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纪年表
年编排中国历代重大事件的表格
中国历代纪年表:是按年编排中国历代重大事件的表格。它概述了中国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的历史大事件,有助于人类了解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
旧石器时代
前170万年-前1万年
前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前80万年,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前5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前5万年-前3500年,有古人类文物出土。
从前170万年到公元前2037年,中国境内的人的发展史,包括:猿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猿人,包括: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的北京人,他们都使用粗制的石器。
史传有巢氏即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那时候的人类已经会使用粗制的石器搭建简单的巢居。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母系氏族时期,是女子领着人们参加生产劳动,所以,就形成了以女子姓氏为代表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如“连山氏部落”、“魁隗氏部落”等。
华胥氏年老时,体力不支,感觉着不如让男人领着人们劳动,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父系氏族时期。
父系氏族时期,逐渐形成了以男子姓氏或全名为代表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像“炎帝部落”、“黄帝部落”,随着男人的增多,部落或部落联盟,改称“部族”,并逐渐建立国家,例如:“夏部族”建立了“夏朝”、“商部族”建立了“商朝”、“周部族”建立了“周朝”。
新石器时代
前1万年-前4100年
前7000年,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前5000年,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前4100年-前3077年,华北平原黄河流域开始有村庄出土。
前3077年前-前2037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老官台文化(公元前6000年-前3000年):是陕西省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时的先民们已经种植粟类作物,并饲养猪、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为主,但仍然有不少打制石器细石器。制陶工艺比较原始,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于萌芽阶段。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渑池仰韶村遗址
龙山文化(公元前2900年-前2100年):最早因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也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上看,当时已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中国重要文化遗址之一。该文化遗址因在内蒙古赤峰夏家店发现,依照考古惯例,以发现处所为名。这样命名,意在与1960年发现的遗迹相区分。
夏家店下层文化:为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的青铜文化,分布地点为内蒙古辽河一带。在特征上,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制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当时的随葬品,有:矛、戈、戟、剑、青铜器。因此,被视为青铜时代的晚期。
三皇时代
前4100年-前3077年
①燧人:姬燧,三皇之一。火的发明者,世称“火祖”。
伏羲:姬羲,三皇之一。八卦的发明者,世称“太昊”。
神农:姬年/姬石年,三皇之一。中药的发明者,世称“炎帝”。
五帝时代
前3077年-前2029年
