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
中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
汕头市(Shantou City),简称“汕”,别称鮀城、鮀岛,广东省辖地级市,是潮汕四市之一,著名的华侨之乡,广东副中心城市,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北邻潮州市揭阳市,西邻普宁市,东南濒临南海。汕头下辖7个区县,总面积219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户籍总人口为579.34万人,常住人口为555.75万人。该市方言是潮汕话
名称衍变
韩江上游泥沙沉积海滨,在潮起潮落的海浪作用下,形成沿海条状高地,谓之沙陇,沙陇脊起处名“汕”,成片区域就叫“沙汕坪”,濒海开端处称为“沙汕头”,汕头故此得名。
汕头市区因三面环水,历史上曾是半岛,过去海湾盛产小鱼鲨鮀,故称“鮀岛”。
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
汕头地域始于秦汉晋时期的南海郡揭阳县地,历代长期属于潮州府(涵盖今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及梅州市属的大埔、丰顺二县)。
汕头地处潮汕三江出海口,原为一个海边渔村,宋代起属潮州揭阳县。
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潮州海阳县永宁、延德、崇义三乡,设置潮州揭阳县,宋朝当时的揭阳县辖地为今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大部分、汕头市区、澄海县一部分,潮州市的庵埠以及丰顺县的一部分。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前,当时揭阳县辖3乡12都,今汕头金平地域为潮州揭阳县延德乡的鮀江都、鳄浦都及蓬洲都3都的地域。
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为“厦岭村”。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潮州海阳县怀德乡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割潮州揭阳县延德乡之鮀江、鳄浦、蓬州3都,饶平县之苏湾都共7都,设置澄海县,隶属潮州府,其县治设于下外莆之辟望村(今澄城)。当时澄海县辖2乡7都,汕头金平地域为澄海县延德乡的鮀江都、鳄浦都、蓬洲都3都的地域。
明嘉靖九年(1530),现在的外马路老妈宫一带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称作“沙汕”。
明万历三年(1575),沙脊积聚成片,称作“沙汕坪”。
清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设粤海关,庵埠为第三总口,下辖16小口,其二、三为“溪东口”“汕头口”。这片滨海浮聚新区,于是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汕头口”。这是清政府为了对停泊港口的外国船舶及货物进行稽查、征税而设立的关税口,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汕头”二字的记载。
为抵御倭寇,这里成为了潮州府的海防重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在现在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称作“沙汕头”。以后,清廷在这里设站收盐税,简称“汕头”。
清嘉庆十四年(1809),因商船停泊越来越多,称作“沙汕头港”。
清道光至咸丰前期,沙汕头炮台所在的沙汕头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脱颖而出,逐渐成为潮汕地区商船停泊的总汇。
近代时期
清咸丰三年(1853年),粤海关在汕头妈屿岛设立潮州新关,也称“常关”,取代了庵埠镇作为潮州府海关总口的地位。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咸丰八年(1858年),中英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潮州被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清咸丰十年(1860年),潮州府汕头港开埠,称“汕头埠”,属潮州府澄海县鮀浦司辖下。汕头开埠后,清政府在妈屿岛岛西侧设立被洋税务司控制的潮海关,是汕头海关的前身。
清同治六年(1867年),惠潮嘉道在潮州府汕头埠设立行署。近代以来,随着汕头逐渐演变为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潮汕并称,“潮汕地区”的名称由此而来。
1908年成立了汕头自治研究会,1909年成立了汕头镇自治议事会。
中华民国成立后,汕头市域先后隶属广东省的潮循道、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民国时期,潮州安抚使、潮梅镇守使、潮循道、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等均驻汕头,汕头便逐步取代潮州,成为潮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14年,设立潮循道,驻地汕头,管辖潮州、循州二州地,辖县二十五。
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自治法。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为汕头设市的萌芽”。
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与澄海县分治,汕头成为广东第二个设市的城市。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期间,周恩来同志指导创建潮汕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汕头特别支部。是潮汕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也是潮梅地区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以后各个县党组织的成立都是直属中共汕头特别支部,中共汕头特支成为了领导指导其他各县党组织和革命的核心力量。
1926年初,设立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驻地设于汕头,管辖范围为惠州、潮汕、梅县和海陆丰共25个县。周恩来就任行政委员,领导惠州、潮汕、梅州三个地区的行政工作。
1927年4月,在东江地区设立了东江特委,东江特别委员会负责指挥全东江党务、政治、军事,澎湃任书记,并在这里建立过九块革命根据地,统称为东江革命根据地。汕头潮南的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是当年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在根据地的全盛时期,它领导着拥有正规军约3000人的红十一军和约200万的苏区人口,根据地范围遍及粤东地区20多个县市,并发展到福建和江西南部。东江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开创,到1935年丧失,经历了长达8年多的极为艰辛、曲折复杂的英勇斗争。该根据地开辟了一条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中央苏区的红色秘密交通线,护送了周恩来、刘少奇等200多名党和红军的领导同志进入中央苏区,并为中央苏区传递了重要情报,输送了大批物资。
1930年9月,汕头市政厅更改为汕头市政府建制,隶属广东省政府。
1936年,设立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潮安,管辖潮安、潮阳、揭阳、澄海、饶平、惠来、南澳、普宁、丰顺、汕头市、南山管理局,共9县1市1局。
1947年,经广东省省务会议通过,汕头市改为省辖市。
现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至1991年底,汕头市域先后隶属广东省的潮汕专区、粤东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地区、汕头市。
1949年10月,设立潮汕临时专署,治所潮州城,隶属广东省管辖。
1950年2月,成立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在汕头市,管辖潮安、澄海、饶平、南澳、潮阳、揭阳、普宁、惠来8个县,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1年7月,成立粤东办事处,办事处设在潮安县彩塘乡林坞村,管辖东江专区兴梅专区潮汕专区3个专区及汕头市。
1952年5月,粤东办事处迁往潮安县城关镇。195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粤东行署,粤东行署管轄汕头及原兴梅专区之梅县、兴宁、大埔、五华、丰順、蕉岭、平远;原潮汕专区之揭阳、潮安、惠來、普宁、潮阳、饶平、澄海、南澳,原东江专区之惠阳、海丰、陸丰、龙川、河源、紫金,共1市21县。
1953年1月,以潮安县城关镇设为潮安市,6月改称为潮州市。
1955年,粤东行署治所从潮州市迁往汕头市。
