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年,
丙午年(马年),辽咸雍二年,北宋
治平三年,西夏
拱化四年,越南
龙彰天嗣元年,日本
治历二年。
大事记
1月5日——
爱德华,
英格兰国王(出生约1004年)辞世,
哈罗德二世,英格兰国王(出生约1022年)即位。
苏洵,北宋诗人(出生1009年)
辽道宗将
国号从契丹恢复为辽。英国9月29日——
诺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在英格兰登陆。10月14日——
黑斯廷斯战役:
威廉一世战胜
哈罗德二世征服
英格兰。
本年年表
谅祚攻宋大顺城
治平三年(1066)、夏拱化四年九月,谅祚亲自率领西夏数万大军进入
庆州(今甘肃庆阳),围攻大顺城(今
甘肃华池东北),
环庆路
经略安抚使蔡挺下令沿边人户全部进入城堡,不得派兵出战,在城堡周围
护城壕中布满
铁蒺藜,西夏士兵多被铁蒺藜所伤。谅祚围攻大顺城三天后,仍然一无所获,于是谅祚亲自披挂上马,上前线督战。蔡挺命令蕃官
赵明带领八百名
弓弩手埋伏在城外,
宋军箭如雨下,谅祚也被射中,被迫撤离了大顺城。但谅祚并未死心,他在撤退过程中又分别向柔远寨(今甘肃华池)等地发起进攻,焚毁了宋朝屈乞等三个村落。柔远寨本来并不算坚固,但蔡挺早巳在此布下重兵加以防守,宋将
张玉驻守柔远呰,西夏大军到达后,张玉挑选三千名精锐士兵向西夏军队发起突然袭击,西夏军队大败而逃,撤离了
柔远寨。此后,西夏军队又多次向
大顺城发动进攻,但均未能得逞。
宋英宗立太子
治平三年(1066)十一月,
宋英宗患病以后,服了一个多月的药,仍不见好转。
监察御史里行
刘庠建议宋英宗早立太子,宋英宗十分反感。宰相
韩琦告诫颍王赵顼不离宋英宗左右。其后,宋英宗病情突然加重,执政大臣恭请圣安后,宰相韩琦对宋英宗说:陛下很长时间未听朝政了,朝野上下一片惊慌,应该尽早立太子以稳定动荡不安的政局。宋英宗勉强答应了这一建议,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数字,韩琦不知“大王”指谁,宋英宗不得已又将“颍王顼”数字写在其后。韩琦立即召来
宦官高居简,将宋英宗御笔所写交给
翰林学士,于是
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到宋英宗病床前听取圣旨,张方平得到宋英宗御笔后,起草了一份诏书,立颍王赵顼为皇太子,这就是
宋神宗。
宋庠卒
治平三年(1066)四月,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庠去世。宋英宗亲自为他的墓碑题写“忠规德范之碑”,以表彰他的功绩。宋庠和他的弟弟
宋祁自参加
科举考试开始,便以文章著称于天下,宋庠尤其擅长诗和赋。平时生活俭朴,不好声色,格外爱好读书,至死不厌。在任官期间,清正廉洁,奉公守法。虽然位至宰相,,但颇具儒生风范,遇事总是分辨是非,曾与宰相
吕夷简不合,被迫出知扬州(今江苏扬州)。
皇祐元年(1049)再度出任宰相,但在任职期间并无多大建树,其后被罢相位。死后朝廷追赠
宋庠谥号为元宪。
司马光撰《通志》
治平三年(1066)四月,宋英宗命令
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编撰历代君主与臣子之间事迹以供皇帝审阅。司马光上书朝廷,说自己年幼时,便已涉猎史书,总觉得纪传体史书文字繁多,就算专门读书的人也不可能读完,更何况陛下身为皇帝,日理万机,要想全部了解前人的得失,实在不容易。鉴于这种情况,司马光着手将上自战国、下迄五代的历史除在
正史之外,兼采用其它书籍的记载,按照《左氏春秋》的体例编写成一套书,名字叫做《通志》,凡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或与老百姓休戚相关的事,善的可以使帝王加以效法,丑恶的东西则让帝王引以为戒。与此同时,司马光还大量删减浮见文字,希望此书能使陛下阅览方便,而且能长些见识。但司马光认为凭自己个人的力量是完不成这一任务的。当时司马光仅仅将《通志》战国部分的八卷呈交宋英宗,宋英宗看后,命令他继续完成这一项工作。司马光在
奏章中还希望宋英宗仍将自己今后所编写的书名叫做《通志》。这部书纵横千余年,任务繁重,司马光建议宋英宗抽调
翁源县(今广东翁源)县令
刘恕、
将作监主簿赵君锡二人同自己一道完成这一巨著。宋英宗同意了司马光的建议,但其后赵君锡父亲去世,没有参加编写工作,由
国子监直讲刘做代替赵君锡,参加编写《
通志》的工作。
苏洵逝世
文学家
苏洵(1009——1066),洵字明允,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子轼、辙称“
三苏”,洵为老苏。著有《
嘉祐集》。
通鉴记载
英宗体乾
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三年(辽
咸雍二年。
丙午,一零六六年)
壬申,以
翰林学士、
知制诰范镇为翰林
侍读学士、知
陈州。初,镇草
韩琦迁官制,称引周公、
霍光,谏官
吕诲驳之;于是琦表求去位,镇批答曰:“周公不之鲁,欲天下之一乎周。”帝以镇不当引圣人比宰相。其意谓琦去位,则讴歌讼狱不归京师,欲罢镇内职。执政因谕镇令自请外,而有是命。
帝于制诰多亲阅,有不中理,必使改之,尝谓执政曰:“此人君谟训,岂可褒贬失实也!”
