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志》是汉唐间一类专门记载周边地区及国家新异物产的典籍。它产生于汉末,繁盛于
魏晋南北朝,至唐开始衰变,宋以后消亡。
著作概述
据笔者考察,见于
史志著录和他书征引的《异物志》,共有二十二种之多。这些著作今已全部亡佚,后人辑本也只有有限的几种。在本文中,笔者对有线索可考的《异物志》做了全面系统的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历史文献研究关于这一领域的空白。
主要内容
《异物志》是汉唐时期一类特殊的
典籍,主要记载当时周边地区及国家的物产风俗,内容涉及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社会生产、历史传说、风俗文化等许多方面。据笔者考证,从汉到唐,至少有二十二种以上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出现。《异物志》随着中国古代
民族融合及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扩大而产生,并随这一过程的加深而繁荣,也同样因此而衰变消亡。这类著作初现于汉末,繁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开始衰变,宋以后退出历史舞台。它的产生和消亡,与该时期中华文明圈的内外交融拓展密切相关,从一个角度反映着该时期人们的世界认识水平和思想状况。宋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这类著作不再出现,原有各种也渐渐亡佚流散。一种历时久远、影响不小的文化现象就这样被历史的尘沙所掩埋,以致后来的人对它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只是在
历史地理学和
小说史的研究中,偶尔才能看到一点它的踪迹。它的种类、它的存佚情况、它的内容、它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以及它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完整历史意义,从未得到过认真的对待。人们目前所能看到的,也仅有清人有限的几种辑本和今人的些许钩沉之作。
各地版本
东汉杨孚撰。一卷。
《隋书·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著录。已佚。杨孚,字孝元,或作孝先,广东南海(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汉末曾为
议郎。所撰《异物志》为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异物志》。《
水经注》引作杨氏《南裔异物志》。《
艺文类聚》所引,或作杨孝元《交趾异物志》,或作《交州异物志》。其书主要记载
交州一带(包括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地区)的物产和民族风俗,如锦鸟、麡狼、鲛鱼、桔、稻、猩猩、孔雀,以及狼□(月+荒)之民等。
《艺文类聚》卷83所引云:“狼□(月+荒)之民与汉人交关,常夜为市,以鼻
齅金,知其好恶。”
佚文以散文为主,间有四言韵语。如《
水经注》卷37引杨氏《南裔异物志》:“髯惟大蛇,既洪且长。
采色驳荦,其文锦章。食豕吞鹿,腴成养创。宾享嘉宴,是豆是觞。”《初学记》、《艺文类聚》、
《北堂书钞》、《后汉书注》、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海录碎事》、《事类赋注》等书均有佚文。今有清
曾钊辑本,收佚文近百条。曾氏认为,《异物志》一类典籍乃
杨孚首创,故只有杨孚可专其名,群书所引,凡不称人名,只称《异物志》者,皆当为杨氏书文。[2]所以他将很多非杨孚《异物志》的
佚文都收入书中,仅笔者考知,就有《南州异物志》、陈祈畅《异物志》、《郁林异物志》的佚文混杂其中。此外,也有漏收的现象,如《
北堂书钞》中的数条佚文就未收入。刘纬毅《
汉唐方志辑佚》亦收此书佚文。
