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古称灌江、灌水、潮河,相对于南潮河,又名大潮河、北潮河、潮河。江苏北部独流入
黄海河流。南宋为
沭河入海河道,元末沭河改从
蔷薇河入海,沂、泗洪水一度经此由响水口入海。黄河夺淮后大量泥沙沉积,海岸东移,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挑疏浚了许多灌河支流,理顺了灌河水系,形成现代灌河。灌河上承南、北六塘河、盐河、柴米河、沂南河等来水。干流起点位于江苏省
灌南县东三岔,大致自西南向东北流经灌南县、
响水县、
灌云县,在灌云县灌河口燕尾港入
黄海。全长67.5公里,流域面积727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沂南小河、柴米河、六塘河、一帆河、南潮河等。
形成变迁
是古海湾澙湖在海相冲积平原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潮汐作用明显的天然河流。最早有文字记载于1804年。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泗夺淮初侵苏北时,尚无灌河下游地面,后经六七百年的黄河冲刷,大量泥沙淤积,海岸线不断向东延伸,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黄河夺淮后,沂、沭、泗诸河猛水东注,其下游水系的武障、六塘、柴米等河会流东奔冲刷,灌河入海河道始基本形成,入海口曾达开山岛。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北迁渤海入海,海滩即不再淤涨。后在强大海浪和弱潮流的侵蚀作用下,海岸反而西退7.5公里,灌河河形即基本定型。
干流概况
灌河,位于苏北沿海中北段,
海州湾南缘,横贯苏北东西,上承南、北六塘河、盐河、柴米河、沂南河等来水。干流西自灌南县东三岔(也有称三岔河),至响水镇南有一帆河、唐响河、甸响河和坎响河来汇,至陈港南潮河汇入,东至灌云县燕尾港入黄海,流经响水、灌云、灌南三县,河长67.5公里(一说长长74.5公里,一说长60公里,一说全长76.5公里),流域面积7273平方公里(一说,流域面积6200平方公里,一说6803平方公里)。
灌南县境内,灌河长59.57公里。河底高-6~-9米,河底宽200~400米,边坡约1:4,河面宽300~1000米。两岸挡潮堤标准为堤顶宽5米,顶高程5.5米。入灌河诸沟河在堤上都建有挡潮闸。灌河水面宽阔,迎流坐湾较多,个别河段滩面冲刷、坍塌、河岸陡立,危及堤身安全。部分已建块石护坡。
响水县境,灌河约长47.5公里,由响水口西侧至双港、陈家港、小蟒牛、团港、燕尾港入海,河床口宽上端400~700米,尾闾1500~2500米,常年水深上游7~8米,下尾10~13米。响水县境有20条骨干河道,直接流入其内,是唯一排水总道。
水文特征
径流量
灌河流域支流众多,水量充沛。河床口宽上端400~700米,尾闾1500~2500米,常年水深上游7~8米,下尾10~13米,输水能力461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年入海流量一般在100亿立方米左右。
潮汐
历史上灌河及其支流均为感潮河流,潮界区深入涟水、沐阳境内。盐东控制工程建成后,潮区界推移到闸下。灌河潮汐为不正规的半日潮,每日两涨两落。全潮历时为12小时45分左右,涨落潮历时各区段不燕尾港涨潮5小时45分左右,落潮7小时30分左右;响水口4小时45分左右,落潮8小时左右;龙沟3小时30分左右,落潮9小时15分左右。
潮汐河流时有“涌潮”发生。“涌潮”俗称“虎头潮”。涨潮时潮水涌进内河,遇河床断面缩窄引起潮水位暴涨,潮头壁立,波涛汹涌,轰鸣作响,来势凶猛。东北风越大,河面越窄,“涌潮”越高。农历每月初三或十八更易发生“涌潮”。特别是东三岔到武障河闸河段,“涌潮”尤为明显,势如万马奔腾,景色极为壮观。
据1963年在陈家港站段实测平均潮流量分别为2636立方米/秒和2016立方米/秒。灌河年入海水量达100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测定,1970年灌河入海水量达107.5亿立方米。干旱年尤其是特干旱年,灌河各支流及两岸诸小河封闭蓄水抗旱,上游来量极少,甚至短时间来量枯此时海潮卤水上溯,最远可到盐东控制工程闸下,给沿河农、渔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竭。灌河口大潮时含沙量大,小潮时含沙量小。最大含沙量是最小含沙量的2~4倍。最大日平均含沙量约2千克/立方米。据1985年1月份实测,灌河口内含沙量平均为1~2千克/立方米,口外含沙量平均为0.1~0.5千克/立方米。
历史上其支流在潮界区段因潮水所夹带的泥沙在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的情况下,泥沙易下沉淤积,给灌河航道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困难。
最高潮位3.84米,平均潮位1.94米,潮差3.08米,汛期最大潮差4.80米;它受黄海潮波系控制,是往复流性质,潮型属非规则半日型,涨潮流速2.2米/秒,落潮流速为1.87米/秒。平均低潮水深4~9米,高潮水深9~12米,高低潮位差最大达4.9米。
主要支流
上游有沂南河、柴米河、北六塘河、南六塘河、盐河、淮沭新河、武障河、龙沟河、义泽河等支流汇入,中下游有一帆河、唐响河、张响河、响坎河、红卫河等支流汇入,在灌河口附近有新沂河等支流汇入。