1956年1月,撤销粤东行政区,设立汕头专员公署,驻地汕头市,辖潮安、饶平、潮阳、普宁、澄海、南澳、揭阳、惠来、梅县、丰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15个县和潮州市。
1959年3月,惠阳专区所属的紫金、海丰、陆丰3县划归汕头专区;澄海县并入汕头市;撤销惠来县建制,原属惠来县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京陇等5个大队)划归潮阳县,其余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普宁县;蕉岭并入梅县;丰顺县分别划归揭阳县(即汤坑、丰良、八乡、潘田4个乡)和大埔县;南澳县并入饶平县,称饶平县南澳人民公社;平远县并入兴宁县。汕头专区辖潮安、饶平、潮阳、揭阳、普宁、梅县、大埔、五华、兴宁、紫金、海丰、陆丰12个县和汕头市,专署设在汕头市。至此,汕头专区地域相当于现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梅州市、汕尾市及河源市紫金县。
1960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澄海县、南澳县。同年10月5日,恢复惠来县、丰顺县、平远县、蕉岭县。当时汕头专署辖潮安、饶平、潮阳、揭阳、普宁、梅县、大埔、五华、兴宁、紫金、海丰、陆丰、澄海、南澳、蕉岭、平远、丰顺、惠来等18个县和汕头市。
1963年7月,恢复惠阳专区,汕头专区的紫金县划归惠阳专区管辖,汕头专署辖17县和汕头市。
1965年6月,将汕头专区所辖的梅县、大埔、丰顺、蕉岭、平远、兴宁、五华7个县划归梅县专区管辖,分设后的汕头专署辖潮安、饶平、潮阳、揭阳、普宁、海丰、陆丰、澄海、南澳、惠来10个县和汕头市。
1965年7月,划出汕头专区揭阳县西部的良田、河婆、坪上、龙潭、灰寨、五经富、京溪园、钱坑、金和、塔头、东园、凤江12个人民公社和棉湖镇,陆丰县的上砂、五云2个人民公社,建置揭西县,隶属汕头专区。
在1958年4月至1974年4月这时间里,汕头市虽然降格为县级市,但汕头专署或汕头地区革委会一直设在汕头市,汕头市仍是该行政区域的中心。
1970年9月,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地区革委会设在汕头市。
1974年,汕头市恢复为省辖地级市,汕头地区革委会辖有潮安、潮阳、普宁、澄海、南澳、揭阳、惠来、陆丰、海丰、饶平、揭西11个县,治所设于汕头市。
1979年3月,取消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汕头地区行政公署,汕头地区辖有潮安、潮阳、普宁、澄海、南澳、揭阳、惠来、陆丰、海丰、饶平、揭西和潮州市共12个县级单位,治所设于汕头市。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龙湖区试办经济特区,范围1.6平方公里;
1983年,7月广东省决定,12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将澄海、潮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饶平、南澳八县划归汕头市管辖;将海丰、陆丰两县划归惠阳地区;将潮安县的行政区域并入潮州市,归汕头市管辖。汕头市管辖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澄海、南澳、惠来、揭西八个县和安平、同平、金园、金砂、达濠、郊区六个市辖区以及潮州市共15个县级单位;
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特区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为234平方公里,从1991年11月1日起实施。
1991年9月,汕头市六个市辖区调整为龙湖、金园、升平、达濠四个市辖区,其余仍同前。
1991年12月,潮汕地区的政区建制作了一次大调整,原汕头市域分设为今汕头、潮州、揭阳3个地级市,汕头市管辖潮阳、澄海、南澳三个县和龙湖、金园、升平、达濠四个市辖区。
1993年,潮阳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潮阳撤市分设潮阳区、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
1994年4月,设立河浦区、澄海县调整为澄海市(县级)。至此,汕头市辖有南澳县和龙湖、金园、升平、达濠、河浦五个市辖区以及潮阳、澄海两个县级市。
2003年,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撤市建区,汕头市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
2011年5月,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总面积219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332平方千米,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千米。
汕头市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该市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厦漳泉三角区、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历史上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该市历来也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粤东中心城市,素有“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的美称。
地质
汕头市在地质历史上的构造运动,与整个潮汕地区一起,在中三叠世前属华南古陆隆起区,处于剥蚀阶段,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结束古陆隆起发展历史,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演化阶段。晚三叠世处在大陆前缘凹陷带,由于海侵作用,沉积成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早侏罗世及晚三叠世沉积成浅海相碎屑岩;中侏罗世地壳上升为陆地环境,以剥蚀为主;晚侏罗世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进一步加剧,在断陷盆地以火山强烈喷发为主,形成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早白垩世板块俯冲速度减慢,陆地遭受剥蚀,在内陆盆地沉积红色火山碎屑岩;第三纪地壳上升经受剥蚀;第四纪表现为间隙式上升,经风化剥蚀与沉积作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景观。该市出露地表的岩石主要有两类:低山、丘陵等隆起高地的基底燕山期花岗岩和三角洲平原等下沉地区的第四纪沉积物。
汕头市域范围的区域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潮汕地区自加里东运动以后经历多期次强烈构造活动,形成褶皱、断陷盆地及深大断裂,组成构造骨架,并控制同期的岩浆喷发、侵入与沉积作用,以及控制自第三纪以后汕头市域内地貌的形成发育和发展,还是当代地震灾害的主要根源。汕头市域内的地质构造主要有:新丰一军埠一大南山复式褶皱、南澳深断裂带、汕头一惠来深断裂带。
地形地貌
汕头市的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冲积平原、台地(海积或海蚀阶地)和滨海沼泽。以三角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的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全市面积的30.40%,台地等占全市面积的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位于南澳县西部高峰高嶂崇大尖山海拔587.1米,是汕头市最高峰。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平原。
汕头市依海而立,靠海而兴,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汕头市海域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5倍,其中领海基线以内(内水)海域面积约2570平方千米。汕头市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长217.7千米,岛岸线长167.37千米,全市大小海岛8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3个(达濠岛、南澳岛、妈屿岛),无居民海岛79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海岛62个。南澳岛是全市最大海岛,也是广东省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气候
