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上
1938年张曙、林路、赵启海等演唱的歌曲
《在太行山上》,抗战老歌,桂涛声词,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品简介
这首歌创作于1938年7月,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曲。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该曲写成后,在汉口进行首演时,观众大声喝彩,掌声不断,随即传遍了全中国。太行山的游击队都以它为队歌。这首充满了抗日军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之魂。
创作背景
桂涛声,亲历太行热土
七七事变”爆发后,桂涛声以战动总会工作人员的名义去山西省陵川县牺盟会民众干部训练班。当时,八路军的3个师正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桂涛声到街头演说,一时间,陵川到处是控诉日本侵略者而义愤填膺的人群,到处是争相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陵川自卫队由300多人迅速扩编为1000多人,出现不少“母送儿,妻送郎”参军的感人场面。在随游击队转战陵川的过程中,桂涛声目睹了太行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后,又亲身感受到了抗日军民才是真正的“铜壁铁墙”,触景生情,酝酿半年的诗篇《在太行山上》从心底迸发了出来,他随手写在香烟包装纸上。5 月,桂涛声离开太行山,6 月返回武汉,即带着歌词去见冼星海。
冼星海,救国之志撞击灵感
冼星海当时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音乐科主任,主持音乐抗战工作。1938 年 6 月的一天晚上,桂声涛找到冼星海,请他为太行山区的战友们谱一只队歌。冼星海接过桂涛声写在烟盒上的歌词,仿佛看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的身影。坐在钢琴前,冼星海反复琢磨、构思,连夜将歌词《在太行山上》谱写成一首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的二部合唱曲。
周恩来亲自试唱第二声部
周恩来郭沫若此时正在武汉做组织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的准备工作,得知桂涛声和冼星海创作了这首《在太行山上》,便前往冼星海住所先睹为快。
斗室内,冼星海正全神贯注修改《在太行山上》曲谱,未发觉有人到访。一曲终了,郭沫若捅了捅冼星海后背:“星海,周副主席看你来了。”他让冼星海先试唱一遍,说:“我和周公当你的第一个听众”。冼星海说:“这是一首二部合唱,需要有一个人和我配合。”周恩来便说:“你唱主旋律,我唱第二声部,如何?”冼星海兴奋地说:“好!”浑厚而激昂的歌声在小屋里回荡。
歌词歌谱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歌曲鉴赏
《在太行山上》在专业上叫复二部曲式,一个部分是慢板,一个是快板。前面它有号召性,感觉是太阳冉冉升起,它就是号角性的铺垫。第二段就进入快板,词曲结合得比较完美。人们的情绪在这个歌里得到了释放,唱完以后觉得很振奋,再唱几遍也可以,这就是它词曲上的成功。这首歌词不多,但句句都精彩。最令人感动的,就是慢板的后半部分,它的旋律很美,每次唱到这里,心里会涌出一阵热浪来。(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曲靖市麒麟区歌舞团国家二级作曲王学军评价)
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上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该曲为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属小调色彩。乐曲开头部分“红日照遍了东方”是一个强有力的旋律上行,恰似红日东升,配以回响式的二声部,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且具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没在高山密林、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此部分的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歌声随着音调逐步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小调上,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歌曲影响
传遍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7月,《在太行山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鼓舞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抗日民众奔赴战场。
朱德抄录歌词带身上
朱德总司令听到这首展示人民战争壮美图画的歌曲后,十分喜欢。他要求八路军总部机关人人会唱《在太行山上》,还把《在太行山上》歌词抄录下来,随身携带。
跨越历史的音符
2009年10月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的《中国之窗》,以《跨越历史的音符》为题向全世界介绍了桂涛声、冼星海创作的《在太行山上》。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14:04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