先是知制诰韩维奏事便殿,尝言:“人君好恶,当明见赏刑以示天下,使人知所避就,则风俗可移。”又言:“思虑不能全无过差,假如陛下误有处分,改之则足以彰纳善从谏之美。”及镇补外,维言:“镇诚有罪,自可明正典刑。若其所失止在文字,当含容以全近臣体貌。陛下前黜
钱公辅,中外以为太重。今又黜镇而众莫知其所谓,臣恐自此各怀疑惧,莫敢为陛下尽忠者矣。”
乙亥,宣徵南院使、
武安节度使
程戡卒。戡守
延州凡六年,安重习事,治不近名,然不为言者所与。初,延州夹河为两城,雉堞卑薄,尝为夏贼攻围,登
九州台,下瞰城中。戡调兵大,大增筑之,后以为利。横山猷豪怨谅祚,欲以属叛,取灵、夏,来求兵为援,戡言:“豺虎非其相搏,则未易取也。痈疽非其自溃,则未易攻也。谅祚久悖慢,当乘此听许,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也。”会帝不豫,大臣重生事,遂寝不报。自以年过七十,告老,章凡十数上,终弗听。遣中使赍手诏问劳,赐茶、药、黄金,乃再上章曰:“臣老疾剧矣,
高奴屯劲兵,为要地,岂养病所邪!”还,至澄城,卒;赠
太尉,谥康穆。
辛巳,以
端明殿学士、知徐州
张方平为
翰林学士承旨。初,帝谓执政,学士独
王珪能为诏,馀多不称职,因问:“
方平文学如何?”欧阳修对曰:“方平亦有文学,但挟邪不直。”
曾公亮以为不闻其挟邪,
赵概又以为无迹,故卒命之。帝尝问治道体要,方平以“简易诚明”为对,帝不觉前席曰:“朕昔
奉朝请,望侍从大臣
以谓皆天下选人,今多不然。闻学士之言,始知有人矣。”
命翰林学干冯京修撰《仁宗实录》。
壬午,罢三司
推勘官。初,诏三司举京朝官一人,专领推勘事,至是三司奏以为不便,罢之,然议者不以罢之为便也。
癸未,辽主如山榆淀。
先是工部
员外郎兼
侍御史知杂事吕海与侍御史
范纯仁、
监察御史里行
吕大防合奏曰:“伏见
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仪,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将陷陛下于过举之讥。”
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亦上疏请罢追崇之仪,皆不报。诲等论列不已,而
中书亦以札子自辩。帝意向中书,然未即下诏也。执政乃相与密议,欲令皇太后下手书,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皇帝称亲,又令帝下诏谦让,不受
尊号,但称亲,即园立庙,以示非帝意,且欲为异日推崇之渐。
丙子,中书奏事
垂拱殿,时
韩琦以
祠祭致斋,特遣中使召与共议。既退,外间言濮王已议定称皇,欧阳修手为
诏草二通,一纳上前。日中,太后果遣中使赍
实封文书至中书,执政相视而笑。诲等闻之,即纳缴御史告敕,居家待罪,乞早赐黜责,帝以御宝封告敕,遣内侍趣诲等令赴台供职。诲等以所言不用,虽受告敕,犹居家待罪。
丁丑,中书
奉事,帝又遣中使召韩琦同议,即
降敕称:“准皇太后手书,濮安懿王、谯国太夫人王氏、
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仍尊濮安懿王为濮安懿皇,谯国、襄国、仙游并称后。”又降敕,称帝手诏:“朕
面奉皇太后慈旨,已降手书如前。朕以方承大统,惧德不胜,称亲之礼,谨尊
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且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
奉祠事。皇太后谅兹诚恳,即赐允从。”
又诏:“濮安懿王子瀛州
防御使岐国公宗朴,候服阕除节度观察留后,改封濮国公,主奉濮王祀事。”
庚辰,
吕诲等又奉:“臣等本以欧阳修首启邪议,诖误圣心,
韩琦等依违附会不早辨,累具弹奏,乞行朝典。近睹皇太后手书,追崇之典,并用哀、桓衰世故事,乃与政府元议相符。中外之论,皆以为韩琦密与中官
苏利涉、