汕头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四季常青;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的南缘,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偏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海洋气流的调节影响比大陆性气流大,因此常年气候比较温和湿润,春季潮湿,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秋季凉爽干燥,冬季有短期寒冷而没有严寒。全市年平均气温在21.4°C~21.8°C,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978~2155小时。最冷月为1月或2月,最冷月年平均气温为13.9℃;最热月为7月或8月,最热月年平均气温为28.1℃。全市常年降水量是1300~2200毫米,降雨特点是春夏多锋面雨,气候适宜人群居住生息和多种生物生长。
水文水利
河流
汕头市地处粤东沿海,面海腹河,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榕江、练江、濠江和雷岭河等,此外还有新津河、梅溪河、五南排洪沟、大坪排洪沟和北切排洪沟等中小河流,河流之间错综交杂。
韩江,全长470千米,流域面积30112平方千米,上游梅江和汀江在三河坝汇流为韩江,过潮州市流入汕头市,从东溪、北溪、外砂河、新津河和梅溪河5个口出海,梅溪河径流量约占韩江径流量的11.5%。
榕江,全长175千米,流域面积440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6亿立方米。主流南河和支流北河在揭阳市双溪咀汇合为榕江,向南流经汕头市潮阳区,在关埠注入牛田洋海域。三洲南岸引榕和潮水溪(引榕)为潮阳区榕江片农业和乡镇供水的重要水源。
濠江,流域面积136平方千米,全长15.5千米,是一条没有源头的河涌,西北起磊口大桥侧,东南至河渡门嘴,西北接汕头内海湾,东南通南海,主要有五南沟、北切排洪沟、西坑排洪沟、青洲排沟、河渡排沟。
练江,流域面积1353平方千米,长72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4亿立方米,发源于普宁市境内,流经潮阳区、过海门湾桥闸出海。
雷岭河,发源于潮阳区雷岭镇,流域面积444平方千米,潮阳区境内面积61平方千米,下游流经惠来县出海。
潮汐
汕头市沿海地方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先后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在正常情况下,阴历每月的初三、十八为涨落最大的大潮期,俗称“初三流,十八水”。初九、二十三上下弦时为涨落最小的小潮期。一年中各月份的高低潮位也有差别,最高潮位一般在9、10、11月(阴历八、九、十月)出现,最低潮位在6、7月出现。因此,沿海人民称九月初三的大潮为“潮父”,称十月初四的大潮为“潮母”。沿海潮汐高低和涨落潮时还受海面风力、风向的影响。以汕头港例,如刮起3级以上的东北风,涨潮时间便延长,落潮时间缩短;如刮起3级以上的西风,涨落潮时的变化则相反。若遇台风到来和涨潮,往往会出现特殊的风暴潮位。如1922年发生的 “8•2”风灾,海门查测最高潮位达2.31米(珠基),比多年平均高潮位高出1.22米。1969年发生的“7•28”台风,妈屿站最高潮位达3.10米(珠基),比多年平均高潮水位高出1.79米。
截至2019年汕头市已建成堤围84条,堤长908千米(其中海堤154千米、江堤754千米);山塘水库490宗(其中中型水库8宗、小型水库198宗、山塘284宗),总库容3.235亿立方米;水闸998宗(其中大型8宗、中型38宗);电排站343宗,装机容量35935千瓦;万亩以上灌区21宗。
铜盂镇洋美坑底水库
铜盂镇洋美坑底水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洋美村,水库始建于1969年12月,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要功能的小(二)型水库。该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水库原总库容为5.76万平方米,最大坝高是3.7米,坝顶高程为12.1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开发,洋美坑底水库下游原有灌溉受益农田已作他途,主要用于建筑的开发用地,耕地消失,所以原水库灌溉功能已经完全丧失,截至2023年12月,该水库仅存防洪功能。
下金溪水库
下金溪水库,位于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境内,处于上金溪水库的下游,是一宗以防洪、灌溉、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2017年4月,该水库经安全鉴定评定为三类坝,其后被列入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除险加固,批复概算投资约872万元。
土壤
汕头市地处赤红壤地带,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使碱金属和碱士金属元素淋失,富铁铝化作用明显,土壤普遍呈酸性。其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岩,小部分为砂页岩、闪长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汕头市土壤的分布情况,垂直分布在山地上中部为黄壤,中部为红壤,下部为赤红壤。山地丘陵多为各种母质风化形成的赤红壤。河流沿岸冲积物形成的潮沙泥土田,河流下游出海口三角洲沉积土田,沿海为滨海沉积物风积沉积而成的滨海砂土和盐渍土,还有经多年人工开垦耕作的早地和水稻土等。
自然灾害
汕头市自然灾害主要是台风、海潮和病虫害。台风,多发生在7~9月,既造成灾害,又带来大量雨水,利于调节气温和清洁环境;同时,汕头是地震多发地带。
汕头市历史灾害频繁,常有春旱、夏涝、秋潮、冬涸之患。据史籍不完全记载,自宋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历时989年间共发生水旱风潮灾469次,其中仅清代268年间便发生灾害326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利工程设施防灾抗灾标准不断提高,洪、涝、潮和旱成灾的次数有所减少。1950至2000年50年间,该市共发生洪涝潮旱及台风灾害162次。但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1986年至2000年15年中,该市共发生洪涝潮早及台风灾害41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8.66亿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汕头市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三部分组成。该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79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6.4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3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9.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263.23亿立方米。该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26立方米(不含过境水)约占广东省人均占有量的17%、中国人均的20%。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汕头市有耕地28618.18公顷(42.93万亩);园地18986.99公顷(28.48万亩);林地57840.36公顷(86.76万亩);草地4698.83公顷(7.05万亩);湿地5602.84公顷(8.4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7295.79公顷(85.9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554.05公顷(9.8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477.17公顷(59.22万亩)。
矿产资源
汕头市矿产资源主要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建筑用花岗岩、花岗岩板材、矿泉水、地下热水、地下肥水等;金属矿产比较少,主要有红场雷岭一带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莲花山钨锡多金属矿等。已发现和找到的矿产有42种,共有矿产地180处。已探明有地质储量的矿产有19种,主要有钨、锡、锆英石、轻稀土、重稀土、玻璃砂、饰面用花岗岩、矿泉水、地下热水等。地质程度低,但具有一定含矿品位或储量规模较小的矿点或矿化点主要有辰砂、建筑用花岗岩、火山岩、辉绿岩、闪长岩、高岭土、水晶,其次有铁、锰、钴、铍、磷钇矿、钾长石、泥炭土、建筑用砂、灰贝、砖瓦用黏土、天然气、地下咸水、地下肥水等,共有矿点150处。但是,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建筑用碎石、花岗岩板材、建筑用砂土和灰贝、砖瓦黏土、矿泉水、地下热水等7种非金属矿产。锡、金、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高岭土、耐火黏土等具有矿产开采潜力。
生物资源
