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号尧斋、雷轩、天池钓叟,生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兴王府。他的父亲朱祐杬明宪宗第四子,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次子。兴王朱祐杬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朱厚熜的母亲蒋氏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追封玉田伯)蒋斅的女儿。弘治五年(1492年),孝宗朱祐樘将蒋氏御赐给兴王朱祐杬当王妃,并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兴王朱祐杬夫妇就藩湖广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弘治十三年(1500年),朱祐杬长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后即殇。
朱厚熜幼时就聪敏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不仅如此,他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以亲王规制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封为纯德山)。年仅十二岁的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以兴王世子的身份接管王府。
议礼之争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驾崩后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六(1521年4月22日),朝廷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内阁拟定的明武宗遗诏前往安陆兴王邸迎朱厚熜。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京师。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礼臣建议朱厚熜尊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援引北宋程颐濮王礼的先例向朱厚熜进言,朱厚熜不允。根据朝廷礼官建议,请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但朱厚熜并不接受,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学士杨廷和等请求朱厚熜听从礼臣所出具的礼仪,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朱厚熜不同意。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明世宗入京后,初拟定年号为“绍治”,世宗未用,拟定年号为“嘉靖”。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明世宗继位不久,即命礼臣一起商议兴献王的封号。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明世宗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礼仪之争,史称“大礼议”。七月,进士张璁进言,请求明世宗“继统继嗣”,请求尊崇生父,立兴献王庙于京师,明世宗命廷臣集议。杨廷和等抗疏力争,明世宗都不允许。明世宗不顾朝臣反对,于十月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妃慈孝献皇后为兴献后。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明世宗命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此事一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明世宗的胜利最终结束。
力革时弊
明世宗继位,就厘清明武宗在位时期的一系列弊政,政治上出现了清明的态势。重新录用正德年间因为直言进谏而获罪不用的诸臣,将明年的田租减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未交的赋税尽数豁免。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罢大理银矿。于同月诛杀钱宁,六月诛杀江彬。释放内苑的珍禽异兽,令之后不得进献。
政治上,明世宗继位后勤于政务,整顿朝纲,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法司职权。重视任用张璁夏言等贤臣,他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管束,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明世宗也比较注意以人品和才干选拔官员。他多次降旨,要两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抚按官询访贤才,明世宗表示:“如果有才识优异堪当重任的,应当不拘资格,从公举荐,吏部如果遇到空缺,也应当酌情简用,不许避嫌推托。”明世宗对外戚世袭封爵的制度作了变革,并成为永制。嘉靖八年(1529年),吏部方献夫奏称:“明仁宗洪熙以来,开始封赐外戚,其后外戚一门出现很多权贵,他们的爵位大多世袭相传。”故而有大臣建议明世宗开始实行:已经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今后皇亲、驸马,都不得再请求册封爵位。这项制度经世宗裁定后成为永制,即便是世宗之母蒋太后的娘家及其妻陈皇后的娘家亦不准承袭世爵。