柴米河,源于宿迁、泗阳,至沭阳县过荣米河地下涵洞穿淮沐河,东流至灌南县过盐河,经龙沟河汇入灌河。自北崇河至盐河长76.7公里流城面积1260平方公里。地下沥洞以上段又名砂疆河、大润河流域面积63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北崇河、南崇河、邢西河、邢马河、颜倪河、爱东河、刘柴河等,井有淮柴河分支伺机向淮河排水。地下涵洞以下段有荣南河汇入沂南小河是在建国初期开挖新沂河时,为解决新沂河以南柴米河以北盐河以西一块狭长地带247平方公里的排水出路而新开的一条河道自沭阳县城,沿新沂河南堤东流至盐河,过盐河后入义泽河,于东三岔汇入灌河,全长45.5公里。
武障河,占称五丈河,是占代直入黄海的大然河流,现为灌河一大支流。武障河西起盐河,东止东三岔,长12.5公里,河底高程-2.5~-6米,河底宽64~120米,边坡1:4,流域面积1141平方公里。两岸挡潮堤标准为堤顶宽5~7米,顶高程5米。南岸陆上建有武障河闸,新开上下游引河,故原上游1公里老河槽废弃,开挖成鱼塘。
义泽河,古称涌洋河,系天然河流,为黄水的重要入海支流,现为灌河一大支流。义泽河西起盐河东到东三岔,全长10.3公里。河底高程-2.5~-6米,河底宽50~70米,边坡1:4,流域面积2383平方干米。两岸挡潮堤标准为堤顶宽4~6米,顶高程5米。北陈集街段面为险工段,河岸严重坍塌,总长1000余米,已做块石护坡140米。
龙沟河,史载“其源出自硕项湖,东入盐河”。龙沟河西起盐河、东到西三岔,全长5.2公里,河底高程-2~-5米,河口宽50~58米,边坡1:3,流域面积2086平方公里。两岸挡潮堤标准为堤顶宽3米,顶高程5米左右。
六塘河,原为沂河下游的排洪河道,上起骆马湖,经宿迁、泗阳,至灌南过盐河入灌河。新沂河开挖以后,六塘河不再排洪,用于排涝。淮述河以西段称为总六塘河,以东段分为南六塘河和北六塘河。总六塘河长69.5公里流城面积598平方公里,直接排水入淮沐河。北六塘河由地下涵洞至盐河长58.8公里,流城面积794平方公里(其中地下涵洞以上的淮西地区集水面积486平方公里)。过盐河后,由龙沟河在西三岔汇义泽河入灌河。南六塘河由涟水县杰助河至盐河长33.4公里液域面积958平方公里过盐河后,由武障河于东三岔汇入河。区内有盐河、淮河贯穿南北。淮沭河以西来水,部分穿准沭河汇和灌河水系部分被准沐河拦截,北入新沂河。盐河为航运、输水、排水调度河道,自杨庄盐河闸东北流经涟城、新安,至新沂河盐河南套闸,穿新沂河向北经临洪河和海,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其中新沂河以北一段,属沂北水系长48公里。
南六塘河,古称南股河,为清靳辅所凿。境内原南六塘河由丁头庄北行再折东出武障河。20世纪50年代未进行尾闯改道,自丁头庄开新河直出武障河,改道长10.5公里。南六塘河上起不勋河。下止盐河,全长33.4公里,境内自沈三坪到盐河长12.5公里。南六塘河设计流量430方米/秒,河底宽40~74米,边坡1:2.5~1:3.流域面积957.5平方公里。最低水位2.3米,最高水位3.8米,可行驶100吨级船舶,洪水季节,承泄涟水及灌南部分洪水。境内主要支流有公兴河、周口河。
北六塘河,古称北股河,为清靳辅所凿,西起淮沐河,东汇盐河,下经龙沟河入灌河出海沿途流经阳县钱集、塘沟,涟水县杨口及灌南的李集、大圈等乡(镇)。全长55.5公里,境内长15.8公里,河底高程0.0~-2.9米,宽4050米,边坡1:2.5,流域面积794平方公里,常年水位2.4米,最高水位3.8米,可行驶100吨级船。洪水季节,承泄阳、涟水及灌南部分洪水。老六塘河原为六塘河尾间故道,上起六塘街四丁头庄,下汇盐河,全长13公里。20世纪50年代木丁头庄到盐河一段调尾,新河长度10.51公里。20世纪80年代中期疏浚,其标准河底高-0.5~-1.5米,河底宽11~15米边坡1:3。流域面积90.2平方公里。
公兴河,旧名公兴沟。其尾间原出南六塘河故道。公兴河起于涟水县河网乡陈庄,迄于南六塘河全长29.6公里,境内长5.8公里.河底高程2.3~-1米,河底宽19~38米,边坡1:3.流域面积254.5平方公里,为涟水县盐西地区主要排涝河道。柴米河柴米河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阳知县钱汝恭主持开挖。下游出口有两支,一支入蔷薇河出海,另一支经东万恭河入涵养河、岑池河、灌河出海。新沂河建成后,两支出口全被切断,后将万恭河到白皂段裁弯纳和原北六塘河尾间汇盐河经龙沟河、义泽河入灌河出海。柴米河西接北崇河,东到盐河,全长59.5公里。自灌县界到盐河段长18公里。河底高程0~-2.5米宽42~80米,设计流量485立方米/秒,边坡1:2~1:25.流域面积1259.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4.03米,最低水位15米常年水位2米。可通行50吨级船舶。承泄沈阳及灌南部分洪水。
柴南河,是柴米河一条主要支流,开挖于20世纪60年代初,其尾利用原北六塘河旧道汤沟到白皂沟段。柴南河西起淮沐公路,东到白皂沟入柴米河,全长43.8公里。灌南境内自汤沟电灌站到白皂沟长7.2公里。河底高程2.2~-2米,河底宽20~50米,边坡1:25,流域面积511.1平方公里沂南河沂南河因位于新沂河南侧而得名,于1950年开挖。西起沭阳县沐城,东到县内张店镇盐河南套闸,全长45.5公里。境内自大六湖到盐河长15.5公里。河底高程1.6~-1米,河底宽30~43米,边坡1:3,流域面积247平方公里。
一帆河,历史久远。史载其“南接十字河,北到海州伊芦山,阔二丈,一帆可达,故名”。后经历代扩浚、裁弯、改道,方成今日之一帆河。一帆河南起涟水县东胡集刘桥,北于灌南县三口窑河口入灌河,全长42.5公里。境内自新集港河起,经新集李工、百禄杨桥、小窑、花园于桥、陡湾到三口窑河口,长26.7公里,河底高程-1~-4米,宽35~70米,边坡1:3,流域面积653平方公里,最高水位3.3米常年水位1.5米,枯水位1米是涟水、灌南主要排水河流之一。河口建有一帆河闸。
