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裴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
河东郡(
闻喜县)为郡望的
裴姓士族,属
关中郡姓,发轫于东汉,
裴氏家族是中国两千年的
封建社会里盛名久著的一个望世家族,
唐朝时有宰相17人。
族源
裴陵之后
裴针之后
关于河东裴氏的族源,
欧阳修主要持裴陵在
周僖王时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为裴之说,对裴针存疑。但从以上墓志资料大致可以说明,唐代河东裴氏的传人都公认秦公子针就是他们的直接祖先。对此,清人
杨深秀说:“周川即《竹书》所称
晋献公二十五年狄人伐晋周,有白鹿舞于市,《
水经》涑水又西过周原,今其地乃与裴城毗连,俱在闻喜县境。二说实不相悖,永叔何疑之有!”唐代裴氏墓志中,发现有葬于周川里的,周川里的位置在裴氏祖茔所在地凤凰原。在
山西省
闻喜县博物馆提供的《关于赴英鉴定苏格兰场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山西闻喜文物证据》一文说:“裴氏祖茔在方圆数十里的凤凰原一带,古时称此地高阳原(凤凰原包括高阳乡、
清通乡、周川里、相乡里……)。”欧阳修所说的:“周川”与
杨深秀所说的“周原”都在
闻喜县境凤凰原一带是没有疑问的。河东裴氏正是发迹于周川之裴中。裴中在今闻喜县东北,与
侯马毗邻,距晋国都城新田约十多公里。当时
晋平公将
后子针封于此地,是由于地近交通方便,易于关照;此地
水肥土美宜于农作,便于生存发展。
秦公子针,又名伯车、后子,
秦穆公之玄孙、
秦桓公之子、
秦景公之弟,《
史记·秦本纪》称他为“后子针”,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后子针出奔
晋国。《
春秋经》在这一年书曰:“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后子针在晋国前后6年。
晋平公将他安置在
同川之裴中,赐给他100顷甲地,并因邑
命氏,被称为裴公。公元前536年秦景公死后,后子针回到
秦国。其后裔则留在裴邑,以裴为氏。
魏晋高门
裴陵裔孙裴盖,汉水衡都尉、侍中。九世孙敦煌太守裴遵,自云中从
汉光武帝平定陇、蜀,徙居
河东郡安邑。
汉安帝、
汉顺帝之际迁徙到
闻喜,曾孙
裴晔,
并州刺史、
度辽将军。子
裴茂,字巨光,
汉灵帝时历郡守、尚书,率诸将军讨
李傕有功,封阳吉平侯。子四:
裴潜、
裴徽、
裴辑、裴绾。
魏晋之世,河东裴氏与
琅琊王氏同盛于一时,人称“八裴八王”,即
裴徽比王祥,
裴楷比
王衍,裴康比王绥,
裴绰比
王澄,
裴瓒比
王敦,
裴遐比
王导,裴𬱟比
王戎,
裴邈比王玄。
西晋时傅畅的《裴氏家记》是所知最早的家谱。南朝
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
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北朝
裴良撰《宗制》10卷,《裴良墓志》对此有记载,他的儿子裴子通、裴子休,在隋朝有诏表闾为“义门裴氏”。至唐代,裴氏谱牒有《裴若弼家传》1卷,
裴守真撰《裴氏家牒》20卷。由于社会动荡、战乱等原因,今已失传。
房支
定著房
裴氏定著五房:一曰西眷裴,二曰洗马裴,三曰南来吴裴,四曰中眷裴,五曰东眷裴。
唐朝宰相
兴盛原因
一、独特的封建家教。在《裴氏世谱》的《
列传》、《
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
裴炎在
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他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
裴休“童时与兄俦、弟俅偕隐
济源别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
不出户。”而
裴植的母亲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五、三日乃引见之,督以严训。”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奋好学与家人的严格管教,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另外,
裴氏家族还通过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从《裴氏世谱》中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的门口立有“气众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碑。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文章、皇帝下的诏命、历代名人为裴氏写的
赠答诗、墓志、碑文、表启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教育和激励裴门后人。
二、得益于封建
门阀制度。自东汉初年,我国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衣冠望族”或“
姓族”。魏晋以后,
门阀制度得以完全确立。虽然到了隋朝,建立了
科举制度,但非氏族姓氏的仍难
被录取。这对于是
关中郡姓的裴氏,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就拿
唐朝宰相裴耀卿来说,不难看出在我国
封建社会里,门阀高低对仕途的影响是何等重要。从纵向而言,其曾祖父裴正为隋散骑常使,祖父裴昚为隋淮南
司户参军,父亲
裴守真为唐宁
州刺史,
裴耀卿的儿子裴伯言为唐
刑部尚书,孙子
裴行立为唐
桂州都督,其上下几代皆为官;从横向而言,
裴耀卿兄弟七人,老大
裴子余为
冀州刺史,老二
裴耀卿为
左丞相,老三裴叔卿为
济州司马,老四裴季卿为湖州
司士参军,老五裴幼卿为洛阳尉,老六耀卿为
中书令,老七春卿为
太子中允,其兄弟七人均出仕,且有二人为宰相。
三、亲缘关系。亲缘关系(特别是
婚姻关系)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裴氏世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在
唐高祖时,宰相
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与高祖的儿子
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
裴律师又娶高祖的女儿、
太宗的妹妹临海公主为妻。在唐王室中,
中宗女
宜城公主、
睿宗女
霍国公主、
肃宗女
大宁公主、
代宗女
永清公主、
宪宗女
陈留公主,特别是
