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纪年表:是按年编排中国历代重大事件的表格。它概述了中国从
旧石器时代一直到
清代的历史大事件,有助于人类了解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
旧石器时代
前170万年-前1万年
前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从前170万年到公元前2037年,中国境内的
人的发展史,包括:猿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猿人,包括: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的北京人,他们都使用粗制的石器。
史传有巢氏即生活在
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
巢居文明。那时候的人类已经会使用粗制的石器搭建简单的
巢居。为
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母系氏族时期,是女子领着人们参加
生产劳动,所以,就形成了以女子姓氏为代表的部落或
部落联盟,如“
连山氏部落”、“魁隗氏部落”等。
华胥氏年老时,体力不支,感觉着不如让男人领着人们劳动,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父系氏族时期。
父系氏族时期,逐渐形成了以男子姓氏或全名为代表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像“炎帝部落”、“黄帝部落”,随着男人的增多,部落或部落联盟,改称“部族”,并逐渐建立国家,例如:“夏部族”建立了“
夏朝”、“商部族”建立了“商朝”、“周部族”建立了“周朝”。
新石器时代
前1万年-前4100年
前4100年-前3077年,
华北平原及
黄河流域开始有村庄出土。
前3077年前-前2037年,
仰韶文化及
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老官台文化(公元前6000年-前3000年):是
陕西省已知最早的
新石器时代文化,这时的先民们已经种植粟类作物,并饲养猪、狗等
家畜,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当时的
生产工具以磨制为主,但仍然有不少
打制石器和
细石器。制陶工艺比较原始,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于萌芽阶段。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是
新石器时代后期
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
鲁西平原东部,北至
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
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
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
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的
仰韶村遗址。
龙山文化(公元前2900年-前2100年):最早因山东
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龙山文化处于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
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也较为盛行。从
社会形态上看,当时已进入了
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
阶级社会门槛。
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中国重要
文化遗址之一。该文化遗址因在内蒙古
赤峰市
夏家店发现,依照考古惯例,以发现处所为名。这样命名,意在与1960年发现的
遗迹相区分。
夏家店下层文化:为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的
青铜文化,分布地点为
内蒙古辽河一带。在特征上,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制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当时的
随葬品,有:矛、戈、戟、剑、青铜器。因此,被视为
青铜时代的晚期。
三皇时代
前4100年-前3077年
①燧人:姬燧,三皇之一。火的发明者,世称“火祖”。
②
伏羲:姬羲,三皇之一。八卦的发明者,世称“太昊”。
③
神农:姬年/姬石年,三皇之一。中药的发明者,世称“炎帝”。
五帝时代
前3077年-前2029年
黄帝:姬元/姬轩辕,中华始祖之一。居轩辕(今山东
东明),号
有熊,姬姓
部落首领。正妃
嫘祖、
次妃方雷、三妃彤鱼、四妃
嫫母,这四妃为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儿子。
颛顼:姬荒(字:
乾荒,号:颛顼),黄帝次子
昌意之子。居帝丘(今河南
商丘),号
高阳。在位时,重教化、尚尊卑、续
谱牒、禁巫医,促进了族里融合。
帝喾:姬夋(字:俊),黄帝长子
玄嚣(又名
少昊)之孙、
蟜极之子。十五岁,佐颛顼,封于辛(今山东
德州),居帝丘(今河南商丘),三十岁,得帝位,都亳(今安徽
亳州)。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
后稷),为周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
商朝始祖;三妃庆都生
放勋(即
尧);四妃
常仪生挚(即
帝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他死后,葬濮州(今河南
濮阳)。
尧:姬尧,字:放勋,居
雷泽(今山东
菏泽),史称唐尧或陶唐氏,是
唐姓、
李姓始祖。帝尧时期,仁德布及四方,万国咸来宾服。
舜:姬舜,字:重华,后改为“都君”,居大泽(今山东
巨野),史称虞舜。是
虞姓始祖。传说,他的妻子
娥皇、女英,都是姬尧的女儿。舜即位后,遵循尧的做法,广泛征询治国良方,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生前,还选拔治水有功的
鲧,作为帝位继承人。后世,把他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夏朝
前2029年-前1559年
启
太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扃
廑
皋
发
桀
商朝
前1559年-前1046年
汤
太丁
太庚
太戊
沃甲
南庚
阳甲
小辛
小乙
祖庚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共和 (周公、召公共同执政) 庚申公元前84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从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元年)
周室东迁
洛邑到公元前476年(
周敬王四十四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
孔子所修订的《
春秋》年代(前722年-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称作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
诸侯国,主要有齐、鲁、秦、晋、燕、楚、宋、卫、陈、蔡、曹、郑、吴、越等。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是秦统一前的
七雄征战时期,也是一个大
混乱时期。战国时期,
七国仅是势力较大的七个国家,其他还有周、鲁、卫、郑等小国,以及北方的
匈奴、东胡、南面的百越、西南的
巴蜀等,这些小国逐渐被七国吞并。
战国分为三个时期:(1)从公元前475年到前338年