三国吴朱应撰。一卷。朱应,三国吴时为宣化
从事,与
中郎将康泰奉命“南宣国化” [3],出使了
扶南、
林邑及南洋诸国,回来后写了《扶南异物志》一书,叙述其经历,介绍了扶南、林邑、西南大沙洲(今南洋群岛)及天竺、大秦等国的物产与地理知识。一同出使的康泰也著有《
吴时外国传》一书,介绍其所见所闻,亦佚。朱应之书未见各类书及史注引用。
向达举《
北堂书钞》卷132“帐”条所引:“应志云:斯调国王作白珠交给帐,遣遗天竺之佛神”,疑此为朱应书之
佚文[4]。清
章宗源《
隋书经籍志考证》举《通典边防门注》、《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宋膺《异物志》,疑宋膺即为朱应之讹。其说有很大影响,连
姚振宗、向达也不能否定它。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笔者曾对宋膺《异物志》佚文做过全面考查,宋书佚文今存六条,全记大宛、大秦、
渠搜、
月氏等西域各地物产,未涉海南诸国[5]。宋膺《异物志》与朱应《
扶南异物志》实为两种不同的书,章氏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清陈运溶《
麓山精舍丛书》第二集《古海国遗书钞》中,辑有《扶南异物志》,所收数条皆宋膺
佚文。
万震《南州异物志》
三国吴
万震撰。一卷。万震,吴时曾为
丹阳太守。
向达说:“万震事迹不见
吴书,只《
隋书·经籍志》注其为吴丹阳太守,未言孙吴何时。今按孙吴黄武、
黄初时屡耀兵海外,比之明代,约同成祖咏乐之时。又丹阳太守在黄武初为
吕范,至嘉禾三年
诸葛恪为丹阳太守。自吕范至诸葛恪中间相隔十余年,未闻他人继范为丹阳太守。疑万震之为丹阳太守,即在吕范之后诸葛恪之前,正当海外征伐甚盛之际。震在丹阳,接近国都,见闻较近,故有《南州异物志》之作,以志殊方异物。虽以异物名书,所述多海南诸国方物风俗,无异一地理书也。” [6]万震所记,并不限于海南诸国,于西方
大秦等国亦多有涉及。书中所记如
乌浒、扶南、斯调、林阳、典逊、无论、师汉、扈利、察牢、类人等国的地理风俗物产,多为前代史书所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太平御览》卷790引《南州异物志》云:“姑奴去歌营可八千里,民人万余户,皆乘四辕车,驾二马或四马。四会所集也。舶船常有百余艘,市会万人,昼夜作市,船皆
鸣鼓吹角,人民衣被中国。”现存佚文多为散文,也有一些四言韵文。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散文为正文,韵文则为赞语;另一种可能是韵文为正文,散文则是中间的夹注。如《太平御览》卷788引“类人”条正文为韵文,中间以散文夹注。《
艺文类聚》卷84宝玉部贝类引《南州异物志》云:“
交趾北南海中有大文贝,质白而文紫,天姿自然,不假雕琢磨莹而光色焕灿。”《
太平御览》卷807珍宝部贝类亦引《南州异物志》,云:“乃有大贝,奇姿难俦(注:大贝,
文贝也,交趾以南海中皆有之)。素质紫饰,文若罗珠。不磨不莹,彩辉光浮。思雕莫加,欲琢靡逾。
在昔姬伯,用免其拘。”散文与韵文所记内容一致,描述971比喻也都类似,只是文体不同。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异物志》中也有不少。大约同一时代的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当时通行的记述方式。今存的《南州异物志》
佚文,多见于《
齐民要术》、《初学记》、《
北堂书钞》、
《史记正义》、
《一切经音义》、
《法苑珠林》、《
太平御览》、《事类赋注》等书。清陈运溶辑出佚文六十余条。刘纬毅书亦收。
三国吴沈莹撰。一卷。《隋志》等皆作《临海水土异物志》,《
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作《临海异物志》。《后汉书注》引有沈莹《临海异物志》,又引《
临海水土志》,疑二者为一书。沈莹,三国吴亦为丹阳太守,晋军破吴时为晋将王浑所斩[7]。沈莹为丹阳太守的时间较万震要晚。从《临海水土异物志》现存的
佚文看,书中所记多为南部沿海地区物产风俗,像鱼类、鸟类、树木等动植物。《太平御览》卷939
鳞介部引《临海异物志》云:“
