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正义》曰:“
鲁有四代
旌旗。「
有虞氏之
旂」者,
旂当为
緌,但注
旄竿首,未有
旒縿。「
夏后氏之
绥」者,郑云
绥当为
旂。
夏后氏渐
文,既注
旄竿首,又有旒縿。”又曰:“夏绸其杠,以练为之旒。《
尔雅》说
旌旗曰:「素锦绸杠,纁帛縿素,
升龙于縿,练旒九。」”
龙旗起源于殷商的守护星——商星,又称为“大火”。旗帜上的龙纹象征的是东方苍龙星宿,旗帜上的九条飘带象征的是东方苍龙星宿中的大火。商的祖先
阏伯(即殷契)是陶唐氏的火正,对应的是天上的东方苍龙星宿中的大火。所以商代祭祀大火,以火纪时,并且将大火作为自己的守护星,故将其画于旗帜上。
龙旗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礼制中,地位仅次于太常旗。太常旗是天子祭祀上天时悬挂的旗帜,旗画日月星辰,以象征天,十二斿,是最高级别的旗帜。龙旂九斿,位于太常旗之下,是象征天子与诸侯的旗帜。其余:鸟旟七斿,熊旗六斿,龟旐四斿。
《周礼·冬官·考工记》:“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圆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
管子·
小匡》:“桓公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于下,以为天子羞。’遂下拜登受,赏服
大路。龙旗
九游,
渠门赤旂,天子致
胙于桓公而下受,天下诸侯称顺焉。”
《
礼记·郊特牲》:“祭之日,
王被
衮以象
天,戴
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
龙章而设
日月,以象天也。”
《
说苑·反质》:“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
《
晋书·舆服志》:“其制,玉路最尊,建太常,十有二旒,九仞委地,画日月
升龙,以祀天。
金路建大旂,九旒,以会
万国之宾,亦以赐上公及王子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