高居简往来交结,上惑母后,有此指挥,盖欲归过至尊,自掩其恶,欺君负国,乃致如此,首议之臣,安得不诛!臣等待罪于家,屡蒙诏旨促令供职,而踧?未敢承命,以此故也。若必使臣等就职,则当合班庭争以救朝廷之失,虽陛下容纳直言,为天下所闻,而臣等不能早悟明主之罪,益深重矣,岂可复居言路,为耳目之官哉!”帝令中书降札子,趣使赴台供职,而诲等缴还札子并后所奏九状,申中书坚辞台职。
是日,诏避濮安懿王名下一字,置濮安懿王园令一人,以大使臣为之;募兵二百人,以奉园为额;又令河南置柏子户五十人,命
带御器械王世宁、权
发遣户部判官张徵度濮安懿王园庙地图上;皆从中书所请也。
壬午,诏罢
尚书省集议濮安懿王典礼。中书进呈
吕诲等所申奏状,帝问执政当如何,
韩琦对曰:“臣等忠邪,陛下所知。”欧阳修曰:“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以臣等为有罪,即当留御史;若以臣等为无罪,则取圣旨。”帝犹豫久之,乃令出御史;既而曰:“不宜责之太重。”于是诲罢
侍御史知杂事,以工部
员外郎知蕲州;
范纯仁以侍御史
通判安州;
吕大防落监察御史里行,以太常博士知休宁县。故事,知杂御史解官皆有诰词,时
知制诰韩维当直,又兼领通进银台司上下
封驳事,执政恐维缴词不肯草制及封驳
敕命,遂径以敕送
吕诲等家,仍以累不遵禀圣旨赴台供职为诲等罪。维言:“罢黜御史,事关政体,而不使有司预闻,
纪纲之失,无甚于此。宜追还诲等敕命由银台司,使臣得申议论以正官法。”又言:“诲等能审论守职,国之忠臣,计其用心,不过欲陛下尽如先王之法而止耳。士大夫贪固宠利,厚赏严罚,犹恐此风不变;而复内牵邪说,贬斥正人,自此陛下耳目益壅蔽矣。”又求对,极论其失,请追还前敕,令百官详议以尽人情,复召诲等还任旧职以全政体,皆不从。是日,诏
翰林学士、
知制诰、
御史中丞、知杂各举御史两人,以
起居舍人、同知
谏院傅尧俞兼
侍御史知杂事。
司马光言:“窃闻吕诲、
范纯仁、
吕大防,因言濮王典礼事尽被
责降,中外闻之,无不骇愕。臣观此三人,忠亮刚正,忧公忘家,求诸群臣,罕见其比。今一旦以言事太切,尽从窜斥,臣窃为朝廷惜之!臣闻人君所以安荣者,莫大于得人心。今陛下徇政府一二人之情,违举朝公议,尊崇濮王,过于礼制。天下之人,已知陛下为仁宗后,志意不专,怅然失望,今又取言事之臣群辈逐之,臣恐累于圣德,所损不细,闾里之间,腹非窃叹者多矣。伏望圣慈,亟令诲等还台供职,
不则且为之别改近地一官,亦可以少慰外人之心也。”
吕公着言:“
吕诲等以论事过当,并从责降,
闻命之始,物论腾沸,皆云陛下自即位以来,纳善从谏之风,未形于天下;今诲等又全台被黜,窃恐义士钳口,忠臣解体。且自古人君,纳谏则兴,拒谏则亡,兴亡之机,不可不审。愿陛下以天地之量,包荒含垢,特追诲等
敕命,令依旧供职,则天下幸甚!”
二月,乙酉朔,白虹贯日。
命
殿中丞苏轼直史馆。帝在籓邸,闻轼名,欲以唐故事召人翰林,
知制诰,
韩琦曰:“苏轼,远大之器也,它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久而用之,则人无异辞,今骤用之,恐天下未必皆以为然,适足累之也。”帝曰:“与
修起居注,可乎?”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择近上
贴职与之,且
请召试。”帝曰:“未知其能否,故试;如苏轼,有不能邪?”琦言不可,乃试而命之。它日,欧阳修具以告轼,轼曰:“韩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甲午,辽驿召
武定军节度使
姚景行入见。辽主问以治道,奏对称旨,复拜南院
枢密使。又召入内殿,出御书及太子书示之。辽主尝有意南伐,问景行曰:“宋人好生边事,如何?”景行曰:“自圣宗与宋人和好,迨今几六十年,若以细故用兵,恐违先帝成约。”辽主以为然,遂止。
乙巳,颍王府
翊善邵亢奏:“皇子
颍王,天质早茂,
姻媾及期。方陛下即位之初,而元嗣克家之日,推之于礼,莫重于斯。臣伏见国朝
亲王聘纳,虽《开宝通礼》具有旧仪,而因循未尝施行。欲乞下太常礼院博采旧典,修撰颍王聘纳仪范,其故事非礼者悉罢之。”诏礼院详定。礼院奏:“《开宝通礼》,亲王纳妃,有
纳采、
问名、
纳吉、纳成、
请期、
亲迎、同牢之礼,国朝未尝用。今检《国朝会要》皇亲婚会礼,物数请如《会要》故事。”从之。