牛鱼,形如犊子,毛色青黄,好眠卧。人临上,及觉,声如大牛,闻一里。”又云:“鹿鱼,长二尺余,头上有角,腹下有脚如人足。”《
艺文类聚》卷92鸟部引《临海异物志》:“□(氵+鸡)鶒,水鸟,毛有五色,食
短狐。其在溪中,无毒气。”
《齐民要术》、
《初学记》、《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后汉书注》、《
太平御览》、《事类赋注》、《海录碎事》等书引有佚文。又,《御览》卷946虫?部引
沈莹《临海异物志》云:“晋
安南吴屿山吴公千万积聚,或云,长丈余者以作脯,味似大虾。”按
晋安郡,晋
太康三年(282年)分
建安郡置,治所在今福建福州;
晋安县,三国吴置
东安县,晋改为晋安,治所在今福建泉州附近。所以,吴并未有晋安之名,而沈莹也未入晋,其文中不应有“晋安”一词出现,有可能为后人抄写时改动。今有辑本四种:明
陶宗仪所辑,收在《
说郛》中;清
王仁俊所辑,收在《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中;民国杨恩所辑,收在《台州丛书后集》中;刘纬毅书亦收。
三国吴薛莹撰。史志未载,卷目不详。薛莹,薛综之子,三国吴为选曹
尚书,
光禄勋,入晋后拜
散骑常侍。其事见《三国志·吴书·薛综传》。
薛综曾官
合浦、
交趾等地太守,薛莹随父常居岭南,对南方各地的物产风俗都相当熟悉,故有此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引作《荆扬巳物志》,引云:“(杨梅)其实外肉著核,熟时正赤,味甘酸。”《文选·吴都赋注》引《荆扬巴南异物志》云:“余甘如梅李,核有刺,初食之味苦,后口中更甜。高凉建安皆有之。”
张澍在其所辑《凉州异物志》之《序》中说:“《
一切经音义》引
薛珝《异物志》,《隋志》作薛翊。”按薛珝,薛综长子,薛莹之兄,史书未载其有《异物志》之作[8]。亦未见《一切经音义》引其《异物志》,《
隋书·经籍志》亦无。不知张氏何据。
三国蜀谯周撰。不见史志著录,卷目不详。已佚。谯周,字允南,魏晋之际的著名学者。三国蜀为
光禄大夫;入晋,拜骑都尉。著述甚丰,据《三国志·蜀书·谯周传》云:“凡所著述,撰写《法训》、《五经论》、《
古史考》之属百余篇。”这些著作,包括《异物志》在内,已全部散佚。其所撰《异物志》,《
史记集解》引作《巴蜀异物志》,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集解》引晋灼语:“《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昌絮。”此《巴蜀异物志》即当是
谯周《异物志》。《文选·蜀都赋注》引谯周《异物志》云:“涪陵多大龟,其甲可以卜,其缘中又似
瑇瑁,俗名曰灵。”又引云:“滇池在建宁界,有大泽水周二百余里,水乍深广乍浅浃,似如倒池,故名滇池。”
续咸《异物志》
晋
续咸撰。十卷。已佚。续咸,
上党人,好学,师事京兆
杜预。永嘉中为
东安太守。后仕
刘琨,
任从事
中郎。又事
石勒,为理曹
参军。《晋书·续咸传》:“著《远游志》、《异物志》、《汲冢古文释》,皆十卷,行于世。”根据其传所述生平来看,续咸一生都在北方活动,先仕西晋,西晋亡后仕刘琨,又仕石勒,未到南方去过。所著《异物志》,似当以记载北方物产为主。其书十卷,是诸种《异物志》中卷数最多的一种,但史志未载,亦未见引用。
宋膺《异物志》
宋膺撰。不见史志著录,卷目无考。已佚。宋膺,事迹不详。其《异物志》所存数条
佚文分见《
史记正义》、《通典注》、《
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等书,皆记
月氏、大宛、大秦、
渠搜等国异物。如《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秦之北附庸小邑,有羊羔自然产于土中,候其俗萌,筑墙绕之,恐为兽所食。其脐与地连,割绝则死,击物惊之,乃
惊鸣,脐遂绝,则逐水草为群。”《太平御览》卷793引云:“大头痛小头痛山,皆在渠搜之东,疏勒之西,经之者身热头痛,夏不可行,行则致死,惟冬方可行,尚呕吐。山有毒,药气之所为也。冬乃枯歇,可行也。”根据佚文中的地名国名判断,其书大约成于汉晋之际。其时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中西交流日盛,有关西方的种种异物风俗也随众多的商贾使节传入中原。宋膺书中所记,像“地生羊”、“头痛山”、“大秦金”、“