黄帝:姬元/姬轩辕,中华始祖之一。居轩辕(今山东东明),号有熊,姬姓部落首领。正妃嫘祖次妃方雷、三妃彤鱼、四妃嫫母,这四妃为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儿子。
颛顼:姬荒(字:乾荒,号:颛顼),黄帝次子昌意之子。居帝丘(今河南商丘),号高阳。在位时,重教化、尚尊卑、续谱牒、禁巫医,促进了族里融合。
帝喾:姬夋(字:俊),黄帝长子玄嚣(又名少昊)之孙、蟜极之子。十五岁,佐颛顼,封于辛(今山东德州),居帝丘(今河南商丘),三十岁,得帝位,都亳(今安徽亳州)。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朝始祖;三妃庆都生放勋(即);四妃常仪生挚(即帝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他死后,葬濮州(今河南濮阳)。
:姬尧,字:放勋,居雷泽(今山东菏泽),史称唐尧或陶唐氏,是唐姓李姓始祖。帝尧时期,仁德布及四方,万国咸来宾服。
:姬舜,字:重华,后改为“都君”,居大泽(今山东巨野),史称虞舜。是虞姓始祖。传说,他的妻子娥皇、女英,都是姬尧的女儿。舜即位后,遵循尧的做法,广泛征询治国良方,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生前,还选拔治水有功的,作为帝位继承人。后世,把他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夏朝
前2029年-前1559年
太康
羿(篡位)
寒浞(篡位)
少康
商朝
前1559年-前1046年
太丁
太甲(期间:伊尹篡位约3年)
太庚
太戊
沃甲
南庚
阳甲
盘庚(盘庚迁都后,商朝又称“殷朝”)
小辛
小乙
祖庚
帝辛(,世称“商纣王”)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繄扈)
懿王(姬囏)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周公、召公共同执政) 庚申公元前841年
宣王(姬静) 甲戌 前827年
幽王(姬宫湦) 庚申 前78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平王(姬宜臼) 辛末 前770年
桓王(姬林) 壬戌 前719年
庄王(姬佗) 乙酉 前696年
釐王(姬胡齐) 庚子 前681年
惠王(姬阆) 乙巳 前676年
襄王(姬郑) 庚午 前651年
顷王(姬壬臣) 癸卯 前618年
匡王(姬班) 己酉 前612年
定王(姬瑜) 乙卯 前606年
简王(姬夷) 丙子 前585年
灵王(姬泄心) 庚寅 前571年
景王(姬贵) 丁巳 前544年
悼王(姬猛) 辛巳 前520年
敬王(姬匄) 壬午 前519年
元王(姬仁) 丙寅 前475年
哀王(姬去疾) 庚子 前441年
思王(姬叔) 庚子 前441年
考王(姬嵬) 辛丑 前440年
安王(姬骄) 庚辰 前401年
烈王(姬喜) 丙午 前375年
显王(姬扁) 癸丑 前368年
慎靓王(姬定) 辛丑 前320年
赧王(姬延) 丁未 前314年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前722年-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称作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主要有齐、鲁、秦、晋、燕、楚、宋、卫、陈、蔡、曹、郑、吴、越等。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是秦统一前的七雄征战时期,也是一个大混乱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仅是势力较大的七个国家,其他还有周、鲁、卫、郑等小国,以及北方的匈奴、东胡、南面的百越、西南的巴蜀等,这些小国逐渐被七国吞并。
战国分为三个时期:(1)从公元前475年到前338年商鞅被杀,是第一时期。这一时期,各种变法活动很多(比较著名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走向强盛,这一时期,政局相对较为稳定。
(2)前338年至前288年,齐秦相约共同称帝,是第二时期。这一时期,各国军备竞赛加剧,战争频繁,大国兼并小国,最后形成了七雄,前288年,秦和齐分别称西帝东帝,斗争更趋激烈。前284年,六国合纵攻齐。
(3)前284年至前221年:秦国,终于灭掉了其它六国,完成了统一。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秦二世(嬴胡亥) 壬辰 前209年
秦三世(嬴子婴) 甲午 前207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11月
高帝(刘邦) 己亥 前202年
惠帝(刘盈) 丁未 前194年
