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这个名词,在国际(英语)是composer,译为作曲家:这是一种艺术称谓,其国际共识的观念和传统西方音乐史的观念是要写作
交响乐,
歌剧,
室内乐等等古典音乐作品的专业作品的作者。而仅仅写歌曲的作者,国际(英语)称为songwriter,中译为歌曲作者,就是如美国的福斯特这样自己能写作钢琴伴奏的作家。对于作曲家composer,国际上都是以交响乐作品多少,室内乐作品和歌剧作品多少和水准来衡定的。
基本简介
作曲家是专门创作音乐的
音乐家。在过去,大部份的音乐家都会作曲,但在分工细密的现代社会,作曲家、
演奏家甚至
指挥家,已经成为截然不同的音乐家类型。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与相关联。
历史上有许多创作的类型,像是
钢琴奏鸣曲或
交响乐,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种类型都加以尝试,但浪漫时期则出现较多专作
钢琴曲或
歌剧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写
爵士乐和写
摇滚乐亦不相同。
作曲家必须了解视音乐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为了戏剧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员
发声,演唱
音域,音响效果。这些都是作曲家面临的挑战。历史上有许多创作的类型,像是
钢琴奏鸣曲或
交响乐等。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词,了解旋律,了解所表达情感,了解流行的趋势。若要为
交响乐队作曲,则需要清楚地了解各种乐器在一首乐曲中所占据的地位。
外国作曲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
巴洛克时期的
德国作曲家,杰出的
管风琴、
小提琴、
大键琴演奏家的音乐作品
包罗万象,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这一点同
亨德尔截然不同,
亨德尔成功的道路正是从歌剧起始)
他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魏玛时代(1708-1717),可以说是
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
柯登时代(1717-1723)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段;
莱比锡时代(1723-1750),是
巴赫将
宗教艺术推至最高境界的时期。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
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
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
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
赋格曲和
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
大键琴乐曲;23首
小协奏曲;4首
序曲;33首
奏鸣曲;5首
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其中比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
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
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
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
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
法国组曲》《
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
马太受难曲》(Matthauspassion)、《
b小调弥撒曲》等。
BWV的来由:由于
巴赫的作品实在太多,没有索引很难完整理解,所以一位名叫Wolfgang Schmieder的人为巴赫编辑了按音乐体裁分类的作品目录,并编号从1-1080。作者schmieder称此目录为
Bach,Werke,erzeichnis (意思是巴赫作品索引)。因此我们看到的
BWV是来自于此名称缩写。
朗兹·约瑟夫·海顿
朗兹·约瑟夫·海顿(
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交响乐之父,出生于
奥地利南方靠近
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
罗劳。
海顿是
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有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
创世纪》和《
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
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顿晚年两次访问
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
伦敦交响曲》。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
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才能。
他的创作领域非常之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歌剧
交响曲、
协奏曲、
奏鸣曲、
弦乐四重奏等。英年早逝,逝世于维也纳,是欧洲最伟大的
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德国作曲家、
钢琴家、
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突出的,他不仅是
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
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体现出人类的情感。
作为音乐大师,
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贝多芬是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
乐圣。是“集
古典主义之大成,开
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
代表作品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
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
英雄》、C大调第5交响曲《
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
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
合唱》(《
欢乐颂》)、《爱格蒙特序曲》《维尔纳斯》序曲《柯奥兰》、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
