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
八卦之一,代表火;
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
象思维。“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
刘基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经历了元朝官场上的四起四落,正值其人生的低谷,使得他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
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
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
人才观、
哲学思想、
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
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
青田县南田乡(今属
浙江省
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
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
政治家、道士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
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
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
宋濂、
高启并称“
明初诗文三大家”。
启示
一般认为,脍炙人口的寓言体政论散文集——《郁离子》,是
刘基对蒙元王朝彻底失望、隐居
青田故里而著。《郁离子》作为刘基为天下后世“立言”的不朽名著,其
创作动机与学理体系,吴从善《〈郁离子〉序》称云:“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23]刘基高弟
徐一夔《〈郁离子〉序》称:“郁离者何?
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
刘基在《郁离子》末了也提到:“仆愿……讲
尧舜之道,论
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24]《郁离子》确是一部为后代“立言”的经世名作。[25]
刘基《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26]在这点上颇似《
庄子》的语言风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兹举数例以说明:
《庄子·
齐物论》中有“朝三暮四”的
寓言故事:“
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27]《郁离子·天地之盗》篇则痛斥艾大夫“使役民”的权术,而主张“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恶”的养民观,刘基以为艾大夫之术“无非朝四而暮三”,并无实质改变。[28]刘基在《郁离子·瞽聩》篇中又对“狙公赋茅”的寓言进行改写,旨在说明百姓造反起义、反抗剥削压迫的
正义性与
合理性,实对“有道伐无道”的汤武革命论的讴歌与赞美: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
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于庭,使老狙率
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
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29]
不难看出,庄子笔下的“众狙”尚未开化,处于蒙昧愚钝状态,“狙公”与“众狙”是一种饲养与被饲养的关系;刘基笔下的“众狙”已经摆脱愚昧,要求获得自由、新生,实即对反抗压迫、造反革命精神的一种肯定。
《庄子·
逍遥游》有“
蟪蛄不知春秋”的例子,[30]意指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郁离子·螇螰》篇称螇螰“冬春不知也”,[31]显然源于《庄子》,因为“螇螰”即是“蟪蛄”,即一种寿命很短的蝉。《
庄子·秋水》有“
鸱得腐鼠”句,[32]《郁离子·
神仙》篇则有“
鸱鸮之见人而吓也”[33]的引用。《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
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34]庄子与
惠施的对话向我们阐释了“无用之木”之“不夭斤斧”的道理。刘基在《郁离子》中也有征引“樗以恶而免割,娄瓜以苦而不烹”[35],也是同样的事理。
除却《郁离子》,刘基的众多诗文中也有许多《庄子》痕迹。《杂诗四十一首》中“大鹏
抟扶摇,斥鷃笑蜉蝣”即借用了《庄子·
逍遥游》中大鹏、斥鷃与蜉蝣的故事。刘基《樵渔子对》藉“隐者之口”说明了“全身避害”的“中心问题”:“贵贱,命也;穷通,时也。是以鷃雀不思霄汉之翔,
麋鹿不羡攀援之能,故能全其身。”[36]刘基这里引用《庄子·逍遥游》篇中之“鷃雀”与《
齐物论》中之“麋鹿”的原型,来说明如何“全身”的法则。《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典故:“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37]而“物化梦蝶”也是晚年刘基的渴望,刘基有多首“梦蝶”诗作,比如《睡起》诗“病身只与睡相宜,觉来却怪庄周蝶”,[38]《秋兴》诗“谁遣庄周化蝴蝶,不胜憔悴为花愁”句,[39]就说明了这一点。