高后(吕雉):称制 甲寅 前187年
文帝(刘恒) 壬戌 前179年
戊寅 前163年 (后元)
景帝(刘启) 乙酉 前156年
壬辰 前149年 (中元)
戊戌 前143年 (后元)
武帝(刘彻) 辛丑 前140年 建元
丁未 前134年 元光
癸丑 前128 年 元朔
己未 前122年 元狩
乙丑 前116年 元鼎
辛未 前110年 元封
丁丑 前104年 太初
辛巳 前100年 天汉
乙酉 前96年 太始
己丑 前92年 征和
癸巳 前88年 后元
昭帝(刘弗陵) 乙未 前86年 始元
辛丑 前80年 元凤
丁未 前74年 元平
宣帝(刘询) 戊申 前73年 本始
壬子 前69年 地节
丙辰 前65年 元康
庚申 前61年 神爵
甲子 前57年 五凤
戊辰 前53年 甘露
壬申 前49年 黄龙
元帝(刘奭) 癸酉 前48年 初元
戊寅 前43年 永光
癸未 前38年 建昭
戊子 前33年 竟宁
成帝(刘骜) 己丑 前32年 建始
癸巳 前28年 河平
丁酉 前24年 阳朔
辛丑 前20年 鸿嘉
乙巳 前16年 永始
己酉 前12年 元延
癸丑 前8年 绥和
哀帝(刘欣) 乙卯 前6年 建平
己未 前2年 元寿
平帝(刘衎) 辛酉 公元1年 元始
孺子(刘婴,王莽摄政) 丙寅 公元6年 居摄
戊辰 公元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 初始
新朝
公元8年腊月初一-公元23年十月初六
建兴帝(王莽)戊辰 公元8年 始建国
甲戌 公元14年 天凤
庚辰 公元20年 地皇
玄汉
公元23年-公元25年
更始帝(刘玄) 癸未 公元23年 更始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光武帝(刘秀) 乙酉 25年 建武
丙辰 56年 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 戊午 58年 永平
章帝(刘炟) 丙子 76年 建初
甲申 84年 元和
丁亥 87年 章和
和帝(刘肇) 己丑 89年 永元
乙巳 105年 元兴
殇帝(刘隆) 丙午 106年 延平
安帝(刘祜) 丁未 107年 永初
甲寅 114年 元初
庚申 120年 永宁
辛酉 121年 建光
壬戌 122年 延光
顺帝(刘保) 丙寅 126年 永建
壬申 132年 阳嘉
丙子 136年 永和
壬午 142年 汉安
甲申 144年 建康
冲帝(刘炳) 乙酉 145年 永憙(永嘉)
质帝(刘缵) 丙戌 146年 本初
桓帝(刘志) 丁亥 147年 建和
庚寅 150年 和平
辛卯 151年 元嘉
癸巳 153年 永兴
乙未 155年 永寿
戊戌 158年 延熹
丁未 167年 永康
灵帝(刘宏) 戊申 168年 建宁
壬子 172年 熹平
戊午 178年 光和
甲子 184年 中平
献帝(刘协) 庚午 190年 初平
甲戌 194年 兴平
丙子 196年 建安
庚子 220年 延康
三国
魏:220-265
文帝(曹丕) 庚子 220年 黄初
明帝(曹叡) 丁未 227年 太和
癸丑 233年 青龙
丁巳 237年 景初
齐王(曹芳) 庚申 240年 正始
己巳 249年 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 甲戌 254年 正元
丙子 256年 甘露
元帝[陈留王](曹奂) 庚辰 260年 景元
甲申 264年 咸熙
蜀:221-263
昭烈帝(刘备) 辛丑 221年 章武
后主(刘禅) 癸卯 223年 建兴
戊午 238年 延熙
戊寅 258年 景耀
癸未 263年 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 壬寅 222年 黄武
己酉 229年 黄龙
壬子 232年 嘉禾
戊午 238年 赤乌
辛未 251年 太元
壬申 252年 神凤
会稽王(孙亮) 壬申 252 建兴
甲戌 254年 五凤
丙子 256年 太平
景帝(孙休) 戊寅 258年 永安
乌程侯(孙皓) 甲申 264年 元兴
乙酉 265年 甘露
丙戌 266年 宝鼎
己丑 269年 建衡
壬辰 272年 凤凰
乙未 275年 天册
丙申 276年 天玺
丁酉 277年 天纪
晋朝
西晋
265-316
武帝(司马炎) 乙酉 265年 泰始
乙未 275年 咸宁
庚子 280年 太康
庚戌 290年 太熙
惠帝(司马衷) 庚戌 290年 永熙
辛亥 291年 永平
辛亥 291年 元康
庚申 300年 永康
辛酉 301年 永宁
壬戌 302年 太安
甲子 304年 永安
甲子 304年 建武
甲子 304年 永安
甲子 304年 永兴
丙寅 306年 光熙
怀帝(司马炽) 丁卯 307年 永嘉
愍帝(司马邺) 癸酉 313年 建兴
东晋
317-420
元帝(司马睿) 丁丑 317年 建武
戊寅 318年 大兴
壬午 322年 永昌
明帝(司马绍) 壬午 322年 永昌
癸未 323年 太宁
成帝(司马衍) 乙酉 325年 太宁
丙戌 326年 咸和
乙未 335年 咸康
康帝(司马岳) 癸卯 343年 建元