己未,彗星晨见于壁,长七尺许。
辛酉,
起居舍人、同知
谏院傅尧俞、
侍御史赵鼎、
赵瞻自使辽归,以尝与
吕诲言濮王事,家居待罪。而尧俞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稽首帝前曰:“臣初建言在诲前,今诲等逐而臣独进,不敢就职。”帝数谕留尧俞等,尧俞等终求去,乃以尧俞知和州,鼎
通判淄州,瞻通判汾州。
司马光言:“比蒙圣恩,宣谕濮王称亲事,云‘此事朕不欲称,假使只称濮王与仙游县君,有何不可!’臣乃知陛下至公,初无过厚于私亲之意,直为政府所误,以致外议纷纷。必谓旦夕下诏罢去亲名,其已出台官当别有除改,见任台官亦优加抚谕,使之就职。今忽闻
傅尧俞等三人相继皆出,此政府欲闭塞来者,使皆不敢言,然后得专秉大权,逞其胸臆耳。伏望特发宸断,召还尧俞等,下诏更不称亲。如此,则可以立使天下愤懑之气化为欢欣,诽谤之语更为讴歌矣。”不过。光遂奏请与尧俞同责,因家居待罪。又奏:“陛下即位之年,臣已曾上疏预戒追尊之事;及过仁宗大祥,臣即与尧俞诣政府,白以为人后者不得顾私亲之义;当两制、礼官共详时,臣又独为众人手撰奏草。若治其罪,臣当为首。其
吕诲等系后来
论列,既蒙遣逐,如臣者岂宜
容恕!纵陛下至仁,特加保庇,臣能不愧于心乎!”又奏乞早赐降黜,凡四奏,卒不从。
壬戌,以
屯田员外郎、签书江宁节度判官事孙昌龄为
殿中侍御史,
太常博士、监
永丰仓廓源明为
监察御史里行。源明,劝子也。
甲子,以都官员外郎
黄炤为
侍御史,太常博士
蒋之奇为监察御史里行。
初,命
王珪等举官,已除孙昌龄及郭源明,而尚阙两员,中书以珪等前所举都官员外郎
孔宗翰等七名进,而炤中选。帝又特批“之奇与御史”。欧阳修素厚之奇,前举
制科不久等,尝诣修,
盛言追崇濮王为是,深非
范百禄所对,修因力荐之,即与炤并命。之奇入对,帝面谕曰:“朕向览卿所对策,甚善,而有司误遗,故亲有是除。”之奇,宜兴人,堂从子。
宗翰,道辅子也。
是日,纳故宰相
向敏中孙女为皇子
颍王妇,封
安国夫人。先是禁中遗使泛至诸臣家为王择配,
记室韩维奏:“宜选勋望之家,精拣
淑媛,考古
纳采、
问名之义,以礼成之,不宜苟取华色而已。”帝
嘉纳之。
庚午,以彗出,
避正殿,减常膳。帝对
枢臣,以彗为忧。
胡宿请备边。
吕公弼曰:“彗非小变,不可不惧。陛下宜侧身修德以只天戒,臣恐患不在边也。”
新除监察御史里行郭源明奏免除命,乞追还
吕诲等。诏听源明免,以告牒纳中书。
辛未,手诏曰:“朕近奉
皇太后慈旨,濮王令朕称亲,仍有追崇之命。朕惟汉史,宣帝本生父称曰亲,又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既有典故,遂遵慈训,而不敢当追崇之典。又以上承仁考庙社之重,义不得兼奉私亲,故但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世袭濮国,自主祭祀,远嫌有别,盖欲为万世法,岂皆权宜之举哉!而台官吕诲等,始者专执合称
皇伯、追封大国之义,朕以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历考前世,并无典据,追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自
罢议之后,诲等奏促不已,忿其未行,乃引汉哀帝去恭皇
定陶之号、立庙京师、干乱正统之事,皆朝廷未尝议及者,历加
诬诋,自比
师丹,意欲摇动人情,眩惑众听。以致封还诰敕,擅不赴台,明缴留中之奏于
中书,录传讪上之文于都下。暨手诏之出,诲等则以称亲立庙皆为不当。朕览诲等前疏,亦去‘生育之恩,礼宜追厚,俟
祥禫既毕,然后讲求典礼,褒崇本亲。’今乃反以称亲为非,前后之言,自相抵牾。
傅尧俞等不顾义礼,更相倡和,既挠权而示众,复归过以取名。朕姑务含容,止命各以本官补外,尚虑搢绅士民,不详本末,但惑传闻,欲释群疑,理当申谕。宜令
中书门下俾
御史台出榜朝堂及
进奏院遍牒告示,庶知朕意。”
癸酉,诏曰:“去秋以来,
雨潦为沴,今
星躔生变;咎证
昭灼,故
避殿撤膳,夙夜惕厉。
永惟四海之内,狱讼烦冤,调役频冗,与鳏寡孤独死亡贫苦,甚可伤也!