月氏羊”等,在唐以前典籍中都很独特,未见他书有相同记载。从这些
佚文来看,宋膺有可能亲历西域。清人
章宗源《
隋书经籍志考证》疑宋膺为朱应之讹,
张澍疑《凉州异物志》即宋膺所撰[9],皆不确。笔者经过考证比较,已证实宋膺《异物志》非《凉州异物志》[10],亦非朱应之讹。张澍辑《凉州异物志》末附有宋膺书佚文。
《凉州异物志》
作者无考。一卷。已佚。《
水经注》引作《凉土异物志》。佚文见《水经注》、《初学记》、《
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
续博物志》等书。从佚文看,所记内容并不仅限于凉州,也涉及到凉州以外的广大地区,如大秦、
高昌、罗刹、丁零等。大约成书于汉晋之际。今存
佚文多为四言韵语,如《太平御览》卷865引:“盐山二岳,三色为质。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小大从意,镂之写物(注:赤与黑皆小,惟白大,或如箧箱,从人所为形也)。作兽辟恶,佩之为吉(注:或治为鸟兽以佩之)。是曰戎盐,可以疗疾(注:四方皆用白者作散,以除头风。以其出胡国,故言戎盐也)。”也有散文,如《
太平寰宇记》卷153引:“县泉水,汉
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水,广利乃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三军赖以获济。”今有
张澍辑本,收在《
二酉堂丛书》中。
陈祈畅《异物志》
陈祈畅撰。一卷。《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史部地理类著录。已佚。陈祈畅,事迹无考。从其书引用情况看,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时人。最早引用此书的是北魏
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只题《异物志》,未标作者,如卷10引《异物志》:“益智类薏苡,实长寸许,如枳梖子,味辛辣,饮酒食之佳。”此文《
太平御览》卷972果部引作陈祈畅《异物志》。现存
佚文多记益智、余甘、三廉、
甘薯等南方物产。佚文既有散文,也有四言韵语,如《太平御览》卷972果部所引:“?子之树,枝叶四布(注:枝叶满苏如车盖也)。名同种异,味实甜酢(注:与作纸谷同名,而实大异也)。果而无核,里面如素。析酒止酲,更为遗酪。”佚文主要见于《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书。
曹叔雅《庐陵异物志》
曹叔雅撰。不见史志著录,卷目无考。已佚。曹叔雅,事迹无考。从其书引用情况看,当为唐以前人[11] 。《初学记》引作曹叔《异物志》,《
太平寰宇记》引作叔雅《庐陵异物志》,《
太平御览》作曹叔雅《异物志》。佚文多记庐陵一带物产。如《太平御览》卷52引:“豫章有石黄白色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热,以鼎加其上,炊足以熟。冷则灌之。
雷焕以问
张华,华曰:
然石也。”《初学记》卷8、《太平寰宇记》卷109引:“庐陵
大山之间,有山都,似人,裸身,见人便走。自有男女,可长四五尺,能□(口+丛)相唤,常在幽昧中,似魑魅鬼物。”
佚文见《初学记》、《
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等书。
《南方异物志》
作者不详,卷目无考。已佚。根据佚文引用情况看,约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引用此书的是《齐民要术》。佚文多记甘蕉、棘竹、鹦鹉等南方物产,如《
齐民要术》卷10引《南方异物志》云:“棘竹有刺,长七八尺,大如罋。”又如《初学记》卷30引《南方异物志》云:“鹦鹉有三种,青大如乌臼,一种白大如鸱,一种五色。大于青者,交州巴南尽有之,及五色,出杜薄州。凡鸟四指,三向前,一向后,此鸟两指向后。”《齐民要术》、《初学记》、《
