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
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即唐虞的秩宗周朝宗伯、秦朝的奉常。
基本信息
太常是官名。秦置奉常,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
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为太常;一说西汉初名太常,惠帝改为奉常,景帝时恢复旧称。新莽改名秩宗。东汉复称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其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太常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册府元龟》帝王部一四四,弭灾第一曰:“干元元年五月己亥亢旱,阴阳人李奉先、自大明宫、出金痛及纸钱、太常音乐仰之,送于曲江池、投龙祈雨。”《新唐书·黎干传》云:“大历八年复刀为京兆尹、时大旱,干造土龙,自与巫觋对舞,弥月不应。又祷孔子庙。”
《后汉书·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迁陇西太守。后鲜卑寇边,以冯绲辽东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征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所在立威刑。迁廷尉、太常。
职责
祭祀中,太常卿负责引导天子祭祀。中祀以下的祭祀,可以由太常卿代表天子献祭。《开元礼》规定的吉凶宾军嘉礼如下:
吉礼
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
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
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
三、孟夏雩祀于圆丘。
四、季秋大享于明堂。
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
六、立夏祀赤帝于南郊。
七、季夏祀黄帝于南郊。
八、立秋祀白帝于西郊。
九、立冬祀黑帝于北郊。
十、腊日百神于南郊。
十一、春分祀朝日于东郊。
十二、秋分祀夕月于西郊。
十三、祀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
十四、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后土同。
十五、孟冬祭神州于北郊。
十六、仲春上戊祭太社、太稷。
十七、祭五岳、四镇。
十八、祭四海、四渎。
十九、时享太庙。
二十、祫享太庙。
二十一、禘享太庙。
二十二、拜陵。
二十三、太常卿行诸陵。
二十四、孟春吉亥享先农,耕籍。
二十五、皇后季春吉巳享先蚕,亲桑。
二十六、有司享先代帝王。
二十七、荐新于太庙,季夏祭中溜于太庙。
二十八、孟冬祭司寒,纳冰。
二十九、兴庆宫祭五龙坛。
三十、皇帝视学。
三十一、皇帝、太子释奠于孔宣父。
三十二、国学释奠于孔宣父。
三十三、仲秋释奠于齐太公
三十四、巡狩告圆丘。
三十五、巡狩告社稷。
三十六、巡狩告宗庙,归格仪附。
三十七、皇帝巡狩。
三十八、封祀于太山,禅于社首山
三十九、时旱祈太庙。
四十、时旱祈太社。
四十一、时旱祈岳镇以下于北郊,报仪同
四十二、就祈岳镇海渎
四十三、诸州祭社稷
四十四、诸州释奠于孔宣父。
四十五、诸州祈社稷,祷诸神,禜城门。
四十六、诸县诸里祭社稷。
四十七、诸县释奠于孔宣父。
四十八、诸县祈社稷及诸神。
四十九、诸太子庙时享。
五十、三品以上时享其庙。
五十一、三品以上祫享其庙。
五十二、三品以上禘享其庙。
五十三、四品五品时享其庙。
五十四、六品以上春祠。
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
嘉礼
二曰嘉礼,其仪有五十。
一、皇帝加元服。
二、纳后。
三、皇帝正至受皇太子朝贺。
四、皇后受太子朝贺。
五、皇帝正至受皇太子妃朝贺。
六、皇后正至受皇太子妃朝贺。
七、皇帝正至受群臣朝贺。
八、皇帝千秋节受群臣朝贺。
九、皇后正至受群臣朝贺。
十、皇后受外命妇朝贺。
十一、皇帝于明堂读春令。
十二、读夏令。
十三、读秋令。
十四、读冬令。
十五、于太极殿读五时令。
十六、养老于太学。
十七、临轩册皇后。
十八、临轩册皇太子。
十九、内册皇太子。
二十、临轩册立王公。
二十一、朝堂册诸臣。
二十二、册命内妇。
二十三、遣使册授官爵。
二十四、朔日受朝。
二十五、朝集使辞见。
二十六、皇太子加元服。
二十七、皇太子纳妃。
二十八、皇太子正至受群臣贺。
二十九、皇太子受宫臣朝贺。
三十、皇太子与师傅保相见。
三十一、皇太子受朝集使参辞。
三十二、亲王冠。
三十三、亲王纳妃
三十四、公主降嫁。
三十五、三品已上子冠。
三十六、五品已上子冠。
三十七、六品已下子冠。
三十八、三品已上婚。
三十九、四品已下婚。
四十、朝集使礼见。
四十一、任官初上。
四十二、乡饮酒
四十三、正齿位。
四十四、宣赦书。
四十五、群臣诣阙上表。
四十六、群臣起居。
四十七、遣使慰劳诸番。
四十八、遣使宣抚诸州。
四十九、遣使诸州宣制。
五十、遣使诸州宣赦书。
宾礼
三曰宾礼,其仪有六。
一、番国主来朝。
二、戒番国主见
三、番主奉见。
四、受番使表及币。
五、宴番国主。
六、宴番国使。
军礼
四曰军礼,其仪二十有三。
一、亲征类于上帝。
二、宜于太社。
三、告于太庙。
四、祃于所征之地。
五、軷于国门。
六、告所过山川。
七、宣露布。
八、劳军将。
九、讲武。
十、田狩。
十一、射宫。
十二、观射。
十三、遣将出征宜于太社。
十四、遣将告太庙。
十五、遣将告齐太公庙。
十六、祀马祖。
十七、享先牧。
十八、祭马社
十九、祭马步。
二十、合朔伐鼓。
二十一、合朔诸州伐鼓。
二十二、大傩。
二十三、诸州县傩。
凶礼
五曰凶礼,其仪十有八。
一、凶年振抚。
二、劳问疾患。
三、中宫劳问。
四、皇太子劳问。
五、五服制度。
六、皇帝为小功以上举哀。
七、敕使吊。
八、会丧。
九、册赠。
十、会葬。
十一、致奠。
十二、皇后举哀吊祭。
十三、皇帝太子举哀吊祭。
十四、皇太子妃举哀吊祭。
十五、三品已上丧。
十六、五品已上丧。
十七、六品已下丧。
十八、王公已下丧。
卜日礼,国有大祀、中祀应卜日者,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祇神州、宗庙皆为大祀,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齐太公、诸太子庙、并为中祀,应卜日。及册命大事,加元服、纳后、巡狩、亲征封禅、太子纳妃。
官阶
太常卿正三品,其余从三品。下太常卿正四品上,其余少卿从四品上。
三国时代
服制
隋唐以降,太常卿服公服或三品朝服。宋朝太常卿以凤绣衣。“凤鸟氏历正也。”“平冕无旒,青衣朱裳,无剑、佩、绶,余同五旒冕,太祝、奉礼服之”。“鼓吹令、丞,服绿袴褶冠、银褐裙、金铜革带、绯白大带、履袜。太常寺府史、典事、司天令史,服幞头、绿衫、黄半臂。太常主帅㧏鼓、金钲、节鼓人,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袴,抹带、锦螣蛇;歌、拱宸管、箫、笳、笛、觱栗,无螣蛇。太常大鼓、长鸣、小鼓、中鸣,服黄雷花袍、袴、抹额、抹带。太常铙、大横吹,服绯苣文袍、袴、抹额、抹带。太常羽葆鼓、小横吹,服青苣文袍、袴、抹额、抹带。”
太常卿列表
南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12:55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