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学,即
风水学,传统
五术之一
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著作意义
1、存世的千余种
术数典籍中,大陆的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约保存了百分之九十,其余的散存于
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由于术数典籍保存的
分散性,当前的研究者们,无论是在文献的占有上,或是使用上,均有诸多的不便,难窥
术数学典籍的全貌,而《术藏》一书的出版,将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2、《术藏》将在世的
术数典籍结集出版,是中华
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事,是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对于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对促进
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高
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3、《术藏》的出版,必使海内外学者为之瞩目,对于
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范围的中华文明的研究,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术数研究与
现代科学的结合,必将使古老的术数学,为现代
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助于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起源流派
其起源久矣!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春秋时,《
尚书》中有:“成王在丰,欲宅邑,使
召公先相宅。”的记载。至汉朝,司马迁的《史记·日者列传》中也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乎?……堪舆家曰不可”的记载。
汉武帝时,堪舆家是方术的一支流派,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咨询,一度受到
国家政权的重视。到明朝时,大
军事家,也是堪舆名家,《
郁离子》的作者
刘基,在一次南游中行至
大屿山一带,曾发感言:“奇哉大屿山,日后定可富甲天下!(大屿山,即香港第二大岛。)”而今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在我们对他精湛的堪舆造诣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堪舆这门学术的神妙!
堪的本意是凸地。《说文·土部》:“堪,地突也。”
段玉裁注:“地之突出者曰堪。”堪的
引申义有天;胜任,还与勘察的勘字相通。
舆的本意是车厢
那么何为堪舆?《
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
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
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
易经》曰:“
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
阴阳交泰,
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从宏观上讲,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发展的快。比如香港、台湾、韩国、
新加坡,在二十世纪中叶,
亚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得风气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经济飞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被称作
亚洲四小龙。然而当你去研究他们时发现,他们所处位置不同,
语言文化不同,
经济体制也不同,但是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环海地区。这种现实情况与风水理论不谋而合。而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我国,也是沿海地区较内陆发展更为迅猛。当然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风水理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自古以来,风水学界的著述,汗牛充栋,浩若烟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派别林立,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形势派注重峦头方位的结合,理气派注重
时运生克的原理,虽各有所长,但上升到一定层次,其结果、效应却是一致的,可谓是殊途同归。
当今风水门派不过八宅、玄空、
杨公风水和过路阴阳四大派系。当然还有其它派别,但都是创立时间不长,或是以上四派的分支。
1、八宅派 由唐代著名僧人一行所创,他精通历法和天文,著有《
大衍历》。其理论核心是以八卦套九星配八宅为基础,结合
九宫飞星的流年运转,把人分为东四和西四两命,纳入整个风水体系当中,真正实现了天(九星)地(八卦)人(九宫)三者合一的完美境界,是河图洛书最直接的体现。理论深合
易理,源于河洛,其内容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在经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日益完善,发展成为风水界的一个重要派别。
2、
玄空派 此派也是当今风水界的一大门派,以“沈氏玄空学”为最,属理气派,其内以洛书九星(一白水星、二黑
土星、三碧
木星、
四绿木星、