一切经音义》、《太平御览》等书均有引文。按此书与唐房千里《南方异物志》同名,但它早于房氏之书,应注意分别。
孙畅《异物志》
孙畅撰。史志未载,卷目不详。孙畅,事迹无考。其书
佚文仅存一条,即《
初学记》卷30所引:“鹦鹉,其毛色或苍绿,或紫赤,喙如鸮而目深。行如鸠雀而能效人言,故足见殊贵。”鹦鹉以南方为多,据此知孙畅《异物志》所记有南方物产。
《南中异物志》
作者、卷目不详,亦不见史志著录。已佚。《
一切经音义》卷16引有一条佚文:“豫樟生七年方知。若作船,必与龙斗。”按南中,古代泛指川黔滇一带,也指岭南。豫樟生于南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
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按,温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章乃可分别。”
《南中八郡异物志》
作者、卷目不详,史志亦未著录。已佚。《
太平御览》卷924引有一条
佚文:“翠大于燕,腹背纯赤。民捕食之,不知贵其毛羽也。”《后汉书注》、《太平御览》又引有《南中八郡志》,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注》引《南中八郡志》云:“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所触无不拉。”又引云:“邛河纵广岸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长一二丈,头特大,遥视如戴铁釜状。”所记亦皆南方物产。古人引书,常常省称,此《南中八郡志》很有可能是《南中八郡异物志》的省称。
《郁林异物志》
作者、卷目不详,史志亦未著录。已佚。现存
佚文两条。《
太平御览》卷900引:“
周留,牛,毛青大腹,
锐头青尾,状似大猪。”《初学记》卷29引作《异物志》,牛作水牛,其余相同。亦未标作者姓名。《事类赋注》卷22引:“周留者何,其实水牛。苍毛豕身,角若担矛。卫护其犊,与虎为仇。”两条佚文同记一物,但文体却一韵一散,与前述《南州异物志》的情况相仿。
《广州异物志》
作者、卷目不详,史志未见著录,已佚。《太平御览》卷938鳞介部有佚文一条:“鳄鱼长者二丈余,有四足,喙长七尺,齿甚利。虎及鹿渡水,鳄击之,皆断喙去齿,旬日更生。”
郭氏《异物志》
作者、卷目不详,史志未见著录。已佚。《
太平广记》卷210引有一条
佚文:“后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郡人,高才过人,性聪,明天象,善书。累拜侍中,出为河间王相,年六十二。昔建州
满城县山有兽名骇神,豕身人首,状貌丑恶,百鬼恶之。好出水边石上。平子往写之,兽入水中不出。或云,此兽畏写之,故不出。遂去纸笔,兽果出。平子拱手不动,潜以足指画之。今号巴兽潭。”此条所记在内容上与前面各种《异物志》已有不同,不是如实记述物产风俗,而是记述有关人物的奇闻佚事;记述的态度也有了变化。这是《异物志》逐渐由地理博物杂记向志怪小说转变的一个标志。
唐沈如筠撰。《
新唐书·艺文志》、《
崇文总目》子部小说类著录,作三卷;《
宋史·艺文志》作二卷。已佚。沈如筠,初唐句容(今属江西)人,曾为横阳主簿。有诗名。据其《
寄天台司马道士》诗,知为玄宗时人。其书入子部小说类,可推知其所记当是异事异闻,与早期《异物志》
专记物产风俗不同。
佚文未见引用。
程毅中《古小说简目》说《
太平广记》中引有沈书佚文,或作《异物志》。然查《广记》,并无沈书佚文,《太平广记》共引《异物志》文六条,这些佚文或为《南州异物志》文,或为宋膺《异物志》,或记大历时事,皆非沈氏之文。另,《
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云《海录碎事》所引《异物志》为沈氏书文,经查,《海录碎事》共引《异物志》四条,卷22下引“桔官”条与卷15引“狼?民?金”条,《初学记》引作
杨孚《异物志》;卷22上“
木客鸟”条、“山都”条皆记庐陵事,似当作曹叔雅《异物志》文;同卷引作《异物志》的“
牛鱼”条,实出《
博物志》卷三。如此,则《海录碎事》并无
沈如筠《异物志》文。
孟琯《岭南异物志》