穆帝(司马聃) 乙巳 345年 永和
丁巳 357年 升平
哀帝(司马丕) 壬戌 362年 隆和
癸亥 363年 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 丙寅 366年 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 辛未 371年 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 癸酉 373年 宁康
丙子 376年 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 丁酉 397年 隆安
壬寅 402年 元兴
乙巳 405年 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 己未 419年 元熙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胡夏等
南北朝
420-479
武帝(刘裕) 庚申 420年 永初
文帝(刘义隆) 甲子 424年 元嘉
孝武帝(刘骏) 甲午 454年 孝建
丁酉 457年 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 乙巳 465年 永光
乙巳 465年 景和
明帝(刘彧) 乙巳 465年 泰始
壬子 472年 泰豫
后废帝[苍梧王](刘昱) 癸丑 473年 元徽
顺帝(刘准) 丁巳 477年 昇明
479-502
高帝(萧道成) 己未 479年 建元
武帝(萧赜) 癸亥 483年 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 甲戌 494年 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 甲戌 494年 延兴
明帝(萧鸾) 甲戌 494年 建武
戊寅 498年 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 己卯 499年 永元
和帝(萧宝融) 辛巳 501年 中兴
502-557
武帝(萧衍) 壬午 502年 天监
庚子 520年 普通
丁未 527年 大通
己酉 529年 中大通
乙卯 535年 大同
丙寅 546年 中大同
丁卯 547年 太清
简文帝(萧纲) 庚午 550年 大宝
元帝(萧绎) 壬申 552年 承圣
敬帝(萧方智) 乙亥 555年 绍泰
丙子 556年 太平
557-589
武帝(陈霸先) 丁丑 557年 永定
文帝(陈蒨) 庚辰 560年 天嘉
丙戌 566年 天康
宣帝(陈顼) 己丑 569年 太建
后主(陈叔宝) 癸卯 583年 至德
丁未 587年 祯明
北魏
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珪) 丙戌 386年 登国
丙申 396年 皇始
戊戌 398年 天兴
甲辰 404年 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 己酉 409年 永兴
甲寅 414年 神瑞
丙辰 416年 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 甲子 424年 始光
戊辰 428年 神麝
壬申 432年 延和
乙亥 435年 太延
庚辰 440年 太平真君
辛卯 451年 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 壬辰 452年 永平(承平)
文成帝(拓跋濬) 壬辰 452年 兴安
甲午 454年 兴光
乙未 455年 太安
庚子 460年 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 丙午 466年 天安
丁未 467年 皇兴
孝文帝(元宏) 辛亥 471年 延兴
丙辰 476年 承明
丁巳 477年 太和
宣武帝(元恪) 庚辰 500年 景明
甲申 504年 正始
戊子 508年 永平
壬辰 512年 延昌
孝明帝(元诩) 丙申 516年 熙平
戊戌 518年 神龟
庚子 520年 正光
乙巳 525年 孝昌
戊申 528年 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 戊申 528年 建义
戊申 528年 永安
长广王(元晔) 庚戌 530年 建明
节闵帝(元恭) 辛亥 531年 普泰
安定王(元朗) 辛亥 531年 中兴
孝武帝(元修) 壬子 532年 太昌
壬子 532年 永兴
壬子 532年 永熙
东魏
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 甲寅 534年 天平
戊午 538年 元象
己未 539年 兴和
癸亥 543年 武定
北齐
550-577
文宣帝(高洋) 庚午 550年 天保
废帝(高殷) 庚辰 560年 乾明
昭帝(高演) 庚辰 560年 皇建
