堂、世德堂、
裕德堂、源德堂、怀德堂、
慎德堂、慎怀堂、德馨堂、亲亲堂、亲睦堂、武陵堂、
抚州堂、临沅堂、兴和堂、
承恩堂、谦益堂、光裕堂、典裕堂、思义堂、忠
文堂、
忠孝堂、忠亮室、
永思堂、
思源堂、思孝堂、儒孝堂、四美堂、五美堂、五经堂、挹翠堂、三楚堂、三星堂、三乐堂、三可堂、盱礼堂、
注礼堂、经礼堂、
经义堂、继绎堂、太和堂、人和堂、
爱日堂、爱敬堂、谷贻堂、文师堂、文明堂、荷花堂、鳌峰堂、隐竹堂、积德堂、自力堂、忠孝堂、步青堂、
三省堂、龙溪堂、六槐堂、福德堂、楚源堂、荆楚堂、礼教堂、
继善堂、敬月堂、藻修堂、
叙伦堂、念修堂、会修堂、双柏堂、儒霖堂、孝睦堂、雍睦堂、九龙堂、
玉德堂、孝感堂、梅湖堂、成封堂、嗣泰堂、嘉川堂、先世堂、仁让堂等
家谱文献
浙江
余姚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熊元龄主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常山新村熊氏宗谱三卷,(清)郑启新纂,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木刻
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
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新村。
浙江
常山熊氏宗谱五卷,(民国)徐燮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
大桥头乡大桥村、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新村。
江西南昌豫章熊氏九修族谱,(清)熊熊魁等纂,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宜丰熊氏秀翁植下支谱,(清)熊炳星纂,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罐山熊氏八修族谱,首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卷首上册)。
河南光山熊氏
族谱四卷,(民国)熊绪端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
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
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
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
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玉泉、熊济南等续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九房会刊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
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天门竞陵熊氏宗谱,熊矩曾撰,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
新洲熊氏宗谱二十二卷,首四卷,(民国)熊开疆、熊裕络等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
新洲县施
岗乡施岗村。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民伟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昱村。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熊瑞玲、熊敬三续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潘塘镇
郑楼村。
湖北新洲熊胡氏宗谱四十卷,首八卷,(民国)胡洪耀、胡嗣璈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材。
湖北新洲熊氏宗谱四十三卷,(民国)熊仕藻、熊俊廷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长岭乡雄原村。
湖南长沙熊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
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
宁乡沩宁熊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萧作斋序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兰溪堂
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有二部,仅存卷首)。
湖南宁乡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民国)熊明阳序,民国二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首)。
湖南
湘潭中湘熊氏宗谱十四卷,(清)熊广南、熊象琨等辑,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儒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民国)熊诗诚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
湘乡熊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清)熊秀斐修,熊世骥纂,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湘南
湘乡北门熊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清)熊尧农、熊著圃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
湘阴罗湘熊氏三修宗谱,(清)熊运泰、熊景胡等纂,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
益阳熊氏续修族谱九卷,(清)熊章溥、熊世珍主修,熊开楠等纂,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79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
南开大学图书馆。
湖南益阳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熊运莲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
沅江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
活字印今仅第一~二存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
蒲江县大兴乡熊氏族谱,(清)熊世清撰,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
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鱼江村。
泮陵熊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熊文炽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五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熊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民国)熊家梁等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熊元龄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
