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
湖北省襄阳市代管县级市
枣阳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汉水汇合处的东部;介于东经112°30′~113°00′,北纬31°40′~32°40′之间;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枣阳辖3个街道、12个镇。市政府驻北城街道。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88.94万人。
历史沿革
商、西周,今境为唐国,属楚地小国。
东周,唐国于前505年被楚所灭,今境属楚国。
秦,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今枣阳境内置蔡阳县(治所在今城西的蔡阳),属南阳郡。
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上唐(今随州市唐县镇)两个乡,置舂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与蔡阳县同属荆州的南阳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刘秀命改舂陵乡为章陵县,后又分蔡阳县东北地带置襄乡县。今境时乃三县分治,同属南阳郡。汉献帝初(190~193年),升章陵为郡,辖蔡阳、襄乡两县。
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降章陵郡为安昌县,立义阳郡(治所在安昌)辖8县。不久义阳郡废,安昌、襄乡和蔡阳三县同属南阳郡。
西晋初,撤销襄乡县,并入蔡阳县。太康元年(280年),恢复义阳郡(治所在安昌),辖新(野)、邓、随、蔡(阳)、安(昌)等12个县。
东晋,今境安昌属义阳郡,蔡阳县归属无考。
南北朝,今境内州、郡、县置,朝置夕改,变化无常。大致为:宋,安昌属司州的义阳郡,蔡阳县属雍州的新野郡,复设襄乡县属雍州的河南郡。齐,安昌、襄乡归属未变,升蔡阳为郡,隶属宁蛮府(治所在襄阳),辖东蔡阳、西蔡阳等6县。梁,沿用齐制。北魏,置南荆州(治所在安昌)。废襄乡县,置广昌县,立广昌郡管辖。分安昌地增设丰良县,立安昌郡管辖。置南雍州(治所在蔡阳),合并东蔡阳、西蔡阳为蔡阳县,立蔡阳郡管辖。西魏,改南荆州为昌州,辖安昌、广昌两郡。改南雍州为蔡州,辖蔡阳郡。此时,各郡辖县未变。后又分蔡阳郡地置千金郡,辖瀴源县;分蔡阳县地置南阳县,后改为双泉县。后周,沿用旧制。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以州统县。仁寿元年(601年),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昌县为枣阳县,属舂陵郡;并分丰良地置清潭县,又废丰良县并入舂陵县;废双泉、瀴源二县并入蔡阳县。炀帝大业初(605~618年),改州为郡,昌州改为舂陵郡(治所在枣阳),辖枣阳、舂陵、蔡阳、清潭(此四县在今枣阳境内)、上马、湖阳(此二县在今唐河县境)6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舂陵郡为昌州(治所在枣阳),蔡阳县并入枣阳县,属昌州。武德五年(622年),改昌州为唐州。武德九年(626年),唐州治所迁沘阳(今河南唐河县),清潭县并入枣阳县。贞观元年(627年),舂陵县并入枣阳县。贞观十年(636年),枣阳改属随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枣阳县地置唐城县(今随州市唐县镇)。至此,枣阳疆域基本定型。
五代沿用唐制。
宋初(960年~996年),依袭旧制。至道三年(997年),国分15路,枣阳县属京西路的随州。南渡后,枣阳沦为宋金战区。绍兴十二年(1142年),升枣阳为军,当年又降为县。嘉定十二年(1219年),枣阳再次县升军,属京西路。
元,降枣阳军为县,属南阳府。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初,沿用旧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司,枣阳属湖广布政司襄阳府。次年撤枣阳县入宜城县,不久复为枣阳县。隆庆四年(1570年),鹿头店(今鹿头镇)设巡检司。
清初,沿用旧制。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枣阳隶属湖北布政司襄阳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府制,枣阳县直属湖北省。次年5月,省下设道,枣阳初属鄂北道,后改襄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道,由省辖县,枣阳县属湖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下设督察区,枣阳县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襄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第八区改称第五区,枣阳县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改称鄂北办事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鄂北行署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鄂北行署撤销,复称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间,枣阳隶属关系未变。11月,中原军区部队解放枣阳,成立县民主政府,属鄂北专属,次月因部队转移撤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刘邓大军所属部队解放枣阳,今境以襄花公路(316国道)为界,路北置枣阳县,属桐柏行署三专署;路南置随枣县、襄枣宜县同属江汉行署一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销随枣县、襄枣宜县,两县所辖原枣阳地区合并设枣南县(治所在熊集);同时,划清潭、平林入洪山县,属江汉行署一专属。同年8月,撤销枣南县并入枣阳县(治所在城关镇),属襄阳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枣阳县属湖北省襄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5年7月,洪山县撤销,清潭、平林复归枣阳。
1981年,枣阳县属襄阳地区行署。
1983年10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属襄樊市管辖。