经济上,明世宗严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田于民。明朝从弘治到正德,间或有人提到土地失额的严重性,但尚未引起朝野普遍的注意和讨论。嘉靖八年(1529年),霍韬奉命修会典。他指出,从洪武到弘治,天下田亩已减强半。嘉靖时期,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实行了赋役制度改革。嘉靖九年(1530年),桂萼在入参机务期间,曾上疏建策清查新增田地及编审徭役。明世宗批准施行。这次改革,因次年桂萼因病乞休归里而未能进一步展开。而桂萼所开创的将税粮与徭役各审定交银若干,统一征收,以求均平的“一条鞭法”的改革效果是显著的,为后世的赋役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
文化上,明世宗即位后马上整肃科举制度,来确保选举的良性发展;倡行三途并用,激励士气;整顿学政,来强化学校教育功能。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明世宗执政前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史称“天下翕然称治”。但是及至明世宗中年,边防费用日益增加,加上世宗大兴土木、迷信祷祀,导致皇帑日益削减。各个行业凋敝衰落,甚至变卖寺田,收赎军罪,尚且不能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可见财政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崇道乱政
明世宗执政中期,朝政日渐腐化,由于国家承平日久,明世宗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议大礼的成功,使世宗获得在宗法上的正统地位;与此同时,他还要借助道教来神化自己。而且明世宗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方士、道士们利用明世宗梦想长生不死和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愚弄明世宗,使每年不断修设斋醮,造成巨大的靡费。
明世宗一改诸帝佛、道兼崇的习惯,而专奉道教,压制佛教。他对道教的崇信主要是迷信其斋醮方术,同时为了神化自己,他还为自己和父母加封道号。随着杨廷和的去职和大礼议的升级,明世宗的崇道活动也随之升温。斋醮的内容自祈雨雪、禳旱涝、祛病除灾以至求嗣延年,抗倭御虏几乎无所不有。他还赐给入直大臣道教冠服,百官斋醮时,派御史纠仪,派亲信察其不虔者。世宗对道教方术十分迷信,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皆以祈禳祓除获幸,宠遇不衰。段朝用以烧炼术进,胡大顺吕祖“三元大丹”进,其他以丹法秘书进者不可胜数,往往以此瞬息宝贵。明世宗还仿效宋徽宗故事,为自己和父母加封道号,直接神化自己。其父为“三天金阕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母为”三天金阕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加号“太上大罗天仙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又自号“雷轩”,“天池钓叟”。
嘉靖十九年(1540年),太仆卿杨最以谏监国议且直言求仙之荒谬,“杖死。廷臣震慑,大臣争谄媚取容,神仙祷祀日亟”,在明世宗的高压下,直谏之风渐息,一时“谄风滔天”。史称“古今献诗颂圣者……惟世宗朝最为繁夥”。可见明世宗对得宠的道士多赐以高官厚爵,百官的荣辱进退也往往取决于是否虔心奉道;对于直言批评朝政得失的官员,则残酷打击。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十几个宫女以杨金英为首,决心要害死明世宗,后失败,史称“壬寅宫变”。事后,明世宗便搬到西苑的万寿宫,不敢住在紫禁城的寝宫里。宫婢之变后,明世宗把转危为安归功于事玄之效,更加热衷于斋醮祈祷。他躬服道教衣冠,“以为祈天永命之事”;后妃宫嫔“皆羽衣黄冠,诵法符咒,无间昼夜寒暑”。
内忧外患
嘉靖晚期,边事废弛,吞没军饷,倭患渐起。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朝的祸患。各地也爆发多起民变。此时东南沿海工商业发展起来,而海禁依然厉行,沿海民众和王直集团与朝廷的斗争非常引人注目。嘉靖二年(1523年)爆发了“争贡之役”,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贸易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成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造成“嘉靖倭乱”。
嘉靖三年(1524年),以后爆发多起大同兵变,嘉靖十四年(1535年)爆发辽东兵变,又发生广宁兵乱。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兵力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明王朝的腐败军队根本抵挡不住蒙古的骑兵。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吉囊袭扰大同,杀明朝指挥周岐。六月,瓦剌部袭扰边塞。七月,吉囊入寇万全右卫,总兵官白爵在宣平迎击,将其击败。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春,俺答多次入塞袭扰。八月,俺答汗进犯延绥。十月,朵颜入寇,杀守备陈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并求通贡,明世宗屡次拒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明朝政府首次把王直集团骚扰沿海地区称为“倭人入寇”。