玄宗把自己的五个女儿,即
新平公主、
齐国公主、
永宁公主、蔡国公主、
常芬公主嫁入了裴门。裴氏与皇家联姻尚且如此,与其它官僚
士族的联姻就更紧密了。
杜甫有首律诗叫《
丽人行》,
张祜有首七绝叫《虢国夫人》,
张萱有幅名画叫《
虢国夫人游春图》,把虢国夫人姐妹们的雍容华丽、娴雅优美、骄奢淫佚表现的淋漓尽致。人们通常认为虢国夫人之所以能如此奢华骄横,是由于她有一个玄宗宠幸的妹妹
杨玉环,还有一个做宰相的堂哥
杨国忠,其实,她更有一个强大的裴氏家族作后台,因为她也是裴门的媳妇。再看
西晋时的
裴頠,他最早的发迹是由于其姨夫
尚书令贾充的保荐,诏命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遂于太康二年(281年)出任
太子中庶子,最后升到了宰相。
四、
世袭制。《礼记·礼运篇》中说,“大人世及以为礼”。意思是子孙继位,认为是当然的。自大
禹传位于启开始,世袭制便产生了。不过,历代
封建王朝的世袭大都是王位、爵位,很少有世袭官职的(631年,
唐太宗下诏世袭
刺史制,但到639年就停止了)。在《裴氏世谱》中,经常能见到“未冠推荫”、“以荫仕累迁”的字眼。西晋的裴秀,袭父爵为清阳亭侯,后官至
司空;唐朝的裴法师,
袭爵闻喜公,后官至左金吾大将军;五代的
裴羽,袭爵一品子,后官至散骑常使;清朝的
裴宗锡,袭二品荫生,后官至巡抚。由此可见,爵位与官位几乎是相辅相成的。
裴茂和他的儿子
裴潜、孙子
裴秀、曾孙
裴頠,先后为东汉、魏、西晋的宰相;裴仁基和他的儿子
裴行俭、孙子裴贞隐,先后为唐朝的
礼部尚书;裴思贤和他的儿子裴遵、孙子裴果、曾孙裴孝仁,先后为南北朝时的刺史。清朝的裴率度和其子宗
锡都任过知府、
按察使、
布政使、巡抚、
都察院御史、侍郎等职。祖孙几代同为一官职,这也算裴氏家族一道奇特的风景吧。
名人
特点
一、名人辈出
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名声显赫。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例如,“儒林丈人”
裴秀、“玉人”
裴楷、“言谈之林薮”
裴頠、“
史学三裴”
裴松之、
裴骃、
裴子野、“三河领袖”裴骏、“独立使君”
裴侠、“直臣”
裴矩、“儒将之雄”
裴行俭、“四大尚书”
裴伷先、
裴敦复、
裴漼、
裴宽、“力赞中兴”
裴冕、“社稷良臣、股肱贤相”
裴度......这一个个名字光耀史册。
二、业绩卓著
裴氏家族人才济济,名流辈出,在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化等多方面有不凡的建树,在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
重大影响。翻阅厚厚的两卷《裴氏世谱·列传》,从汉到清,近二百人的传记,每一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记述完他们的业绩,恐怕得写一部巨著。裴氏人物灿若群星,不胜枚举。
裴秀创“
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
制图学的理论基础,使古老的制图学具备了数学的科学依据。这一理论在他之后一直运用了1400多年,直到明朝末年。英国科技史学家
李约瑟教授称他为“中国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学者
托勒密并称为世界古代
地图史上东西相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頠着《
崇有论》,独树一帜地提出“无不能生有”,“有”是万物存在变化之基础等
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他成为
西晋时期与玄学
贵无论分庭抗礼的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
裴松之注《
三国志》,三倍于原著,并开创了
史注的新体例,
宋文帝览后赞曰:“此为不朽矣!”其子
裴骃补注《
史记》,着《
史记集解》八十卷,是《史记》问世后第一家大型综合性的注本,与唐代
司马贞的《
史记索隐》、
张守节的《
史记正义》,合称为《
史记三家注》。松之曾孙
裴子野撰《宋略》二十卷,《
宋书》的作者
沈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唐代
刘知几说:“世
之言宋史者,以裴《略》为上,沈《书》次之。”
裴政主持修编《
开皇律》,“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同撰著者十有余人,凡疑滞不通,皆取决于政。”《开皇律》的问世,为后世立法奠定了
规范格式。《
唐律》、《
宋刑统》皆出其源。王夫之说:“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所定也,政之泽远矣,千余年间,非无暴君
酷吏,而不能呈其淫虐,法定故也。”
裴蕴实行“貌阅法”,检括户口,控制人口,增加财税,使
隋朝“资储遍于天下”,为
前代所罕见。
裴世清于大业四年(608年)率领访日使团出访日本,开创中日邦交之先河。
裴寂鼎助
李渊起兵,建立唐朝。高祖李渊对
裴寂说:“使吾至此者,公之力也。”他对裴寂言无不从,称其为“裴监”而不呼名,贵震当世。
裴行俭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数次平定
突厥,是唐初著名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工于
草隶,他曾说:“禇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研捷者,余与
虞世南耳。”
裴垍慧眼识人,先后荐举过
李绛、
崔群、
韦贯之、
裴度、
李夷简,这些人后来都相继成为宰相,声名卓著。史曰:“裴公鉴裁,朝无屈人。”
裴度平定
淮西之乱,历任宪、穆、敬、文四朝宰相,身系国家安危,时局重轻者二十余年,史称“中兴贤相”。
白居易称赞他“中台一品高,勋业过萧曹。”文宗也赐诗曰:“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裴启作《语林》、裴鉶撰《传奇》,分别是我国最早出现的
志人小说和将小说定名为文体的作品。《语林》还被称为“裴氏学”。
裴让之善赋诗,时称“能赋诗,裴让之。”
裴兴奴是
琵琶演奏家,与
曹纲齐名。曹纲善运拨,声若风雨,不事弹弦。兴奴善拢捻,不拨稍软。时人赞道:“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
裴旻善
剑舞,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
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人物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
