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正义》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学习、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汉代有郑玄作注,唐代有
孔颖达为之正义,都是古人对《礼记》的注释,是今人阅读研究《礼记》的重要版本。《礼记正义》今存全者仅一部,有宋元补版。
《
十三经》是
儒学的基本典藏,是中华传统中化中影响至深至关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
二十四史》。面对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
诗文,其中虽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难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
汉代有郑玄作注,唐代有
孔颖达为之正义,都是古人对《礼记》的注释,是今人阅读研究《礼记》的重要版本。今归入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十三经注疏》,由吕友仁先生拟影印宋绍熙刻本《礼记正义》校以品本,并将唐陆德明《
经典释文》中《礼记音义》,分别插入经、注各条之下,以方便读者。
唐代
孔颖达主持编撰的《礼记正义》是《礼记》研究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宋绍熙三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共七十卷,半叶 8行,行14、16或21字不等。卷后有黄唐刻书跋文8行并校正官衔名11行,跋文题“壬子秋八月三山黄唐谨识”,壬子即绍熙三年(1192年),因亦称黄唐本。
黄唐任职浙东茶盐司之前,茶盐司先有旧刻《易》《书》《
周礼》三经,将经文、注、疏合刻于一本,读者以为方便。黄唐又取《毛诗》《礼记》二经刻之,是为各经文、注、疏合刻之第一版,因刻于绍兴,世称越州本,又称八行注疏本。《
毛诗》一种久佚,余四种俱存。《礼记正义》今存全者仅一部,有宋元补版。原刊字体方严端重,刻工有马祖、马松、马春、毛端、方伯、 王恭、 李宪等多人,补版刻工有茅文龙、蒋佛老、何、张阿狗、俞声、何庆、陈等,皆元代杭州地区刻工,可知补版到元代。
此本有惠栋、
李盛铎跋,惠栋曾据此本校汲古阁本。书中有季印振宜、沧苇、 御史之章、 北平孙氏、惠栋、定宇、孔、 继、 涵、金章世系景行维贤、
小如庵秘笈、袁克文等印。清中叶后,此书为孔继涵所藏,由孔氏归宗室盛昱,以后归完颜景贤,景贤之后又归袁克文,由袁售与南海潘宗周。
潘氏得书之时,适所构新居落成,因名曰宝礼堂。潘氏既得此书,于1927年影刻行世。潘氏《宝礼堂宋本书录》经部著录。此书另有残本一部传世,存二十八卷,两部补版之叶,间有不同,残本为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所藏,《涵芬楼烬余书录》经部著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宝礼堂藏书由潘宗周之子潘世兹捐赠国家,涵芬楼书亦捐献国家,两部今均藏北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