甸响河,又名高水河。因起迄地得名。在涟水县、灌南县和响水县境内。为一帆河流域实施“三河三闸”治理方案高低分治的高截水河,专为甸湖荡洼地排涝的新开河道,于1965年开挖。南起涟水县唐集民便河,经灌南县北,响水县东条房,北到响水镇西入灌河,全长33公里,河宽25~40米,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河底高程-0.75~-3米,河底宽22~33米,边坡1:3,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河口建有甸响河闸。是涟水县、灌南县东部和响水县西部重要排涝河道。
坎响河,又名响坎河。以起迄点命名,在滨海县、响水县境内。1958年开挖,后经三穴拓浚。南起滨海县东坎镇,与中山河,南潮河相交,经响水县龚集,小尖至响水县响水镇响水口入灌河。长33公里,河宽0~60米,流城面积176平方公里。1967响水镇建运河闸1971集建运河1972年东坝建西坝套闸。灌溉面积20万亩是滨海响水二县排灌调节和通航河道。响水县境南接中山河,北至灌河,长25公里。与南干渠、南潮河等5条骨干排河衔接,为县境腹部主要排河之一。因受废黄河(中山河)水位的影响,曾出现枯水期水源不足,为有效排涝和节制水源,1967年在与灌河接壤处建排涝、挡潮两用闸一座(即运响河闸);1971年又在运河乡龚集街东侧建成坎响河北套闸一座,沿河建拖桥2座,扶桥4座。由于水源得到控制,成为南北水运和排灌要冲。
民生河,是七套、康庄、陈港等乡镇及黄海农场排涝骨干河道。该河南起七套乡的秦庄,穿越黄海农场腹部,至陈港镇西南入灌河,全长30.5公里,于1953年开挖,1972年南段改道和全线疏浚。在县境地段内,河身口宽25米,底宽4~6米,底真高-0.5米;农场地段,口宽25~65米,底宽6~20米。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受益面积20万亩。1967年建成民生河闸一座。冬春期间,下游水质较咸,不利于农田灌溉,主要用于排涝。沿河建拖桥2座,节制闸2座,地龙2座,水域亦用于短途航运。民生河,因民生农场得名,在响水县东部1953年开挖。南起七套东北,北达海堤折西,至陈港会南潮河入灌河。长29公里河宽25~65米1966年汇南潮河处建民生河闸灌面20万排面230平方公里是响水县东部排灌主要河道。
陈坎河,南至六套乡同兴村与中山河沟通,北至南河乡头甲村与南潮河相接,全长22公里。1958年大跃进时期开挖,原计划较宏大(口宽100米),当时因劳力、资金不足,成为“半拉子”工程。1972年继挖上段7公里,1973年续疏浚中下段15公里,现河身标准:口宽20~25米,底宽4~8米,底真高-2.0米。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排水流量50~80立方米/秒。该河主要是七套、南河等乡排水骨干河道。1974年,在07117公路上建陈坎河闸一座,沿河配设涵、洞、桥等建筑物9座,辅以蓄水。
小南河,南起六套乡杨庄,北至南河乡河堆村。该河早在1946年就开挖,是里滩地区主要排水河道之一。曾因长期不浚,日久淤塞,排水不畅。于1975年、1977年两次分段重新开浚,计投入民工8000余人,挖土90万方,工程标准:长15.4公里,口宽25米,底宽4~6米。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沿河配设涵、洞、桥等建筑物11座,解决了近7万亩农田排涝问题。
二分排河,是大兴河以南、太平河以东60多平方公里主要排水河道。该河南接大兴河、七套河,北至海安集街东侧入灌河,长17.1公里。于1980年冬投入8400民工开挖,实做土方14.7万方,口宽25~30米,底宽14米,底真高由南向北2.0~2.5米,每距500公尺建一道簸箕口,外堆角建防潮坝,顶宽1米,在与灌河接壤处建排涝、挡潮闸一座。1981年又在头甲处建节制闸一座。沿河建拖桥、扶桥6座。对排除康庄、七套、南河、海安集等乡次高地涝水和上游客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黄河,南起老舍乡戈庄,北经双港乡毛口入灌河。1945年,为解决大面积涝害,动员4000余民工开挖,因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其标准较低,后年久失修,河床淤塞。于1970年、1972年两次疏浚,拓宽扒深。该河现长17.5公里,口宽30米,底宽6~8米,底真高0.5~1.0米,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排涝流量为25立方米/秒。在与灌河接壤处,建排涝、挡潮闸两座(新老河头各一座),并配设站、洞、桥5座,其排涝收益面积达8万亩以上。
十唐河,南起六套干渠,北至南潮河。1965年春,投入5000民工开挖,但标准低,排水仍受阻j于1970年、1985年两次扩浚。该河长11公里,口宽20~25米,底宽4~5米,底真高1~1.6米。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8立方米/秒。它是六套、老舍两乡10个村主要排涝河道,全河有30处配套排水口,对低洼地区排除内涝发挥了效益。
红卫河(亦称关头河),南起黄圩乡云彩村的唐豫河,北至响水镇西入灌河,全长19公里。早在1953年开挖,但其标准较低,排涝能力差。于1967年、1986年两次全线疏浚,现口宽25~30米,底宽4~6米,底真高1.5米。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8立方米/秒。河床土质粘性强,不易淤塞。在与灌河接壤处,建排涝、挡潮闸一座。沿河设站、洞、桥6座,是周集、黄圩、响南等乡重要排水河道之一,兼提水抗旱。