汕头市广泛种植樟树、秋枫、山杜英、中华楠等乡土树种。截至2023年,该市森林面积83万亩,森林覆盖率25.4%、森林蓄积量209.8万立方米。2013年至2023年,该市林业资源不断提质增量,植树造林面积超16万亩,森林抚育超50万亩,新增绿地面积超30万平方米。
汕头市有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两门,植物共1773种,分属203个科。树木主要有榕、掌叶榕(山枇杷)、马尾松、水杉、水松(水棉)、榆、桃金娘(多尼)、枫树等;花草主要有九里香、鹰爪、了哥王、蛇莓(虎姆)、野牡丹(杜必)、紫茉莉(鼓首花)、龙船花等;竹类有苗竹、石竹等野生小竹。
汕头市境内的兽类主要有狼、山猪、豪猪、黄猄、山羊等;鸟类主要有白鹤、灰鹤、鹭鸶、海鹅(雁鹅)、白海鸥、灰海鸥等;爬行类主要有蟒、金环蛇(黄金甲)、银环蛇(破箕甲、雨伞柄)、眼镜蛇(饭铲头,该蛇又有乌颔、白颔2种)、蝮蛇、红头娘蛇等;两栖类主要有蝾螈(四脚鱼)、青蛙(又名田鸡、水鸡)、棘胸蛙(石蛤)等;鱼类有江河野生杂鱼数十种,海中鱼类有417种,主要的有100多种,主要有兰圆鰺、竹夹鱼、金色小沙丁(姑鱼)等。
海洋资源
汕头市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区)均临海洋。汕头市海岸线曲折,岛屿多。汕头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千米,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汕头市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千米,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
汕头市海区有鱼类(包括软体动物的鱿鱼、墨鱼、章鱼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其中比较常见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00多种。
可再生资源
汕头市南澳岛是广东省第一大岛,由于海峡的喉道效应和迎风地形的突起受到的动力抬升作用,使南澳岛具有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有“风县”之称,成为中国三大风力发电厂之一。其年平均风速8.54米/秒,年有效风速累计时数7215小时和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678瓦/平方米,尤其是东半岛果老山的平均风速高达10.14米/秒,计得年平风能功率1153瓦/平方米,其风速之大在中国所有风场中名居首位,其风能之强高于北欧、北美100~500瓦/平方米的值,风场电力资源实测值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风能资源划定10个等级的第7等级。荷兰风能专家在该岛考察,誉“南澳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汕头市辖6个区、1个,市政府驻汕头市跃进路2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汕头市常住人口为550203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9102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1003人,增长2.06%。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76205人,占50.46%;女性人口为2725826人,占49.54%。0~14岁人口为1226029人,占22.28%;15~59岁人口为3422367人,占62.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853635人,占15.5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7052人,占10.6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90169人,占70.7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11862人,占29.30%。流动人口为613492人。
截至2023年末,汕头市常住人口555.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13万人,出生率为10.58‰;死亡人口3.47万人,死亡率为6‰;自然增长人口2.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9‰。
民族
汕头市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等17个族别,大多数是从少数民族地区到本地区工作和因婚姻关系迁入的。截至2023年12月,汕头市龙湖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近1400人。
语言
汕头市的地方方言是潮汕话。潮汕话,又称“潮语”,是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潮汕话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等市所在的潮汕一带地区,属于闽南方言一个支系,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它保存着大量古汉语语音、声调、词汇及语法特点,也保存着不少古闽南语底层词,有不少马来语或英语借词。境内少数客家居民用客家话。2006年,由中国社科院编纂完成的《现代汉语音库》收录汕头话音档,将汕头话子项代替原来的潮汕话子项,标志着汕头话作潮汕方言代表,得到国家的权威确认。
潮州、汕头、澄海在同一片韩江大平原上。澄海、汕头既在海边也在韩江边,长年的口音争夺战中韩江击败大海占了上风,所以整块平原都说潮州口音。但汕头又稍稍不同,开埠后大量揭阳人潮阳人涌入,使得汕头市区的声调仍是潮州的,但很多字发音的声母韵母却改变了。另外,汕头港以南的礐石达濠河浦广澳,韩江影响不到,本是潮阳故地,说的都是潮阳话,而且是潮阳话里的极重口音。
宗教信仰
汕头市民间信仰浓厚,多神崇拜,宗教与民间信仰交织特征明显,佛、道教交织信仰且历史悠久。该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齐全,民间信仰浓厚。截至2017年,该市有宗教活动场所469处,其中,佛教活动场所332个,道教7处,天主教49处,基督教81处,还有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众多民间信仰场所。宗教教职人员891人,宗教教徒约11.5万人(均未包括民间信仰)。
经济
综述
汕头市第一产业立足粮食、蔬菜、水产、禽畜、水果五大优势产业;第二产业截至2020年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第三产业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等产业。
2023年,汕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158.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9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23.26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08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5:48.2:4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910元,增长3.9%。
第一产业
汕头市立足粮食、蔬菜、水产、禽畜、水果五大优势产业,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聚焦“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十三五”期间,该市粮食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在100万亩、44万吨以上;蔬菜(含食用菌)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2万亩,总产量在150万吨以上,特色蔬菜产业带初步形成;水果(含果用瓜)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年产量在20万吨左右;实现生猪出栏50.66万头,家禽出栏1964.29万只,肉类总产量7.85万吨,地方特色的狮头鹅年出栏800万只以上。
2023年,汕头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55万亩,比上年增长0.3%;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70.58万亩,增长1.0%;水果种植面积23.13万亩,增长4.2%;2023年粮食总产量46.26万吨,比上年增长0.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1.96万吨,增长0.7%;水果产量36.44万吨,增长8.6%;2023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78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猪肉产量4.8万吨,增长5.7%;禽肉产量4.95万吨,增长8.4%。年末生猪存栏29.35万头,增长3.9%;生猪出栏61.18万头,增长9.6%;2023年水产品产量47.69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海水产品38.06万吨,增长0.6%;淡水产品9.63万吨,增长0.2%;2023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万亩。