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
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的《
月光曲》的创作背景曾被世人猜想,于是被有的人编成故事,收录于小学
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26课。
他的
c小调第八
钢琴奏鸣曲《
悲怆》,德国作曲家
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
利赫诺夫斯基王子。本曲是贝多芬早期
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
乐圣”,在世界交响音乐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舒伯特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
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被誉为“歌曲之王”,
奥地利的作曲家。他31岁
夭折,却创作了近千首作品。其中歌曲500多首,此外还有
交响曲、歌剧、合唱曲等。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
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
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
第一交响曲》。
1813年因变声离开
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
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
弥撒曲和其它作品。
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
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
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
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
贝多芬墓旁。
代表作品
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
肖邦(F.F.Chopin 1810─1849)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就已出名。
他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因而在国外度过余生。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富有波兰民族音乐的特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
钢琴曲。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
肖邦年”。
代表作品
《
c小调革命练习曲》《降b小调奏鸣曲》《
降A大调波兰舞曲》《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
英雄波兰舞曲》等。
马勒
古斯塔夫·马勒(德语:Gustav Mahler,德语发音:[ˈɡʊstaf ˈmaːlɐ],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犹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挥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广而得到复兴,其音乐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是演出和录音最频繁的作品。
马勒是
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喀里斯特(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
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称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里,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
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制,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制《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编制管弦乐团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响曲”之别称。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
勋伯格、
贝尔格和
韦伯恩。此外,
肖斯塔科维奇和
布里顿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代表作品
马勒交响曲
D大调第1号“
巨人” · c小调第2号“
复活” · d小调第3号 · G大调第4号 · 第5号 · a小调第6号 · 第7号 · 降E大调第8号 · 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 第9号
未完成:第10号
联篇歌曲集、歌曲集及其他声乐作品
悲叹之歌(1878年原为歌剧体制,1896年改为合唱曲)
青年流浪之歌(1883年─1885年)
歌曲集:少年魔号(1892年─1896年;另两首则在1899年 与1901年完成)
吕克特之歌(1901年─1903年)
悼亡儿之歌(1901年─1904年)
室内乐
小调钢琴四重奏(未完成,大约1876年-1877年)
中国作曲家
华彦钧
(阿炳)
华彦钧(瞎子阿炳,1893-1950)民间音乐家。小名
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
琵琶。
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
在
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
他曾广泛学习各种
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
代表作品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流传于世。仅有
二胡曲《
二泉映月》《
听松》《
寒春风曲》;琵琶曲《
大浪淘沙》《
昭君出塞》《
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
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 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
刘半农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
1911年因学校停办而辍学,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2年赴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
