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
古代天子、诸侯的旗帜
龙旗是古代天子王族诸侯象征的旗帜,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龙旗上的垂旒数目越多,地位越显赫。九旒龙旗是天子之旗。
引证解释
龙旗,本作“龙旂”,又作“”或者“大旂”。是古代天子会见诸侯、册封同姓宗亲时张挂的旗帜;也是诸侯参加天子祭天仪式和阅兵典礼时张挂的旗帜。天子龙旂与诸侯龙旂的区别在于天子龙旂日月而诸侯无。
周礼·春官·宗伯》:“日月交龙。”
周礼·春官·宗伯》:“五路:一曰玉辂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十有二,以金辂樊缨九就,建大,以,同姓以封。”
周礼注疏》郑玄注曰:「大旂,九旗之画交龙者。以宾,以会宾客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以功德出封。」
仪礼·觐礼》:“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
礼记·郊特牲》:“(天子)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周礼·冬官·考工记》:“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郑玄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
贾公彦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
荀子·礼论》:“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龙旂九斿,所以养信也。”
史记·乐书》:“所谓大路者,天子之也;龙旂九旒,天子之也。”
起源朝代
龙旂始作于殷商,并传承于后世。商周礼制规定,大辂是天子的座驾,九旒龙旗是天子的旗帜。商朝取代夏朝后,制造天子大辂,搭载九旒龙旗,以此作为王权的象征。《商颂·玄鸟》中的诗句“龙旂十乘”便是出自这个原因。
韩非子·十过》曰:“夏后氏没,殷人受之,作为大辂,而建九旒。”
商颂·玄鸟》曰:“龙旂十乘,大是承。”
礼记·乐记》曰:“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论语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服。”
论语集注朱熹曰:“者,大车之名。古者以木为车而已,至而有之名,盖始异其制也。”
《春秋公羊传》:“乘大辂,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此皆天子之礼也。”
汉时的文献也有将龙旗的历史上推到虞朝或者夏朝的。如:
礼记·明堂位》曰:“有虞氏夏后氏,殷之大白,周之大赤。”又曰:“有虞氏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礼记正义》曰:“有四代旌旗。「有虞氏」者,当为,但注竿首,未有縿。「夏后氏」者,郑云当为夏后氏,既注竿首,又有旒縿。”又曰:“夏绸其杠,以练为之旒。《尔雅》说旌旗曰:「素锦绸杠,纁帛縿素,升龙于縿,练旒九。」”
东汉大儒郑玄认为,有虞氏的旗帜,没有图案,也没有垂旒装饰。从夏后氏起,旗帜才开始有了龙纹图案和垂旒装饰。
象征意义
龙旗起源于殷商的守护星——商星,又称为“大火”。旗帜上的龙纹象征的是东方苍龙星宿,旗帜上的九条飘带象征的是东方苍龙星宿中的大火。商的祖先阏伯(即殷契)是陶唐氏的火正,对应的是天上的东方苍龙星宿中的大火。所以商代祭祀大火,以火纪时,并且将大火作为自己的守护星,故将其画于旗帜上。
考工记》:“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左传·襄公九年》:“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内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大火。”
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大火。”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龙,之星也。”
春秋左传正义》:“寿星,郑也;大火,宋也。二十八年,《传》云:「龙,之星」,则苍龙之方,有宋、郑之分也。”
春秋左传正义》:“是大火宋星也。阏伯已居商丘,祀大火。今大火宋星,则知亦居商丘。”
历史地位
龙旗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礼制中,地位仅次于太常旗。太常旗是天子祭祀上天时悬挂的旗帜,旗画日月星辰,以象征天,十二斿,是最高级别的旗帜。龙旂九斿,位于太常旗之下,是象征天子与诸侯的旗帜。其余:鸟旟七斿,熊旗六斿,龟旐四斿。
《周礼·冬官·考工记》:“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圆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文献记载
《诗经·商颂·玄鸟》:“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诗经·周颂·载见》:“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诗经·鲁颂·閟宫》:“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耳耳。”
《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
《诗经·大雅·韩奕》:“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绥章,簟茀错衡。
《诗经·小雅·庭燎》:“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
《诗经·小雅·采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
《诗经·小雅·采芑》:“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旐中央。”
诗经·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旐央央。”
管子·小匡》:“桓公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于下,以为天子羞。’遂下拜登受,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旂,天子致于桓公而下受,天下诸侯称顺焉。”
国语·晋语》:“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 皆白裳、白、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左传·定公四年》:“故周公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大路、大。”
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旗,昭其明也。”
孟子·万章》:“(招虞人)以皮冠。庶人以,士以,大夫以。”
楚辞》:“凤凰翼,其承兮,高翱翔之翼翼。凤凰翼,其承兮,遇蓐收西皇。”
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载青。”
吕氏春秋·孟夏纪》:“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载赤。”
吕氏春秋·六月纪》:“天子居太庙太室,乘大辂,驾黄,载黄。”
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载白。”
吕氏春秋·孟冬纪》:“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载玄。”
礼记·郊特牲》:“祭之日,以象,戴,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纁帛縿,素升龙于縿,练九,饰以组,维以缕。广充,长寻曰,继旐曰,注旄首曰,有铃曰。”
尔雅注疏郭璞曰:“画白龙於縿,令上向。……悬铃于竿头,画蛟龙。”
穆天子传》:“鸟以建鼓,兽以建钟,龙以建旗。”
说苑·反质》:“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
《淮南子·齐俗训》:“故有大路龙旌,羽盖垂緌,结驷连骑。”
淮南子·汜训论》:“(高皇帝刘邦)通先圣之遗教,戴天子之旗,乘大路,建九斿,撞大钟,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汉书·韦贤传》:“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晋书·舆服志》:“其制,玉路最尊,建太常,十有二旒,九仞委地,画日月升龙,以祀天。金路建大旂,九旒,以会万国之宾,亦以赐上公及王子母弟。”
隋书·礼仪志》:“凡旗,太常画三辰:日、月、五星。旃画青龙:皇帝升龙,诸侯交龙。”
《唐书·音乐志》:“苹蘩礼著,黍稷诚微。音盈凤管,彩驻龙旗。”
《宋史·舆服志》:“金辂朱质,饰以金涂银;左右建太常、大旂及轮衣、络带等,色皆以黄;龙旂九斿,如《周官》金辂建大旂之制。”
《明实录·宣宗实录》:“虏望见黄龙旗,知上亲在也。悉下马,罗拜请降,皆生缚之。”
参考资料
龙旗.国学大师.
周礼 - 交龙为旗.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周礼 : 春官宗伯 - 大旗.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14:44
目录
概述
引证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