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
裴休、
裴楷、
裴蕴、
裴矩、裴佗、
裴让之、
裴政、
裴寂、
裴胄、
裴度、
裴枢等;军事家有
裴行俭、
裴茂、
裴潜、
裴叔业、
裴邃、裴骏、裴衍、
裴宽、裴果、裴文举、
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
裴政;外交家有
裴矩、
裴世清等。
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闪耀古今,不胜枚举。
西晋地图学家
裴秀(224—271年)(裴秀、裴楷等号称
闻喜八裴,与当时的琅琊八王齐名。),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
制图六体”的原则,即
分率(
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为
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所著《
禹贡地域图》18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学说的专著。他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
裴秀之子
裴頠(wěi),是西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当时崇尚“庄老”、高谈“玄理”的情势下,独树一帜,提出“无不能生有”,“有”是万物存在变化之基础等
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南北朝时期的“
史学三裴”——
裴松之、
裴骃、
裴子野,皆以注史享有盛誉。裴松之为
陈寿《
三国志》作注65卷、博采群书,史料翔实,流传千古,开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称赞他“裴世期为不朽矣!”他的儿子裴骃为
司马迁《
史记》作注,写成《
史记集解》80卷,流传于世。他的曾孙、裴骃之孙裴子野撰写
编年体《宋略》20卷,其叙事、评论都超出了
沈约所著《
宋书》水平。二著均影响非凡,永垂后世。
唐代小说家
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个
专有名词,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且愈来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爱。还有
东晋小说家
裴启、
北魏文学家裴伯民、东魏诗人裴让云、唐代史学家
裴光庭等等。
隋代名臣
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学家。据《
隋书》记载,裴政在断狱时,“用法宽平,无有冤滥”,深得民心。又因敢于直言进谏,多所匡正,享誉朝堂内外。
隋文帝继位后,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
开皇律》。裴政博采魏、晋、齐、梁等南北朝时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处,废除了前世的
枭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讯时惯用的大棒、毒杖、车辐压踝等酷刑全部革除,并规定民有冤屈,县
不受理时,可依次上诉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诉。《开皇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历代任何律令都显得格外开明,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刑典,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明代
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
裴政之所也”,足见其影响深远。
隋朝
文林郎裴世清,是个
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没有给他立传,但他却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领访日友好使团出访
日本的
外交大臣。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国派遣使者
小野妹子访隋,次年3月到达长安。裴世清受
隋炀帝诏命,率隋朝使团一行13人回访日本,并晋见了
日本天皇,献上了文物及
国书。 他携带的这份国书在日本的《日本书记》太籍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永久的历史见证,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臣
裴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
尚书左丞、
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
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
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
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
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
丝绸之路”。
唐开国元勋
裴寂,在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高瞻远瞩,顺天顺人,鼎助
李渊起兵
晋阳,建立了李唐王朝。
唐宰相
裴耀卿(681—743年),致力于整顿漕运,保证了南粮北调的水道畅通,解决了唐王朝沿续了几十年的关口粮荒问题,开元年间传为佳话。
一代贤相
裴度,更是世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
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
魏征等人相提并论。他从青年时代便胸怀壮志,正气凛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绩就是竭尽毕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