转运使、
提点刑狱,分行省察而矜恤之,利病大者悉以闻,庶
仁恩家至,副朕寅畏之心焉。”
辛巳,彗星见于昴,如太白,长丈五尺;千午,孛于毕,如月。
夏,四月,甲申朔,
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郎
孙沔自环庆改帅
鄜延;未至,卒于道,赠
兵部尚书,谥威敏。沔居官以才力闻,然喜燕游,好色,故中间坐废。
丙戌,礼院言:“濮安懿王建庙,当行祭告,而宗朴丧服未除,请权以本宫诸弟
摄事,其祝文令教授为之。”
初,命
翰林学士冯京撰祝文,京言本院未有体式,乞下礼院议。
礼院议称“皇帝某谨遣官恭告于亲濮安懿王”。既而以前诏俾王子孙
奉祠事,乃更定此议。
帝尝以称亲之议质于
天章阁待制兼
侍讲王猎,猎以为不可。帝曰:“王相待素厚,亦持此说邪?”猎对曰:“臣被王恩厚,故不敢以非礼名号加于王,所以为报也。”
命密州观察使宗旦同知大宗正司事。宗旦居所生母丧,以孝闻。始请别择地以葬,岁时奠祀,后着为法。
己丑,赐
工部侍郎致仕皇甫泌帛一百匹。泌献所着《周易精义》等书,故有是赐。
赐
真定府僧
怀丙紫衣。初,
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怀丙以二大舟
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而有是赐。
以工部郎中、
天章阁待制
陆诜为兵部郎中、
鄜延路都总管、
经略安抚使,兼知
延州。
赠皇后弟内殿崇班
高士林德州
刺史。士林,将家子,独喜学,帝尝以“谨守法律”四字诲之,曰:“能如此,则为良吏矣。”每欲进擢,后屡辞。既卒,始追赠焉。明年,又赠节度使。
乙未,颍王府
翊善、同
修起居注邵亢,以
知制诰、知
谏院兼判
司农寺。于是帝谓
颍王曰:“翊善端直朴厚,已擢为谏官矣。”王顿首谢。
以金部
员外郎、天章阁
侍讲傅卞为
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卞议濮王典礼,与执政意合,故骤进。
以
度支郎中王稷臣直
集贤院,充颍王府翊善,令于皇子两位供职。
辛丑,命
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
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于是光奏曰:“臣自少以来,略涉群史。窃见纪传之体,文字繁多,虽以
衡门专学之士,往往读之不能周浃,
况于帝王日有万几,必欲遍知前世得失,诚为未易。窃不自揆,常欲上自战国,下至五代,正史之外,旁采它书,凡关国家之盛衰,系生民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帝王所宜知者,略依《
左氏春秋传》体,为编年一书,名曰《通志》,其馀浮冗之文,悉删去不载,庶几听览不劳而闻见甚博。私家区区力不能办,徒有其志而无所成。顷臣曾以战国时八卷上进,幸蒙赐览。今所奉诏旨,未审令臣续成此书,或别有编集。若续此书,乞亦以《通志》为名。其书上下贯串千馀载,固非愚臣所能独修。伏见翁源县令、广南西路经略
安抚司句当公事
刘恕,
将作监主簿赵君锡,皆以史学为众所推,欲望特差二人与臣同修,庶使得早成书,不至疏略。”诏从之,而令接所进八卷编集,俟书成,取旨赐名。其后君锡以父丧不赴,命
太常博士、
国子监直讲刘分攵代之。恕,筠州人;君锡,良规之子;分攵,敞弟也。
司空
致仕郑国公宋庠卒。帝方以灾异
避正殿,有司误奏毋
临丧,乃为挽辞二篇赐之,赠
太尉兼侍中,谥元宪。帝为篆其墓碑曰“忠规德范之碑”。
庠与弟祁,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尤畏法,在扬州,使工甓堂涂,取卮酒与之,后知误取公使,立偿之,而取予者皆被罚。自初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可否,用是
斥退;及再登用,遂浮沉自安。然天资忠厚,尝曰:“逆作悖明,残人矜才,吾终身弗为也。”
沈邈尝为京东
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阳,邈子为府属所恶,欲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
戊申,以河东转运使
吴充为盐铁副使。帝雅知充,数问充所在。会充
入觐,帝谕以教授时事,嘉劳之。居河东才半岁,即召入。
枢密副使、礼部侍郎
胡宿,屡乞致仁;庚戌,罢为
吏部侍郎、
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以殿前
都虞候、容州观察使郭逵迁检校
太保、同
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自逵始。
于是
知制诰邵必当制,草词以进,言逵武力之士,不可置庙堂,望留诰敕与执政熟议;弗听。逵既入西府,众多不服,或以咎