1914年返回家乡,先后在江阴、常州的中学里教音乐。其间曾向江南民间音乐家
周少梅、
沈肇州学习
二胡、
琵琶;专程赴河南学琴;向僧、道和民间艺人学习多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
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同年秋又兼任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
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间,先后学习了三弦拉戏、
昆曲、小提琴、
和声学、理论作曲等,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基础上。
代表作品
创作了二胡独奏曲《
病中吟》《
月夜》《
苦闷之讴》《
悲歌》《
良宵》《亲居吟》《
空山鸟语》《
光明行》《
独弦操》《
烛影摇红》,琵琶独奏曲《
歌舞引》《
改进操》《
虚籁》和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同年,编辑出版《
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爱美乐社”。曾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准确地记录
梅兰芳的唱腔(《
梅兰芳歌曲谱》1930)。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一首琵琶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任光
任光(1900-1941) 浙江
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
代表作品
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
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
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
此后还创作了《
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
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
高粱红了》等著名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
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
1940年起在新四军军部工作,
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
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
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代表作品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
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
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
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
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
救国军歌》《
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
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
到敌人后方去》《
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45年病逝于
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
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
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为《生产运动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
黄河大合唱》最为出名,也是他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聂耳
聂耳,(1912-1935) 原名,字子义,一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
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
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
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代表作品
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
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
大路歌》《
开路先锋》《
毕业歌》《
新女性》《
码头工人歌》《
前进歌》《
打长江》等歌曲以及《
金蛇狂舞》《
翠湖春晓》等
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写下了《
梅娘曲》《慰劳歌》《
塞外村女》《自卫歌》《
铁蹄下的歌女》等。
1935年,聂耳为电影《
风云儿女》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歌曲通过站在抗日前线的东北
义勇军将士,向处在“最危险的时候”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呼喊,表现出可敬可畏的民族尊严和气概。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
黎锦晖的“
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
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
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王洛宾
王洛宾(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20世纪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之一。1994年7月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
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1919年,王洛宾入小学读书这时正值“
新文化运动”,王洛宾因此学会了许多学堂乐歌,同时开始接触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调。1924年,王洛宾入通县潞河一所教会兴办的中学读书,在唱诗班里他接触到西洋和声,并且对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