武成帝(高湛) 辛巳 561年 太宁
壬午 562年 河清
后主(高纬) 乙酉 565年 天统
庚寅 570年 武平
丙申 576年 隆化
幼主(高恒) 丁酉 577年 承光
西魏
535-557
文帝(元宝炬) 乙卯 535年 大统
废帝(元钦) 壬申 552年
恭帝(元廓) 甲戌一月 554年
北周
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丁丑 557年
明帝(宇文毓) 丁丑 557年
己卯 559年 武成
武帝(宇文邕) 辛巳 561年 保定
丙戌 566年 天和
壬辰 572年 建德
戊戌 578年 宣政
宣帝(宇文赟) 己亥 579年 大成
静帝(宇文阐) 己亥 579年 大象
辛丑 581年 大定
隋朝
581-618
文帝(杨坚) 辛丑 581年 开皇
辛酉 601年 仁寿
炀帝(杨广) 乙丑 605年 大业
恭帝(杨侑) 丁丑 617年 义宁
唐朝
1.唐朝前期
618-690
高祖(李渊) 戊寅 618年 武德
太宗(李世民) 丁亥 627年 贞观
高宗(李治) 庚戌 650年 永徽
丙辰 656年 显庆
辛酉 661年 龙朔
甲子 664年 麟德
丙寅 666年 乾封
戊辰 668年 总章
庚午 670年 咸亨
甲戌 674年 上元
丙子 676年 仪凤
己卯 679年 调露
庚辰 680年 永隆
辛巳 681年 开耀
壬午 682年 永淳
癸未 683年 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李哲) 甲申 684年 嗣圣
睿宗(李旦) 甲申 684年 文明
武后(武曌,称制) 甲申 684年 光宅
乙酉 685年 垂拱
己丑 689年 永昌
庚寅 690年 载初
2.武周时期(690-705)
公元690年、武曌改国号为“周”,以示与唐朝不同。
武周圣神皇帝(武曌)庚寅 690年天授
壬辰 692年 如意
壬辰 692年 长寿
甲午 694年 延载
乙未 695年 证圣
乙未 695年 天册万岁
丙申 696年 万岁登封
丙申 696年 万岁通天
丁酉 697年 神功
戊戌 698年 圣历
庚子 700年 久视
辛丑 701年 大足
辛丑 701年 长安
3.唐朝中后期(705-907)
公元705年、李显复“唐”国号。
中宗(李显,又名李哲) 乙巳 705年 神龙
丁未 707年 景龙
睿宗(李旦) 庚戌 710年 景云
壬子 712年 延和
玄宗(李隆基) 壬子 712年 先天
癸丑 713年 开元
壬午 742年 天宝
肃宗(李亨) 丙申 756年 至德
戊戌 758年 乾元
庚子 760年 上元
辛丑 761年
代宗(李豫) 壬寅 762年 宝应
癸卯 763年 广德
乙巳 765年 永泰
丙午 766年 大历
德宗(李适) 庚申 780年 建中
甲子 784年 兴元
乙丑 785年 贞元
顺宗(李诵) 乙酉 805年 永贞
宪宗(李纯) 丙戌 806年 元和
穆宗(李恒) 辛丑 821年 长庆
敬宗(李湛) 乙巳 825年 宝历
文宗(李昂) 丙午 826年 宝历
丁未 827年 大和(太和)
丙辰 836年 开成
武宗(李炎) 辛酉 841年 会昌
宣宗(李忱) 丁卯 847年 大中
懿宗(李漼) 己卯 859年 大中
庚辰 860年 咸通
僖宗(李儇) 癸巳 873年 咸通
甲午 874年 乾符
庚子 880年 广明
辛丑 881年 中和
乙巳 885年 光启
戊申 888年 文德
昭宗(李晔) 己酉 889年 龙纪
庚戌 890年 大顺
壬子 892年 景福
甲寅 894年 乾宁
戊午 898年 光化
辛酉 901年 天复
甲子 904年 天祐
哀帝(李柷) 甲子 904年 天祐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太祖(朱温) 丁卯 907年 开平
辛未 911年 乾化
末帝(朱瑱) 癸酉 913年 乾化
乙亥 915年 贞明
辛巳 921年 龙德
后唐
923-936
庄宗(李存勖) 癸未 923年 同光
明宗(李亶) 丙戌 926年 天成
庚寅 930年 长兴
闵帝(李从厚) 甲午 934年 应顺
末帝(李从珂) 甲午 934年 清泰
后晋
936-946
高祖(石敬瑭) 丙申 936年 天福
出帝(石重贵) 壬寅 942年 天福
甲辰 944 开运
后汉
947-950
高祖(刘知远) 丁未 947年 天福
戊申 948年 乾祐
隐帝(刘承祐) 戊申 948年 乾祐
后周
951-960
太祖(郭威) 辛亥 951年 广顺
甲寅 954年 显德
世宗(柴荣) 甲寅 954年 显德
恭帝(柴宗训) 己未 959年 显德
十国
891-979
南吴前蜀吴越南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宋朝
北宋
960-1127
太祖(赵匡胤) 庚申 960年 建隆
癸亥 963年 乾德
戊辰 968年 开宝
太宗(赵炅) 丙子 976年 太平兴国
甲申 984年 雍熙
戊子 988年 端拱
庚寅 990年 淳化
乙未 995年 至道
真宗(赵恒) 戊戌 998年 咸平