五黄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为根本,外取
自然环境的山水实物为依据,结合三元
运气学说,通过排龙立穴、飞星布盘和
收山出煞等独特的术数运算,往往应事如神,让人叹为观止。其理论精髓深刻地反应了天道运行,地势相应的
自然法则。
3、
杨公派 杨派也是起源于唐朝,是时任光禄大夫的
杨筠松所创,当时他掌管灵台地理,在堪舆奇书《禁中玉函》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创立杨派风水。其理论基础分五大类,即“龙、砂、水、向、穴”,也就是“寻龙、觅水、观砂、立向、定穴”。由于其实效性立竿见影,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风行大江南北,直到今天。杨公代表作著《
疑龙经》、《
撼龙经》、《葬法十二杖》、《
青囊奥语》等。杨公风水对联:
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
横批:风生水起 ,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综上所述,堪舆之学,博大精深,关乎人运家运乃至国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次
世界大战前夕,都有
彗星出现,这或多或少地都说明了天象运行,地道从之的理论。就象哲人所说: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
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变,而地气应之。因此,我们应努力挖掘风水学之精髓,弘扬我
华夏民族之灿烂文明,广推四海,造福众生。
设计学
什么是“堪舆设计学”?运用中国古典哲学
阴阳学说和堪舆学说进行
创意思维的设计科学叫做堪舆设计学。
国际东西方大学研究员
董斌先生对中国堪舆设计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风水学对于世界来说其不仅仅是一门选择地理位置吉凶和好坏的学问,其所深具有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创意思维的堪舆设计学,也应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平面和立体设计中,运用阴阳哲理完成具有艺术美的作品,无论是对空间的选择和设计还是对物品的选择与设计,都非常切合人们的审美欲望和心理欲望,我无法把这项设计叫做阴阳设计学,因为它同时涉及到人们对于自己生存和居住的空间的选择和设计,因此我把它叫做堪舆设计学更合适,既然选择和设计,那么他就有一个章法,其基本理论就是中国的阴阳学说和堪舆学说。因此,把这门运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和堪舆学说进行创意思维的设计科学叫做堪舆设计学,科学也罢,迷信也罢,只要人们需要,这个
社会需要,看起来很美好,很符合人们的心理冀望和感情冀望,这足以当成一门美学设计学和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堪舆设计学,它包括对空间的设计和选择,对时间的设计和选择,还有对物质的设计和选择。
2008年10月14日《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对
武汉科技大学“建筑与风水”
选修课开课进行了报道,华尔街日报发出公正的评论说,“风水学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建立在
道家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是一种结合了地理、建筑和伦理等多方面学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风水的原则多年来被应用于家庭住房的建造和布局以及房间、门窗的朝向及物品摆设的位置安排,以便更好地保存对人有益的能量”。
美国有十七所大学开设易经风水学等专业课程。至少有十二所“风水”专业学校,提供长达一年的课程,美国的
建筑设计院或室内设计学院,都会提供资金给风水学校,每逢周末,无论是内陆的小镇还是沿海的都市,成群的听众会拥入教室;究竟有多少人听通“风水”的课,还没有确切的
统计资料。
堪舆流派
(1)形势派
(2)形象派
(3)形法派
(1)八宅派
(2)命理派
(3)三合派
(5)三元九星飞星派
(6)五行派
(7)玄空大卦派
(9)九星奇门飞泊派
(12)廿四山头派
(13) 星宿派
(14)金锁玉关派
堪舆原则
综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提出如下“董墅评
科学堪舆学十八原则”:
科学
风水学,就是以中国古典堪舆风水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多学科科学相关学科进行最佳
地理位置选择和布置的学说。
整体
系统原则 An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System
因地制宜原则 Being Suitable and Appropriate to the Restriction and Limitation of the Site
生态修复原则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建筑景观原则 andscape of
architecture山水选择原则 Bound by Mountains and Near Water
负阴抱阳原则 Carry the Yin and Embrace the Yang
观形察势原则 Observe the Form and Examine the Configuration
地质检验原则 Examine the Geology of the Land
水质分析原则 Analyze the Quality of Water
定量规定则 Determine the Amount and the Standard
顺乘生气原则 Take Advantage of the Sheng Qi
适中居中原则 Suitab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Residing in the Middle
审美原则 Aesthetic Appreciations
绿化原则 Greening the Environment
改造风水原则 Feng Shui can be Transformed and Improved.
