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
中国南部地区
华南地区,简称华南,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历史沿革
民国时代,华南范围涵盖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列入台湾省,合称“华南六省”。
概念
华南指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及临近海岛,如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白龙尾岛(桂)等。虽然在很多时候,福建省台湾省名义上被列入华东地区,但闽台两省在文化上,风俗上,血缘和人员移动等方面,多属于华南板块,尤其是福建省闽中南地区的地方文化,跟广东省西江流域(广州肇庆)、东江流域(惠州梅州)、东翼沿海(闽南)的地方文化,有着共同历史渊源。
国家一般将福建广东海南三省视为重点侨乡。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最南部。北与华中地区华东地区相接,南面包括辽阔的南海南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相望,华南地区边界的武夷山南岭也大致是人类学的分界线,广东福建华南虎。西南界线是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边界。在行政区上,华南地区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全部,福建省中南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南部,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
气候
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华南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华南地区:南北向基本以北回归线分为南部与北部,东西向以福建与广东、广东和广西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本区北界,是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以南的华南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多数地方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是一个高温多雨、四季常绿的热带-亚热南带区域。
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有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地带性植被。现状植被多为热带灌丛、亚热带草坡和小片的次生林,热带性森林动物丰富多样,有许多典型的东洋界动物种类。地表侵蚀切割强烈,丘陵广布。在长期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丘陵台地上发育有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在迅速的生物积累过程的同时,还进行着强烈的脱硅富铝化过程,成为我国砖红壤赤红壤集中分布区域。区内拥有广阔的热带海洋。珊瑚岛景观独具一格。全区自然面貌的热带-南亚热带特征突出,这与华中地区的亚热带景色有明显的区别。充分利用丰富的热量和水分资源,发展热带作物,合理利用和保护热带性植物和动物资源,开发热带海洋资源等,是华南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一级地区区划中的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行政区划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
交通
铁路
轨道交通
注:含地铁、轻轨、apm、铁路、快轨、轻铁,但不代表【轨道交通=地铁、轻轨、apm、铁路、地铁、快轨、轻铁】
教育
普通高校
艺术类院校
民族
华南地区各省以汉族为主,主要由南迁的中原移民所形成。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为了巩固对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来了50万人。自秦朝统一岭南2200多年来,本地历史上至少发生过6次较大的移民潮。汉武帝平定岭南,留下占领军驻守,历经西汉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变革,先后又有5批移民来到岭南。晋代岭南移民被称之为“流人”,北方士族和黎民百姓纷纷逃到东南沿海。北宋灭亡和南宋末年,两度形成士族豪门、平民百姓和抗元将士南逃,两宋时期的移民潮从规模上远远超出了两晋。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迁徙岭南,逐渐形成广府、客家、闽南三大汉族民系。
华南地区包括“南越”,“西瓯”、“骆越”。自秦朝统一中国后,随着中原移民不断南迁,这些百越部落除了一部分和南迁的中原人融合外,大部分迁入山区或往外迁徙,衍化为壮族瑶族黎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畲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水族等的少数民族,南越部落衍化为广东地区的壮族瑶族畲族
另外有中国长江以南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口在1700万左右,不仅是中国南方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亦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中人口最多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占全区总人口35%。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汉族居民主要使用汉语族的客家话西南官话湘南土话平话、桂南白话等,汉族占全区总人口2/3;区内除壮族汉族外,尚有仫佬仡佬、毛南、苗、京等本土民族和一些因工作关系定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外来少数民族连接等。岭南各族文化主要由南迁的北方中原文化形成。
历史文化
华南地区的文化称为岭南文化,涵盖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尤其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为主,构成了汉族岭南文化的主体。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学术