唐孟琯撰。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
史部地理类著录,《
崇文总目》入子部小说类。已佚。孟?,唐郴州人,元和进士。《
太平御览》引有《岭南异物志》文十数条,未著作者姓名,当是孟氏书文。《
太平广记》亦引作《异物志》。
佚文所记,皆虾、蟹、梅等南方物产。多夸饰之词,类于小说。如《太平广记》卷977菜茹部引:“南土无霜雪,生物不复凋枯。种茄子十年不死。生子攀缘摘之。树高至二丈。”卷980又引:“唐孟?尝于岭表买芥菜,置壁下忘食,数日,皆生四足,有首尾,能行走,大如螗蜋,但腰身细长。”《事类赋注》卷29引:“南方大鱼,声为雷,气为风,涎沫为雾。”《
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事类赋注》等书存有
佚文。[11]
房千里《南方异物志》唐房千里撰。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
史部地理类、《
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
崇文总目》史部地理类著录。已佚。房千里,河南人,大和进士,曾为端州别驾、高州
刺史。按《太平御览》引有《南方异物志》佚文数条,皆记鹦鹉、
玳瑁等物,与《
初学记》、《
一切经音义》所引相同。房千里为大和进士,其文不当载《初学记》和《一切经音义》等书,则《太平御览》所引,当为前述无名氏《南方异物志》佚文,而非房氏佚文。《本草纲目》卷34转引
掌禹锡《嘉?补注本草》引《南方异物志》“薰陆”条,其文与《太平御览》卷982引《南州异物志》文略同,亦非《南方异物志》文。从史志著录来看,《南方异物志》出入史、子两部,说明它的内容兼具地理杂记与小说的特点,既可看作地理杂记,又可看作小说,起码不是严肃的地理杂记,大约与孟琯《岭南异物志》相类。房氏
佚文目前尚未见到。
《岭表异物志》
作者不详。一卷。《
宋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著录。已佚。就其著录情况看,成书于宋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能排除为唐人所作的可能。从书名来看,内容当以记载岭南物产风俗为主。其书佚文尚未发现。
以上是对汉唐间已佚二十二种《异物志》的大概情况所作的一些初步考述,各书作者、成书年代、卷目、著录情况、主要内容、体例,以及
佚文引录情况基本如上。由于材料
零碎不全,在先381后顺序的编排上,只能依据作者年代及引用、著录的时间推断,大略按时代先后排列。倘有不当,敬请指正。
关于《异物志》类著作的历史文化及文献意义,笔者另有专文论及,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注:
[1]清人张澍、
曾钊、陈运溶等曾辑个别《异物志》佚文。今人刘纬毅《
汉唐方志辑佚》收录了十二种《异物志》佚文,是迄今辑录《异物志》佚文最多者。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2]曾钊辑、
杨孚:《异物志》之《跋》。《
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华书局,1985年。
[3]事见《南史·夷貊列传》。中华书局,1975年。
[4] [6]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汉唐间西域及海南诸国古地理书叙录》。三联书店,1987年。
[5] [10] 拙文《〈凉州异物志〉佚文考辨》。《
西北师大学报》1993,(4)。
[7] [8]
沈莹、薛翊事见《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及裴注。
中华书局,1963年。
[9]
张澍辑:《凉州异物志序》。《
二酉堂丛书》清道光元年刊。
[1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参考文献中列有《庐陵异物志》,云:“佚名,宋。”误以《庐陵异物志》为宋人所作。
科学出版社,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