阴阳调和辩证原则 Yin Yang Dialectics to Achieve Harmony
合时有情原则 Being Timely and Affectionate
化学和物理污染检测原则 Detection to pollu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整体系统原则】
整体
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
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
整体性。《
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
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
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
阴宅须
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
明堂宽大为有福,
水口收藏积万金,
关煞二方
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
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
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贷殖列传》记载:“
太公望封于
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
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
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旧唐书·南蛮传》曰:“山有毒草,虱
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
干栏。”楼下空着或养
家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
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
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
岳阳县渭洞乡
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
莲花。明代
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依山的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 ,从山脚一起到山腰。
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有近百年历史的
武汉大学建筑在青翠的
珞珈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环境,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象环曲的城墙,有个城门形的出入口。山项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显示了
高等学府的弘大气派。
六朝古都
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边有秦淮入江、
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
幕府山;东有钟山;西有
富贵山;南有白鹭和长命洲形成
夹江。明代
高启有诗赞曰:“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
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观形察势原则】
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
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
天山-阴山纬向构造;
昆仑山-
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禹贡》把
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
中龙由
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
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的走向。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弟。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龙脉集结处有
朝案之山为佳。朝山
案山是好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拥着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挡风,并且很有曲趣之情。如《
朱子语类》论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
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
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是
北京城为中心,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
地理环境之优越。
从大
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
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之洪细弦虚紧滑浮沉迟速,就可知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
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察山
川大环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顾之忧,而后福乃大。
【地质检验原则】
风水学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也证明这是科学的。地质对人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土壤中含有元素锌 、钼、硒、氟等。在
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明代
王同轨在《耳谈》云:“衡之
常宁来阳立锡,其地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殖,故人必贫而迁徙。”比《耳谈》早一千多年的《
山海经》也记载了不少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潮湿或臭烂的地质,会导致
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
皮肤病等。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是
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
头晕、
嗜睡、或