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玉泉、熊济南等纂修,民国期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门熊氏宗谱,(民国)熊矩曾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
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熊宗贵、熊高明重修,清咸丰年间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现被收藏在中国席国彑站档案馆。
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民国)熊诗诚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中国家谱网站。
熊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熊军莲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沅江熊氏族谱三十五卷,首卷、末卷均上中下册。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源默熊氏五修族谱续编十八卷,(民国)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
铅印本,分八部,共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熊氏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民国)熊辉楚等纂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七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第三十四卷、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萍乡萍西湘东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常德熊氏三修族谱,(民国)熊正乡等纂修,民国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宿松熊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熊玉纶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宿松熊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朝年间雨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一~十二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清)熊兆春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五卷,首二卷,(清)熊罗衢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慎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熊氏族谱,(民国)熊性淦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罗湘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蒲圻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
靖州熊氏续修族谱九卷,首一卷,(清)熊润先等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民国)熊润先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靖州楚为熊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八卷、第十~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衡山熊氏族谱六卷,(清)熊叨懋等纂修。清嘉庆十七年挹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浏阳熊氏续修族谱五卷,首二卷,附录一卷,(清)熊京裕等纂修,清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叙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太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注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家乘,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
安化熊氏五修族谱三十卷,首一卷,熊晓初主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江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熊氏续修族谱,广西
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飞熊村熊氏修,待印。
湖北
鄂州熊氏宗谱九卷,首一卷,第七卷已遗失,(清)
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熊昌起(字翥云)主修,现存于
重庆市
奉节县安坪镇望江村是日字号谱(此谱按
千字文排序)。
宗祠楹联
⒈四言通用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北齐国子博士
熊安生,字植之,阜城人。经学家,博通五经,尤其精于“三礼”,有弟子千余人。仕北齐为国子博士,曾与北周使臣
尹公辨析《
周礼》疑义数十条,后入北周任露门学博士下大夫。著有《周礼》、《
礼记》、《
孝经》诸义疏。下联典指南宋进士
熊克,字子夏,
建阳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
诸暨知县、知
学士院、台州知州,博联强记,熟悉历代典故,有惠政。被荐
直学士院,后出知台州。著有《九朝通略》、《
中兴小历》、《诸子精华》等。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南宋人熊孝则,以孝行闻名,孝宗曾召他进京,赐给金帛,但他不接受,只要了《
通鉴》、《性理》、《孝经》等书籍,孝宗又赐他“西山廉士”四字。下联典指清代湖北
孝感人
熊赐履,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
顺治年间进士,由庶士吉士官检讨。康熙初年,上疏指喏指出朝政积弊,后历官
经筵讲官、纂修实录总裁、
东阁大学士(宰相)兼
吏部尚书等职,又四次任会试考官。研究程朱理学,主张“非
六经、《
论语》《
孟子》之书不读”,著有《
经义斋集》等。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
熊衮,父丧不能葬,昼夜号泣,忽空中雨钱数万,乃得华葬。下联典指宋·
熊禾,师学
朱熹门下,宋亡不仕。
⒉五言通用
此联为唐代诗人熊孺登《
日暮天无云》诗句联。熊孺登,进士,锺陵人。在《
全唐诗》中有诗一卷。
——熊香海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熊姓名人熊香海自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此联为唐代诗人熊皎《
怀三茅道友》诗句联。熊皎自称
九华山人,有诗二卷,今存诗四首于《全唐诗》中。
⒋十言及以上
——熊亨瀚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诗人熊亨瀚自题联。熊亨瀚(1894—1928年),
湖南桃江人。革命烈士。
——佚名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熊彦昭的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名人熊飞的事典。
——严问樵撰熊氏宗祠通用联