《庄子·应帝王》还有“
七窍出而混沌死”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40]庄子笔下的“混沌”喻指一种因循自然、无知淳朴的婴儿状态。刘基
古乐府诗《上云乐》中的“老胡”形象就取材于《庄子》:“西天老胡名文康,自从
盘古到今日,不老不少,气体充实如婴孩。性情和易颜色好,恰似初酿匐萄醅。激之而不见其怒,挠之而不见其咍,甘之而不见其喜,苦之而不见其款。所以于物无所忤,于人无所猜,于事无所碍,于艺无所能,不生不死在人世。”[41]“老胡”自盘古开天辟地以降,
日常起居生活一直处于“混沌无孔窍”的状态中,对身外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皆“不识”,与世无争,“不生不死”。这个“老胡”形象实际上就是庄子笔下的“混沌”的翻版。
目录
千里马第一
千里马
规执政
乱几
献马
燕王好乌
请舶得苇筏
喻治
抟沙
论智
鲁般第二
鲁般
九尾狐
萤与烛
德胜
德胜续篇
豺智
玄豹
蚁垤
惜鹳智
西郭子侨
救虎
采药
梓与棘
蛰父不仕
化铁之术
石羊先生
灵丘丈人
刑赦
贾人
五丁怒
云梦田
瞽聩第五
祛蔽
越王
即且
术使
祥不妄集
规姬献
豢龙
采山得菌
枸橼
泗滨美石
子余知人
燕文公求马
养鸟兽
蛩蛩駏虚
致人之道
韩垣干齐王
噬狗
卻恶奔秦
乌蜂
论相
使贪
去蠹
蟆蠛第七
蜈蜿
德量
鳘辫失笑
造物无心
秦医
不为不情之事
荀卿论三祥
论史
天地之盗
治圃
芈叔被黜
民怨在腹
力与智
省敌
辞祸有道
秦恶楚善齐
九头鸟
一其心
造舟者操舟
诚则明
屠龙子与都黎奕
虞孚第十
虞孚
知一不知二
狸贪
齐人好诟
好贿
见利不见害
识宝二
郑人学艺
弃农为驺
多疑与侥幸
天道
夺物自用
东陵侯问卜
气与情
牧民
牧缎第十二
牧狼
割瘿
乌鹊之鸣
世事多变
食缑鲐
说秦
刍狙亡乘马
激不激
楚巫
公孙无人第十三
公孙无人
焚人养猴
良心
石羊先生自叹
鹰化为鸠
寡悔
晚成
蛇蝎第十四
蛇蝎
鹧鹚好音
熊蛰父论乐
招安说
盗簟
汪罔与僬侥
神仙第十五
神仙
贪利贪德辨
岳祠
天下贵大同
麋虎第十六
麋虎
躁人
立教
应侯止秦伐周
树怨析
中山之酒
论物理
羹藿第十七
羹藿
大智
安期生
重禁
七出
九难第十八
难一
难二
难三
难四
难五
难六
难七
难八
难九
《郁离子》序——吴从善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
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于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
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假言以自见哉!及其后也,虽
孔子之圣可大有为,而犹不免述怍以传道,况其下乎。然则必假夫文以自见者,盖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为学既不获措诸设施,道不行于天下,其所抱负经画可以文明治世者,独得笔之方册,垂示千百载之卜。知而好者,或得以行,是亦吾泽所及,其志岂不为可尚矣夫?然自
秦汉而降,能言之士何限,非不欲如前所云也。率多淫于异端,失于伪巧,诡而不正,驳而不纯,弗畔夫道固鲜。人苟用之以求致治,殆犹适燕而南其辕乎。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喻焉而当,辩焉而彰,简而严,博而切,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不袭履陈腐,而于圣贤之道若合符节,无一不可宜于行,近世以来未有如《郁离子》之善者也。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呜呼,此宁虚语哉?从善步尝受读,叹其义趣幽赜,岐绪浩穰,或引而不发,或指近而归近,懵乎莫测其所以然,逮阅之之久,触类而求,然后稍得窥夫涯涘。窃譬诸医师之宠,一药必治一病,玉石、草木、禽兽之属皆可以已疾延年,无长物也。此其为书所以深得古君子立言之旨,使其得君而措于用,其文明之治益天下后世为不薄,讵止度越诸子而已耶?是书为诚意伯刘先生所著,先生尝自任以天下之重。于经纶之道,开物成务之学,素所蓄有,曾有以其概翊当今之运,辅大明之业,昭昭矣存诸方册者。故
御史中丞龙泉章公虽已刊置乡塾,然未盛行于世。先生之子仲璟与其兄之于荐谋重刻以传。嗟呼,兹岂一家得而私之者哉!僭为叙其大略,俾贻方来云尔。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诸生吴从善序。
《郁离子》序——徐一夔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
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
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
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
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
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
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
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
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
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内容节选
1
郁离子居山①,夜,有狸②取鸡,追之弗及③。明日,从者④擭其入之所以鸡⑤,狸来而絷焉⑥。身缧⑦而口足犹在鸡⑧,且掠且夺之⑨,至死弗肯舍⑩也。郁离子叹曰:“
人之死货利者⑾,其亦犹是也⑿!”