1931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学校艺科,随俄籍老师霍尔瓦特夫人学习声乐和钢琴,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九一八”事变以后,王洛宾希望能用音乐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便为
萧军的小说《
八月的乡村》创作了一首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也是王洛宾的处女作。
代表作品
雷振邦
雷振邦(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
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代表作品
马可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
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
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
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
李焕之
李焕之,(1919-2000)原籍福建
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
民族音乐》。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
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
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
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
苏武》,古筝协奏曲《
汨罗江幻想曲》,
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陈钢
陈钢,(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
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
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
1955年进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
丁善德、
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代表作品
大学四年级时,与
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
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赵季平
赵季平,赢得了电影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成为我国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
《
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获法国“南特”
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电视剧《
水浒传》获第十六届“飞天”奖最佳音乐奖,其中“好汉歌”获最佳歌曲奖。
歌曲《
黄河鼓震》《
西部扬帆》获“五个一工程入选”奖、
歌曲《祖国强大、国旗增色》获建国五十周年歌曲征集一等奖、
《第一交响乐》获首届“金钟”奖优秀作品铜奖。
代表作品
琵琶协奏曲《
祝福》和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曲》已录制唱盘,发行世界。在日本东京、京都相继举行个人音乐会。他与日本
JVC唱片公司合作推出激光唱片《黄河遥遥》及系列电影激光唱片,为中国电影音乐走向世界开了先河。
2000年上半年他为台湾舞剧《大漠孤烟直》创作了音乐,使舞剧在台北首演成功。
95年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并拍摄专题记录片《音乐家——
赵季平》在世界各地播放,
1998年作为大陆唯一一位音乐家,他的作品被美国华纳·特得克古典唱片公司签约录制。
2000年6月他创作的交响音画《太阳鸟》、交响叙事诗《霸王别姬》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2007年7月他的室内乐作品《关山月——丝绸之路印象》被大提琴家马友友选中,并在美国成功首演。
2001年他作曲的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已经在北京首演。
赵晓生
赵晓生,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至1984年,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客席教授。《
钢琴艺术》杂志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代音乐学会副会长和东方音乐协会、日本音乐研究会会员。 曾在中国五十余个主要城市(两百五十场以上),美国(二十余场)及香港等地举行钢琴独奏会,擅长即兴作曲演奏,创立“太极作曲系统”及“音集运动”理论系统,创作数十部作品,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叶小纲
叶小纲,出身于音乐世家,四岁起随父亲
叶纯之学习纲琴,中学毕业后下放至农场劳动,后又进工厂当钳工六年,1978年考入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
杜鸣心教授。1980年在
英国剑桥大学著教授Alexender Goehr的短期作曲班上学习,
1981年首次举行个人作品音乐。
1982年《中国之诗》(Pome of China)获美国
齐尔品作曲比赛第一名。1983年《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No.1)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奖。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次派出叶小纲作为中国青年作曲家的代表出席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亚太地区艺术节及作曲家大会,并在当地首演了新作《
西江月》(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卞留念
卞留念,生于江苏南京,7岁时进入了全国闻名的
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练就了吹、拉、弹、唱、舞等多方面的“童子功”。后考入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二胡专业,师从二胡名家马友德,勤学苦练,领会了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
1984年被东方歌舞团的王昆老师相中,开始学习电吉他和作曲。
从1985年开始,卞留念开始使用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共栖的电子合乐器系统进行创作。