南直河,东起新荡的民生河,西至康庄乡大沟村的七套河,长13.7公里。1976年12月,投入6700民工开挖,其标准:口宽35米,底宽10米,底真高-1.0米。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该河主要解决了黄海农场与康庄乡5个村高低排水矛盾。沿河设涵闸3座,地龙(洞)一座,拖、扶桥8座,排涝面积达4.5万亩。
七套河,南起七套街南老堆,与中山河衔接,北至南河乡头甲村南潮河,长12.5公里。1973年投入5000民工开挖,实做土方68万方,其口宽25~30米,底宽4~8米,底真高0.5~1.5米。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排水流量21立方米/秒。该河是七套乡里滩地区排水骨干河道,在河南首建节制闸1座,沿河配建站、洞、桥12座。
大兴河,东南起康庄乡大兴村,西北至七套乡程小舍的七套河,长15.1公里。1974年冬,投入5300民工开挖,实做土方81万方。其口宽25米,底宽6米,底真高0.10米。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9立方米/秒。沿河配建站、洞、桥8座,它是康庄、七套等乡排水骨干河道之一。
南潮河,在潮河(即灌河)之南而得名。,纵贯响水县腹部,历史上早有排涝河形,但河体互不衔接,且淤塞。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黄河决涟水时家码头河。1949年重开。于1949年冬,动员民工8000余人,在旧有基础上开挖。后在1953年、1957年、1975年三次分段扩浚;1976年、1977年又两次全线疏浚。该河西起小尖镇街南与唐豫河相接连,东北至陈港镇西南侧入灌河。全长32.5公里(一说31公里,河宽40~50米,流城面积196平公里),其口宽25~30米,底宽8~15米,底真高-0.5~2.0米,流域面积256平方公里,排涝流量为120~150立方米/秒。1953年,在与灌河接壤处,建成排涝、保蓄、挡潮大闸一座(陈家港闸),灌面20万亩,可通航。1966年,在老舍街东首建套闸一座;1976年,又建节制闸一座,沿河先后建排灌站、地龙、涵洞等35座,汛期可直接将该河以南里滩地区涝水排入灌河,冬春旱期,可蓄水保灌农田10万亩,成为灌排两用河道。
黄响河,南起黄圩乡张庄村杨码头,连接红旗翻水站,北到响水镇西侧入灌河。全长29公里。1965年开挖,原为排水河道,红旗翻水站建成后,翻送大量淮水入此河,运用淮水灌溉;雨涝时,及时排除本流域涝水,成为灌排两用河道。为充分发挥效益,于1979年全线疏浚,挖土195万方。口宽30米,底宽10~12米,底真高0.5~2.0米,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排水量100~120立方米/秒。1966年,在与灌河接壤处建黄响闸一座。1970年代后,沿河建成补给站、电灌站、涵洞等10座,为黄圩、张集、周集、响南4个乡灌排骨干河道。
唐豫河,起源于涟水县唐集,县境起点于黄圩佃四河头,东北至小尖街南与南潮河接连。1949年,为排除里滩内部涝水,即开凿此河。当时标准较低,加之淤塞,收效甚微。后经1963年、1968年、1980年三次分段疏浚,发挥了灌排效能。该河流经响水县境长21公里,口宽平均为43米,底宽10~15米,底真高1.0~2米。流域面积65.4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20~150立方米/秒。沿河配设灌排站、涵洞12座,旱时,提水灌溉;涝时,排除积水。是黄圩、张集、小尖等乡镇灌排两用骨干河道。
民便河(后改称张响河),南起张集乡夹套村接大通干渠,北至响水镇入灌河。历史上为泄洪支流,因年久淤塞,已失效能。1971年投入1.2万民工重新开浚,1981年又全线疏浚。该河全长22公里,口宽30米,底宽8米,底真高-2.0米。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00~120立方米/秒。在与灌河相接处的南端建民便闸一座,沿河建成灌排站、地龙、拖桥等16座,是张集、响南、周集等乡汛期排涝、旱期蓄水灌溉的排灌两用骨干河道。
太平河,南起六套乡街北村小严庄,北至南河乡安宁村入南潮河。为疏泄黄水,早在清代就开挖,但年久失浚,河床淤塞。1948年,在原有河床上开浚为排河,由于河身窄浅,长期未疏,已不起作用。1979年,为旱改水保灌兼排,又重新开挖,北首延伸至双南干渠。该河全长15.6公里,口宽25~30米,底宽6~8米,底真高-1.0米。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在上首六套干渠边建进水闸一座,河穿南潮河,下设置地龙一座,沿河建成灌排站、拖桥8座,是六套、七套、南河等乡灌排兼备的骨干河道之一。
大治干渠,南起运河乡四套村,穿南潮河,北接老舍乡吕旺村双南干渠,引六套干渠水源补给双南干渠,兼作排涝。1979年秋,投入7000民工开浚。该河全长16公里,口宽24米,底宽6米,底真高0.5米。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采用油泥包坡,河口向下植草皮5行,有效解决了沙土流失问题。1978年,在渠南端六套于渠边建进水闸一座,沿河设排灌站、涵洞、拖桥10座,是运河、老舍两乡20个村的4万余亩农田灌排主要河道。
五套河,南起五套庄的六套干渠,北穿南潮河,至老舍街东入双南干渠。1966年,投入3500民工开挖,当时标准较低,后淤浅失效。于1976年、1986年两次全线扩浚。此河全长14.1公里,口宽30米,底宽6米,底真高0.8米,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在与六套干渠接壤处建五套进水闸一座。沿河配设灌排站、涵洞6座,对本流域的灌溉、排水起到了良好作用。
