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汉语词汇,念作nǚ wáng,意为对女性国王的简称,亦可作为女性统治者的统称;也代指强大的的女性角色。
词汇释义
基础释义
女性国王的简称
衍生释义
1、包括女性国王,女性皇帝,女性天皇,女性法老等一切封建时代女性统治者的称呼
2、代指社会各行各业中强大独立,活出自我的女性角色
古籍释义
1、指古代
琉球立为“尸”的妇人,代表神接受祭祀祈祷。明 谢肇淛 《
五杂俎·地部二》:“ 琉球小国,其国敬神,以妇人守节者为尸,谓之女王,世由神选,以相代云,自国王以下,莫不拜祷。”
2、魏文帝元妃文德郭后的字。晋 陈寿《
三国志·魏志·卷五》:“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后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太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
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黄初三年,将选后位,文帝欲立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恐开张非度,乱自上起。’文帝不从,遂立为皇后。”
3、女王即女性的君王,是君主为国王的
君主制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女性时的称号,一般称女王。广义也称一些君主不是国王的女性君主,比如
女皇帝。母系氏族时代,女性部落首领非常普遍,但国家出现后,主要文明的君主大多是男性君主,女性君主往往是男性君主的妻子、女儿,从而获得王位,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
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英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都出现过女王。
著名女王
日本 推古皇
原名额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
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女帝。公元576年,额田部皇女成为
敏达天皇的皇后。公元592年,
崇峻天皇遭
苏我马子所指使的人杀害后,额田部被苏我马子拥立为天皇。即位之初,推古天皇立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总摄朝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间,以
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
政治改革,是谓
推古朝改革。苏我马子是推古天皇的舅父,公元624年曾要求割让朝廷直辖地葛城县,被推古天皇坚决拒绝。推古天皇在位的前期和后期,曾数次发兵攻打
朝鲜半岛的
新罗。
埃及 谢杰莱·杜尔
人物生平(Shajarahal-Durr,?—1257),一译“莎吉蕾杜”,
埃及王国
马穆鲁克王朝的第一位、同时也是
阿拉伯国家唯一一位女王(1249—1257)。据说为突厥人后裔。出身奴隶,后成为
阿尤布王朝苏丹萨利赫的妃子,为萨利赫生一子,名哈利勒。1249年,当法兰西国王
路易九世率领十字军进军
开罗时萨利赫逝世。她为稳定军心,封锁了萨利赫的死讯,直到萨利赫之子突兰·沙从
美索不达米亚赶回开罗继位。次年,
埃及军队将
法军击溃。当突兰·沙与她及其他将领意见不合而遭暗害后,她宣布为穆斯林的女王。上台后,以自己的名义铸造货币,命令在星期五
聚礼的祈祷词中赞颂其名。
在各方面的反对下,谢杰莱·杜尔被迫将王权让给大臣兼军队首领伊兹丁·艾伊贝克,并同他结婚。最后,她风闻艾伊贝克意欲另娶,遂加暗害,而她本人同时也死于艾伊贝克支持者之手。
波兰 雅德维加
人物生平(
波兰文:JadwigaAndegaweńska,1373年或1374年—1399年)波兰女王。出身于安茹家族,是
匈牙利与
波兰国王拉约什一世和波兰伊丽莎白的女儿。1382年拉约什死后,大女儿玛丽亚被选为匈牙利女王,但波兰人为结束两个国家之间的个人联合,年仅8岁的她最终于1384年10月15日加冕为波兰国王。在波兰贵族劝说下,1386年2月15日
亚盖洛在克拉科夫受洗,2月18日与雅德维加结婚,3月4日加冕为国王。这样就为
立陶宛和波兰长达几百年的联盟关系奠定了基础。她赞助宗教和学术事业,恢复在克拉科夫的大学(即亚盖洛大学),后成为波兰文化的中心。
英国 玛丽一世
人物生平(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
英格兰和
爱尔兰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
都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亲是
亨利八世,母亲是
凯瑟琳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丈夫是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玛丽一世在其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死后,废黜了继任的
简·格雷。1553年10月1日,玛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玛丽一世是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即位后在英格兰复辟罗马天主教(旧教),取代她父亲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国新教。为此,她下令烧死约300名反对人士。于是玛丽一世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后来,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
同义词。
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时年42岁。
玛丽一世死后,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
伊丽莎白一世所颠覆。
英国 伊丽莎白一世
人物生平(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
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
英格兰与
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
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
安妮·博林的女儿。
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
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
威廉·莎士比亚、
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
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
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
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
英国 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全称: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2022年9月8日),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为已故英王
乔治六世的长女 。全称为“托上帝洪恩,
大不列颠及
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
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
瑞典 克里斯蒂娜
人物生平(Christina,1626年—1689年),1632年因为父王战死而继承王位,成为
瑞典女王,1654年退位。在位时将耶姆特兰和海里耶达伦两地并入瑞典;力主瑞典退出“
三十年战争”,最终实现和平。终身未婚。
俄罗斯 叶卡特琳娜一世
人物生平(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7日,1725年—1727年在位),
俄罗斯帝国女皇,有些中文依照英文(Catherine I)而称呼她为凯萨琳一世,
立陶宛农民塞缪尔·斯卡乌龙斯基之女。本名玛尔塔·斯卡乌龙斯卡娅(
波兰语:Marta Helena Skowrońska,
拉脱维亚语:Marta Elena Skavronska),皈依
东正教后更名为叶卡捷琳娜。
大北方战争中,在马里恩波尔附近成为俄军的俘虏,不久为
彼得一世所宠。丈夫死后,得到近卫军的支持,于1725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但是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缅希科夫掌握。按
彼得大帝遗嘱建立
俄罗斯科学院(1726年),创立
最高枢密院。临死前数日,在传位给
彼得二世的遗诏上签名。
俄罗斯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
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
血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
普鲁士王国的
什切青,是德国
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
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
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
沙皇村(今普希金城),
俄罗斯帝国女
沙皇。
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
训令,主张
开明专制、严厉的
法治主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
地方行政制度、
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年至1775年发生
普加乔夫起义。
对外政策方面,
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
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
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将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
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
印度 章西女王
又译詹西女王、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国被英国兼并。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
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
贞德。
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
人物生平(1819.5.24—1901.1.22),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
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统治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侵略扩张力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无数殖民地。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
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
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中国 武则天
(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
并州文水(今
山西省
文水县东),生于
利州(今四川省
广元市)。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
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
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
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
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
唐中宗、
唐睿宗的
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
神都,建立
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
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
神龙政变。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
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
乾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于
隋朝皇室,父为隋朝观德王
杨雄之弟
遂宁公
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
北徐村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长安(今陕西
西安),一说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3]有异母兄长
武元庆、
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
韩国夫人
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
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
隋炀帝大业末年,
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
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
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
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
工部尚书、荆州
都督,封应国公。父亲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堂兄
