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业寺位于陕西西安
未央区六村堡乡后所寨西南30米处,在丰产路北侧,现
感业寺小学即建于寺内[也有其他说法等]。清
嘉庆《
长安县志》载:“感业寺是唐代禁苑内的皇家寺庙,
唐高宗时,
武则天曾在此为尼数载,因之驰名。”《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遗诏,命武才人出家于感业寺,“唐高宗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三月奉诏回宫”。武则天在感业寺度过二载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远离尘世、面壁修佛的比丘尼生活。感业寺现存有石栏和武则天汲水井一口。《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祠祀考》载:“感业寺,同治兵燹后殿宇尽毁,仅存
明万历年一碑,乡人掘土所得一碣上书:唐武后焚香院六小字,下书
大唐感业禅院六大字,今俱存。”
《
陕西通志》载:寺在“古
长安城西北,即武后为尼处”。寺内现存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秦府职官傅臻所立《重修古刹感业寺碑记》铭文中称:“感业寺之从来别无可考,据于寺掘出毁埋仅存碑记有
隋开皇九年之说,及观史至唐高宗忌日诣寺
行香得才人,繇斯参观知此寺疑隋唐之修也……”
隋唐时寺院占地约300余亩,山门在距殿南1500多米的窦家寨村北,其田野现还有插旗杆的
石墩两个。故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明万历年间重修感业寺,按原面积缩小到1/10,占地30.9亩,其他布局不变。重修后刻石碑、匾额各一方,碣石现存殿前
碑亭内照壁下。后因兵火,建筑物大部毁坏。
清末,群众捐资重修大殿。大殿修在高1米,长10.5米,宽9.5米的地基上。坐北向南,宽8米,深7米,
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后因年久失修,现只留破旧大殿一座。
建国厝,在寺庙原址不断出土寺院文物,其中有一方形覆盆式
莲花础石,系释迦牟尼佛座,
长宽各0.53米,高0.45米,础石上的镌文中有“天和二年”铭文,由此可知在
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的南北朝时期,即有感业寺。
又据
陕西省博物馆出版的陈子怡遗稿《新辑南宋
长安志佚文两种》中第14页载:“《
通鉴》明言
太宗崩,武氏随从感业寺为尼。注引《长安志》曰
安业坊济度尼寺为尼。感业寺在
汉城之内,即唐时禁苑西部也。于此安置太宗嫔御,在专制时代,理固宜如是。志言安业并无他据,此亦不得感业所在而附会安业者也。似此种种,以意造史。”可见今
感业寺小学即
隋唐时期的
感业寺遗址无疑。有关资料所载“感业寺即
唐长安城安业坊的济度尼寺”一说,实则有误。
现只有一块明朝万历年秦府敕建感业寺的石碑,一块“禅寺武则修焚香
火院”石门楣,以及2003年由
西安市市
政府拨款维修的仿明清时的建筑。据说当年曾出土一尊佛像,后收藏在省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