他把自己掌握的弹拨乐系列、弓弦乐系列、吹打乐系列等百余种中西乐器运用到创作与演唱中,并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将这些乐器与世界上高科技的、最尖端的电子产品结合,组成了他自己的“音乐航空母舰”。借助这艘“音乐航空母舰,卞留念逐步成为集创作、编曲、演奏、合成、演唱于一体的现代音乐人,并被誉为中国的“音乐鬼才”。
徐沛东
徐沛东(1954~),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院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79年毕业,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
代表作品
徐沛东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有歌剧《
将军情》、舞剧《
枣花》、电影《
摇滚青年》、电视剧《篱笆、
女人和狗》三部曲,《
风雨丽人》《
东周列国》《
和平年代》《
雍正王朝》《
走向共和》《
我这一辈子》《
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乐作品。
戚建波
戚建波,出生于1959年10月。从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音乐, 他很喜欢
听村里的一位老师拉的三弦,有空就跑老师那里去玩, 老师看他悟性很好就收了他做学生。后来又学习了二胡、京胡,那个时候,很多音乐老师都觉得他悟性特别好,器乐上和乐理上他一直成绩优异。77年高中毕业,第一届高考,他考上了蓬莱师范。1980年毕业于蓬莱师范音乐系。1981年,戚建波写了第一个作品《老师的目光》,发表在上海的《儿童歌声》上,得到了7块钱的稿酬。那时时他第一次在国家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他激动得就像是过年。
代表作品
《
中国娃》97年获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二等奖;98年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
中国志气》98年省精品工作奖;98年全国十大流行歌曲第二名。
《
常回家看看》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等奖;99年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99年全国广播新歌 金奖。
《开门红》99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开场,国庆五十周年指定曲目(国家);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 会入选。
《
大年三十》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入选。
《
咱老百姓》省国庆五十周年征歌一等奖;99年全国广播新歌金奖;中央电视台2000年元宵晚会入选。
《爷爷、奶奶和我们》200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入选;中央电视台每周一歌。
《山水是朋友》200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入选。
《当兵的忠诚》98年全国军旅歌曲大赛金奖;99年央视八一晚会选用。
《
常回家看看》曲谱 《报告中尉》99年央视八一晚会入选。
《同唱兵之歌》99年全国军旅歌曲大赛金奖。
《相逢在军旗下》99年全国军旅歌曲大赛银奖。
《长在红旗下》99年为国庆五十周年而作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国庆五十周年专场入选。
《我读毛泽东》99年为国庆五十周年而作。
《
一个中国》99年国庆晚会(首体)开场;全国政协五十周年中央电视台晚会入选;2000年北京台春 节晚会 入选。
《山东老乡》2000年省有线联网春节晚会入选。
《逢献太阳》全国行业歌曲大赛金奖。
《浩浩乾坤》中央电视台五十集大型电视连续剧《
太平天国》主题歌 (2000年4月中旬开播)。
《大西部》2000年央视综艺晚会选用。
《用心联络 》2000年央视综艺晚会选用。
《西去的列车》2000年央视“情系西部”晚会选用。
《
母亲》2000年央视“情系西部”晚会选用,并获得全国广播新歌金奖。
《一家人》2000年央视“情系西部”晚会选用。
《
好男儿》入选央视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亲情电话》入选央视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
《最近的心情好不好》入选央视2001年元旦晚会。
王酩
王酩(1934——1997),作曲家。
上海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34年王酩出生在上海郊区一个贫苦的花农家,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随哥哥外出打工。父亲用卖花的钱供王酩断断续续地上完了小学。直到1947年,家境有所好转,他才有机会考入上海交通中学。在学校里,他开始从反饥饿,反内战的歌咏活动中接触到音乐。
1949年,上海解放,学校送王酩到青年文工团组织的训练班学习乐理、作曲和指挥。从此,他迈上了音乐之路。他的第一首歌《南下参军歌》获得了当时上海学生歌咏比赛创作一等奖。
1953年,高中毕业的他因患病未能考上音乐学院,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工人业余创作班和上海音乐学院夜大学的学习,并发表了混声合唱《来听情人唱山歌》等音乐作品。刻苦地努力,执着的追求。
1959年,王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五年的学院生活,王酩除了系统地学习中外音乐理论外,还刻苦钻研民族民间音乐,为他以后的音乐风格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1964年,王酩结束了勤苦的学院生涯,被分配到中央乐团从事音乐创作。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钢琴曲《垦荒》,管弦乐《海霞组曲》等。
1975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铁骊,请王酩为电影《
海霞》作曲,从此,他便于电影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外来技巧和民族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
十几年来,他曾先后为《
黑三角》《
小花》《
沙鸥》《
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等100多部电影电视剧作曲。其中许多插曲深受观众喜爱,为广大群众传唱,如《黑三角》主题歌《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由于王酩的音乐富于青春活力,特别受到青年人的喜爱,正如王酩自己所说:“我要用歌曲来揭示生活的真谛,给青年以积极的影响。”
三宝
三宝(1968—?)本名
那日松,蒙古族。出生于音乐世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十一岁学习钢琴,十三岁进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附中学习小提琴。一九八六年以优异成绩考入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自一九九零年开始,三宝分别与广西歌剧院交响乐团、武汉舞剧院交响乐队及中央芭蕾舞交响乐队、北京交响乐团、中国