商鞅被杀,是第一时期。这一时期,各种变法活动很多(比较著名的,有:秦国的
商鞅变法、
楚国的
吴起变法、
魏国的
李悝变法),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走向强盛,这一时期,政局相对较为稳定。
(2)前338年至前288年,齐秦相约共同称帝,是第二时期。这一时期,各国
军备竞赛加剧,战争频繁,大国兼并小国,最后形成了七雄,前288年,秦和齐分别称
西帝和
东帝,斗争更趋激烈。前284年,六国合纵攻齐。
(3)前284年至前221年:秦国,终于灭掉了其它六国,完成了统一。
战国时期的
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11月
壬辰 前149年 (中元)
戊戌 前143年 (后元)
乙酉 前96年 太始
己丑 前92年 征和
戊寅 前43年 永光
乙巳 前16年 永始
癸丑 前8年 绥和
己未 前2年 元寿
戊辰 公元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 初始
新朝
公元8年腊月初一-公元23年十月初六
庚辰 公元20年 地皇
玄汉
公元23年-公元25年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甲申 84年 元和
丁亥 87年 章和
辛酉 121年 建光
丙子 136年 永和
庚寅 150年 和平
辛卯 151年 元嘉
癸巳 153年 永兴
戊午 178年 光和
三国
魏:220-265
癸丑 233年 青龙
丙子 256年 甘露
蜀:221-263
戊午 238年 延熙
癸未 263年 炎兴
吴:222-280
己酉 229年 黄龙
壬子 232年 嘉禾
甲戌 254年 五凤
丙子 256年 太平
乙酉 265年 甘露
壬辰 272年 凤凰
晋朝
西晋
265-316
庚子 280年 太康
辛亥 291年 永平
辛亥 291年 元康
庚申 300年 永康
辛酉 301年 永宁
壬戌 302年 太安
甲子 304年 永安
甲子 304年 建武
甲子 304年 永安
甲子 304年 永兴
东晋
317-420
癸未 323年 太宁
丙戌 326年 咸和
丁巳 357年 升平
丙子 376年 太元
壬寅 402年 元兴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成汉、
前凉、
后赵、
前燕、前秦、
后燕、
后秦、
西秦、
后凉、
南凉、
北凉、南燕、西凉、北燕、胡夏等
南北朝
宋
420-479
乙巳 465年 景和
齐
479-502
梁
502-557
庚子 520年 普通
丁未 527年 大通
乙卯 535年 大同
丙子 556年 太平
陈
557-589
北魏
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
北凉,统一北方
戊辰 428年 神麝
壬申 432年 延和
甲午 454年 兴光
庚子 460年 和平
丙辰 476年 承明
丁巳 477年 太和
戊子 508年 永平
乙巳 525年 孝昌
戊申 528年 永安
壬子 532年 永兴
壬子 532年 永熙
东魏
534-550
己未 539年 兴和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己卯 559年 武成
丙戌 566年 天和
戊戌 578年 宣政
辛丑 581年 大定
隋朝
581-618
唐朝
1.唐朝前期
618-690
丙辰 656年 显庆
庚午 670年 咸亨
甲戌 674年 上元
己卯 679年 调露
辛巳 681年 开耀
己丑 689年 永昌
2.武周时期(690-705)
公元690年、武曌改国号为“周”,以示与唐朝不同。
壬辰 692年 如意
壬辰 692年 长寿
丁酉 697年 神功
庚子 700年 久视
3.唐朝中后期(705-907)
壬子 712年 延和
癸丑 713年 开元
戊戌 758年 乾元
庚子 760年 上元
辛丑 761年
乙巳 765年 永泰
丙午 766年 大历
乙丑 785年 贞元
丁未 827年 大和(太和)
丙辰 836年 开成
辛丑 881年 中和
庚戌 890年 大顺
壬子 892年 景福
辛酉 901年 天复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甲辰 944 开运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891-979
南吴、
前蜀、
吴越、
南楚、闽、
南汉、荆南(
南平)、
后蜀、
南唐、北汉
宋朝
北宋
960-1127
戊子 988年 端拱
壬申 1032年 明道
甲午 1054年 至和
辛卯 1111年 政和
戊戌 1118年 重和
己亥 1119年 宣和
南宋
1127-1279
辛亥 1131年 绍兴
辽朝
907-1125
戊戌 938年 会同
丁未 947年 大同
癸未 983年 统和
辛酉 1021年 太平
辛丑 1121年 保大
西夏
1032-1227
癸酉 1033年 开运
甲戌十月 1034年 广运
丁酉 1057年 奲(duǒ)都
癸卯 1063年 拱化
甲寅 1074年 大安
戊寅 1098年 永安
辛巳 1101年 贞观
丁未 1127年正德
乙卯 1135年 大德
己巳 1149年 天盛
庚寅 1170 乾祐
庚午 1210年 皇建
金朝
1115-1234
辛酉 1141年 皇统
丙辰 1196年 承安
辛酉 1201年 泰和
壬申 1212年 崇庆
丁丑 1217年 兴定
壬午 1222年 元光
壬辰 1232年 开兴
壬辰 1232年 天兴
元朝
1206-1368
太祖(
孛儿只斤·铁木真) (
成吉思汗) 丙寅 1206年
丁酉 1297年 大德
仁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壬子 1312年
皇庆英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辛酉 1321年 至治
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甲子 1324年 泰定
戊辰 1328年 致和
天顺帝(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戊辰 1328年 天顺
宁宗(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壬申 1332年 至顺
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癸酉 1333年 至顺
乙亥 1335年 (后)至元
辛巳 1341年 至正
明朝
1368-1644
清朝
1616-1912
建国于1616年,初称
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丙辰 1616年,年号:天命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丁卯 1627年,年号:天聪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甲申 1644年,年号:顺治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壬寅 1662年,年号:
康熙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癸卯 1723年,年号:雍正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丙辰 1736年,年号:
乾隆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丙辰 1796年,年号:
嘉庆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辛巳 1821年,年号:
道光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辛亥 1851年,年号:咸丰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壬戌 1862年,年号:同治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乙亥 1875年,年号:
光绪废帝(爱新觉罗·溥仪) 己酉 1909年,年号:
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