1988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枣阳县,建立枣阳市,延续至今,现属襄阳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初年,枣阳沿用清末行政区划。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全县在撤并区署、废联保设乡(镇)推行新县制的前提下,划为26个乡(镇),241保,2930个甲。同年12月,枣阳解放,境内属枣阳县、襄枣宜县、随枣县分治。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随着随枣、襄枣宜两县的撤销,除平林、清潭外,其所管原枣阳的区又并入枣阳,分为城关、鹿头、太平、杨垱、七方、刘升、琚湾、熊集、吴店、资山10个区。
1955年秋,平林、清潭回归枣阳,全县划为城关、城郊、太平、杨垱、徐寨、七方、琚湾、熊集、平林、吴店、资山、兴隆、鹿头、新市14个区,242个乡,4个街。
1956年5月,精简行政机构后,全县并为8个区(镇),66个乡(街),辖572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8月,境内成立国光(环城)、燎原(杨垱)、灯塔(太平)、幸福(七方)、英雄(琚湾)、飞跃(梁集)、和平(熊集)、卫星(吴店)、高峰(清潭)、伟大(资山)、钢铁(平林)、东风(兴隆)、火箭(新市)13个人民公社和国营红旗(鹿头)农场。
1961年,全县设城关镇和杨垱、七方、环城、太平、琚湾、梁集、熊集、吴店、清潭、资山、平林、兴隆、新市、鹿头等14个公社,随阳、车河两个农场及姚岗果园场,76个管理区。1961年6月,改人民公社为区,改管理区为人民公社,全县14个区,1个镇,2个农场,辖72个公社、4个分场、13个区辖镇、2个区辖农场。
1975年7月,撤区并社后设有城关镇及环城、鹿头、新市、姚岗、太平、杨垱、罗岗、七方、琚湾、梁集、熊集、耿集、吴店、平林、资山、清潭、兴隆、刘升等18个公社,下辖74个管理区。
1981年,枣阳有18个公社、1个镇、1个农场,93个管理区。
1984年3月,将原设置的18个公社、1个镇、1个农场,重新划分为环城、鹿头、新市、姚岗、太平、杨垱、罗岗、七方、琚湾、熊集、梁集、耿集、吴店、清潭、平林、王城、兴隆、刘升、车河、随阳20个区,城关、鹿头、太平、杨垱、七方、琚湾、吴店、兴隆8个县辖镇(区级)。
1987年9月,枣阳撤区并乡。新设环城、吉河、钱岗、徐寨、蔡阳5个乡,保留城关、鹿头、新市、姚岗、太平、杨垱、罗岗、七方、琚湾、梁集、熊集、耿集、吴店、清潭、平林、兴隆、王城、资山、刘升19个镇,车河、随阳2个国营农场。1988年1月撤县建市后,撤销城关镇、环城乡,设立北城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环城街道办事处。
2001年3月,乡镇、办事处行政区划部分调整,撤销梁集镇,其行政区划划归南城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耿集镇,其行政区划划归熊集镇管辖;撤销钱岗乡,其行政区划划归新市镇管辖;撤销吉河乡,其行政区划划归鹿头镇管辖;撤销徐寨镇,其行政区划分别划归七方镇、杨垱镇管辖;撤销罗岗镇,其行政区划划归七方镇管辖;撤销蔡阳镇,其行政区划分别划归七方镇、琚湾镇管辖;撤销姚岗镇,其行政区划划归太平镇管辖;撤销清潭镇,其行政区划划归吴店镇管辖;撤销资山镇,其行政区划划归王城镇管辖。全市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由原来的26个撤并为16个,其中南城、北城、环城3个街道办事处,鹿头、新市、太平、杨垱、七方、琚湾、熊集、吴店、平林、王城、兴隆、刘升12个镇和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4年2月,湖北省国营车河农场、湖北省国营随阳农场按照属地关系,交由枣阳管理,更名为“枣阳市车河管理区委员会”、“枣阳市随阳管理区委员会”。
2016年,枣阳市辖南城、北城、环城3个街道办事处,鹿头、新市、太平、杨垱、七方、琚湾、熊集、吴店、平林、王城、兴隆、刘升12个镇和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车河、随阳2个管理区(农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枣阳市辖3个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环城街道)和12个镇(鹿头镇新市镇太平镇杨垱镇七方镇琚湾镇熊集镇吴店镇平林镇王城镇兴隆镇刘升镇);1个开发区(枣阳经济开发区),2个农场(随阳农场车河农场);市人民政府驻北城街道朝阳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入汉水汇合处的东部,属汉水流域;介于东经112°30′~113°00′,北纬31°40′~32°40′之间;东与随州接壤,西与襄州区毗连,南与宜城为邻,北与河南省唐河县相连,东北与河南省桐柏县交界,西北与河南省新野县为邻;全境东西宽53千米,南北长78千米,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枣阳市位于中国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境内东北部为桐柏山余脉,南部为大洪山余脉。地表呈马鞍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是东北部鄂豫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最低点是西南部与襄州交界处的瓦子岗,海拔70米;地表构成境内水由东往西流的独特特点。随着山河走向,漫岗、平畈、低山丘陵三种地貌自然形成。
气候
枣阳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降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232天,严冬酷暑时间短。
水文
枣阳市属汉水流域,地表径流汇聚唐白河后注入汉江,内有小水系6支,大小河流180多条,承雨面积3514平方千米(入境客水284平方千米)。年总水量7.74亿立方米左右。
土壤
枣阳市系黄棕壤土向褐土过渡地带,土壤普查表明共有60个土种,归类合并为40个。主要有黄棕壤土、水稻土和潮土三大类型,分别占土壤面积的54.3%、42.71%和2.91%。
植被
枣阳市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属温带和亚热带植物过渡区,常绿针叶和落叶阔叶林相互混交,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森林植物景观具有多样性,成片山林主要分布在枣东部的新市、鹿头、刘升和枣南部的吴店、平林、熊集、王城等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因子,既便于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的繁衍,又有利于藤本、灌木及乔木的生长,从而在境内发育成近十种不同的植被群落。在植被地带内,根据类型趋向的变化,大体划为大洪山余脉马尾松、枣东南松栎杂草、枣东北桐柏山余脉松栎、枣北低丘陵马尾松、枣中枣西北零星木本五个植被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枣阳市水资源总量为7.74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地表水资源量为6.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2亿立方米。全市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4.7758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31亿立方米;用水量分布大致为生产用水4.30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4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02亿立方米,年用水消耗量2.67亿立方米,耗水率55.8%。除滚河枣阳市琚湾全年水质评价,多数劣于Ⅲ类常为劣Ⅴ类外,监测的饮用水源地(刘桥水库、北郊水库)以及大型水库(华阳河水库、熊河水库),全年期水质评价均为Ⅲ类。