交响乐团、中国
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一九九七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
在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三宝对欧美流行音乐产生极大兴趣,开始尝试流行歌曲创作,一九八九年北京亚运会大型演出中,他以一首《亚运之光》正式成为流行乐坛的出色代表,此后积极致力作曲、编曲、制作及演奏活动。他曾为台湾著名歌手苏芮写曲数首,亦与
李宗盛、
卢冠延合作,制作《我们就是这样》专辑。在为
毛阿敏制作的第一张专辑里,其中《我不愿再次被情伤》更获香港电台一九九五年第一季十大金曲第一名。他已编配的作品达数千首,而创作的流行歌曲已达数百首。
1996年在香港艺术节中,三宝亲自率团演出了他的系列音乐作品,在这部长达90分钟的作品中,他以其深厚的古典音乐功底,结合现代音乐及蒙古民歌素材,赋予音乐强烈的画面感,令观众反响热烈,并于返京后将作品自费录制成专辑,名为《
归》。
1998年三宝为中国五位男歌星在北京举办的大型演唱会担任了策划、总监、编曲等工作,并亲自担任指挥。
2000年10月,三宝在中国艺术家赴英国举办的大型演出《为中国喝彩》中担任音乐总监。
2000年,三宝与
张艺谋导演再次合作,完成了申奥片的音乐制作工作。 2001年4月6-7日,三宝在世纪剧院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影视音乐作品音乐会,演奏部分由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完成,并由三宝亲自指挥,而演唱部分则邀请国内著名歌手刘欢、
毛阿敏、
孙楠、
那英,整场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代表作品
红豆的《一个童话》;
李玲玉专辑中的《
挥挥手》;
景岗山专辑中的《
我的眼里只有你》《
花灵》《
我是不是还能爱你》《我知道你在等着》;
丁薇专辑中的《
断翅的蝴蝶》;林依轮专辑中的《告诉明天再次辉煌》《带上你的故事跟我走》等。
在创作流行歌曲的同时,三宝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多次在国内外交响乐队的演出活动中担任指挥,并热心从事纯音乐及影视音乐、广告音乐的创作,从而以他的的音乐天份以及作品的多元化、色彩化和旋律性而着称。
梁翘柏
梁翘柏(Kubert Leung),香港音乐人﹔前浮世绘成员,亦组成过一队叫Plastic Knowledge Societys 乐队。自资出版过个人专辑,叫《
追忆逝水年华》,由自己一手包办作曲、填词、编曲、监制、插图、摄影及唱片封套设计。
1983年,阿柏已组成他的第一支乐团,队员包括日后加入了
Beyond的
黄家强,而阿柏是阵中吉他手,但当时他们只有重玩别人的歌曲而已,而且亦未曾公开演出过。然后阿柏又加入过
刘以达的Tats Lau Band,负责主唱和吉他,那时他们已开始创作原创音乐。
1984年组成最早期的Life Exhibition,并在David Bowie 的纪录Ricochet 中演奏Bowie 的经典作品 Ziggy Stardust。
1985年五人阵容的Life Exhibition 出版Debut EP《忧伤都市》。梁翘柏移民纽约,并开始于当地的电台担任
唱片骑师。
1986年,与刘志远合组乐队浮世绘。
梁翘柏(10张)
1989年返港与
刘志远重组「
浮世绘」于同年推出大碟《
爱花的少年》。
1990年出版大碟《知道不知道》。
1990年初浮世绘解散后到美国攻读电影研究学士及硕士学位。学成回港后担任幕后,为许多歌手(卢巧音、王菲、
陈奕迅、
杨千嬅、
周笔畅、
李霄云等)作曲、编曲、监制唱片,担任演唱会音乐总监。并有参与电影配乐。
1992年返回美国签约Virgin。后因EMI 收购Virgin 令合约告终。于
纽约市立大学修读「电影研究」及后完成学士与硕士学位。
1997年毕业,毕业作品为探讨文革海报艺术的纪录片《Art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33min video) 于97年获National Educational Media Network 颁发Silver Apple Award。
1997至1999年于纽约前卫艺卫组织Experimental Intermedia Foundation 担任行政及纪录片拍摄工作,同时为香港多份杂 志撰写乐评,影评及人物专访。并开始再为香港歌手作曲,编曲,填词及监制专辑。
1997年毕业后回港,梁参与SONY唱片制作.打造新秀
张茵的《Yennis》,继而是卢巧音的《贴近》专辑(1999年8月面世),同时亦展开了2人合作无间的关系。梁之监制功力屡受多方面赞赏.堪称歌坛登峰造极之作,非2005年的
概念专辑《
天演论》莫属。由SonyMusic出版。
2000年返港定居,并与陈守朴及 Gordon O' Yang 组成 Plastic Knowledge Society。
2001年为王菲量身打造之专辑《流年》, 荣获“
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颁赠十大优良专辑荣誉,而其专辑作品更荣获台湾第十三届金曲奖提名最佳编曲。
2002年将自资推出首张个人专辑《
追忆逝水年华》,以DIY 形式包办作曲,填词,编曲,监制以致插图,摄影及唱片封套设计。同时并得到一班资深唱片业工作者支持,为他这专辑作义务的企划及宣传工作,使其专辑得到合适之推广及发行配合。
2003年梁举办了他的个人音乐会《
梁翘柏分裂乐坛煽动叛乱
演唱会》,地点「另类地」选择了以举行粤剧戏曲见称的
北角新光戏院举行(当年曾盛传将会被清拆)。阿柏亦展开了他在音乐以外的创作。其中,他先后在创作了两个多媒体剧场作品,那分别是在艺穗会上演的舞台剧《颓加荡的爱〈第一章〉病媒诗》(
何超仪、刘宏博领衔主演),那是2004年12月31日及2005年1月1日跨年演出。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期间,阿柏亦曾任无线电视翡翠台音乐节目《劲歌金曲》的音乐总监。然后,他亦曾为多个演唱会担任音乐总监,
陈奕迅大中华大学巡回演出。
2006年自编自导60分钟影片《美好时光》。
合并图册(4张)
2007年初,阿柏参与了「第四届奥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为「北京08奥运」创作了一曲《
梦想在望》,由他作曲编曲、
林夕填词,并交由
周笔畅演绎,此曲在活动的官方网发布后,更在网络上火红起来。于百度及官方网连续一个月点击冠军。
梁翘柏接受美国公司邀请,出任世界著名品牌LV赞助之名为『东方
城市故事』之项目做音乐总监。
梁曾为过多部电影配乐及创作.包括《拳王》,
刘德华主演的《兄弟》.以及由舒淇主唱之电影《天堂口》的主题曲.此曲更获第44届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此外.也参与无数商业广告及政府宣传短片创作.可见其受欢迎及市场价值.2007年受著名导演
尔冬升邀请为其监制之全国播放电视剧集《新不了情》打造配乐及创作.梁亲自邀请歌后
蔡琴演唱.三十年代之乐风广受歌迷赞赏。
梁翘柏为王菲2010-2011演唱会的音乐总监。已完成地方: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广州,长沙,南京,武汉。
2010年,
梁翘柏为
夏永康首部电影《
全城热恋》创作主题曲《
热辣辣》,由张学友主唱,
李焯雄作词。
2013年任第一季《
我是歌手》音乐总监,编曲和现场乐队的吉他手,2014年任第二季《
我是歌手》音乐总监,编曲和现场乐队的吉他手。
2014年4月5日起,担任湖南卫视《
中国最强音》节目音乐总监,同时负责歌手的编曲工作。同年担任周笔畅《
Unlock》专辑制作人。
王莘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