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生卒年不详),汉族,长安(今
陕西西安)人,
唐代画家,
开元(713年—741年)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
宫苑鞍马著称,在
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
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
宋徽宗临摹的《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
捣练图》卷。
简介
京兆(今
陕西省
西安市)人,开元(713~741)年间任过宫廷画职。流传下来的著名作品是《
捣练图》和《
虢国夫人游春图》。据文献记载曾画过《明皇斗鸡射鸟图》《明皇纳凉图》《明皇击梧桐图》《太真教鹦鹉图》《
虢国夫人夜游图》《虢国夫人踏青图》《午后行从图》《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安乐仕女图》等,
均已失传。
他善画仕女和婴儿。他画仕女尤喜以
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泼神采。他是周昉
仕女画的先导,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极为深远。
唐以前的妇女画,多以后妃、烈女、孝妇为题材,旨在宣扬封建伦常。张萱、周昉突破了这个旧套,描绘了许多家常琐事,如游春、赏雪、乞巧、藏迷、扑蝶、烹茶、吹萧、听琴等等,妇女画的题材从此广阔了,但依然是贵族妇女的享乐生活。
生平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升、杨宁同时任史馆画直。工画人物,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
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尝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甚有思致。画迹有《明皇纳凉图》《整妆图》《卫夫人像》等47件,著录于《
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
宋徽宗赵佶摹本《
捣练图》卷横卷,
金箔绢本,宽37厘米,长145.3厘米,于1912年被
波士顿美术馆中国·日本美术部部长日本人
冈仓天心非法从中国抢走,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画家以其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和敏锐的眼光,抓住劳动中富有意味的姿势,如捣练间歇的挽袖,扯绢因用力而使身体微微后仰,缝制中灵巧的理线,小女孩看熨练时的嬉戏、顾盼等细节都增添了该画的
生动性,使画面洋溢着有节奏的律动和欢快的情调。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为宋摹本),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描绘
杨贵妃之姊
虢国夫人乘宫马春游之情景,人马、服饰尽得唐人风致,卷后有
王铎题跋,现藏
辽宁省博物馆。从艺活动约在
开元、
天宝年间。
史籍记载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三·画四》·张萱传
唐张萱,
京兆人。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帷宫苑子女等,名冠于时。善起草,
点簇位置。亭台竹树,花鸟仆使,皆极其态。画《长门怨》,约词虑思,曲尽其旨。即金井梧桐秋叶黄也。粉本画《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望月图》,皆绡上幽闲多思,意逾于象。其画子女,周昉之难伦也。贵公子鞍马等,妙品上。(出《
画断》)
译文:唐朝张萱,京都长安地区人。张萱经常画骑在马上的达官贵人,以及屏风、帷幛、
宫苑男女等画,在当时名冠众画师之首。张萱擅长勾画草图。他画的草图结构匀称、布局精当。亭台竹树、花鸟仆使,都各尽其态、各得其位,意境幽远、传神。他画的《长门怨》,按照
李白原诗的每一句提供的意境,精心地去构思。运用景物,氛围等绘画
表现手法,将诗的意韫含蓄地表现出来。用一句话来说,即在画中充分运用金井(按:指宾中。)梧桐和飘落的秋叶,点染出一片肃杀凄凉,从而表现出宫中旷女的哀怨与凄愁。张萱的
画稿:《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望月图》等,都是在白绢上精心表现那些贵家公子、宫中怨女的闲适、幽思。意蕴幽远,远远超过画面上的物象。张萱画男人、女人,周昉很难跟他相以伦比。他画的贵家公子骑马游逸的画,是最精妙的艺术作品。
出版图书
艺术特点
张萱善画人物、仕女。他画仕女尤喜以
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之形貌,又有活泼之神采。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从他曾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并且“甚有思致”来看,张萱是有文学修养并巧于构思的。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
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代表作
唐张萱《捣练图》绢本水墨设色,勾金,纵37厘米横147厘米。
为宋
徽宗赵佶临
盛唐人物画家张萱《
捣练图》的摹作,原存徽宗内府,
靖康之难中随诸多书画珍宝被掳至金国国都
会宁。因
金章宗题签“天水摹张萱捣练图”,故名。
珍品鉴赏
《捣练图》鉴赏
《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各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
人物造型的典型
时代风格。
此卷涉及人物12人,其中8名宫中贵妇皆体态丰腴、面若皎月,衣饰华美。她们按劳动场景分成3部分。画面右首起4名贵妇正进行艰苦的捣练劳作;两人屈身执杵下捣,一人握杵稍事休息,而另一妇人则倚杵而立,还以左手挽起
衣袖,似已累得微汗涔涔,又似歇息之后欲再次操杵捣练。画卷中部的两名贵妇组成第二部分,一人理丝,一人缝制新练。理丝者背身侧面坐于碧毯之上,眼随手动,和谐而专注;其对面坐于脚?之上的贵妇正手捏
金针聚精会神地缝制新练,两人一高一低,心、手、眼配合微妙、协调,画者的匠心跃然纸上。画卷的第3组由三妇人及二侍女组成:两妇人勾首仰身费力扯练;一妇人轻握
熨斗细心熨练,神态从容娴雅;二侍女一人执扇煽火,一人撑新练。新练之下一天真烂漫的女童兀自嬉戏,为画面平添几分情趣。通览全图,画家对于布局的安排,对于诸妇人动作、神情的描写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是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一幅传世珍品。此图描写唐天宝年间
唐玄宗的宠妃
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它真实地描绘了唐代
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
此图描摹虢国夫人等在春日出游的景象。虢国夫人是
杨贵妃的姐姐,又受皇帝宠爱,一时颇擅权势,炙手可热。在画面上,她居于后部的中心地位,情貌安详,仪表雍容,是一个高贵娴雅的贵族妇女形象。她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分别是侍从、侍女和保姆,身旁的随行者据推测是其姊秦国夫人或韩国夫人,面向虢国夫人,正有所语。此作构图的处理也是疏密相映,前三骑之间疏朗而不松散,后五骑之间紧密而不局促,节奏变化有度,气脉贯通,层次与错落展现得十分自然。人与马动势不大,似在缓缓策骑而行,这正合游春之旨。画中人物基本目注前方,惟虢国夫人之姊和她身后的侍从各自转侧身形,若不经意地打破了单一格局,使画面在结构上产生变化。此画仍与大多数唐代人物画一样,不设背景而将全部心思集中在人物身上。画中人物行动皆围绕着虢国夫人展开,前三骑的恭谨导引。后面侍从、侍女的小心护随,保姆的抱持女童紧跟,既恰如其分地标示出人物身份,又以虢国夫人为中心前后散列开来,含有结构上的内在
一贯性,且能彼此比照响应。
单有这些侍从的前呼后拥,画面难免单调,因此作者又别具慧心地在虢国夫人身侧添上乃姐形象,与之殷勤通语。从这些趋承关系不难看出虢国夫人身份的尊崇,她的威仪不是通过外在神情而是借用图中人物对她的态度反映出来,这就将构图与塑造人物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其艺术匠心令人感佩。
在细节上,作者也做到了摹画现实,笔致入微,马的羁勒鞍鞯,人的服饰装扮都与盛唐时尚一一契合。虢国夫人与其妹头上所梳的
堕马髻,慵闲华贵,很好地揭示了人物所处的
社会阶层与相应气质。全卷以细劲圆活的线条为主要艺术手段,端凝中显出柔婉,形成与内容相适应的最佳表现形式。此图虽系后人摹本,但仍不失原作风神,体现出
大唐盛世雍容繁丽的
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