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为武力逼迫明世宗答应互市,俺答率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因贿赂严嵩严世蕃而任宣大总兵的仇鸾惶惧无策,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八月,俺答移兵东去,八月十四日,入古北口,杀掠怀柔顺义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入内地,营于潞河东二十里之孤山(今通州东北)、汝口等处,京师戒严。明世宗急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诸镇兵勤王。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骚扰八日,于饱掠之后,得到明朝通贡的允诺,仍由古北口退去,史称“庚戌之变”。事后,严嵩又杀执行他的命令的兵部尚书丁汝夔以塞责。俺答以武力成功逼使明世宗答应开市,但北部边境蓟辽地区的滋扰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方消停。
葡萄牙人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取得入居澳门的特权。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来自日本的仅有53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的,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芜湖、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爆发振武营兵变。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戚家军等在台州九战九捷,歼入寇台州之敌。此后,戚、俞联合,基本肃清福建浙江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二军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寇最后荡平。
阁臣纷争
嘉靖中后期,明世宗宠信奸臣严嵩,造成了很大的恶劣影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世宗提拔年过六十的严嵩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严嵩诬害夏言,明世宗准其再任内阁首辅,因而严嵩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明世宗崇道斋醮追求长生来说,严嵩为了媚上,他还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花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在所不惜。其中单是营建,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经费不敷,乃令臣民献助;献助不已,复行开纳,劳民伤财,视武宗过之。当时明王朝的太仓岁入只有二百万两,而斋宫秘殿等的营建,岁费竟至二三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对此,严嵩实难辞其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他的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没有确立太子的情况下,明世宗安排裕王朱载坖(即后来的穆宗)、景王朱载圳婚事,诏于各府举行婚礼。
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世宗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明世宗暂时住到了玉熙殿,但是这里地方太小,于是明世宗想营建新宫殿。他问严嵩的意见,严嵩请求他到南宫居住,因南宫为明英宗为太上皇时所居住的处所,所以明世宗很不乐意。然后问徐阶,徐阶请求重修永寿宫。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明世宗搬了进去。徐阶因此加封少师,兼支尚书俸,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明世宗下令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退休,徐阶则取代严嵩为首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严世蕃被杀。
晚年去世
随着明世宗年龄增大加之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的丹药,明世宗的身体每况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严厉批评明世宗妄想长生,无父子、君臣、夫妇之情,称“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称如皇帝“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明世宗大怒,命左右“趣执之,无使得遁”,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在旁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明世宗默然,留中不发数月,海瑞下锦衣卫狱。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明世宗去世于乾清宫,年60岁。明世宗去世后,遗诏裕王朱载坖继位,改元隆庆。奉先帝世宗皇帝遗诏,“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北京昌平永陵
为政举措
政治