第二产业
截至2020年,汕头市制造业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有行业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部分企业在中国国内细分行业中优势地位突出。
2023年,汕头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28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4.9%,股份制企业增长4.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重工业增长7.9%。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44.18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亏损企业285个,亏损额22.83亿元,亏损面13.1%。
2023年,汕头市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5.14亿元。其中,房屋建筑业产值500.12亿元,土木工程建筑业170.99亿元,建筑安装业17.82亿元,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6.20亿元。
第三产业
汕头市第三产业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等产业。
2023年,汕头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3.59亿元,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7.52亿元,增长9.9%;金融业增加值150.06亿元,增长6%;房地产业增加值251.15亿元,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92.56亿元,增长9.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58.62亿元,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48.94亿元,增长1.5%。
2023年,汕头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17.15亿元,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13亿元,增长4.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6.0%,饮料类增长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金银珠宝类增长11.2%,日用品类下降7.6%,书报杂志类增长3.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55.1%,中西药品类下降7.8%,家具类下降84.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1%,汽车类下降8.4%。
2023年,汕头市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39.87亿元,比上年下降17.0%。其中,出口513.48亿元,下降19.1%;进口126.39亿元,下降7.1%。进出口顺差387.09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0%;新签投资项目59个,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个。
2023年,汕头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3.56亿元,增长19.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3.9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59.63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660.04万户,其中5G用户342.3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8.8部/百人。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84.1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598.05万户。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6.7亿元。
经济功能区
汕头综合保税区位于汕头市中心城区南区,前身是199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汕头保税区;202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整合升级为汕头综合保税区,2021年4月经海关总署批准正式封关运作;国务院批复规划面积2.69平方千米,现管辖面积(包括扩围配套用地)8.38平方千米。汕头综合保税区是潮汕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享有“免证、免税、保税、退税”政策,是国内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简称华侨试验区),2014年9月15日由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是一个以“华侨”和“文化”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华侨试验区规划面积为480平方千米,直管区面积约28.82平方千米,包括东海岸新城和珠港新城。
重要企业
截至2023年12月,汕头市有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汕头市东江畜牧有限公司、汕头市龙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6家。
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大型冻库,米面制品、肉制品、鱼浆制品等现代化食品生产车间,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年生产速冻食品超过15万吨,产品线涉及火锅饺类、汤圆类、水饺类、丸类、鱼浆制品类、串类、包点类、肉制品类、沙拉等九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汕头市龙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从事新鲜及冰冻海产食品加工,是一个集生产加工和具有独立进出口权的公司。主要产品有南美白虾、斑节对虾、鱿鱼、章鱼、罗非鱼、梭子蟹、牛蛙腿、银鱼、金线鱼、黄花鱼、鲶鱼、沙尖鱼和面包虾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汕头市有各级各类教育招生33.97万人;在校生131.87万人,比上年增长1.1%;毕业生33.86万人,增长4.4%。其中,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22万人,在校生3.64万人,毕业生1.0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22万人,在校生5.87万人,毕业生1.3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5.34万人,在校生15.19万人,毕业生4.58万人。汕头市高等学校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汕头开放大学等,高中有汕头市第一中学、汕头市实验学校、汕头市金山中学等。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首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有桑浦山校区和东海岸校区2个校区,设有13个学院,面向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并设研究生学院和9个住宿学院(书院)。截至2024年4月,该校有专任教师1294人,全日制在校生逾2万人,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逾14万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由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办学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2016年12月5日由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开始招生,2021年6月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第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中国与以色列在教育领域合作的代表性项目。2018年被列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截至2024年4月,该校共开设6个本科专业。