神经衰弱。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
地磁,《管子·地数》云:“上有
磁石者,下有铜金。”战国时有了
司南,宋代已普遍使用
指南针,皆科学运用地磁之举。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根据不同的地质形态,分别采用顺逆缩缀开穿离没对截犯顿十二种点穴方法。
杨筠松在《十二丈法》指出:“直冲中煞不堪扦,堂气归随在两(寸)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这就是说要稍稍避开来势很强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
强磁对门窗里住户的干扰。
第四、是有害波的影响,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
线或粒子流,导致人
头痛,旋晕、
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以上四种情况,旧时风水师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能用科学道理加以解释,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措施或使之神秘化。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水质分析原则】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
水白而甘,
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
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
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
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
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
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
浙江省
泰顺承天象鼻山下
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
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
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
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
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但无生物,鸭子和
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
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中国的绝大多数泉水具有开发价值,山东
济南称为
泉水城,
福建省发现矿泉水点1590处,居全国各省之最,其中可供医疗、饮用的矿泉水865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上思县凤凰山有眼常年不涸的乳泉。泉水乳白,用之
泡茶,茶水一星期不变味。江西
永丰县富溪日乡九峰岭脚下有眼一平方米的
五味泉,泉水有鲜啤那种酸苦清甘的味道。由于泉水是通过地下矿石过滤的,往往含有钠、钙、镁、硫等矿物质,
以之口服,冲洗、沐浴,无疑有益于健康。
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
水环境,这条原则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坐北朝南原则】
中国位于地球
北半球,
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
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
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
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
紫外线具有
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
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
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
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
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书》云:“
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
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
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
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就是说要避免
西北风。
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
自然现象的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
【适中居中原则】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适中的风水原则早已在先秦时就产生了。《
论语》提倡的中庸,就是无过不及,处事选择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吕氏春秋 重已》指出: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接,此阴阳不适之患也。”
阴阳平衡就是适中。
风水理论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地协调,房屋的大与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清人吴才鼎在《阳宅撮要》指出:“凡阳宅须地基方正,
间架整齐,若东盈西缩,定损丁财”。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中国历代的都城为什么不选择在广州、上海、
昆明、
哈尔滨?因为地点太偏。《
太平御览》卷有记载:“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洛阳之所以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级差地租价就是根据居中的程度而定。银行和商场只有在闹市中心才能获得更大效益。
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
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还有弯曲的河流。明清时期的帝陵,清代的园林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建的。