越翻河,南起黄圩乡的秦庄连接南干渠,北到周集乡街西入张响河。全长9.5公里。1958年大跃进时开挖,其标准较低,数年后河床淤塞,已无排灌能力。经1973年全线拓宽扒深疏浚后,成为灌排两用河道。现该河口宽25~30米,底宽6~8米,底真高0.5米。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排水流量14立方米/秒。沿河建排灌站、涵洞、拖桥7座,是张集、周集等乡排涝结合灌溉河道。
向阳渠,南起六套乡街西六套干渠,北至老舍乡大口村入南潮河,全长12公里。1973年开挖,口宽20~25米,底宽4~6米,底真高0.5米,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在南首六套干渠边建进水闸一座,沿河配设排灌站、拖桥6座。是六套乡里滩地区引用南干渠水灌溉、汛期排涝的骨干河道。
三圩港河(又名裕通港),横贯盐场腹部,河西端直接通入灌河,东首与中山河西诸港汊相连,环绕勾通响水县县、乡、镇办的各盐场水系。该河于70年代后扩浚。全长15公里,口宽50米,河床深度4~5米,受淡水冲洗较少,海水含盐浓度较高。1960年在三圩河西端建4孔闸一座,1972年在河东北侧建3孔闸一座;1979年,建三圩扬水站一座;1984年,又新建扬水站一座。它是县、乡、镇各兴办盐场主要纳潮灌输海水晒盐和雨涝时排淡河道。
另外,水系区内有盐河、淮沭河贯穿南北。淮沭河以西来水,部分穿准沭河汇入灌河水系,部分被淮沭河拦截,北入新沂河。
盐河,为航运、输水、排水调度河道,自杨庄盐河闸东北流经涟城、新安,至新沂河盐河南套闸,穿新沂河向北经临洪河入海,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其中新沂河以北一段,属沂北水系长48公里。
淮沭河,是1958年开挖的大型人工河道长172.9公里,连接淮河和沂沐泗两大水系,可伺机分泄淮河洪水经新沂河入海,也可调送淮水和江水至淮北地区用于灌溉、航运及城市用水。全河分三段,南段起自洪泽湖二河闸,于淮阴杨庄与中运河、里运河、废黄河、盐河交汇,长31.5公里称二河,中段自杨庄淮阴闸至沐阳闸入新沂河,长66.1公里,称准沭河。北段过新沂河至新浦洪门桥,长75.3公里,称准沭新河。
新沂河,是建国初期沂沐泗水系下游人工开挖的主要排洪通道,从华沂经骆马湖至海口,长186公里。其中峰山以下146公里起自骆马湖峰山闸,沿新沂、宿迁县(今宿豫县)界东行,穿阳县境,沿灌云灌南县界至燕尾港入海。承担的排洪流域面积,包括区间汇水的7000多平方公里,总共近6万平方公里。除嶂山闸下6公里为切岭开挖外,全线修筑南北大堤,束水漫滩行洪阳以西提距1100~1300米阳以东堤距1300~3300米沐阳以上南岸有山东河、路北河、柴沂河等支流汇入,北岸有总河、新开河汇入,至沐阳城西,南会淮沐河,阳以下与盐河相交。
治理开发
涵闸工程
1970年在响水镇附近各河口建闸四座,形成盐河以东蓄水灌溉控制线。
北六塘河闸,位于灌南县大圈乡盐河东侧的北六塘河上。1969年10月开始建造,1970年7月竣工。该闸共9孔,每孔净宽6米,闸底板高程-2.0米,闸顶高程4.0米。汽-6级公路桥,宽5米,高程4.6米。无胸墙,为漫水闸,闸门顶高程2.5米,后增至2.8米。乙墙顶高程2.5米,加挡浪板1米。流量为559立方米/秒。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的拱底板,采用三孔分缝,混凝土闸墩,浆砌块石乙墙,钢筋混凝土T型梁公路桥,钢筋混凝土钢架工作桥。中孔为钢平板闸门,配10吨老式绳鼓启闭机。其余为钢筋混凝土波型板闸门,原配8吨绳鼓启闭机,10吨螺杆启闭机各4台,1985年全部改为16吨绳鼓启闭机。
武障河闸,位于灌南县新安乡武障河首,1976年1月开始建造,1976年6月竣工。该闸共14孔,两边孔为通航孔,孔宽8米,其余12孔,孔径6米。底板高程边孔为-2.7米,其余孔为-2.5米,闸顶高程5.0米。汽-10级公路桥,桥面净宽7米,桥面高程,通航孔7米,非通航孔5米,后全部增高至7.0米。为漫水闸,无胸墙。闸门顶高程为3.0米,乙墙顶高程为3.0米。流量为841立方米/秒。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的拱底板,闸墩。钢筋混凝土拱式公路桥,双T板梁式工作桥。通航孔为上下扉钢筋混凝土波型板闸门,中孔为不等曲率双曲扁壳钢筋混凝土闸门。通航孔配2×7.5吨绳鼓启闭机,其余配2X8吨绳鼓启闭机。
龙沟河闸,位于灌南县大圈乡盐河东侧龙沟河上,1978年10月开工,1979年7月竣工。该闸共17孔,每孔净宽6米,底板高程一2.5米,闸顶高程4.6米。汽-10级公路桥,桥面净宽7米,高程5.5米。为漫水闸,无胸墙,闸门顶高程为3.0米,乙墙顶高程3.0米,流量为874立方米/秒。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横底板、闸墩。钢筋混凝土大空心板公路桥,双T板梁式工作桥。钢框架钢丝网水泥波型板闸门,端滚轮支承,配16吨绳鼓启闭机,闸两头设桥头堡。
义泽河闸,位于灌南县张店镇盐河东侧义泽河上。1979年10月开工,1980年8月竣工。该闸共4孔,每孔净宽8米,底板高程一2.5米,闸顶高7.5米,汽-10级公路桥,桥面净宽7米,桥面高程8.2米,为漫水闸,无胸墙,闸门顶高程2.5米,乙墙顶高程3.0米,流量为206立方米/秒。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拱底板,装配混凝土预制块闸墩,双T板工作桥,上下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丝网波形板闸门,端滚轮支承,配2×7.5吨绳鼓启闭机。