甲辰 1004年 景德
戊申 1008年 大中祥符
丁巳 1017年 天禧
壬戊 1022年 乾兴
仁宗(赵祯) 癸亥 1023年 天圣
壬申 1032年 明道
甲戌 1034年 景祐
戊寅 1038年 宝元
庚辰 1040年 康定
辛巳 1041年 庆历
己丑 1049年 皇祐
甲午 1054年 至和
丙申 1056年 嘉祐
英宗(赵曙) 甲辰 1064年 治平
神宗(赵顼) 戊申 1068年 熙宁
戊午 1078年 元丰
哲宗(赵煦) 丙寅 1086年 元祐
甲戌 1094年 绍圣
戊寅 1098年 元符
徽宗(赵佶) 辛巳 1101年 建中靖国
壬午 1102年 崇宁
丁亥 1107年 大观
辛卯 1111年 政和
戊戌 1118年 重和
己亥 1119年 宣和
钦宗(赵桓) 丙午 1126年 靖康
南宋
1127-1279
高宗(赵构) 丁未 1127年 建炎
辛亥 1131年 绍兴
孝宗(赵昚) 癸未 1163 隆兴
乙酉 1165年 乾道
甲午 1174年 淳熙
光宗(赵惇) 庚戌 1190年 绍熙
宁宗(赵扩) 乙卯 1195年 庆元
辛酉 1201年 嘉泰
乙丑 1205年 开禧
戊辰 1208年 嘉定
理宗(赵昀) 乙酉 1225年 宝庆
戊子 1228年 绍定
甲午 1234年 端平
丁酉 1237年 嘉熙
辛丑 1241年 淳祐
癸丑 1253年 宝祐
己未 1259年 开庆
庚申 1260年 景定
度宗(赵禥) 乙丑 1265年 咸淳
恭帝(赵显) 乙亥 1275年 德祐
端宗(赵昰) 丙子 1276年 景炎
帝昺(赵昺) 戊寅 1278年 祥兴
辽朝
907-1125
太祖(耶律阿保机) 丁卯 907年
丙子 916年 神册
壬午 922年 天赞
丙戌 926年 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 丁亥 927年 天显
戊戌 938年 会同
丁未 947年 大同
世宗(耶律阮) 丁未 947年 天禄
穆宗(耶律璟) 辛亥 951年 应历
景宗(耶律贤) 己巳 969年 保宁
己卯 979年 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 壬午 982年 乾亨
癸未 983年 统和
壬子 1012年 开泰
辛酉 1021年 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 辛未 1031年 景福
壬申 1032年 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 乙未 1055年 清宁
乙巳 1065年 咸雍
乙卯 1075年 大康(太康)
乙丑 1085年 大安
乙亥 1095年 寿昌(寿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 辛巳 1101年 乾统
辛卯 1111年 天庆
辛丑 1121年 保大
西夏
1032-1227
景宗(李元昊) 壬申 1032年 显道
癸酉 1033年 开运
甲戌十月 1034年 广运
丙子十二月 1036年 大庆
戊寅十月 1038年 天授礼法延祚
毅宗(李谅祚) 己丑 1049年 延嗣宁国
庚寅 1050年 天祐垂圣
癸巳 1053年 福圣承道
丁酉 1057年 奲(duǒ)都
癸卯 1063年 拱化
惠宗(李秉常)戊申 1068年 乾道
己酉 1069年 天赐礼盛国庆
甲寅 1074年 大安
乙丑 1085年 天安礼定
崇宗(李乾顺)丁卯 1087年 天仪治平
庚午 1090年 天祐民安
戊寅 1098年 永安
辛巳 1101年 贞观
甲午 1114年 雍宁
己亥 1119年 元德
丁未 1127年正德
乙卯 1135年 大德
仁宗(李仁孝)庚申 1140年 大庆
甲子 1144年 人庆
己巳 1149年 天盛
庚寅 1170 乾祐
桓宗(李纯祐)甲寅 1194年 天庆
襄宗(李安全)丙寅一月 1206年 应天
庚午 1210年 皇建
神宗(李遵顼)辛未八月 1211年 光定
献宗(李德旺)甲申 十二月 1224年 乾定
末主(李睍xiàn) 丁亥 1227年 宝义
金朝
1115-1234
太祖(完颜旻) 乙未 1115年 收国
丁酉 1117年 天辅
太宗(完颜晟) 癸卯 1123年天会
熙宗(完颜亶) 乙卯 1135年 天会
戊午 1138年 天眷
辛酉 1141年 皇统
废帝(完颜亮) 己巳 1149年 天德
癸酉 1153年 贞元
丙子 1156年 正隆
世宗(完颜雍) 辛巳 1161年 大定
章宗(完颜璟) 庚戌 1190年 明昌
丙辰 1196年 承安
辛酉 1201年 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 己巳 1209年 大安
壬申 1212年 崇庆
癸酉 1213年 至宁
宣宗(完颜珣) 癸酉 1213年 贞祐
丁丑 1217年 兴定
壬午 1222年 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 甲申 1224年 正大
壬辰 1232年 开兴
壬辰 1232年 天兴
