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
楚都丹阳
“丹阳”一名,即丹水之阳,始于商州市(今陕西商洛)。古商州因秦时商鞅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邑于商州而得名,因它的位置在丹江之阳,故称丹阳。丹阳是楚国立国后第一个国都。丹阳这个地名,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是随着楚人的迁徙路线而不断移动的。“丹阳”一名也和秦楚在武关道多次发生军事战役有着重要的联系。
丹阳来由
商代末年,楚氏族为了躲避商朝的征伐,不断进行集体迁徙。从始居地的楚丘(今河南滑县东),经过六次迁徙,到达今陕西省大荔县(一说湖北省保康县、南漳县及远安县附近)的荆山,附属于周邦。后来又发展到今西安市东南的荆溪河谷。楚部落的首领鬻熊率领族人参加周武王的灭商战役后,受封为“楚子”,在今陕西省商县一带的楚山、楚水间立国。
楚人鬻熊等氏族部落,受封于楚子,立国于楚山楚水间,这一带就是今陕西商洛市。今丹江北侧有大荆川、西荆川两条支流。商州市周围有七八个楚山、楚水和荆水。商州市城东有“紫荆遗址”(“紫荆”又作“子荆”,即“荆子”的倒装语)。
楚人部落步先贤后尘选中蓝田(今陕西西安蓝田),而后楚人由蓝田南去,又从陕西蓝田迁至陕西商洛,楚人沿丹江而下,不断向东迁徙。
“丹阳”一名,即丹水之阳,始于商州市(今陕西商洛)。因古商州因秦时商鞅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邑于商州而得名,丹阳这个名称和秦楚多次发生军事战乱联系在一起,因它的位置在丹江之阳,故称丹阳。丹阳这个地名,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是随着楚人的迁徙路线而不断移动的。“丹阳”一名也和秦楚发生多次军事战争有着重要的关系。
迁移过程
据考证,楚的第一代君主鬻熊投归周文王后,曾任“文王之师”。陕西岐山县周原遗址出土的商、周甲骨文中,就有“楚子来告”之辞。由于楚氏族开始在今商县一带立国,故众多史、志文献皆记载商县、丹凤周围的山为“楚山”,水曰“楚水”或“荆水”。周成王时,周公旦被人诽谤,奔楚避难,即到今陕西商县一带避难。鬻熊时丹阳在商州市(今陕西商洛)。
楚人鬻熊率部落附周,他作为文王的老师,信任度逐渐增强,周楚关系亦迅速升温。后来楚国被封在丹阳(即今陕西商洛商州),从此商州周围的丹凤山、文公山、西芦山都打上了楚人的印痕,被统称为楚山。清乾隆时《商州志》指出,“自乳山之南,山皆曰楚山;自流峪口以下,丹水之南,山亦皆曰楚山”。乳水古称楚水,发源于文公山,即楚山,东流注入丹江。大流峪水发源于西芦山,亦称楚山,北流入乳水。《太平寰宇记》记:“商州”“说此郡地带楚山,丹水出焉”,又说“丹水在(上洛)县南一里,出楚山”。以上史志及古籍记载都说明楚人的往来履印遍布商洛崇山峻岭江河水域,这些地域无不印证着楚人居住的痕迹。
到鬻熊之子熊丽时,随着楚人的迁徙路线,又沿丹水向东南迁徙至河南淅川老城和马蹬镇一带,其都城仍名“丹阳”,盖系因袭商县的丹阳旧称。熊丽之孙熊绎又率部族沿丹水南迁至今河南淅川县李官桥下寺一带,都城仍名“丹阳”,也叫“龙城”。由于周昭王、周穆王不断征伐楚国,熊绎被逼渡过汉水,避入睢山,并将睢山改名荆山。到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期,由于周王朝内部混乱腐败,无力控制诸侯,楚国得以兴起,楚武王熊通便由荆山(睢山)沿着沮水东南迁于今枝江的丹阳。
公元前689年,楚武王之子楚文王立国,又由丹阳南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北)。战国时期,楚仍都于郢。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在郢设置南郡。秦的武关道,即楚民族由关中东迁的路线,是由京城咸阳通往南阳郡和南郡的一条驰道线。可以说,长安、蓝田、武关道最早是由楚人在民族迁徙中间用铁脚板踩踏出来的。
迁移路线
历史事件
屈原流放时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国殇》里描写的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就发生在丹阳。但是公元前312年的丹阳具体位置在哪里,至今仍说法不一。
楚国都城
楚族作为一个民族应该由来已久,如熊氏一族,楚国的上层统治者,即屈原离骚》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来自中原华夏族后裔。
一座座贵族墓地的发掘,一件件惊世文物的出土,楚文化成为研究楚文化绕不开的话题。楚人从周王朝封的小国逐步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创造出浪漫瑰丽的楚文化,成为楚国早期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
2003年,古文字学家、安徽大学何琳仪教授发表的《楚都丹阳地望新证》明确提出“丹阳楚都均州说”。他根据新蔡葛店楚王墓出土的两枚楚简,楚简译文:过去,我的先辈出自均陵(均州),往居此沮漳流域,又选择迁居在郢。他论证后的结论是:“楚国故都发祥地在战国时代的均陵,即唐朝的均州。”
众所周知,均州,即今天的丹江口市。所以,“筚路蓝缕”的故事应发生在十堰地区。
近期(2017年12月)中央电视台热播[4]的《国家宝藏》第三期走进河南博物院更是将出土的云纹铜禁作为镇馆之宝呈献给观众。它是目前经科学发掘最早的禁酒器物,见证了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反映了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更是采用技艺精湛的失蜡法铸造,将中国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历史提早至春秋时代。观众对于中国古人如此之高超的工匠技艺叹为观止,中国有制造器物领先世界的基因,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对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史书记载
据战国时史官所撰的《世本》一书记载:“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鬻熊是楚人始祖祝融的后裔,在殷商衰落周族兴起之际,他率族投奔周文王姬昌,曾担任“文王之师”,史称“鬻子”。到鬻熊的曾孙熊绎时,周成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史记·楚世家》)。
专家考证