汉代时期,陈钦陈元父子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经学家陈元更设馆洛阳,传授《春秋左氏学》,被誉为“岭南之儒宗”。广州汉议郎学者杨孚向皇帝极力主张以孝治天下,得到汉和帝的采纳,下诏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丧”,同时奖励有孝行的臣民,救济孤寡贫老者,使“孝治”礼教影响后世千余年。杨孚还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
宋代,广东出现了林巽冯元王大宝等一批经学大师。南宋时期,南宋名臣崔与之与弟子李昴英在广州创立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是当时岭南学术的主流学派,他们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要培养的是有正气、有学识、有能力、有功绩的读书人。菊坡学派在思想上重仁治,重君,重才观。李昴英便是菊坡学派培养的岭南历史上第一位探花,其重要门生有陈大震张镇孙李春叟、何文季等。
明代,广东大儒陈白沙提出了以“自然为宗”、“学贵自得”的哲学主张,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创立了“江门学派”,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陈白沙学以“宇宙在我”的主体自我价值,突出个人在天地万物中的存在意义。他一生致力于授徒讲学,弟子遍天下。为表彰其在学术上的重大贡献,明朝于万历十三年(1585)将陈白沙从祀孔庙,追谥文恭。陈白沙的主要门生有湛若水林光张诩贺钦邹智陈茂烈何维柏叶梦熊陈吾德等。
广州湛若水在继承陈白沙学说的基础上,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创立了“甘泉学派”,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湛若水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大江南北,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湛若水的主要门生有吕怀何迁洪觉山唐枢蒋信郭棐等。明代岭南的理学家还有霍韬黄佐王渐逵陈建杨起元等。
清代,广州形成了以陈澧为代表的“东塾学派”,其著作《汉儒通义》论证了汉学宋学门户之见是毫无依据的,主张打破门户之见。陈澧的著作《东塾读书记》更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高等学校治汉学专业的必读书。东塾学派的主要弟子有梁鼎芬桂文灿廖廷相陈伯陶陶福祥温仲和黄绍昌等。同时广东也出现了以朱次琦简朝亮康有为为代表的“九江学派”,他们提出经学史学结合,以及强化史学的独立。清代岭南的理学名家有冯成修劳潼曾受一郑之侨胡方等;著名学者有陈昌齐冯龙官曾钊李黼平林伯桐侯康徐灏黄培芳等。
鸦片战争后,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容闳等力主变法强国和教育改革,提倡西学,主张兴办学校。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研究维新变法理论,重要门生有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
文学
岭南文学从唐代开始兴盛,当时以广东粤北地区为中心,代表人物有张九龄邵谒等。张九龄是岭南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宰相,也是第一位有影响的诗人。张九龄走上诗坛,进而走上政坛,成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宋代,珠三角地区逐渐取代粤北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崔与之李昴英余靖是当时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
明代,广东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多位青年诗人在广州南园创立南园诗社,对明代岭南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王佐、李德、赵介,人称“南园前五先生”(南园前五子)。明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因追慕“前五先生”而重结南园诗社,被尊称为“南园后五先生”(南园后五子)。明末,在陈子壮的发起下,黎遂球曾道唯、高赍明、谢长文、区怀年、苏兴裔、梁佑逵等12人,再结南园诗社,复兴南粤诗坛,称“南园后劲”。
清代,广东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张维屏梁鼎芬宋湘黄香铁等,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近代,珠三角地区仍保持宋元以来的中心地位,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物。此外粤东还出现了黄遵宪邱逢甲等有影响力的人物。据统计,从西汉到近代,广东境内有籍贯可考的、有文集行世的文学家近1800人。
饮食
粤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粤菜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潮州菜发源于潮汕地区,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清末时期,粤菜被广东商人带到上海。民国时期,粤菜在上海逐渐取得霸主地位,赢得“国菜”的殊荣,“食在广州”的声誉便由此而起。粤菜更被广东华侨带到世界各地,成为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菜系,是中国菜在国外的代表。经典粤菜有烤乳猪清蒸东星斑烧鹅白切鸡红烧乳鸽蜜汁叉烧脆皮烧肉上汤焗龙虾鲍汁扣辽参菜胆炖鱼翅白灼象拔蚌椰汁冰糖燕窝麒麟鲈鱼椒盐濑尿虾蒜香骨白灼虾干炒牛河广东早茶老火靓汤罗汉斋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菠萝咕噜肉玫瑰豉油鸡萝卜牛腩煲潮州牛肉丸潮汕鱼丸生菜龙虾鸳鸯膏蟹潮州打冷卤鹅肝蚝烙芙蓉虾沙茶牛肉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猪肚包鸡盆菜
汉语方言
华南地区较具影响力的汉族方言主要是:粤方言系、闽方言系、客家方言系。其中粤方言系的方言包括广州话粤语)、四邑话围头话阳江话、桂南白话、粤西白话等,主要分布在广东;客家方言系的方言包括梅州话河源话、韶南话、惠阳话、海陆话、艾话(涯话)、半山客等,遍布华南各省区;闽方言系的方言包括潮汕话、海陆丰闽语(福禄话/学佬话)、雷州话黎话)、海南话(琼语)、中山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两省。另外,惠城话(祯语)的归属有争议,有认为其属于客家方言,有认为其为独立的大方言,也有认为其属于粤方言;莆仙话独立而特别,在抗日中做出巨大贡献。广西平话韶州土话、湘南土话军话等归系不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15: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