韩琦,琦曰:“吾非不知逵望轻也。故事,西府当用一
武臣,上欲命
李端愿,吾知端愿倾邪,故以逵当之。”知
谏院邵亢、御史吴申、吕景交章论:“
祖宗朝,
枢府参用武臣,如
曹彬父子、
马知节、
王德用、
狄青,勋劳为天下所称则可,逵黠佞小才,岂堪大用!”不报。
壬子,
司天监奏彗星浸微,群臣诣合门拜表,乞御正殿,复常膳,不许;三表,乃许之。
是月,辽境霖雨。
五月,乙丑,诏:“河北战兵三十万,陕西战兵四十五万并义勇,令本路
都总管常加训练,毋得
占役。”时
边臣或奏请增兵,朝廷以为兵数不少,故降是诏。
是日,彗行至张而没。
戊辰,帝谓宰臣曰:“朕日与公等相见,每欲从容讲论治道,但患进呈文字颇繁,多不暇及。中书常务有可付有司者,悉以付之。”自是中书细务止进熟状,及事有定制者归有司,中书降敕而已。
庚午,诏中书、枢密,自今朔望会于南厅。
初制,宗室入学,十五以上通两经者,大宗正以闻,命官试论及大义,中者度高下赐出身或迁官。至是叔褒试所学中格,故有是命。叔褒,德恭曾孙也。
乙亥,辽主驻特古里。
丁丑,以
屯田员外郎王克臣子
孝庄为右屯卫将军、
驸马都尉,赐名师约,以尚德宁公主故也。初,帝数称唐公主多下嫁名人,及选得师约,其父子皆业进士,令至宰相第,试以诗,并其所业赋一编进御。召见清居殿,又谕以毋废学,后又出经籍及纸笔墨砚赐之。
辛巳,辽以户部使
刘诜为枢密副使。诜为户部使,岁入羡馀钱三十万缗,故有是擢。
六月,乙酉,以驾部郎中、知磁州李田监淄州盐酒税务。嘉佑六年,始置考课法。至是
考课院言田再考在劣等,故有是命。坐考劣降等自由始。
丁亥,免陆诜正衙令,入见,帝劳问之曰:卿岭外处画,无不当者,鄜延最当边境,故选用卿。今将何先?”诜曰:“边事难以遥度,抑未审陛下意在安静,或欲示威也?”帝曰:“大抵边陲宜以安静为务。昨王索为朕言:‘朝廷与帅臣常欲无事,自馀将校,无不生事要功者。’卿谓此言如何?”诜曰:“
素言是也。陛下能责任将帅,令疆埸无事,即天下幸甚。”
辛卯,以太常博士
刘庠为
监察御史里行。庠私议濮王事与执政意合,故命以言职。
壬辰,赠故霸州
文安县主簿、太常礼院编纂
礼书苏洵光禄寺丞。所修书方奏,未报而洵卒,赐其家银绢各百两匹。其子轼辞所赐,求
赠官,既从之,又特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
嘉佑初,王安石名始盛,欧阳修亦善之,劝洵与安石游,而安石亦愿交于洵,洵曰:“吾知其人矣。”安石母死,士大夫皆吊,洵独不往。
己酉,御崇政殿,疏决在京系囚。
壬子,改清居殿曰钦明,召直
集贤院王广渊书《洪范》于屏,谓广渊曰:“先帝临御四十年,天下承平,得以无为。朕方属多事,岂敢言自逸!故改此殿名。”因访广渊先儒论《洪范》得失,广渊对以
张景所得最深,遂进景论七篇。明日,复召对
延和殿,谓广渊曰:“景所说过先儒远矣,以三德为驭臣之柄,尤为善论。朕遇臣下常失之柔,是以特书此言,置之坐右,以为观省,非特开元《无逸图》也。”
秋,七月,癸丑朔,辽以西北路招讨使萧珠泽为北府宰相,以左伊勒希巴
萧惟信为南院
枢密使,以
同知南院枢密事耶律白为特里衮。
甲寅,以
屯田员外郎吴申为
殿中侍御史。初,刘庠举申自代,帝曰:“朕固知申。”遂擢用焉。庠,申门人也。自傅卞议濮王事称旨,庠及申私论与卞协,故相继并居言职。
丙辰,辽南院枢密使
姚景行致仁。庚申,辽
录囚。
辛酉,景行复为南院枢密使。
乙丑,以奉国留后虢国公宗谔为保静节度使。于是濮王子孙及鲁王孙各迁官一等,迁者凡二十人。帝之为皇子,辞疾不肯入宫,诏本位长属敦促,宗谔最长,于是劝行。及帝即位,宗谔上十馀章论功,帝不得已,特迁奉国留后。中书召
知制诰韩维命辞,再三属之曰:“语勿太深也。”宗谔在籓,素嫉帝。宗谔有
疱夫,善羊脍,帝使之为脍两盘,宗谔见,问之,对曰:“十三使之脍也。”宗谔怒,毁器覆肉,笞其
庖夫。宗谔性阴狡,所恶婢妾,往往鸩杀之。
丁卯,辽主如藕丝淀。以岁旱,遣使赈山后贫民。
八月,己亥,以
龙图阁直学士兼
侍讲吕公着知
蔡州。公着尝言濮安懿王不当称亲,及颁讳于天下,又请追还
吕诲等。皆不从,即称疾求补外官。帝曰:“学士朕所重,岂得轻去朝廷!”公着家居者百馀日,遣内侍
杨安道即家敦谕,且戒安道曰:“公着劲直,宜徐徐开晓,语勿太迫也。”又数令其兄公弼劝之。公着起就职,才数月,数上章请出,故有是命。
癸丑,以
知制诰、史馆修撰
蔡抗为
龙图阁直学士、知
定州。帝谓抗曰:“第行,且召卿矣。”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辄首原;抗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丙辰,幸天章、
宝文阁,命两府观
翰林学士王珪所书仁宗御书诗石刻。
初,仁宗立帝为皇子,珪请对而后草诏,后有间珪者。是日,御蕊珠殿召珪,设紫花墩赐坐,劳问久之,召中书授珪兼端明殿学士,且谕曰:“执政员阙,即命卿矣。”翼日,又赐盘龙金盆一,珪惶恐以谢。帝谓曰:“朕知卿忠纯有守,
曩者有谗语,朕今释然无疑矣。”珪顿首曰:“非陛下保全,臣何以至此!”