医疗卫生
2023年,汕头市共有卫生机构2275个,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32个。卫生技术人员3.4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2万人、注册护士1.5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37万张,其中医院2.11万张、卫生院0.18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2500.57万人次,出院67.2万人次。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是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截至2024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易地扩建项目建成,三甲医院增至6家。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1989年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兴建,是一所省属公立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位列2015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第17位,是粤东地区进入前20强的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救灾防病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院本部开放病床1816张,设59个临床科室,拥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单位,拥有临床医学和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学事业
2023年,汕头市专利授权量2228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39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54家。年末全市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2家;企业技术中心2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8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83项,比上年增长67.2%;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51亿元,增长5.4%。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汕头有文化事业机构111所,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所2所,演出391场次,观众27.72万人次。档案馆8座,已开放各类档案5.86万卷。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359.8万册。博物馆15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4%和99.1%。全年地方报纸发行量2005万份,订销杂志140.73万册。
汕头市主要文化设施有汕头博物馆、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档案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汕头图书馆、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市东征军陈列馆等。汕头市国家一级图书馆有汕头市图书馆、汕头市龙湖区图书馆、汕头市澄海区图书馆
体育事业
汕头市有中国体育“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2023年汕头体育健儿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47枚,其中获得金牌23枚、银牌9枚。当年有等级运动员102人,拥有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中国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以及省帆板、船艇、射击等训练基地。
环保事业
截至2023年末,汕头市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54.7分贝,比上年下降1.9分贝;环境噪声自动监测装置20个。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级别为优的天数177天,空气质量级别为良的天数181天。
社会保障
2023年,汕头市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7万人。截至2023年底,汕头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4.7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8.7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0.4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4.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52万人、工伤保险人数83.26万人、生育保险人数62.7万人。
截至2023年年末,汕头市共有9.03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有1.53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7.5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52个,其中养老机构40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8个。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773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2026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259张,收养救助人员867人次。共有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22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76个。“汕头呼援通”在线服务3.6万人,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521户,新增“长者饭堂”67家,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交通
综述
汕头市境内已建成公路、水运、铁路为一体的集疏运交通系统。截至2020年,汕头市高速公路为175.6千米,每一百平方千米拥有高速公路近8千米,密度超过广东省水平。铁路实现普通铁路到动车的转变,港口码头从千吨级提升到10万吨级,还建成了海湾大桥、礐石大桥、南澳大桥和众多的农村公路。
2023年全年,汕头市货物运输总量7590.74万吨,比上年增长4%;其中,公路、民航运输总量分别增长4.4%、12.9%。货物运输周转量75.46亿吨公里,下降3.8%;其中,公路、民航周转量分别增长0.5%、19.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839.91万吨,其中,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175.82万标准箱。
公路
截至2020年,汕头市公路总里程为4034千米。截至2022年,汕头市已形成多环高速公路网络及连接港口、机场、高铁站的快速通道,实现了汕潮揭“一小时交通圈”,搭建起直通粤港澳大湾区、贯通沿海经济带的交通大动脉。
汕头市的高速公路有深汕高速、汕汾高速(深汕、汕汾高速均属于国家高速G15沈海高速)、汕梅高速(G78汕昆高速)、潮惠高速、S14汕湛高速、潮汕二环等。
汕头市的干线公路有福昆线(324国道)、烟汕线(206国道)、省道官汕线、潮汕线等,通广州、深圳、厦门、潮州、揭阳、汕尾、梅州等市。
汕头市城市快速路有西港—金凤—黄河路、泰山路、海滨路、汕北大道、中阳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陈沙公路等。
铁路