姓氏名望
名人概述
《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熊姓历代名人105位,占总名人数的0.2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十九位;熊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1%,排在并列第九十九位;熊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4%,排在并列八十位;熊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三位。
先秦秦汉
熊侣,谥号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
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
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
芈旅),谥号庄。
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
春秋五霸之一。
魏晋南北朝
熊远:晋朝大臣,字孝文,豫章
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曾当过宁远
护军、主簿、散骑常侍、
御史中丞、侍中、
会稽郡(治今浙江
绍兴市)内史等官职,后拜太常卿,加散骑常侍。著有《熊远集》12卷。他为官清正,屡进忠言,是晋元帝
司马睿十分倚重的大臣。
隋唐五代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
进贤县)人,约
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
进士第,为
四川藩镇从事,与
白居易、
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
白居易《
洪州逢熊孺登》、
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宋元
熊安生:北朝
经学家,
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
长乐阜城(今
河北省阜城东)人。通
五经,精“
三礼”,
北齐时任
国子博士。后入
北周,武帝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袭东汉
儒家经说,撰有《
周礼》、《
礼记》、《
孝经》诸义疏,皆劓。清·
马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熊梦祥:字自得,号松云道人。江西富州(今江西
丰城市)横冈里人。元末以茂才异等荐为
白鹿洞书院山长,曾任
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
监丞。
熊朋来:元朝文学家、音乐家,豫章(今
南昌)人,宋咸淳时进士。入元后,官至
福清州(今福建
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
五经说》、《
瑟谱》。
明清
熊文灿:
永宁卫(今
四川省
叙永)人,明代大臣,累官至
兵部尚书。
熊廷弼:明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
辽东经略。他召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
后金军不敢来攻。
明熹宗即位,
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
沈阳失守,再任经略,与巡抚
王化贞不和。次年王兵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为魏忠贤冤杀。
熊大木:福建省
建阳人,明代
通俗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编有《
全汉志传》、《
唐书志传》、《宋传续集》、《杨家将演义》等通俗小说,其
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熊赐履:湖北省
孝感人,清时大臣、政治家、一代学者。累官至
吏部尚书,治程、朱理学,认为可以用理学指导政治,强化思想领域的统治。有《
经义斋集》等。
熊伯龙:清初无神论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省)人。历国子监祭酒、
内阁学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学,通佛学、
魏晋玄学和
宋明理学。曾编著《
无何集》将
王充《
论衡》中驳斥
谶纬神学的言论分类编排,从
儒学立场对
传统宗教迷信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不故意造作”,“灾异非天谴告”,人的生死是
自然之道,人死不能为鬼神。
民国以来
熊式辉(1893~1974),江西
安义人。字天翼。曾任淞沪警备司令、江浙皖三省“剿匪”
总指挥、江西
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
行营主任,1974年1月21日病故,终年81岁。
熊成基:
民主革命烈士,
江苏省甘泉(今
江都)人。1904年入安徽
练军武备学堂学习,加入
岳王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
徐锡麟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1910年初,在
哈尔滨谋刺清
海军大臣载洵,被捕后就义。
熊秉坤:湖北省江夏人,早期民主革命者,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曾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任
武昌市市长等职,解放后任政协委员。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
光绪年间进士,授
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时因反对与日议和,被革职,
戊戌政变时被禁锢。辛亥革命后,拥护
袁世凯。后任
唐绍仪内阁财政总长、内阁国务总理、
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
熊得山:湖北省江陵人,
中国同盟会会员,爱国主义者、报人。著有《中国革命的出路》、《中国社会研究》等。
熊十力:湖北省
黄冈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在武昌起义,任
都督府参谋。后到
北京大学任教,著有《
新唯识论》、《十力论学语要》、《
原儒》等。
熊雄(1892—1927.5),江西省
宜丰县人。中国老一辈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革命
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熊克武:四川省
井研人,近代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后曾任四川
督军、川军总司令等职,建国后,曾任
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0年病逝于北京。
熊秉谦:湖北
崇阳人,民国二十六年后任
汉口市参议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军统驻
武汉站站长,负责搜集
华中地区日军
军事情报。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人民
服务总队第
八大队大队长。
熊飞(1911—2000年),湖南省
湘潭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奎(1912—1994年),福建省
永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挺(1905—1981年),安徽省
金寨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晃(1913—1996年),湖南省