【顺乘生气原则】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
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
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改造风水原则】
人们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
周易》有彖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面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
生存条件。
改造风水的实例很多,四川
都江堰就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
岷江泛滥,淹没良田和民宅,
李冰父子就是用修筑江堰的方法驯服了岷江,岷江就造福于人类了。
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
故宫的
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
土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
北海金
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以山势排列。
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
万园之园”。
中国的乡村建设很注重改造风水。如果我们下功夫,花气力翻捡一遍历史上留下下的地方志书和村谱,族谱,每部书的首卷都叙述了地理风水,细加归纳,一定会发现许多改造风水的记载。如深圳、
珠海、广州、
汕头、上海、北京等许多
开放城市,都进行了许多的移山填海,建桥铺路,折旧建新的风水改造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风水学者的任务,就是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城市和乡村的
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人民的健康长寿和经济的发展。
历代名家
在历朝历代所修官吏的传记部分,总有那么几个、十个或者几十个名额要给方技术数者流,这就是所谓的《艺术传》或者《艺文传》,大部分少不了
风水先生,这些
青史有名的风水先生即为“风水名流”。研究和分析这些风水名流的史料、传记,对我们加深认识风水现象尤其是风水先生的变迁过程、职业特点、阶层归属、
社会地位和
文化功能,都不无裨益。
(1)
樗里子,据《史记·樗里子传》载:樗里子,名疾,
秦惠王之弟。因居住
渭南阴乡樗里,故俗称樗里子。为人滑稽,有智囊之名。武王即位后,曾立以为相。
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卒,葬渭南章台之东。死前预言:百年之后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至汉代果然
长乐宫建在其东,未映宫建在其西,
武库正当其墓。
(2)
青乌子,又称
青乌公、青鸟先生,据说活动于秦汉之际,曾著《
葬经》一书,被后世风水先生尊为鼻祖。
(3)
管辂,据《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格曰:“林木虽茂,无形
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元武藏头,苍龙无足。
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
(4)
郭璞(276-324),
东晋著名学者,字景纯,山西
闻喜人。博学,好古代奇文,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著作侍郎,后被
王敦任为
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遂被王敦所杀,据说风水书《
葬书》和《锦囊惊》为其所著。
(5)
陶侃(259-334),东晋
庐江浔阳人(今江西
九江)人,
字行。据称,陶侃曾撰有风水著作《捉脉赋》。
(6)
韩友,据《
江南通志》载:韩友,字景先,东晋
舒县(今安徽
庐江县)人,出仕之前,曾追随学者伍振学习《
易经》,并能图宅
相墓。
(1)
舒绰,据《
浙江通志》载:舒绰,隋东阳(浙江
金华)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
(2)一行(673-727),唐代高僧,俗名
张遂,河北
巨鹿人,精通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
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家们的“界水理论”,有
重大影响。
(3)
司马头陀,根据《
江西通志》记载: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今
南昌)诸山,钦定佳穴170余处,多有所验。一日在拜见
奉新百丈(即禅宗高僧
百丈怀海)时说: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日:“不可”。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
同庆寺”,此地遂成
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其著作有《
水法》传世。
(4)
浮屠泓,僧人泓师,祖籍
黄州(湖北
黄冈),善阴阳算术。
(5)
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西闻喜。唐朝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洞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
(6)
杨筠松,按《
地理正宗》: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
疑龙经》、《
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又据《
江西通志》记载:筠松,窦州人,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
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卒于
赣州,葬于中乐口。
(7)
曾文辿,唐代著名的堪舆大师,江西
于都县人,为杨筠松高弟。文辿于经纬、黄庭、
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年间(915年—920年),游至
袁州府万载县,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
豫章(江西
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著《寻龙记》、《阴阳问答》。
(8)
刘江东,唐代著名的堪舆大师,江西于都县人,为
杨筠松高弟,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辿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于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
杨公所授。
(9)
廖金精,即
廖瑀,字伯玉,江西
宁都黄陂镇黄陂村人。相传其曾