元朝
1206-1368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成吉思汗) 丙寅 1206年
睿宗(孛儿只斤·拖雷)(监国) 戊子 1228年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己丑 1229年
乃马真后(称制) 壬寅 1242年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丙午 1246年
海迷失后(称制) 己酉 1249年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辛亥 1251年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庚申 1260年 中统
甲子 1264年 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乙未 1295年 元贞
丁酉 1297年 大德
甲寅 1314年 延祐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辛酉 1321年 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甲子 1324年 泰定
戊辰 1328年 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戊辰 1328年 天顺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là) 己巳 1329年
庚午 1330年 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壬申 1332年 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癸酉 1333年 至顺
癸酉 1333年 元统
乙亥 1335年 (后)至元
辛巳 1341年 至正
明朝
1368-1644
太祖(朱元璋) 戊申 1368年,年号:洪武
惠帝(朱允炆) 己卯 1399年,年号:建文
成祖(朱棣) 癸未 1403年,年号:永乐
仁宗(朱高炽) 乙巳 1425年,年号:洪熙
宣宗(朱瞻基) 丙午 1426年,年号:宣德
英宗(朱祁镇) 丙辰 1436年,年号:正统
代宗(朱祁钰) 庚午 1450年,年号:景泰
英宗(朱祁镇) 丁丑 1457年,年号:天顺
宪宗(朱见深) 乙酉 1465年,年号:成化
孝宗(朱祐樘) 戊申 1488年,年号:弘治
武宗(朱厚照) 丙寅 1506年,年号:正德
世宗(朱厚熜) 壬午 1522年,年号:嘉靖
穆宗(朱载垕) 丁卯 1567年,年号:隆庆
神宗(朱翊钧) 癸酉 1573年,年号:万历
光宗(朱常洛) 庚申 1620年,年号:泰昌
熹宗(朱由校) 辛酉 1621年,年号:天启
思宗(朱由检) 戊辰 1628年,年号:崇祯
清朝
1616-1912
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丙辰 1616年,年号: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丁卯 1627年,年号:天聪
丙子 1636年,年号: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甲申 1644年,年号: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壬寅 1662年,年号: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癸卯 1723年,年号: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丙辰 1736年,年号: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丙辰 1796年,年号: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辛巳 1821年,年号: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辛亥 1851年,年号: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壬戌 1862年,年号: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乙亥 1875年,年号:光绪
废帝(爱新觉罗·溥仪) 己酉 1909年,年号:宣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5:21
目录
概述
旧石器时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