因循石泉先生的思路,周光林、郭云进两位学者认为,周王朝之所以封鬻熊熊绎的部族为“楚”,当与其居住的地名有关。《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意思是说,周天子封建诸侯,根据出生地而赐给姓,根据分封土地而称氏。楚国之所以得名为“楚”,当渊源于丹阳附近这些楚山和楚水(详见周光林、郭云进:《楚都丹阳地望新探》,原载《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四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楚人居丹阳时,属立国之初,“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直到春秋中期,楚方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以一种完全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历史屏幕之上。这一观点,我们还可以通过1996年发掘的丹凤县巩家湾遗址,和1997-1999年发掘的东龙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群为代表的文化面貌中得以证明。例如:上述遗址出土的陶鬲皆与周文化陶鬲有着显著差别,而与湖北真武山遗址所出土的西、周中晚期楚式鬲比较接近。园肩浅腹盆和带箍的矮柄豆也同时表现出楚商邑的物质文化遗存特点。战国中期以后,丹江上游的楚文化逐渐被秦文化所取代,造成这一文化变迁的历史原因,当与秦孝公十年“城商塞”,二十二年又封卫鞅于商等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楚人本是中原部族,殷周之际南迁到丹阳,即今丹江口一带。《史记·楚世家》说,“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对于“丹阳”的地望,历代学者意见虽多分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楚怀王十七年,秦人“大破楚师于丹、淅”,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丹阳战役。《索隐》说:“二水名。谓于丹水之北,淅水之南。丹水、淅水皆县名,在弘农,所谓丹阳、淅。”《索隐》所说的“丹水”即丹水河,发源于陕西秦岭南麓,在西峡县回车镇屈原岗村李楼注入七峪水库。“淅”即古析水,今名灌河,是西峡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自古为西峡通丹江、达汉水的重要水路。
西峡一带有楚方城的遗迹。关于楚方城,《国语·齐语》说:“遂南征伐楚,济汝,逾方城,望汶山。”韦昭注:“方城,楚北之厄塞也。”现存楚长城东靠桐柏山,南临江汉平原,西依秦岭,北邻伏牛山脉,整体轮廓呈门字形。与此相关联,内乡、西峡一带还有长城河、长城驿、长城铺等地名。
楚人“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载楚臣屈完语),从西峡一带发展到整个江汉平原,并逐步向东、向南扩张。在其鼎盛时期,楚人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到了战国时期,楚人与崛起于西方的秦人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了影响中国先秦史发展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楚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原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吸收、整合所扩展地区各部族的文化因子,从而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楚文化。楚辞及其代表人物屈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十堰市郧县辽瓦店子遗址,被学界认定为是楚文化的源头,丹江口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国第一个都城所在地,已发现春秋时期楚国的古城址13处,古墓群5000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在这里出土的铜禁将我国熔模铸造工艺的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库区上游的荆关镇有我国北方13个省市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五里长街、山陕会馆、法海寺等古建筑,下游保存有最完好的唐代壁画。
湖北丹江水库之下有一水下之城,当地人称之为龙城。龙城位于丹江水库淹没区中,在原来的李官桥盆地之中,丹(水)淅(水)汇流的丹水之阳,北有群山之险,南有丹水之利。龙城对面就是著名的下寺楚国古墓葬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丹江口水库之前,人们对这里的文化知之甚少。没想到水库蓄水后,随着库水的消落,许多古墓被冲刷出来。1978年,河南文物部门开始对下寺楚国贵族墓葬群进行发掘,出土了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玉饰骨器料器等器物8000余件,其中包括王子午鼎云纹铜禁王孙诰编钟国之重器。下寺楚墓的发掘,是楚文化考古上的重大发现。
水库岸边有春秋战国古墓群下寺遗址,发掘的出土文物编钟座楚墓中出土的7000余件珍贵文物记载着顺阳川的昔日繁荣,其中楚令尹子庚墓(楚庄王之子)中出土的编钟是全国出土编钟于青质最好的一套。彼定为国玉的铜禁,府排萧等文物,反映了几千年前这里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盛况。这些文物在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地展出,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丹江口岸上湖北武当山游览区镶嵌上了一颗灿烂的明珠,雄伟的古代建筑群,从山腰到山脚隐于古柏绿树之中,幽雅神秘,处处藏秀。在丹江沿岸约4公里内就有20余处文物景观,帖山下小岛上的龙剿寺。曾是宋代大学士欧阳修读书处。还有下王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杨河古墓、丹朱家、杜湾洞穴蛇山、龟山、磊山等。众多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融汇在一起,使丹江更加神秘瑰丽。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3 22:23
目录
概述
丹阳来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