灌河,是响水县境唯一总排水河道。通向灌河的各条河道,根据防洪、排涝、抗旱和旱(碱)改水的需要,1958年~1987年,沿灌河堤共建造起大、中、小型河闸34座,其中大中型河闸10座,小型涵闸24座,其主要河闸有:
南潮河闸,位于响水县陈港镇新河村,南潮河入灌河处。于1952年11月开工,1953年10月竣工。流域面积165平方公里,受益面积9.8万亩。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该闸排水孔道3孔,通航道1孔,孔宽6米,最大孔高7米,边孔高5米,闸底真高-2.0米,闸身总长27米。附设交通桥净宽2.95米,高程5.35米。安装绳鼓式启闭机4台2X10T,1台2×5T,电机动率4台2.6KW,1台1.6KW。该工程实做土方21.695万方,用混凝土3270方,石方2700方,钢材171.5吨。总造价137万元,由滨海县南潮河闸工程处施工。
民生河闸,位于响水县陈港镇新河村,民生河入灌河处。于1966年2月开工,同年7月竣工。流域面积77平方公里,受益面积20万亩,最大流量310立方米/秒。该闸建有排水孔道5孔,通航道1孔,排水孔净宽3.8米,通航道净宽5米,孔高7.4米,底真高-2.5米,闸身总长29.5米。附设交通桥宽4米,高程5.5米,负荷10T,用绳鼓式启闭机5台QPQ--2X8T,配电机5KM,1台QPQ-2X7.5T,配电机5Kw。工程共做土方17.14万方,混凝土2312方,石方3092方,钢材123吨,由民生河闸管理处施工,总造价95.5万元。
黄响河闸,位于响水县响水镇西首,黄响河入灌河处。1965年10月开工,翌年7月竣工。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受益面积7万亩,最大流量89立方米/秒。该闸排水孔道2孔,各宽2米,通航道1孔,宽5米;大孔净高6.4米,底真高-1.5米,闸身总长11.4米。附设交通桥净宽4.6米,高程5.5米,可载重10吨。排水孔安装10T手电两用启闭机,通航孔装置2X7.5T绳鼓式启闭机。工程共做土方11.2万方,用混凝土1560方,石方1359方,钢材45吨,由省水利工程队基建二队施工,总造价25万元。
运响河(坎响河)闸,位于响水县响南乡东园村,运响河入灌河处。1966年2月开工,次年3月竣工。流域面积110平方公里,受益面积15万亩,最大流量为126立方米/秒。该闸排水孔道2孔,净宽5米,通航道1孔,净宽8米,大孔净高6.8米,底真高-2.0米,闸身总长20米。附设交通桥净宽4.7米,高程5.5米,负荷10T,用绳鼓电动机启闭。工程共做土方13.3万方,混凝土2070方,石方1584方,钢材62吨,由省水利工程队基建二队施工,总造价46万元。
民便河闸,位于响水县响水镇南端,民便河(张响河)入灌河处。于1966年10。月开工,翌年6月竣工。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受益面积12万亩,最大流量95立方米/秒。该闸排水孔道2孔,宽3.5米,通航道1孔,宽5米,大孔净高6.5米,底真高-2.0米,闸身总长15米。附设公路桥净宽5米,高程5.5米,负荷10T。装置手电两用式启闭机,边孔2×10T,中孔2X7.5T。工程共做土方7.87万方,混凝土1950方,石方1320方,钢材33吨,由省水利工程队基建二队施工,总造价31.5万元。
红卫闸(佃响闸),位于响水县响南乡五河村,红卫河入灌河处。于1966年6月开工,翌年4月竣工,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受益面积7万亩,最大流量51.3立方米/秒。该闸排水孔道2孔,宽3.5米;通航道1孔,宽4.5米。闸身长11米,顶高5.5米,底真高-1.5米。附设交通桥宽4.5米,高程5.5米,使用绳鼓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工程做土方9.75万方,混凝土1480方,石方1275方,钢材38吨,由盐城地区水利工程二队施工,造价20.5万元。
小黄河闸,位于响水县双港乡黄河村,小黄河接连灌河处。于1965年7月开工,1966年3月竣工。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受益面积6.5万亩,最大流量50立方米/秒。该闸共3孔,中孔宽3.5米,边孔宽2.5米,闸身长10米,顶高5米,底真高-1.5米,使用8T螺杆手摇式启闭。附设交通桥宽4米,高程5米,由滨海县水利工程队施工,造价16.5万元。随着河床疏浚扩大,又于1967年在闸的北端,建1孔3米宽的排水闸,标准与原闸相同,增加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受益面积3.2万亩。
南潮河二分排闸,位于响水县海安集乡海安小街东首,二分排河(海安河)接连灌河处。于1980年11月开工,次年11月竣工。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受益面积10万亩,最大流量75立方米/秒。该闸身长12米,分为3孔,通航道孔净宽6米,排水孔道净宽3米,闸顶高6.1米,底真高-2.5米。中孔使用2X7.5T绳鼓式启闭,边孔用10T螺杆式启闭。附设交通桥宽4.5米,高程5米。
一分排北闸,位于响水县海安集乡义心村,在一排河接连灌河处。于1976年8月开工,翌年6月竣工。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受益面积8。29万亩,最大流量80立方米/秒。该闸身长11米,共3孔.,通航道孔净宽6米,排水孔道宽2·米,闸顶高5.5米,底真高÷2.0米。中孔使用2义7.5T绳鼓启闭,边孔用i0T螺杆手电式启闭。附设交通桥净宽5米;高程5米。工程共做土方1173方方,用水泥368吨,钢材31吨,石方j1061Z方。i曲响水县水利工程队施工,造价25万元。