癸亥,诏:“自今待制已上,自迁官后六岁无过,则复迁之,有过亦展年,至
谏议大夫止。京朝官四岁
磨勘,至前行郎中止。少
卿监仍以七十员为定员,有阙即检勘前行郎中迁及四岁以上,校日月之久者次补之。少卿监以上,迁官听旨。如别有劳绩,或因要重任使,特旨推恩者,即不在此例。”
乙丑,以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马默守本官、
通判怀州。初,默弹奏济州
防御使李珣犯销金,并匠人送
开封府,官吏不能正其罪。又言宗惠女使当如法录问;且请自今外人罪连宗室,
大辟皆录问然后断;又言
国子监直讲刘分攵
轻薄无行,多结交富资举人,不可为开封试官;又言
赵及所坏仓米十八万石,当治米所以湿恶;并劾提点仓场李希逸以不觉察,而及等实由希逸举发。默除御史时,分攵有戏言,默用此怒,故妄弹奏分攵。默又屡言濮王不宜称亲,帝以为疏缪,故黜之。御史留庠奏乞留默,弗听。
皇城司尝捕销金衣送开封府,推官窦卞上殿请其狱。会有以内庭为言者,帝疑之,卞曰:“真宗禁销金自
掖庭始;今不正以法,无以示天下,且非祖宗立法意。”诏如卞请。
庚辰,知
谏院傅卞言:“风闻贵戚奏荐恩泽,未经减定,或托以亲戚,
滥及高资商贩之徒。”诏:“自今妃嫔、公主以下,非有服亲若有服亲之夫,无得奏荐。”
是月,夏国主谅祚举兵寇大顺城,入寇柔远寨。烧屈乞等三村,栅段木岭。
初,
环庆经略安抚使蔡挺,知谅祚将入寇,即遣诸将分屯要害。以大顺城坚,虽被攻不可破,不益兵;柔远城恶,命副使总管
张玉将重兵守之。敕近边熟户入保清野,戒诸寨无得逆战。谅祚将步骑数万攻围大顺三日,蕃官
赵明与官兵合击之。谅祚银甲毡帽以督战,挺先选强弩八列于壕外,注矢下射,重甲洞贯,谅祚中流失,遁去。复寇柔远,张玉募
胆勇三千人,夜出扰贼营,贼遂惊溃。遣中使赐挺手诏慰劳。谅祚
退屯金汤,声言益发步骑,且出嫚辞,须已得岁赐,复攻围
大顺城。
鄜延经略安抚使陆诜言:“朝廷积习姑息,故贼敢狂悖;不稍加诘责,则国威不立。”即止其岁赐银、帛,牒
宥州问故。帝喜曰:“固知此人可倚也。”诏诜得宥州报具闻。而谅祚果大沮,盘桓塞下,取粮而反,卒不敢入寇。又岁俭贫,愿得赐物,乃报言:“边吏擅兴兵,行且诛之矣。”
冬,十月,
壬午朔,以
仙游县君任氏坟域为园,从礼院所奏也。
癸未,遣
西京左藏库副使何次公赍诏赐夏国主谅祚。问所以入寇之故,仍止岁赐银帛。陆诜言:“西戎颇顺矣,不若且赐时服,因以诏问之,彼必感惧。今特遣次公,彼多奸诈,或疑朝廷畏己,则未遽服也。”不从。
帝不豫,广渊忧思忘食寝,帝自为诏以慰安之曰:“朕疾少间矣。”乙酉,诏两日一御迩英讲读。
时帝已不豫,然近臣尚未知也。于是皇子颍王等引仁宗故事以请,从之。
丁亥,诏令
礼部三岁一贡举。天下解额,于未行间岁之法已前,率四分取三分。礼部奏名进士,以三百人为额,
明经诸科,不得过进士之数。
以同签书
枢密院郭逵为陕西四路沿边
宣抚使兼权判渭州。逵恳辞签书,帝曰:“初欲授卿宣徵使,虑外人以为罢政,第领枢职往以重使权。”
甲午,诏宰臣、参知政事举才行士可试馆职者各五人。
先是帝谓中书曰:“水潦为灾,言事者多云不进贤,何也?”欧阳修曰:“近年进贤之路太狭,诚当今所患。”帝曰:“何谓进贤路狭?中书
常所进拟者,其人皆如何?”修曰:“自
富弼、
韩琦当国以来,十数年间,外自监司,内则省府,选擢甚精,时亦得人,然皆是
钱谷、刑名强干之吏。此所谓用才。臣言进贤路狭,乃馆职也。”帝曰:“如何?”修曰:“朝廷用人之法,自两制选居两府,自
三馆选居两制。然则三馆者,辅相养材之地也。往时入三馆有三路,今塞其二矣,此臣所谓太狭也。”帝曰:“何谓三路?”修曰:“进士高科,一路也;大臣荐举,一路也;因差遣例除,一路也。往时进士五人以上及第者,皆得试馆职;第一人及第,不下十年,有至辅相者。今第一人及第,两任凡十年,方得试馆职,而第二人以下无复得试,是高科一路塞矣。往时大臣荐举,随即
召试,今止令上簿,候馆阁阙人乃试。而馆阁人初无员数,无有阙时,则上簿者永无试期,是荐举一路又塞矣。唯有因差遣例除者,半是年劳老病之人,此臣之所谓进贤路太狭也。新格置编
校官八人,皆用选人,历七年,乃自校勘除校理,此外示尝有所擢用。臣谓此八员者宜仍旧,它员或阙,即令中书择人进拟,庶无遗贤。”故有是诏。因谓
辅臣曰:“馆阁养才之地,比欲选数人出使,无可者,公等其各为朕搜肠,虽执政亲戚、世家勿避。朕当亲阅可否。”
于是
韩琦、
曾公亮、欧阳修、
赵概等所举
蔡延庆、夏倚、王汾、
叶均、刘分攵、
章惇、
胡宗愈、
王存、
李常、张公裕、
