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妇,男,战国
晋国人,冯妇是人名,不是说此人
是姓冯的妇女。见《
孟子·
尽心下》。文章一句“卒为善士”可得出冯妇的性别。士,在
古汉语中有多种解释。如:士民、士子、军士等等,但是除通假“仕女”外却无一不是男子。而古汉语中的“士女”当作“男女”之意,非一端也。一般说来,“士”的称呼多用于
成年男子。如《诗· 郑风·女曰鸡鸣》中“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可意译为:老婆说公鸡叫了快起床 ,老公说太阳还没晒屁股。又如《
论语·
泰伯》中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显然是指男子。
简介
词目再作冯妇
发音 zài zuò féng fù
释义:再作:重做;冯妇:人名。
词义:比喻再干旧行业。
示例
曾经有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再作冯妇的。——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冯妇“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立志成为善人,不再博虎,但受不了众人怂恿,又重操故技而为士者所耻笑。后常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如“重作冯妇”或“又作冯妇”。
人物出处
《
孟子·
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翻译:
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冯妇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众人都很高兴,这件事却被士人们当成了笑话。”
简析:士人们讥笑他什么?
讥笑他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打虎的勾当,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弃了。所以,“再作冯妇”作为一个相关成语,是指人应该见机守义,不应因环境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原则。简言之,就是不应“再作冯妇”。
但我们从
孟子这段话的语气里又感到他并不是
完全否定冯妇的作为,因为“再作冯妇”实际上得到众人的拥护,而只是士人们在讥笑他。难道孟子竟会因为怕士人讥笑而不再去劝齐王开仓救民吗?
关于这个问题,
朱熹有个解释,他认为主要因为孟子说这话的时候,是
齐王已不愿意用他,不愿意听他的话了,而孟子自己也知道这个情况,已准备离开齐国了,所以才有这种说法。
可见,孟子说这段话时是处在一种矛盾的心态中,正如冯妇再次打虎,“再作冯妇”一样,不再次去打虎吧,众人正有危难需要自己。再次去打虎吧,又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与主张,且为士人所讥笑。孟子也是一样,不去再劝齐王吧,灾民的确需要救济。再次去劝齐王吧,明知他不会听,而自己正准备离开齐国,再去劝他,不是又放弃了自己离开齐国的打算了吗?何况,如果自己现在还要去劝齐王,必然受到齐王身边一批被重用的人的讥笑。权衡的结果,还是不准备去“再作冯妇”。其实,学生陈臻是了解老师的处境和心情的。所以在向老师提出大家的愿望后马上又说 “殆不可复”。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之所以说出再作冯妇的典故,是表明了他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把握,一种审时度势。这正如赵歧注《孟子》说:“可为则从,不可则凶。言善见用,得其时也非时逆指,犹若冯妇。暴虎无已,必有害也。”这可以说是 对孟子心态的深刻揭示。
那么,这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应该认为,是不是“再作冯妇”并不绝对,关键是要审时度势,把握自己。如果“可为”, 如果“见用”而“得其时”,再做一次冯妇也未尝不可。如果“不可”,如果‘非时逆指”,则不可“再作冯妇”,以免“暴虎无已, 必有害也”,而且还会受到有识之士的耻笑。
古人名字与性别
名字是一个人的呼号,是区别此人与彼人的重要标志。现在,人们起名时非常注意它所包含的意义,而我国古人起名字,并不注意这些,为了方便呼叫,古人曾以天干作名字,诸如太甲、
武丁、
盘庚、高辛之类即是,更有图简便者,竟将数目字当作名字。
到了后来,根据男女的不同特征,男人的名字多取义于勇猛威武,而女子的名字则多用花草芬芳。这样,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判定一个人的性别。
以上所言只是一般情况,在古人中,有时却不容易从名字上区别出男女来。比如冯妇、徐夫人、丁夫人、阎艳等他们都是男人。在古代,男性起个十足女人名字的,实在不乏其人。例如,
鲁隐公的名字叫息姑,《
史记》中
恶来的儿子名叫
女防,《
后汉书》有一男人取名鲁女生。还有,后魏昭成帝之子取名阏婆,唐朝的
李君羡其小名叫五娘,五代时后唐有个刺史李存儒,他的原名叫杨婆儿,后来
唐庄宗赐他姓李,取名存儒,才从名字上恢复了男性。
历史上也有不少从名字上看似男性,而实际却是女性的人。
汉武帝的卫夫人字子夫,她二姐名少儿,汉代受
霍光太太之命去毒死
许皇后的女医,姓
淳于,名衍,字少夫。《后汉书》中鲍宣之妻姓桓,字少君。
三国时
吴王孙权小女名小虎。孝武帝路太后名惠男,
陈武帝的章皇后名耍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还有更奇怪者,南齐时,宫女
韩兰英在宫中教授宫娥习文艺,到了晚年,宫中的人都称她为“韩公”。
由于以上所提及的男为女名和女为男名,我们发现,从名字上很难正确地区分性别。所以在读史时,我们应该认真区别,以免引起误会,闹出笑话。
相关寓言
冯妇搏虎
东瓯①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②,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③之贾人适晋,闻
晋国④有冯妇⑤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⑥、玉二珏⑦、文锦十纯⑧,命贾人为行人⑨,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⑩,虚左⑾,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⑿,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⒀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⒁,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注解
① 东瓯(ou1):瓯,浙江温州地区及其附近。
③ 海隅:海边,靠近海的地方。
④ 晋: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及河北南部一带。
⑦ 珏(jue2):本作“珏”,指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即白玉一双。
⑧ 纯(tun2):匹、段,指绸帛。
⑨ 行人:使者的通称。
⑩ 驾:古时帝王车乘的总称。
⑾虚左:古时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兵客叫“虚左”。
⑿馆:寓居。
⒀攘(rang3)臂:捋起袖子,伸出臂,形容准备搏斗的姿态。
译文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靠海边的地方,有一个商人到了
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十匹、
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以左为贵),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到。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评语
由于言语不通,火虎不分,一字之差酿成房毁人亡的悲剧,令人啼笑皆非。因此,办事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马虎从事,似是而非,必然闹出笑话,甚至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