藩镇割据势力,特别是在平定
淮西藩镇
吴元济叛乱中,立场坚定,力挽狂澜,功绩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统一,出现了“
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
淮西之乱平定之后,
唐宪宗封裴度为上国柱并
晋国公。后来由于奸臣构陷,
裴度三起三落,几度入相,几度出藩。
裴度为相历
宪宗、穆宗、
敬宗、文宗四朝。诗文大家
韩愈、
柳宗元、
白居易、
刘禹锡等都曾撰写诗文颂扬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编成传奇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裴氏家族千余年来,将相接武,代有伟人,确实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所以,在我国的历史剧中,表现裴家的戏剧就有好几个,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记》、《白蛇传》等,演的都是与裴家有关的事。名剧《白蛇传》里的
法海,是唐晚期政治家、书法家
裴休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本来是
正面人物,可
明清小说出世后,法海便成为
反面人物了,这也算是一奇。
闻喜裴氏,是闻名天下的中华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宰相门第。历代所修的县志、州志、
府志、
省志中,裴氏名人几乎占了乡贤录中四分之一强的条目,由此可见其家族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千年兴旺之族,宰相频出一望,功在中华盛世,史书犹沁余芳。这样的望族,这样的门第,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穿透千年风云,穿透历代名相,我们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
儒家标榜的“修身、治国、
平天下”典范。
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
明末清初思想家
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
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重教守训,
崇文尚武,德业并举,
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
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没有不上学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考上大学的有30多人。
天下裴氏之宗族所居—裴柏村
山西省闻喜县,春秋战国时为古
曲沃地,秦为左邑,属
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汉武帝
刘彻巡幸河南,路经河东左邑桐乡,闻
平南越大捷,进改桐乡为闻喜。历代县城虽有变迁,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山西闻喜,是著名的宰相之乡。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人文之乡,如浙江
绍兴是幕府之乡;四川
眉山是才子之乡;山东
曲阜是儒圣之乡;山西
运城是武圣之乡;湖北
英山是将军之乡。历史名谣中有:“山东出将,山西出相”的说法。
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
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1995年4月2日),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现存裴氏祠堂、裴氏
碑廊、裴氏墓冢等众多古迹。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
裴度,字中立,为
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裴氏碑廊,几乎是中华精品书刻博物馆。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
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中的《裴鸿碑》,
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
北周武帝大和三年(568年),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
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
殷令名书写,
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
张九龄撰文,
唐玄宗李隆基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
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
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
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
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这些碑刻是研究
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裴氏
墓冢坐落在裴柏村东五公里风光秀丽的凤凰垣。当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现今虽大多平夷、被毁,但仍可观其概貌,有的墓地还存有石碑。
为了保护裴氏家族文物,发展旅游业,闻喜县政府建立裴氏文化
旅游开发区,建设裴氏
碑苑、
裴晋公祠、裴氏宗祠、中华裴氏文化城等景观以及商贸区和娱乐
服务区。1994年裴晋公三月三古庙会已恢复,许多
建设项目已竣工。裴氏碑苑、裴晋公生平业绩展、裴氏文化旅游区
微缩景观、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 等景点,已开始接待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