入山学道,长居
虔化县(今江西宁都)翠微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
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廖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
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廖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10)范越凤,字可仪,号洞
微山人,浙江
缙云人,为
杨筠松高弟,作《寻龙入式歌》。
(1)
陈抟,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易学家、堪舆大师。字图南,号
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
亳州真源(今河南
鹿邑)人,隐于
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
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
象数学传统,并把
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
方术和
儒家修养、佛教
禅观会归一流,对
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2)
赖文俊,宋代著名的堪舆大师,因自号布衣子而被称为
赖布衣,江西
定南人。曾任国师之职,后受
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足迹遍布福建、广东,后遁隐山林,不见其踪。他擅于替人选墓穴,曾为罗彦章替其亡妻选墓,批出此墓能令其子在考场中榜,果然其子真的中榜,又据屈大均《
广东新语坟语》记载:“宋有赖布衣者,善相坟地,今广东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谚曰: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
(3)胡矮倦,又名矮仙,徽州
婺源人。江西派第十二代传人,曾做《三十六穴图》与《至宝经》。
(4)
吴景鸾(
吴景峦),宋代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江西
德兴人。为西汉长沙王
吴芮后裔,其祖父吴法旺精通天文、地理。其父亲吴克诚曾师从宋代著名易学家、华山道人陈图南(即陈抟)学习
易经和堪舆之术,受其影响,吴景鸾自幼对风水训练有素、精研有验。
庆历一年(公元1041年),宋
仁宗下昭选拔阴阳家,本郡学官推举吴景鸾入京入试。果然受到
宋仁宗赏识,被授予
司天监正职。然而不久因为论牛首山“坤风侧射,厄当
国母;离宫
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而被下大狱。一直到仁宗去世,才被大赦,出狱后向皇帝献《中余图》,未受赏识,遂佯狂削发,修道与湖北
天门县白云山洞,常往来与饶、信二州(均在江西)。著有《
理气心印》、《吴公解义》、《玄机赋》、《玄空秘旨》等。
(5)
刘潜,江西
南康人,
宋哲宗时人,上世为唐代著名
堪舆家司马头陀,所著《地理诸说》行世。明永乐二年曾于佛像中发现此书。
(6)
蔡元定,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福建
建阳人,为
蔡发(蔡神兴)之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堪舆学家,所作《
发微论》极受后世推崇。
(7)邹宽,字仲容,江西
德兴人。与同乡傅伯通同师
廖金精,得其真传,为相州
汪伯彦卜地葬亲时,曾借堪舆
之言写信说伯彦攻打
金国,末云:“方今环宇人宁,惟幽燕未归版籍,朝迁有意恢复,倘值此时扬威振旅,勿计名位高下,奋力精进,必立希世之功。仆愿策励驽下,相从于凯歌之辰,非妄匕也。若参之已见,微有更改,妄触一机,百关俱废。”对此,伯彦表示同意,只是未能付诸实施。后来,
宋高宗即位,果授伯彦
知枢密院事,
旋进右仆射,与黄潜善哉同居相位。看来,邹宽术艺确实奇诡,不过信中之议却全是妄托空言。
(8)傅伯通,江西德兴人,与邹宽同师廖金精,曾为南
宋高宗选中首都
临安。
(9)徐仁旺,信州(今
江西省
上饶县西北)白云山人,曾上
奏折议迁宋定陵,他主张用牛头山前地,认为山后之地有以下害处:“坤水长流,灾在丙午岁内,丁内直射,祸当
丁未岁中。”对于他的这番话,起初人们并不在意。后来金人犯边,果在丙午年,而丁未年后,诸郡火载相继不断,东南州郡半为盗区。于是人们想起他的预言。
(10)
王伋,字肇卿,一字孔彰,祖籍洛阳,其祖父王讷因论历法有差,被贬江西
赣州。王伋幼年致力科举,因屡试不第,忿而改攻地理,后弃家流浪江湖,因喜爱松源(今福建省
松溪县松源镇)山水,便在此定居下来。王伋深谙堪舆之学,对闽派风水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死后弟子叶叔亮传其《心经》及《问答语录》。
(11)
胡舜申,为
胡舜陟之弟,原籍徽州
绩溪,南宋绍兴年间迁到苏州。根据《苏州府志》记载,其人:“通风土阴阳之术,世传江西地理所与舜申。尝以术行四郭而相之,以为
蛇门不当塞。”著作有《吴门忠告》一篇。
(12)达僧,江西
吉安人。《
吉安府志》说:“达僧,姓刘氏,居安福下村水南院,师
司马头陀,善地理之术,所著有《
撼龙经》、《天元一气》诸书,世有传之者。”关于《撼龙经》的作者是达僧的说法,与一般以为为
杨筠松所作的观点有矛盾。究竟哪个正确,尚待探讨。
(13)铎长老,佛寺中人,真名不详,宋元之际,以形家
数术周游江西。其弟子有南昌刘子南、新建赵之方和
丰城何野云。
(14)梁饶,元代人,家居江西
德兴,精
堪舆术。时值岁暮,摆渡人李翁请其歇息一夜,并设酒款待他。饮至半酣,梁饶大发感慨说:“世上何人能识我,今日时师后代仙。”听到此言,李便向他恳求吉地,梁当即指示穴位,并嘱咐说:“贵从武功来,祸后福始应”。后来李翁便葬在所选之穴。不几年,其子以罪戌安徽
定远,生下一子,被朱元璋收养,赐以
国姓,复
赐姓沐,单名一英。此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从
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死后追封
黔宁王。沐氏从此继承云南王位,与明代相始终。
明清时期的风水名流
(1)张宗,为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的后裔,精青乌之术。元末,避陈友谅乱,改名隐居皖南
青阳,
贵池一县凡是经过他
卜选的葬地,其家一般留有标记。明洪武十二年曾应朱元璋要求,随军观察行军途中的山川形势。
(2)
目讲僧,《
宁波府志》称:“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
姓字。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尝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明末来鄞,善堪舆术,为人卜葬无不奇验。尝曰: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云。卒死于鄞。凡邑中大家官族,其先进坟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书绝无,刊本多为后人委托,世鲜有得其
传者。”
(3)
孔闻星(1620~约1705),明代堪舆学家、僧人。又名为
如玉彻莹,
孔子第六十二代孙(
圣裔)。浙江
宁波四明山人(原籍山东)。幼而颖悟,随母舅丈华金公传授地理诸书,日诵青乌万言,以