土地资源
枣阳市土地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占襄阳市土地总面积的16.6%,占全省总面积的1.76%。其中耕地面积1607.21平方千米,园地面积79.62平方千米,林地面积618.43平方千米,草地面积81.84平方千米,村庄面积266.77平方千米,交通面积98.45平方千米,水利面积412.62平方千米,其他用地面积112.06平方千米,分别占总面积的49%、2.4%、18.9%、2.5%、8.2%、3%、12.6%、3.4%。
植物资源
枣阳市种籽植物在千种以上,有木本植物91科237属536种,草本植物928种;常见的木本植物有120多种树种,以松科、壳斗科、杨科为主,国家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杜仲、刺楸,其中水杉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受国家级保护古树名木160株(一级13株、二级48株、三级99株)。木本树种17类果树中共有144个品种,草本植物中常见野生草药有154种、主要园林花卉150余种。有6门30多科藻类水生植物,以及挺水、浮叶、混水、漂浮四大类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野生菌类有露水菌、栎树菌、松树菌、毛木耳、地耳(俗称地脸皮)等;人工培植菌类有黑木耳、白木耳、平菇、花菇、猴头菇、鸡腿菇、金针菇等。
动物资源
枣阳市有野生动物5纲21目7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纲8目19种。
兽类有猕猴、狼、赤狐、貉、豺、黄腹、鼬、狗獾、猪獾、花面狸、豹猫、大灵猫、华南兔、赤腹松鼠等14种;
鸟类有鸬鹚、芲鹭、大白鹭、白鹭、白鹳、灰雁、赤麻鸭、绿头鸭、茑、芲鹰、鸟雕、鸟灰鹞、金雕、猫头鹰、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株颈斑鸠、楔尾绿、小杜鹃、白喉针尾雨燕、白腰雨燕、斑姬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家燕、虎纹伯劳、八哥、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画眉、麻雀等33种;
爬行类有平胸龟、草绿龙晰、脆蛇晰、五锦蛇、玉斑锦蛇、乌梢蛇、花红柳蛇、青处彪蛇、土布袋蛇等9种;
两栖类有中国小鲵、中华大蟾蜍、虎纹蛙、沼蛙、湖北金线蛙、棘胸蛙、青蛙、中国林蛙、花姬蛙等9种。
有鱼类18科65种,其中鲤鱼科(含四大家鱼)37种;原生、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四大类浮生动物,寡毛类、蛭类、瓣腮类、腹足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六大类底栖动物以及龟、鳖、虾类水生经济动物。
矿产资源
枣阳市初步探明金红石(钛)、、银、、铁、锰、铅、钒、等金属矿藏9种,储量最大的是金红石矿(钛);另有滑石、石榴子石、云母、钾长石、萤石、重晶石、岩盐、透辉石、膨润土、石膏石、冶金石英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辉绿岩、建筑石料(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藏20余种,又以金红石伴生矿床石榴子石储量为最多。枣阳3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中,进行过地质详查或勘探的有金红石、饰面用花岗岩、石英岩、岩盐、膨润土等7种,大中小型矿床40多个,总储量130亿吨以上。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枣阳市常住人口888794人。
截至2023年末,枣阳市户籍总人口为109.80万人,户籍人口死亡率为4.29%,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9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83%。
民族构成
枣阳市境内有少数民族15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等。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枣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8.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89.82亿元,下降4.3%;第三产业增加值411.65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为15.3:35.0:4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3109元,同比增长2.8%。
2023年,枣阳市地方财政总收入42.0亿元,同比增长3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税收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22.0%,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5亿元,同比增长10.0%。
第一产业
2023年,枣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89亿元,可比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27亿元,增长8.1%。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7.39亿元,可比增长3.9%。
第二产业
2023年,枣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52.36亿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3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1%。
