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联是中国宗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宗祠
楹联中,几乎所有的宗族祠堂都有追本溯源、不忘故土祖根的寻根联,这在强化宗族意识,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中作用很大。宗祠祭典代表着中国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如:莆田世泽,颍川旧家(陈氏大长陇);莆田世泽,京兆旧家(杜氏西陇);乌衣望族,宝树家声(谢氏);世泽绵江左,家声振陇西(李氏);渤海家声远,延陵世泽长(吴氏)……这些宗祠联,明显地告诉后人,先祖来自哪里(世泽、旧家),或显荣于某地(家声、望族)。而对寻根溯源、不忘故土祖根,意味比较浓的宗祠联更是不乏其例。如:绍述有后贤,溯支分潮郡,派别港西源远流长,世泽遥宗闽莆邑;德馨无陋室,看秀毓南山,英锺氵戒 水地灵人杰,家风上接宋尚书(陇头浮洋村“绍德堂”)。又如:思源追本始,及第扬芳,官居敷文阁,爵膺开国男,在昔勋名垂宋史;成业有根苗,由潮发迹,基肇后沟村(潮阳和平凤皋村),派衍港西里(潮阳司马港西村),来兹创造振减都(陇头新南“思成堂”)。上面这两副王氏宗祠联比较具体地叙述了先祖迁徙的路线以及宗族发展繁衍的情况,重点介绍了陇头王氏先祖来自福建(闽)莆田,由潮州归湖迁徙潮阳凤皋村,再由港西派分而来,让后人一看就知道先祖的由来。这在于教育、启迪后代子孙不忘祖德、思源报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追本溯源,是人类的本性;而尊祖敬宗、颂扬祖德乃是每一个子孙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改朝换代,名人辈出,而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不同的文化内涵,它所涌现、发生的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都作为一种荣耀载入他们的姓族文化,使后代子孙难以忘怀而世代颂扬。宗祠联是昭示这些先贤美德、思想境界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传递宗族思想及行为规范,鞭策后人奋进向上的最好表现手法。王大宝是王氏名人的杰出代表,南宋名宦,抗金首领,累官至礼部尚书,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勋名,这也值得王氏后人骄傲而世代传颂。上面列举的王氏宗祠联就是一例。“九龙衍派家声远;十德传芳世泽长”。这一副宗祠联是林姓中有代表意义的楹联,它历来受到林姓人的称道和应用。其中,有关“九龙”、“十德”的传说,是以纪念其祖先(林皋),他九个各有才能,人称“九龙”的儿子以及他父子以德才见称的“十德”为家族标记,反映了林姓人在古代人才济济和受人敬慕的历史。身为林姓人一直以此作为一种荣贵无比的标志,用以激励后代子孙。“十德堂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对此,在今天许多自称为“十德堂”后代的林姓住宅或家庙上,仍然刻着这样的堂联。又如“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这是刘姓人为纪念刘氏家族两位先贤——禄阁校书、藜焰授学的汉代著名学者刘向和玄都种树、桃花赋诗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典型事迹而作的堂联,这对教育刘氏后代子孙矢志为学、出类拔萃,为家族争光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有:张姓的“西都十族(张齐贤),金鉴千秋(张九龄)”;杨姓的“家传清白(杨震),世济经纶(杨士奇)”;狄姓的“心存唐室(狄仁杰),功著宋庭(狄青)”;王姓的“阳明学术(王阳明),逸少风流(王羲之)”……这些各姓氏的专用联,从不同的角度追忆姓族来源、祖宗业绩、家族声望以及歌颂了先祖在历史上文治武功、道德文章或门风规范等,极具各姓族的文化特色。
还有部分颂扬祖德的通用宗祠联。诸如: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孙枝繁衍,承万年春祀秋尝。祖功浩荡,俎豆馨香同四海;宗德绵长,蒸尝裎祀及千秋。祖德衍家声,流芳百世;宗功垂福泽,余庆万年。宗功丕著培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祖功百世垂福泽;宗德千秋振家声。光前振起家声远;裕后留贻福泽长。祖德恢宏千秋业;宗功丕著万载春……
在中国民间,道德教育历来被作为姓族文化的头等大事而引起重视,同样,在宗祠联中不难发现这方面内容的联对。如: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宗世代源流。祖宗忠厚,留遗由来远;岁时蒸尝,祭祀不可忘。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望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道以德宏前程远;礼为教本可传家。思源致孝诚以上;重祀典宗敬为先。俎豆千秋隆旧典;蒸尝四季仰先贤……从上面列举的楹联总的来说,它旨在要求教育族内子孙上以奉祀祖宗,思源报本;下以联属亲疏,悖叙礼让。另外还有,如: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绳其祖武惟耕读;贻厥孙谋在俭勤。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光前须种书中粟;裕后应耕心上田。承祖传家惟孝友;先宗垂训是敦亲(西陇“承先堂”)。文章道德天下仰;诗书孝悌古今尊……这些楹联从总体来说,都要求希望族内子孙发扬“耕读世业,勤俭家风”的传统美德,诗礼传家,丕振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