堤坝工程
灌河,又名大潮河,北潮河。其干流西起县内东三岔,东到入海口,全长63公里,河宽300~1000米,平均低潮水深4~9米,高潮水深9~12米。高低潮位差最大达4.96米,河堤高程5.5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河道总督靳辅在灌河下游设立苇荡营时,才有简单的堤防。这些堤防均以苇柴作骨,外敷淤土,并于堤上遍植柳树,以护堤防。民国24年(1935)7月,境内灌河河堤进行修复,复堤土方约13000多立方米。1953年~1954年,对灌河沿岸170余座简易小石闸实行并港重建。1961年5月,建成第一座大沟挡潮涌闸——蟒牛闸。
1963年冬,对灌河堤单薄部分进行复堤加固,完成土方25.8万立方米。1968年10月,对灌河堤长茂到堆沟堤段进行全面加固,共完成土方37.7万立方米。同年在灌河堤田楼段做干砌块石护坡450米,并做16米长干砌块石短丁坝三道。1972年冬,对灌河北堤复堤加固,长30公里,完成土方30万立方米。1974年,兴建灌河堤长茂龙王庙段块石护坡100米,头图段块石护坡100米,田楼街段块石护坡300米。1975年,兴建灌河堤堆沟毛龙港段块石护坡600米。1978年11月,灌河堤潮东段(原小潮河到堆沟)复堤开工,至1979年2月15日竣工,共完成土方113万立方米,堤顶高程提高到5.5米,堤顶宽增加到6米。1979年冬,灌河堤潮西段复堤,南堤一帆河至张湾段,长23.4公里,完成土方52.5万立方米。北堤小潮河至条河闸段,长11.5公里,完成土方22.4万立方米。同年兴建灌河堤九队王庄小学段块石护坡860米。1982年,兴建灌河堤堆沟大嘴段块石护坡250米。1984年,兴建灌河堤三口窑河段块石护坡300米,五队小港段块石护坡250米。1985年,兴建灌河堤堆沟外贸码头向北块石护坡250米。1986年,兴建灌河堤堆沟大嘴段块石护坡250米,北陈集杨圩段块石护坡280米。
灌河堤南堤属响水县管辖治理。该堤西起电帆河瞳,东北至小蟒牛一号哨所,全长,全长48.9公里。历史上堤身矮小弯曲,常遭潮水漫溢,缺口甚多,人民深受其害。解放后虽作治理;但标准低,仍遭潮水浸袭倒灌,建国初期,响水县政府组织群众加以修筑,此后多次加固,先后做土方345万多方,块石护坡6050米。从响水镇至海安集乡新民闸,长28.6公里,堤顶高6~6.5米,顶宽5~7米,其他20.21.公里,顶高5.3米,顶宽3~3.5米。沿堤建排水泄洪:挡潮闸34座;基本生达到安全可靠。
发电工程
响水县潮汐试验发电站,位于南潮河闸、民生河闸之间,于1972年6月建成。主要利用南潮河作水库,纳潮水发电。其出水口在民生河闸下游,采取单库单向运行,有25公里细而长的河水为库,发电库容约150万立方米。当地平均潮差3米,涨潮历时4小时50分,落潮历时7小时35分。发电站装机2台,1台100KW,另一台200KW。设计水头1.4米,每台流量12.7立方米/秒。年发电能力约110万度,利用小时数为3680小时。该站建成后,发电二次,约3个月左右,性能良好,正常运行,向陈港镇及灌东盐场供电。后因纳潮和利用排水发电,混水进去清水出来;泥沙沉淀较重,对电站上游淤泥和对下游冲刷问题,省、县有关部门有不同看法,此后电站一直停止使用。
航道航运
航道
灌河航道西起于灌南县北与盐河交会处,循武障河东流经大三岔、大埝口、响水、双港、堆沟(黄庄)抵陈家港,再折北至燕尾港入海,全长77公里,其中灌南盐河口至响水陈家港65.5公里,属内河通航范围;陈家港至燕尾港11.5公里,为出海水道。该河道顺直,河宽水深,航道畅通,5000吨级巨轮出入无阻。灌河大桥下游可通1000~5000吨级船舶。
灌河旧时以木船运盐为主,民国6年(1917年)始有大源制盐公司用小型轮船装盐海运,而后逐渐有大型轮船逆流而上。据民国26年资料,1400吨级的轮船可达响水,4000吨级的轮船可达堆沟、陈家港,建国前3000吨级的海轮曾直达响水。
灌河属淮、沂水系,上承沂南河、
柴米河、盐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等来水下注入海,又是感潮河流,潮头可远达盐河蔡宫,每天二涨二落,最大潮差4.98米,一般3~4米,涨潮与落潮流量相近。据陈家港1963年实测,平均流量分别为2636立方米/秒和2016立方米/秒,大进大出,且主向与航道走向一致,除大三岔至一帆河口河道弯曲较大,有一定淤积外,响水以东主干道宽直,冲淤变化不大。大汛潮期(农历初三、十八),东北风劲,还会出现奔涌的“虎头潮”。
灌河是苏北惟一没有临海建闸的通海干流,主干流长,自西向东逐渐向宽、深、直发展,除大三岔以西13公里,因河床淤高,水深2米左右,底宽100米左右外,大三岔以东水深5~9米,底宽80~300米。响水大堰以西支流众多,灌河水量丰富,每年约有100亿立方米的淡水下泄入海。灌河本与盐河直接通运。1977年,水利部门兴办盐东控制工程,相继修建了六塘河节制闸、武障河节制闸、龙沟河节制闸、义泽河节制闸,其中沟通灌河与盐河的武障河节制闸通航孔净宽仅8米,每日两次平潮开闸通航,影响两河运输。灌河每年3~5月为鳗鱼苗汛,9~11月为鳗鱼汛,届时大小渔船遍及航道,泊于主流,布设渔具,趁潮捕鱼,给船舶运行造成很大困难。
灌河航线有1座灌江大桥,灌江口大桥位于盐城响水和连云港两市交界的灌河下游,西距沿海高速公路约28公里,东临入海口仅7公里,是江苏最长的高等级公路——临海高等级公路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长7.644公里。该工程的建成,对构建江苏临海区域又一条便捷、畅通的快速公路通道,策应沿海开发战略,促进沿海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灌河以盐河为纽带,北通连云港,西南通淮阴与京杭运河相接,过洪泽湖与淮河相通,沿线尚有一帆河、坎响河、南潮河相连。据响水观测点统计,1987年船舶通过量为6.87万艘、287.4万总吨,其中重载为3.71万艘、158.61万吨,主要运输物资有食盐、煤炭、砂石建材等。
