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庆寺
湖南省宁乡县境内寺庙
系唐代禅师沩山灵佑( 771~853)弘法之处。宪宗元和末年(820 顷)灵佑即住于此,后因李景让之奏请,赐额同庆寺。灵佑之弟子仰山慧寂出后,弘扬宗风,与师齐名,故后世以‘沩仰宗’称之。山内留有许多与灵佑有关之遗迹,如其所居之密印寺,及仰山净室遗迹、宰相裴休所居住之庵、香严击竹之岩等。民国十七年(1928),太虚大师曾驻锡于此。惟原有安置礼部侍郎郑愚所撰‘敕赐大圆禅师碑记’之堂塔,现仅存小屋一宇,余已不存。[全唐文卷八二○潭洲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并序、大清一统志卷二七七]
位置
同庆寺位于湖南宁乡(古称潭州)之西,大沩山南麓。
寺院历史
位於湖南省宁乡县沩山祖塔乡,距密印寺十公里,是灵佑禅师隐修退居之所,他的墓塔也建在此地,祖塔乡因此得名。根据史书的记载,连帅李景让曾奏建同庆寺,时当密印寺初创之期,也就是说,当时的密印寺又叫同庆寺,与现在所说的灵佑禅师的退隐地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如今的同庆寺早已不复存在,寺院原址被改建为祖塔乡政府。我们去参拜祖塔的时候,就在乡政府的院内有两间矮小砖房的佛堂,两三位比丘尼师父住在那里看守祖塔。
同庆寺四周的风景很美,一湾溪水在村庄前蜿蜒流过,四山环抱,面前三座山犹如三座塔一样立在那儿,据说,在这里原来就有个寺庙叫做三塔寺。也许正是祖塔乡如诗画般的山水,才孕育出了一代诗僧齐已吧。齐已的诗作,《全唐诗》共收录八百馀首,数量仅次於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齐已自幼家贫,其父佃种同庆寺寺田为生,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靠为同庆寺牧牛度日,寺僧爱其聪慧,常教以识字念经,谈诗论文。後出家,从此开始了他的诗僧生涯。
会昌法难」时,沩山灵佑禅师裹首为民,隐居於今祖塔乡一带。解禁之後,一日恰好被退居还乡的裴休碰到了,几经辨识,认出他就是沩山灵佑禅师,就请他出山,重振禅风。灵佑以自己持戒为由,固辞不允。後来裴休便设计假装邀请他到家做客,结果把他用轿子抬上密印寺,一下轿,只见左右僧俗整肃,在三礼请登法王座。众意难违,灵佑只好再次披上袈裟。消息传出之後,四方学人云集而来,愿闻法要。然而祖师不与人语,有相见者,祖师便往上推一下常戴在头上斗笠,露出他憨厚的笑容。不到一年,灵佑托辞老病,又回到祖塔乡独居,没多久便舍报圆寂了。
眼前的祖师塔,高一丈有馀,塔前方有七尺高的圆头石碑,上刻唐朝宰相裴休亲笔题词「大圆禅师塔铭记」七个篆字,塔座刻有沩山灵?禅师法脉源流,此塔是二○○二年五月由长沙市佛教协会会长博明法师主持重修。
沩山密印寺现任住持悟谨法师介绍说,原来的祖塔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且有一个十分神奇的故事流传下来。当年祖师圆寂之时,叮嘱寺僧不可火化,三年後开缸检视,面目依旧。於是建塔供养。塔分两层。地面以上是殿堂,作日常供奉之用;地面下为地宫,真身藏於内,有门可以进入。说也奇怪,每过三年,祖师的头上的头发都会长出一寸来。因此每过三年,密印寺的住持都会在年关这一天来为祖师剃一次头,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代。最後一次因为剃头时不小心刮破头皮,流出血来,顿时天摇地动,雷闪电鸣,暴雨如注,吓得住持赶紧退出塔室。从此塔门封闭,有欲重启者,则触天怒,无人敢再开启。「文革」之际,祖塔被毁,荡然无存,原塔具体位置在何处,也无人知晓了。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5 20:10
目录
概述
位置
寺院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