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国,又称隗国或者归国,芈姓,为楚国国君
熊绎的六世孙熊挚的后代所建立,公元前634年为
楚国所灭。 僖公二十六年,
楚国灭夔,后代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另外,《百家注》上记载,
夔姓始于上古时期,传说是
帝尧时的
乐正夔的后代。周时楚国的后裔封于夔,即在今湖北
秭归一带。望族出于
京兆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东。
简介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叫熊挚,他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湖北秭归县),建立夔国(秭归东有夔子城,地名夔沱,便是古夔国的故址),后又为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夔为氏,称夔姓。
建立
“周文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汉书》也有“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这就是楚国的开始。
熊绎的嫡子为熊挚,本来应该被立为楚国的君主,但是由于他身有残疾,不能立为王,于是就封他别居于夔(今天的湖北省秭归县东),作为楚国的附庸国,称为夔子。但是在《楚世家》中找不到其事迹记载,不知熊挚是何君之嫡?何时封夔?案《郑语》孔晃注云:“熊绎玄孙曰熊挚,有疾,楚人废之,立其弟熊延。
熊挚自弃于夔,子孙有功,王命为夔子。”也不知有何依据。据称其治所先在巫山,后在秭归。后来熊挚的子孙立有战功,楚王升夔国为子国,这便是历史上的夔子国,今秭归县香溪镇古名夔城,即夔子从巫山迁到秭归的驻地。
文献资料
《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杜预注:“夔,楚同姓国,今建平秭发县”。《史记?楚世家》集解云:“夔在巫山之阳,秭归乡是也”。是知芈姓夔国地在今秭发县境。
《水经注》中有“江水又东迳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呉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城縁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
殷商时代,秭归为归国所在地。
《汉书·地理志》载:“秭归,归乡,故归国。”
《后汉书·郡国志》载:“秭归,本归国。”刘昭《注》引杜预说:“夔国”。
《水经注》引宋忠说:“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水经注》引郭璞的话说:“丹山在丹阳(今湖北秭归县),属巴,丹阳西,即巫山也。”丹阳就是秭归,是夔越聚居之地。夔越就是夔地之越。所以秭归即夔越所居之地。
《史记·楚世家》索隐云:“谯周伐灭归,归即夔之地名归乡也。”
《史记索隐》引谯周说:“归即夔之地名归乡也。”
《史记集解》引服虔说:“夔在巫山之阳,秭归乡是也。”《尔雅?释言》说:“山南曰阳。”《玉篇?阜部》解释:“阳,山南水北也。”说明归国在巫山东南方向的长江北岸。这正是夔国的位置之所在。
夔国灭亡
夔国灭亡的信息,听起来让人觉得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母国讨伐对其不尊敬的子国,而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竞相争夺霸主地位,正所谓“春秋无义战。”
史料记载
春秋第五卷载:“二十六年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国也不日微国也以归犹愈乎执也”案:“二十六年”应该指鲁僖公二十六年。
“夔国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与冝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iii]成得臣就是楚国令尹子玉。而宜申是司马子西。“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夔,国也。”[iv]“灭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v]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得到夔国灭亡的大概信息。而这个故事具体是指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楚成王欲吞并附近各附庸国,以消除后顾之忧,蓄备集结力量,起兵北上,争霸中原,便寻找借口,想方设法动脑筋,斥责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可是,却受到了夔的有力反驳。夔子说:“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vi]他为自己申辨,并埋怨夔之先人熊挚失掉楚王位,方才流落到夔国,所以,既不是楚国的继承者,也就没有必要祠祀祝融和鬻熊了。楚成王看到后方确实存在忧患,于是决定除掉夔子国。在这一年的秋天,“成得臣、 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vii]楚成王熊恽以夔子不祀楚国始祖祝融与鬻熊为借口,派令尹子玉(成得臣)、司马子西(斗宜申)率师灭掉夔国,把夔子俘回郢都,将夔子国的封地并入楚国。命“令尹子玉城夔”(《水经注?江水》),加强两部边境的防御力量,从而以防止巴、蜀入侵,可见楚对夔地的重要性是极为重视的,这与前些年,巴、蜀多次打到楚国境内,始终都必须通过夔国,是有一定关系的。
灭亡分析
夔国也因先祖熊挚无缘登上楚王宝座,心怀不满,因而怨恨楚国,竟放任敌国兵马过境,去攻打自己的兄弟国家,都是因为楚国急于灭夔所招致的结果,不知这个说法能不能成立?
资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