1904年,祖籍梅县的印尼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筹资成立“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开始兴建潮汕铁路。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2022年6月26日,经国铁集团批复,广铁汕头机务段揭牌成立。
截至2020年,“十三五”期末,汕头市铁路运营里程达42.2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35.9千米,较“十二五”时期末年增长46%。
截至2022年,汕头市境内的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相继建成通车,实现高铁进城。汕汕铁路全面铺开,漳汕铁路启动工可编制。广澳港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汕头至潮汕机场段和汕头至潮州东段加快前期工作。
汕头南站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滨海街道上头社区,与潮阳区海门镇交界,为中型旅客车站;站场规模为2台4线,设450米长侧式高架站台2座,设到发线两条,正线两条,旅客进出站方式为下进下出。站房位于主线北侧,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中间候车大厅1层,两侧为三层办公和设备用房。2023年12月,汕汕高铁开通运营,开通首月汕头南站旅客到发量达到32.6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超5000人次。
潮南站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田三村,沈海高速公路以北、S337省道以东,为中型旅客车站。站场规模同样为2台4线,设到发线两条,正线两条,设450米长高架站台2座,旅客进出站方式为下进下出。潮南站站房主体位于高铁站台和主线正下方,中间候车大厅1层净高6米,南北两侧为2层结构。潮南站以“涛海行船”为设计理念,站房整体设计融合海船与潮汕传统民居线条,在中部塑造挺拔有力的主体屋面,两侧屋面线条向上翘起,形成犹如出海行船般端庄大气的整体形象。
水运
汕头港是中国25个主要港口之一,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机动船37艘,码头泊位长度5013米,港口货物吞吐量3351.1万吨,货运量573万吨,货物周转量297464万吨公里。截至2022年,与国际26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已开通至地中海、 南美、东南亚、日韩、西非等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广澳港区防波堤、海门港区华能煤炭中转基地正加快建设。
航空
汕头外砂机场,原属军民两用机场,2011年12月15日,汕头机场民航业务全面转场至揭阳后,该机场全部转为军用,不再作为民航用途。现作民航用途的机场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沿用原外砂机场代码SWA。潮汕机场距离汕头28.5千米,可满足B767型等级飞机的起降要求,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万人次。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年末,汕头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09.6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6%,其中私人汽车103.28万辆,增长5.8%。民用轿车保有量65.8万辆,增长5.3%,其中私人轿车64.3万辆,增长5.4%。
截至2023年年末,汕头市全社会公共汽电车运营车数2130辆、2343标台;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151条、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3645公里,分别增长0.7%和3.9%。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1082万人次,增长2.4%。公共轮渡营运船只4艘,客运量288.26万人次,增长126.3%。出租汽车运营932辆,增长6%,客运量808.21万人次,增长60.8%。
人文
综述
汕头市身处核心潮汕地区,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汕头市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汕头市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有以潮剧、潮阳英歌、蜈蚣舞、剪纸、内画、谜语、嵌瓷、抽纱、陶瓷微书、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饮食
汕头市,是潮菜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汕头美食享誉海内外。汕头菜属广东菜三大菜系之潮菜流派,以清淡新鲜见长。汕头人利用丰富的海产资源,结合时令特色,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展现了美食的特色。从佐餐小菜到饕餮盛宴,汕头菜的多项制作技艺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汕头市有卤狮头鹅、潮汕鱼饭、上汤焗鲍、炭烧响螺、红焖白鳝、蒜香青蟹(豆酱焗蟹)、潮汕卤猪脚、油泡麦穗鱿、豆酱焗鸡、护国菜等名菜;有牛肉丸、鱼丸、潮汕粿品、粽球、蚝烙、肠粉、鸭母捻、鲎粿、姜薯寿桃、落汤钱等小吃;还有汕头亚热果酒、潮汕橄榄菜、潮汕贡菜、金玉三捻橄榄、西胪乌酥杨梅、南澳牡蛎、潮阳姜薯、达濠鱼丸等地理标志产品。
习俗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乞巧节”里的一种独特的成人礼民俗活动,活动现场需有八仙桌、红色椅头、红木桶、祥云凳等潮汕民俗特色用品,参加成人礼的孩子们需要经历沐浴更衣礼、感恩礼、跳胶掠、头彩食等仪式,和“沐浴礼”“穿红屐”“头彩食”等特色环节,最后孩子们步出花园门。“出花园”,意味着从此告别童年美好时光,长大成人,勇于担当。
汕头市的传统工艺有陶瓷、抽纱、潮绣、石雕、金漆木雕、嵌瓷、花灯、香包、泥塑、剪纸等。
大寮嵌瓷
大寮嵌瓷是以各色瓷片为主材,以历史和民间故事、人物、花鸟虫鱼为主题,融绘画、雕塑于一体的潮汕民间建筑装饰工艺,具有取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特点。
在潮汕,嵌瓷最出名的,当属汕头市潮南区的大寮。大寮村,位于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东北部,明永乐年间,许善庆率家人迁徙至此,搭寮定居,遂名大寮。清末,嵌瓷在大寮得到传承,此后能工巧匠辈出,技艺日新,大放异彩,形成了著名的“大寮嵌瓷”。大寮嵌瓷,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寮村,也被誉为“嵌瓷之乡”。
潮阳剪纸
潮阳剪纸是汕头市潮阳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与潮阳英歌舞、潮阳笛套音乐并称“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同时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每逢传统节日、寿辰、婚姻嫁娶,当地人民都会用剪纸贴饰在礼品上。祠堂、庙宇和日用品也用剪纸作为装饰,以祈祥瑞吉利、万事胜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5月,汕头市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共160项,其中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5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14项。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南国奇葩的美誉。
澄海地处粤东韩江三角洲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自古文风极盛,源于古代隐语、斗智炫巧的灯谜活动在当地有着较长的历史,至明清时代发展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澄海灯谜中保留了宋代临安“击鼓猜射”的传统开猜形式,独具特色。此外还有“送谜标”、“猜谜母”等民俗形式,使用的创作法门达二十余类,谜目有数百种。1999年澄海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灯谜艺术之乡”,2000年5月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
