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戚,干,盾牌;戚,大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炎帝败于阪泉,近臣
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刑天不甘心失败,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
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不敌,被黄帝斩下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再次站起,以两个
乳头作眼睛,肚脐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战斗不止。
《山海经·
海外西经》:“
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
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
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
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东晋诗人
陶渊明读到此,深受感动,做诗感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干,拼音:gān ,
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
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
《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毛 传:“戚,斧也。” 郑玄 笺:“干,盾也。”
《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孔颖达 疏:“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