2023年,枣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53.3亿元,同比下降21.3%。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5.1亿千瓦时,下降0.19%,其中,工业用电量14.1亿千瓦时,下降0.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下降26.0%,出口交货值增长11.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1%。
2023年,枣阳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法人企业实现总产值150.1亿元,同比增长1.0%。
第三产业
2023年,枣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8.5%。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62.5%;工业投资增长6.0%,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0.1%。分建设项目看,新建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8%,改建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0.6%。
2023年,枣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1.15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5.60亿元,增长14.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285.17亿元,同比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35.98亿元,同比增长1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292.76亿元,同比增长11.7%;住宿餐饮业消费品总额28.39亿元,同比增长4.8%。
截至2023年末,枣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59.87亿元,比年初增加89.4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691.09亿元,比年初增加84.16亿元。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475.31亿元,比年初增加70.34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331.65亿元,比年初增加46.94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枣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6所,在校学生12.25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4267人;普通中学43所,在校学生5.38万人;小学108所,在校学生6.44万人。全市有专任教师778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科学技术
2023年,枣阳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7件,新增专利授权量64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62亿元,下降3.7%。
文体事业
2023年,枣阳市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8.84万册。体育场馆3个,剧场影剧院15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枣阳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3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209张;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415人,其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049人,执业(助理)医师2581人,注册护士2458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枣阳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25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7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8.65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2万人,同比增长6.8%,全年登记失业率为2.07%。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45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6万人。共有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39个,床位6183张。
交通运输
枣阳市境内有汉丹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枣潜高速、寺沙省道、335省道贯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相通,距离襄阳机场仅30分钟车程,境内有枣阳火车站。
2023年,枣阳市公路通车里程5547.71千米,其中等级公路5391.52千米,过境高速公路156.19千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到100%。全市拥有一级客运站2个,公路旅客周转量26796万人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枣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家,在设县前为一个村子,初次取名枣阳是在隋朝,在此之前,名为广昌县,为避太子杨广名讳而改名。至于为什么要取名叫枣阳,一说是因为当地有个枣阳村;另一说是枣阳的“枣”字由“棘”的古体“棗”字转书而来,而古代棘阳县与今天的枣阳县并不远,故此有“昔为棘阳,今为枣阳”之说;还有种说法是枣阳古时枣树众多,前人以枣树多、枣子大取名枣阳。
文物