内画(广东内画)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它运用中国画的构图、笔墨、设色技巧,在玻璃瓶内壁上反手作画,形成独特的艺术奇观。汕头市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流传在汕头的内画艺术是中国传统内画“粤派”的代表,其创始人为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末,汕头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水下文物保护区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503处。有博物馆纪念馆24处。全市馆藏文物23563件套,其中1级20件套、2级289件套、3级3969件套。
文光塔是汕头市潮阳区一处清代重建的明式七层楼阁式砖石塔,位于潮阳区中华路东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经明、清三次倒塌重建及复建,现保持为明代复建的样貌外观。塔为楼阁式七层砖石塔,塔平面八角,塔高42.3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登级可至塔厅,可登顶凭栏俯视。门顶有清朝潮阳知县唐文藻所书“文光塔”三字石匾及对联。文光塔是明式的砖石结构建筑,具有明代建筑精细的特点,因此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光塔还饱含着丰富的民俗意义,尤其是塔里面保留着三清天尊、佛祖、观音莲座、玄天大帝、文昌帝君的神像,对研究儒、释、道“三教”文化在潮汕民俗信仰中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具有重要价值。
汕头市开埠之后,经贸量迅速增长,当年潮州镇总兵方耀认为“各国俱设有洋行在此贸易,百货委积,万户毗连,若有疏虞,广东省皆为震动”,再加之当时海防松散,便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政府拨款建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历时五年,于光绪五年竣工(1879年),位于汕头埠东南临海,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末粤东海防设施的代表作,汕头人称其为“石炮台”。崎碌炮台是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独立体面积最大的炮台,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歌曲
为宣传推广汕头旅游资源,塑造汕头旅游形象,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充分挖掘本地青年音乐团体潜力,通过实地考察采风,从滨海特色、非遗传承、舌尖美食等方面,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创作了歌曲《汕头》。2022年12月31日,汕头城市旅游歌曲正式发布,以城市命名的歌曲《汕头》在各大音乐平台同步推出。
2023年9月19日,汕头市发布全新原创童谣歌曲《少年游·汕头》(李宏新作词,黄少鹏作曲),展示了汕头市的历史脉络和魅力风光,该歌曲迅速流传海内外,是为城市主题宣传曲。
地区象征
凤凰花别名金凤花,被誉为世上色彩最鲜艳的树木之一。1982年12月,由汕头市民直接投票推选,经市长办公会议通过,确定金凤花为汕头市市花。金凤花是汕头市的一张名片,“凤坛溅玉”金凤坛、“滨海贝壳,金凤花开”跳水馆、开放广场的金凤花雕塑等,汕头市很多标志性的设计都有金凤花的影子。
1996年,汕头市政府决定再在兰花和角花中推选出一种花作为市花。经市民投票,兰花入选。1997年1月,汕头市政府将兰花和金凤花一并列为汕头市花。
建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汕头市的建筑以潮汕传统建筑为根基,形成具有浓郁潮汕特色、侨乡特色和海滨特色的建筑风格。
传统的潮汕民居,在修建时会将“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从而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比如东里古寨、陈慈黉故居、小公园、文光塔等。汕头市中心的改革开放后的新建筑,也别具一格,比如金海湾大酒店、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东里古寨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是一个典型的潮汕方寨,外型对称、方正,寨内包含排列整齐、鳞次栉比的“府第式”民居。古寨由家庙和12座三进三落厝与15座“下山虎”院落组成,每栋建筑都包含“五行”山墙,天井、梁架、飞檐等潮汕民居特色建筑元素,并以金漆、红漆、木雕、石雕等精美装饰。
金海湾大酒店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佘畯南设计。该建筑通过对圆形进行裁剪并与建筑体量有机组合,使弧面主楼和圆形裙楼错落搭配,构成帆船“扬帆起航”的俊美外观。在建筑内部空间,则采用西式罗马柱组成的柱廊,构成酒店中庭,并利用花坛、旋梯、吊顶等打造不同角度的视觉空间,配合造型简洁的内部装饰,呈现出通透、流畅的现代派艺术造型风格,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汕头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于1994年获得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风景名胜
综述
汕头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相交的城市,汕头市山明水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独具特色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和浓郁的地方文化,赋予该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国最适宜人类居住、旅游、度假的城市之一。
汕头市有旅游资源近百处,大致可归为海、山、潮、侨、庙、史等几类。该市主要景点有礐石风景名胜区、中信度假村、莲华乡村旅游区、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公园、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南澳岛生态旅游区、莲花峰风景区、太安堂中医院博物馆等。
国家A级景区
2023年10月,汕头市确认增加3处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至此该市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2处。
礐石风景名胜区,位于汕头市的内海湾南岸的濠江区,与金平区隔海相望,东连濠城,南面濠江,北临汕头港,该景区由啸石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香炉山景区、笔架山景区、苏安景区6个景区组成,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潮汕地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汕头八景之首。
东华村潮乡旅游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陇田镇东部,地处练江下游南岸,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中国美丽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东华村乡村旅游项目入选首批“广东省优质旅游项目”。
红场大南山红色旅游景区(红场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红场镇大溪坝村,大溪坝村地处大南山腹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该景区包括红场广场,革命石刻标语、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红场公园已成为区域内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地、红色历史文化街区。
汕头新八景
汕头市为宣传推广旅游资源,于2019年6月份开始,开展了“汕头新八景”评选活动,历经推荐、初评、投票和终评等阶段,经研究并报市政府同意,“汕头新八景”分别为“商埠骑楼”“海湾夕照”“灜南烟海”“桑浦秋色”“时代溢彩”“古港红船”“莲峰浩气”“前美侨风”。
“海湾夕照”景观范围包括内海湾、礐石风景区、西堤公园、石炮台公园、海滨长廊、潮博中心、妈屿、东海岸大道。美丽的内海湾倒映着礐石山和大桥,海滨路、南滨路环抱妈屿、鹿屿。礐石、海湾双桥架虹,湾畔镶嵌着礐石风景区、西堤公园、石炮台公园、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游泳跳水馆、东海岸新城等景点。
“莲峰浩气”景观范围包括海门莲花峰风景区。花岗岩巨石开纵裂如瓣,似莲花含苞,故有美好的地名。这里曾是南宋末年的古战场。相传丞相文天祥举义勤王抗击元朝追兵,在这里寻望帝舟,感慨剑刻“终南”。掠过800年历史烟云,忠烈正气凛然长存,这里成为瞻仰忠烈的胜地。终南石、万人冢、古寺书院、历代名士文人的摩崖石刻,和观海长廊、无边际海水游泳池等,构成人文景观、海滨风光、宗教文化景观和历史文物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09:27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