风水术扶危济世。撰写《地理原真集》(即传世之《绘图地理直指原真》)。擅书法儒学,其礼佛之余精通相宅、相地之法,毕生研究风水历算,对趋吉避凶了如指掌,被誉为“真神仙”。大部分著作成于指归庵,传世作品有《选择要诀》
稿本和《地理原真》等。
(4)周仲高,明人周仲高精天文地理之学,足迹遍及东南。时方承平,社会安定,可周仲高却自浙江钱塘搬到江苏
昆山居住,并说天下兵祸将起,“吾卜地莫如
娄江善”,后来果然钱塘毁于兵祸而昆山无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庙宇,相方、定位、卜日、选辰皆出其手。由于术艺精到,县令派人为其画像,以示赞扬。
(5)渠仲宁,明代腾县(今山东省
滕州市)人,据《
兖州府志》载:他曾遇异人授风水之术,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
朱棣驾幸南京,驻跸于滕,曾召见仲宁,试其才学。仲宁指着一处,说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挖掘,果然得之。
(6)杨宗敏,明代浙江
绍兴新昌县人,
永乐年间,有异僧为避官府捉拿,躲藏其家,授其堪舆之术。宗敏遂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立穴作向,倒杖也不爽
毫厘。时人称之为杨地仙。
(7)
廖均卿,江西省
兴国县梅窖乡
三僚村人,
明十三陵陵区的首席选择家。其先祖为唐宋时期的著名堪舆家
廖瑀。据
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
礼部尚书赵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于
昌平县东黄土山。及车驾临视,封其山为
天寿山,以七年(1409年)五月
己卯作
长陵,……自是列圣因之,皆兆于长陵左右而同为一域焉。”
(8)
非幻和尚,浙江
衢州宝陀庵住僧,谙熟儒书,精通地理。尝应召选择昌平天寿山风水。事后赐以金紫。永乐十八年,
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赠他为“
五官灵台郎僧录司右阐教”。
(9)游朝宗,明徽州
婺源人,为天寿山(
十三陵)
陵域的主要选择家之一,曾受到
永乐皇帝的褒赏。
(10)裴士杰,明初著名堪舆理论家,曾主持编写《
永乐大典》中有关风水问题的条目。
(11)
骆用卿,浙江
余姚人,精堪舆术,为明十三陵之一的永陵陵址的主要选择家。早年游学不第,以经术
设馆授徒。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历任兵部
员外郎,侨居通州(今北京
通县)。
嘉靖年间,经
大学士张孚敬推荐,骆用卿为
明世宗朱厚熜在昌平
天寿山十八
道岭选择了陵寝所在,此
岭后被赐名阳翠岭。
(12)谷宗纲,字以张,明浙江温州
永嘉县人,精青乌家言,考验精晰,然耻以术鸣,托
情诗酒,有诗文若干卷行世。
(13)徐善继,江西
德兴人。初补本邑庠生,因亲丧未葬,故与弟善述究心堪舆之学。因为吴景鸾遗书于天门白云洞,遂深明其奥。指示阴阳休咎每每灵验。驰名于
闽越各县。其易学知识之博,也深得当时士大夫钦佩。所著有《
人子须知》等。
(14)汪朝邦,字用实,明徽州
婺源人。为人笃厚,科举失利,弃而攻医,尤精形家言。
(15)江仲京,字林泉,明徽州婺源人。精堪舆之学,与其兄江抱日、江东白被时人合称为“婺东三仙”。
(16)奚百川,安徽
望江县人。据明《
太平府志》载:奚百川,本府望江人,“善堪舆,本乡及桂诚诸里阴阳二宅,皆其所定。迄今族大人稠,科举蝉联。人推为吴宽、
张宗道之亚。”
(17)李绑祥,字和征,徽州婺源人。天资颖悟,博贯青囊星学,尤得阳宅真传。卜筑应验,本地士大夫对其十分敬佩信服。
(18)李景溪,徽州婺源人,赋性灵异,精通阳宅、
星相、历法诸学,所著有:《阳宅秘诀》、《雷霆心法》等书。
(19)徐懋荣,字野云,为武功伯
徐有贞第四世孙。精风水术,为苏州文人
张凤翼、
周天球、
文彭、文嘉辈所推崇,晚年与诸君唱酬为乐。
明万历二十三年(1605年)卒,享年七十一岁,其长子徐太衍继承其业,其三子徐永镇也著有《堪舆录纂》八卷。
(20)
张储,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学士
张位之弟。堪舆医卜、
风鉴之术,无不精通。明万历时,曾游览
辽东,回来后对人讲:“吾观王气在辽左。又观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富贵,闾巷儿童走卒往往多王候将相,天下其多事乎?”听者以为他胡说八道,皆未在意。不久,
清兵入关,恰应其言。
(21)闵德裕,字昆冈,清代湖北
广济县人,常穿短后之衣,戴茅蒲之笠,蹑芒织之屦,遍走山川原野,相其阴阳,察其泉脉,然后绘成图册藏于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风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
(22)
蒋平阶,《清史稿·艺术传》载:蒋平阶,字大鸿,江苏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孤,其祖命学堪舆之学。“十年始得其传,遍证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一年始得其旨;又十年始穷其变。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虽
大荒内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辩证》。取当世相传之书,订其纰缪,析其是非,惟尊唐
杨筠松一人,
曾文遄仅以筠松以传。……自言事贵心授,非可言罄;古书充栋,半属伪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辩证》一书。”其弟子有
丹阳张仲罄、
丹徒骆士鹏、
山阴吕相烈、
会稽姜尧、武陵胡泰征、
淄川毕世持。“平阶生于明末,兼以诗鸣清初,诸老多与唱和。地学为一代大宗,所造
罗经,后人多用之,称为蒋盘。”
(23)
章攀桂,字淮树,安徽桐城人。
乾隆时曾在甘肃某地任知县,累升至江苏松太兵备道。据《清史稿·艺术传》的说法:此人“有吏才,多
术艺,尤精形家言。谓:
近世形家诸书,理当辞显者,莫如明
张宗道《
地理全书》,为之作注,稍辨正其误失。大旨本元人《山阳指迷》之说,专主形势。攀桂既仕显,不以
方技为业。自喜其术,每为亲族交友择地,贫者助之财以葬。“ 后因案件被牵连被乾隆革职,丢官后,他散居江宁,晚年耽溺禅理,著作有《选择正宗》行于世。
(24)
叶泰,字九升 ,清代徽州
婺源人,著作有《山法全书》十九卷行世,影响甚大,被收入《
四库全书》中。该书囊括了前人堪舆之说,而以己意评析,亦同附以己作。大旨以
杨筠松、吴景鸾二家为主。其论
峦头阴阳,尤尊杨公,而避
廖金精之说。
以上编者对历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风水先生进行了简略的介绍。由中不难看出:他们或出身名门望族;或出身贫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观;或游历州郡之间;或以堪舆谈福祸;或借
风水论政治;或因相地而发迹;或凭择地而扬名;或设馆授徒,秘传其术;或看书立说、公诸天下;总自,各有一套绝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种情趣,各有一番经历,因而也各有一类活法。从中,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风水先生和风水先生的形形色色。将这些资料传记串联起来,综合归纳,我们便会改变那种一提起风水先生就想到手提罗盘、胡诌乱咒、骗人钱财的“风水佬”的
思维定势,对风水和风水先生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