截至2021年,枣阳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雕龙碑遗址九连墩古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襄阳市级文化瑰宝1处。
非遗项目
截至2023年,枣阳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5个,其中国家级1个(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省级5个(枣阳黄酒制作技艺、刘秀传说、枣阳粗布手工制作技艺、枣阳酸浆面),襄阳市级19个。
方言俚语
枣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汉语方言中以西南官话的一致性最高,然而地处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过渡地带的枣阳方言却比较特殊,不仅与西南官话其他片存在差异,就是鄂北片内部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部分语言特点与邻近的中原官话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上频繁的移民,决定了枣阳方言的复杂性和混合型特征。枣阳方言作为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过渡方言,虽然古入声今全归阳平,但阴平是中平、阳平是高降、上声是高平。
生活习惯
●饮食
枣阳境内居民习惯日进三餐(农民冬春两季节多为两餐)。一般是中午一餐较丰,早晚两餐较俭,农忙较丰,农闲较俭的习惯。枣南产水稻,习惯吃米饭;枣北产小麦、杂粮、红薯等,习惯吃面食加杂粮和红薯;枣中小麦、水稻均产,习惯米面兼食。建国后,由于大量兴修水利工程,枣北水稻迅速得到发展。民间也习惯米面兼食,杂粮、红薯已不再作为主食。改革开放以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杂粮、红薯制作的食品受到人们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喜爱。
●住宅
旧时,枣阳境内居民起房盖屋是一个家庭中的大事,因此,在动工前,要请阴阳先生择地基,选座向,安排吉日动土。建国前,民间住宅一般习惯选正屋三间,两暗一明,一般土墙瓦盖。枣南及枣中一带的土墙,多是在水田里用石磙碾压平整后,用利刀切出来的土坯垒砌成的,瓦直接盖在木椽子上,俗称“干缮瓦”;枣北一带的土墙,多是用泥土托成土坯,晒干后砌起来的,有条件的还在墙外夹一层砖,瓦铺在用麻杆在木椽上笈好的笆箔上,俗称“翻毛鸡”。
主屋选好后,一般都在两厢再选1至2间厢房,土墙瓦盖或草屋,用作厨房和牛屋。穷家多是2至3间矮小的土墙草屋,人畜同住。无论穷家或富家均无房后开窗的习惯。建国后,住房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建房质量逐渐提高。除边远山区条件较差外,一般都建造砖瓦房,条件较好的大都盖起了楼房。
民间文艺
枣阳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戏剧《刘秀还乡》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此外,该市境内的代表性民间文艺还有“平林山歌”、“鹿头皮影”、“杨当曲剧”、“吴店小戏”、“琚湾菜花龙”、“北城女子龙灯”、“兴隆大头和尚戏柳翠”、“南城威风锣鼓”、“西城军乐团”、“太平旱船腰鼓”等等。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今枣阳)人,中国东汉帝国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孟珙(1195—1246),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南宋将领。
程克绳(1893年~1932年),湖北枣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军事将领、鄂北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始人。
唐克威 (1913年~1943年),枣阳罗岗人,曾在水东抗日根据地任水东地委书记兼水东独立团政委。
黄火青(1901年5月~1999年11月),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中共十二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刘道玉,字叔嘉,笔名路石,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
聂海胜,枣阳杨垱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
荣誉称号
2019年03月,枣阳市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湘鄂西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7月19日,入选中国百强县。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5月,枣阳市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县”。2020年6月,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1年2月18日,枣阳市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021年8月,入选“2021年赛迪百强县”。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22年7月,枣阳市入选赛迪《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排名第84位。2022年10月8日,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2年11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91。
2023年1月,枣阳市被命名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023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80。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揭晓了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系列榜单,枣阳市位于第100位。
2024年7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7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3: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