浏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兆仁(1912年——2019年),福建省永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作芳(1913—1994年),河南省
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伯涛(1904—1975年),武汉
黄陂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应堂(1911—1996年),湖北省
红安县华河区熊家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复(1915—1995),四川省
邻水县坛同镇人,
《红旗》杂志原总编,新华总社社长,中宣部副部长。
熊宇忠(1910—1991),四川省邻水县
椿木镇人,四川省
成都市原市委书记。
熊梦飞(1912—1995年),湖南省
耒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
熊光楷(1939.3—),祖籍江西省南昌市,出生于
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
熊子丹(1930—),
北京市
顺义区人。1947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任
军区空军参谋长助理、空军师长、
成都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熊自仁(1943—),湖北省监利县
程集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
熊向晖(1919年4月-2005年9月9日),原名熊汇荃,安徽
凤阳人,生于
山东省掖县(今
莱州市),
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共产党
情报工作“后三杰”之首(
申健和和和
陈忠经是另二杰)。
熊耀华(1938.6.7—1985.9.21),笔名
古龙,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
熊佛西(1900—1965)戏剧教育家,剧作家。江西
丰城人,毕业于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首任正职院长,是
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
赛金花》《
山水人物印象记》《写剧原理》《青春的悲剧》《
上海滩的春天》等。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
新儒家开山祖师,
国学大师。 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日(1885年2月18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今
团风)县上巴河
张家湾人。代表作品有:《
新唯识论》、《
原儒》、《
体用论》、《
明心篇》等书。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
英山县温泉镇。现任《
长江文艺》副主编。2005年凭借《
张居正》获得
茅盾文学奖,2007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2007年被评为
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著有长篇小说《酒色财气》、《盅王》、《梅花钥匙》。
熊丙奇,男,1972年7月生,四川
资中人。著名教育学者,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编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为
新京报、
北京青年报、
东方早报、南方
都市报、
深圳晶报、
珠江晚报、
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
熊天平(Panda,1969年8月24日-),本名熊威,台湾歌手,
台中市和平区谷关人,祖籍湖北,毕业于
中国文化大学韩文系,曾担任过民歌手、滑雪教练、国家滑雪队储训队员。
熊睿玲,7月31日出生于新疆
阿勒泰市,国家二级演员,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熊黛林,中国女演员,模特。出生于江苏南京。爯
外科医生,母亲是护士。爱好舞蹈、音乐 、弹琴、画画等。由模特出道,2006年后在香港发展,出演多部影视剧。代表作品有《
叶问》、《
拜金女王》等。
熊欣欣,中国著名导演,演员、
武术指导。
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个
亚洲动作导演,熊欣欣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涉足电影行业,经过20多年的执着与努力,终于成功转型为“导演”。代表作品有:《
黄飞鸿》《
光辉岁月》等。
熊汝霖,(Shawn Rolling,1978.1.2—)内地著名创作型男歌手,毕业于美国
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系。2006年
央视《
梦想中国》冠军,2012年成立个人飞行大道音乐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天下无敌》《一如既往》《
完美结局》等。
熊梓淇,1992年6月6日出生于辽宁省
铁岭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毕业于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
熊梓菱,1992年12月30日出生于福建省
厦门市,毕业于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
熊龙:(Alex Yoong, 1976年7月20日—)是一位
马来西亚籍的华裔一级
方程式赛车车手,其父亲为当地华人熊英华,母亲为英国人。有一妹妹Philippa Yoong。熊龙是全球众多华裔车手中,第一个参加F1正式比赛的华人。
熊玠,男,1935年7月23日出生,祖籍
江西省。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南
伊利诺州立大学新闻系硕士,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美国
纽约大学政治系
终身教授。
熊邦欣,加拿大
多伦多的华裔女孩,央视
奥运华裔
美女主播。
熊庆来(1893.9.11~1969),中国数学家,出生于
云南省
弥勒县息宰村,字迪之。
熊秉明,1922年出生于中国,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中国数学家熊庆来之子。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无论对
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
人文精神。代表作品有:《张旭与草书》《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等;
熊晓鸽,
IDG全球
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
熊国宝:原国中国职业男子羽毛球运动员。1986年
汤姆斯杯冠军中国队成员;1987年获国际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熊倪:出生于1974年,国家跳水队运动员,7岁开始练跳水,1982年进省队。1986年参加全国
跳水冠军赛,一举夺得四项冠军。
古籍记载
姓氏寻源其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王封为荆子,后僭号称王,由绎而下为君者,皆以熊名连之,如
熊霜……
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