港口码头
灌江沿岸港口,原统属灌江口港,有燕尾港、陈家港、堆沟港、小蟒牛港等港区。
燕尾港,位于灌河口北岸。民国5年(1916年),公济公司在燕尾港建成2880平方米的盐坨和木结构码头1座。民国1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T”型码头,栈桥长110.45米,宽3.65米。码头长43.50米,宽7.10米,称公济码头。
陈家港,位于灌河河口内南岸,是大源、裕通、庆日新3家公司的原盐储运地。民国7年,大源公司建成的码头长33.7米,宽8米;栈桥长70.9米,宽5米,称大源码头。北距连云港港40海里,日照港82海里,青岛港133海里,南距上海港394海里。该港属半日潮型河口港,潮升大潮4.6米,小潮3.7米,平均海平面2.71米。入港航道可允许5000吨级船乘潮入港。
堆沟港(作业区),位于灌河口北岸,距入海口3.24海里。港内深泓贴岸,岸线稳定,微冲不淤,常年不冻。深水岸线长达3000余米。一般水深7~8米,最深处11米。-5米天然等深线离岸边只有30~50米。等深水域宽达200米左右。河面宽520~600米,可满足万吨级轮船回转、停舶和避风之用。是装运大德、大阜、大有晋3家公司的原盐储地。民国8年,3家公司合资建码头1座,长46.45米,宽9.05米;栈桥长34.95米,宽4.95米,称德阜晋码头。堆场容量500吨,堆场与码头之间用直轨铁路联接。民国9年,裕通、庆日新2家公司合资在燕尾港建码头1座,长33.40米,宽7.8米;栈桥长72.4米,宽8.75米。称裕庆码头。1987年,港区计有码头4座。
小蟒牛港(作业区),位于灌河口南岸,装运大有晋公司的盐。大有晋公司于民国14年投资建码头1座,长43.2米,宽8米;栈桥长101.75米,宽3.65米。民国22年,响水口地方商会与上海合众公司合建码头1座,建仓库21300平方米,响水港商业繁荣。20世纪20~30年代,青岛、烟台、大连等地的泰生、华安、瑞祥、亨太等千吨级货轮,频繁来往,日、美、英、德、意、葡、荷7国商船亦曾到响水港贸易。这一时期灌江口港口,以输出盐为大宗货源。
民国28年农历七月十六日,一次前所未有的海啸,使灌江流域诸港经历了一次浩劫。堆沟港、沿途公路全被冲毁,坨地存盐淌化2.5万余担。德阜晋码头全部被大浪冲倒,淌化盐3万余担。燕尾港公济码头冲坏,堆存盐1300吨全部冲化。淮北盐场遭受海啸浩劫之后,港口货源减少,进入萧条时期。民国35年,国际救济总署的“万民”、“母佑”号货轮装运货物至响水港卸载。以后苏联的“友谊”号51300吨级货轮也曾到陈家港装运原盐。
建国后,1951年11月27日,连云港港务局接收了灌江口的燕尾港、堆沟港和陈家港的3座码头,除燕尾港码头外,其他已破烂不堪。当年12月26日,中国盐业公司华东区公司就函请连云港分局,要求提前改善码头设施以利海轮停泊,盐斤得以大量输出。1954年11月18日,陈家港新建码头工程竣工,该码头长50米,宽6.5米;引桥48米,宽4米,设计负荷为每平方米1.5吨,可靠泊3000吨级海轮1艘。工程投资38万元。1957年,灌江口港
货物吞吐量33.12万吨,为1952年的151%。
1982年,原灌江口燕尾港码头报废,新建的燕尾港码头于当年1月7日竣工交付使用。该码头长130米,宽15米,为31300吨级海轮泊位。其配套工程和辅助设施:新建仓库1440米,堆场5725平方米。配有
轮胎式起重机和拖车等装卸搬运机械。1982年,响水县港务局又在陈家港建成千吨级泊位和500吨级泊位。1987年,灌江口码头总延长465米,泊位7个,最大靠泊能力3110吨级,货物吞吐量85.28万吨。在进出港主要货物中,盐占45.5%,矿建材料占35.46%,煤炭占10.13%,化肥及农药占2.2%,粮食占1.94%。
盐城港响水港区,地处通榆河以东灌河沿岸,北距燕尾港区6海里,东临黄海,不仅是响水县货物运输的水上门户,而且是灌河流域地区物资中转运输的重要口岸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位于江苏省响水县工业经济区内小蟒牛作业区响水港中心港区,地处灌河流域下游,东临黄海,主要从事港口装卸、仓储、商贸物流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和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服务等,是灌河流域重要的物资中转运输口岸。依托灌河黄金水道,连接后方航道网,是海河联运距离最近、中间节点最少的航线。因此,响水港在服务响水工业经济区的同时,可兼顾服务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南地区等间接经济腹地。港区现有黄海岸线43.1公里,灌河岸线46.5公里,属海港岸线范畴,其中宜港岸线28公里,深水岸线17公里。2014年1月,灌河部分港区和水域被辟为国家一类临时开放口岸;202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盐城港口岸响水港区对外开放的请示。2021年底已具备国家级一类口岸开放验收条件。响水港区已建成灌江码头4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重件码头1个2万吨级重件泊位、响水港务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综合通过能力9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