王介、苏棁、
安焘、
蒲宗孟、
陈侗、
陈睦、
李清臣、朱初平、
黄履、
刘挚,凡二十人,皆令
召试。琦等以人多难之,帝曰:“既委公等举之,苟贤,岂患多也?”乃令先
召权提点陕西
刑狱、
度支员外郎蔡延庆等十人,馀须后试。
延庆,齐子也。
丙午,群臣以来岁元会,表上
尊号曰体乾
应历文武圣孝皇帝,诏不许,五表,乃许之。
十一月,甲寅,以庆州蕃官都巡检使
赵明领顺州刺史,以击夏人于大顺城有功也。于是将士及蕃官有功者,随轻重赏之。
己巳,归
徐国公主于王氏,皇后及皇子颍王、东阳郡王送至第,诏皇后翼日乃归。
司马光奏曰:“今岁彗星彰见,连月乃灭,飞蝗害稼,日有食之。加之陕西、河东夏秋乏雨,禾既不收,麦仍未种;西戎内侮,边鄙未安。而朝廷晏然曾不为意,或以为自有常数,非关人事;或以为
景星嘉瑞,更当有福。今者又有佞臣建议,请上尊号;其为欺蔽上天,诬罔海内,孰甚于此!伏望止群臣听上章表,却尊号而弗受,更下诏书,深自咎责,广开言路,求所以事天养民、转灾为福之道。俟圣体康复,天时丰穰,然后推崇
徽号,何晚之有!臣承乏侍从,诚见近日群臣皆以言为讳,入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
错立族谈,腹非窃笑,终无一人为陛下正言其不可者,是敢
妄进狂瞽,唯圣明采察。”不从。
初,夏人寇大顺,帝问两府:“策将安出?”宰相
韩琦请留止岁赐,遣使赍诏往问;
枢密使文彦博等曰:“如此,则边衅大矣。”因引
宝元、
康定之丧师以动帝意。琦曰:“兵家须料彼此。今日御戎之备,大过昔时,且谅祚狂童,岂可比
元昊也?诘之必服。”帝竞从琦议,遣何次公往使。朝退,二府以所论不同,各相私语。彦博谓其党曰:“渠自言料敌,且观渠所料。”逾月,次公还,以谅祚表进。帝已卧疾,
辅臣因入问起居毕,琦扣
御榻曰:“谅祚服罪否?”帝力疾顾琦曰:“一如所料。”谅祚所上表,虽云“受赐累朝,敢渝先誓”。然尚多游辞,归罪于其边吏。乃复赐诏诘之,令专遣使别贡誓表,具言:“今后严戎边上酋长,各守封疆,不得点集人马,辄相侵犯。其
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等路一带,久系汉界熟户,并顺汉西蕃,不得更行劫掳,及逼胁归投。所有汉界不逞叛亡之人,亦不得更有招纳。苟渝此约,是为绝好。馀则遵依先降誓诏,朝廷恩礼,
自当一切如旧。”
先是帝久服药,
监察御史里行
刘庠奏请立皇太子,帝不怿,封其奏。一日,宰相
韩琦等问起居退,
颍王出
寝门,忧形于色,顾琦曰:“奈何?”琦曰:“愿大王朝夕勿离左右。”王曰:“此乃人子之职。”琦曰:“非为此也。”王感悟去。帝自得疾,不能语,凡处分事皆笔于纸。
十二月,壬午,辽以知
枢密院事
杨绩为南院
枢密使,以枢密副使
刘诜参知政事。丁酉,以
西京留守哈珠为
南院大王,旋出萧珠泽为
武定军节度使。
辽主以杨绩旧臣,特诏燕见,论古今治乱,
人臣邪正。辽主曰:“方今群臣忠直,耶律玦、刘诜而已。然诜不及玦之刚介。”绩拜贺曰:“何代无贤,世乱则独善其身,主圣则兼善天下。陛下区分邪正,陟黜分明,天下幸甚!”辽主又尝谕诜曰:“卿勿惮宰相。”时北院枢密使耶律伊逊势焰方炽,诜奏曰:“臣于伊逊尚不畏,何宰相之畏!”
伊逊衔之,相与排诋。未几,出诜为保静军节度使。
辛丑,帝疾增剧,辅臣问起居罢,琦复奏曰:“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惶,宜早立皇太子以安众心。”帝颔之。琦请帝亲笔指挥,帝乃书曰:“立大王为皇太子。”琦曰:“必颍王也,烦圣躬更亲书之。”帝又批于后曰:“颍王顼。”琦曰:“欲乞即今晚宣学士
降麻。”帝复颔之。琦召内侍
高居简,授以
御札,命
翰林学士草制。学士承旨
张方平至榻前禀命,退而草制。壬寅,立皇子颍王顼为皇太子。帝既用
辅臣议立皇太子,因泫然下泪,
文彦博退谓
韩琦曰:“见上颜色否?人生至此,虽父子亦不能无动也。”琦曰:“国事当如此,可奈何?”皇子始
闻命,辞于榻前者久之。
癸卯,大赦,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一转。
乙巳,诏以来年正月十九日册皇太子,
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为礼仪使,翰林学士
王珪撰册文,
钱明逸书册,
知制诰宋敏求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