注释
①居山:即“居于山”,在山中居住。
②狸:亦称“狸子”、“
狸猫”,善伏之兽,栖息
于森林、
草丛间,常出没于
城市近郊。以
鸟类、鼠、蛇、蛙等为食,常盗食
家禽。
③弗及:没有追上。弗,不,没有;
④从者:仆人。
⑤擭(huò)其入之所以鸡: 擭,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这里作动词。句意是把鸡放在擭中,再在狸进入的地方设置上这件擭。
⑥絷(zhì)焉:拘囚在擭里。焉,兼词“于之”指“在……里”。
⑦缧(léì):本为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是“拘禁”的意思。
⑧口足犹在鸡:(狸)嘴还咬着鸡,脚爪还抓着鸡。犹,尚且、还。
⑨且掠且夺之:一边使劲地咬,一边用爪强夺那死命挣扎的鸡。且……且……,一边……一边……。
⑩舍:放开。
⑾人之死货利者:即“死于货利的人”。“之”是
定语后置的标志。“死货利”是“人”的定语,后置。
⑿其亦犹是也:大概也像这样吧!其,大概,表推测语气;亦,也;犹,像是。是,这,代词。
译文
郁离子居住在山上,夜间有只
野狸子偷
他家的鸡,起来追赶,但没追上。第二天,仆人在它钻进来的地方安置了捕捉工具,并用鸡作诱饵。就在当天晚上捉住了那只野狸子。(狸猫)的身子虽然被缚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紧紧的抓住鸡。仆人一边打一边夺,(野狸子)到死也不肯把鸡放下。郁离子叹了一口气说:“为钱财利禄而死的人们大概也像这只狸猫吧!”
2
注释
翻译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
漂着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
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了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赏析
俗话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尤其是在经商时,对顾客的诚信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商人,没有做到这一点,即使是“济阴之巨室”,他的钱财又能保持几何呢?一个不诚信的人,无法赢得大家长久的尊重。如果有人不诚信,即使他富可敌国,也会像这个商人一样,遭人唾弃。
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3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
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
⒈狙:一种大猴。
2.旦日:清晨。
3.部分:组织并分配。
⒊之:到。
⒋求:寻找。此指采摘。
5.什一:十分之一。
6.自奉:奉养自己。
7.棰:打。
⒎患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
⒏树:动词,种。
⒐与:同“欤”,吗。
⒑假:如果。
⒒为之役:被他奴役。
⒓既:完。
12.寤:同“悟”,醒悟,觉悟
⒔相与:一起。
14.柙:关野兽的笼子。
⒕卒:终于。
⒖馁:饥饿。
16、以为:把……当做。
译文
楚国有个以养
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
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的猕猴率领(其它
猴子)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不给(狙公果实),(狙公)就鞭打他们。猕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
小猕猴问众多猕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多猕猴说:“不是,(果实)是天生的。”又问:“狙公不能得到(果实)(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多猕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役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猕猴们全领悟了。 那天晚上,众多猕猴一起等到
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
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启示:通过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
封建社会统治者对
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说明人民一旦觉悟,群起反抗,统治者就只有冻馁而死。
阅读训练
1、写出文中两个
通假字和
索通的字。 答:通假字:1.与,通“欤”,吗 2.寤,通“悟”
2、将下列句子译成
现代汉语 (1) 赋什一以自奉。 答: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
(2)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答: 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4
智伯围
赵襄子于晋阳,使人谓其守曰:“若能以城降,吾当使若子及孙世
世保之。”守者对曰:“昔者中牟之郭圮,有螇螰堕于河,沫拥之以旋,其翅拍拍,殸 见而怜之,游而负之及陆,谓殸曰:‘吾与子百年无相忘也。’殸振羽大笑曰:‘若冬春之不知也,而能百年无忘我乎?’今
晋国惟无人而壅,女以天盈,盈而恃 之,是壅祸也。壅祸恃盈以虿尾于人,天实厌之。晋阳朝亡,女必夕死,死,予不寒犹及见之,其何有于子及孙?”是夕,智伯为韩魏所杀。
翻译
智伯在晋阳包围了赵襄子,派人对守城的人说:“倘若人能用这座城投降(我),我可使你以及你的子孙世世代代保有此城。”守城的人回答说:“从前
中牟的城倒塌了,有一只螇螰掉到河里时,水沫拥着它而旋转,它的翅膀不停地打着水,这时有一只
蝼蛄见了就怜悯它,游过去就背着它到了岸上,螇螰感激地对蝼蛄说:‘我和我的子孙百年以后也不会忘了你啊。’蝼蛄振翅大笑说:‘你的生命短暂得连冬天春天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百年以后不忘记我呢?’如今晋因为没有人而被围困,你凭着天然的有利条件而骄横自大,骄横自大就依赖它,这是围困的灾祸啊。围困的灾祸依赖骄横自大,就像用蝎毒害人,上天实在厌恶这样做,晋阳早晨被攻破,你必定在晚上死,我即使死了,我的尸骨未寒还能来得及看到你的死,那又怎么能对我的子孙后代有什么影响呢?”这天晚上,智伯被韩魏所杀。
古籍级别
2020年10月30日,入选第六批《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