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4]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
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5]
对于唐
太宗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太宗有马名叫
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
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
喉管。“唐太宗夸奖武则天的志气。[6]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
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
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7]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
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7]
永徽二年(651年),因无子而失宠的
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
萧淑妃。[8]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
李弘。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
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李治都不听。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654年(永徽五年),武则天产下长女
安定思公主,据《
新唐书》和《
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
成书于五代的《
旧唐书》和《
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
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之下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晋封为一品
宸妃[9],由于受到宰相
韩瑗和
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
长孙无忌、
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
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
许敬宗、
崔义玄、
袁公瑜等大臣纷纷向李治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
表章。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
李勣又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打动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
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
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
长孙无忌、
于志宁、
韩瑗、
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0]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则天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
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12]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李治
封禅泰山。由于唐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祭祀
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
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
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李治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
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则天上表建议十二事:
李治都同意,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能够重视
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
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
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宰相
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李治因而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
孝子传》、《
列女传》、《内范要略》、《
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
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
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
北门学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李治与武则天的二子
李贤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又立了三子
李显为太子。
永淳二年(683),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
头痛不可忍耐,
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则天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
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看见了。”不久,诏命
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
裴炎、
刘齐贤、
郭正一等人在
东宫任
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
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
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13]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
韦玄贞为侍中,宰相
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14]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
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
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15]同年九月,
徐敬业、
徐敬猷兄弟联合
唐之奇、
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
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16]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
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
索元礼、
周兴、
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
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杀安南王
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武则天谋夺
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
博州刺史琅邪王
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
豫州刺史越王
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
汝南)呼应。武则天分遣
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
李元嘉、
鲁王李灵夔、黄国公
李撰、东莞郡公李融、
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同年,
武则天命令
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
政府财政为之枯竭。
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17]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九月
侍御史傅游艺率
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
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
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
魏王,
武三思为
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
长公主。[18]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派
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
龟兹、疏勒、于阗、
碎叶安西四镇,设
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18]
长寿二年(692年)正月初三,杀皇嗣李旦的妃子刘氏、
德妃窦氏。初七,将皇孙
李成器降等封为寿春郡王,恒王
李成义降为衡阳郡王,
楚王李隆基降为临淄郡王,
卫王李隆范降为巴陵郡王,
赵王李隆业降为彭城郡王。九月初九,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施行大赦,赐准聚饮七日,制作金轮、白象等“七宝”。[19]十四日,武则天追尊曾祖父烈祖昭安皇帝为浑元昭安皇帝,祖父显祖文穆皇帝为立极文穆皇帝,其父太祖孝明
高皇帝为无上孝明高皇帝。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
请以铜铁铸
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武则天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高一丈,用铜铁二百万斤。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二,武则天加号为“
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年号为“
证圣”。施行大赦,赐准聚饮三日。[20]五月,契丹首领
李尽忠和
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
营州,杀都督
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
张玄遇、
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
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
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则天又派
武懿宗、
娄师德、
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
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酷吏
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
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
唐睿宗)及庐陵王(
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
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没有以
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
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
中宗、
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从此,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心思,于是召李显回洛阳,皇嗣李旦请求逊位于庐陵王,于是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
张易之、
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
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孙女
永泰公主因与丈夫
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
李重润一起议论
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处死。[21]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
崔玄暐与大臣
敬晖、
桓彦范、
袁恕己等,交结
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
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史称
神龙革命。
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神龙元年
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
上阳宫病死去世,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22]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