对于文官集团,明世宗通过大礼仪之争为其父母争名,加强皇权,打击文官势力,迅速摆脱了杨廷和的控制。重新建立了嘉靖初期政坛新的人事格局。整顿翰林院各项积弊,为了提高内阁大学士的行政能力,让内阁有了密奏专权,看似是权力提升,但几任内阁大臣都被他牢牢的捏在手里。
明世宗从正德朝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训就是防止宦官权力的膨胀。他撤回天下镇守内臣,基本不曾再设;宦官犯罪,则鞭挞至死,陈尸示戒。这并不是说宦官在政治舞台上丧失了作用。在某些问题上,甚至于对辅臣的评价,世宗都仍受到宦官的影响。严嵩与夏言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宦官所进之言决定胜负的。
明世宗也比较注意以人品和才干选拔官员。他多次降旨,要两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抚按官询访贤才,明世宗表示:“如果有才识优异堪当重任的,应当不拘资格,从公举荐,吏部如果遇到空缺,也应当酌情简用,不许避嫌推托。”多年以后,明世宗懊丧地对徐阶说:“选贤用人以尧舜和太祖做的最好,像严嵩这样的官员是朕亲自简拔的,竟然没有才能到如此地步。”应当说,明世宗是努力按照他的贤能的标准去任用人才的。
明世宗整顿朝纲还包括整顿朝仪。某御史弹劾某官员在奏事时咳嗽失仪,世宗认为,此人并非故意不敬,可以不追究。同时,他又说了“近来屡次下旨禁肃朝仪,廷臣有许多故意失态的”。禁城内不许吐唾,明初有规定。世宗把这一条提到禁肃朝仪的高度。
明世宗和张璁方献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问题上也达到了共识,下令永远废除此制。嘉靖八年(1529年),吏部方献夫奏称:“明仁宗洪熙以来,开始封赐外戚,其后外戚一门出现很多权贵,他们的爵位大多世袭相传。”故而有大臣建议明世宗开始实行:已经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今后皇亲、驸马,都不得再请求册封爵位。这项制度经世宗裁定后成为永制,即便是世宗之母蒋太后的娘家及陈皇后的娘家亦不准承袭世爵。
明通鉴》编纂者说:“安昌伯钱维圻卒,其庶兄维垣请嗣爵,下吏部议。尚书方献夫等言:‘外戚之封,不当世及。’历引汉、唐、宋事以证。璁以为然,力主之。上善其言,诏:”自今外戚封爵者,但终其身,毋得请袭。’自是,外戚遂永绝世封。”
明世宗继位后,张璁认为科举考试在当时存在着两大弊端,即应试文体不正和主考官不得其人,并认为这是改革科举制度的突破口。为此,张璁提出了两大对策,一是考试文体务必要平实尔雅,裁约就正。进行说理,一定要极尽事物的原理;议论事务,必须要通晓经济天下的道理。如果不是这样,必然不可用。二是各省乡试主考官应访查举荐翰林、科道、部属等有学识有人品的人,另外派遣二人为考官;在两京进行乡试的除了命题的主考官外,增添京官两三人作为分考,以及时弥补主考之所不及。一定要严敕各御史一同参加考试选拔,以保证选取的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遏制私自举荐的风气”。对此改革主张,明世宗予以全力支持。他要求礼部按照张璁的提议,选择学行兼优的京官或进士,每省派出二人,前去监察考试,但不得参与内部决定;两京乡试除了主考外,五经房仍然各加科、部官一员。派遣京官主考各省乡试,以维护考试的严肃性,这在明代历史上尚属首次。
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正式推行这一重大举措,如工科给事中陆粲、兵部郎中华钥前往浙江,礼部郎中丘其仁、国子监博士王庭前往山西,吏部主事王激、大理寺评事余前往广东,户部主事王嘉宾、行人李仁前往陕西。主考顺天府乡试的春坊右庶子韩邦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这一改革措施予以积极的肯定。他说:“当今圣上关注科考之事,对科场把握非常严格。”此次乡试因按张璁所定新制举行,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次年(1529年),张璁在阅完会试试卷后,对从各地乡试选拔的三千七百多人的考卷文风的崭新变化深表满意,并大加赞赏。张璁认为:“如今文人有如此大的成绩,都是因为当今圣上的决策正确。”在明世宗亲自批完廷试考卷之后而排列名次时,世宗并不以己意而定,而是要求张璁等人从公论定。
明朝宗室世代承袭,只享受优厚的待遇,但却无所事事,成为由朝廷供养的一群寄生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数不断扩大,朝廷的负担也就日益加重。面对严重的“宗藩”问题,明世宗采取一系列措施,企图予以解决。其中收效较为显著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颁布实行的《宗藩条例》。它一方面限制诸王宗藩的请封活动,另一方面减少亲王的禄米,规定了数十条具体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室贵族势力的膨胀,略为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嘉靖初年,明世宗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他将敬万神的天坛改为只敬天神,并兴建地坛、日坛、月坛,整个北京城被放置于一幅八卦图之中:南侧为天属乾卦,北侧为地属坤卦,东侧为日属离卦,西侧为月属坎卦。痴迷于道教的嘉靖还在皇城内大规模营造道教宫观,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宫观没有保存到今天,如位于今天中海以西的国务院机关办公地,就曾经是明世宗兴建的一组称为“大光明殿”的道教建筑群。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明世宗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
军事
嘉靖中期以后,东南沿海海贼,倭寇活动更加猖獗,卫所海防体制无法应对严重的局势,军事改革势在必行,戚继光,俞大猷等先后招募,编练新军,在沿海建立水寨,打击倭寇。随着浙、闽等剿倭的军事胜利,自嘉靖中后直至万历初年,倭寇自闽突入潮、揭,与当地海寇吴平,许栋海盗等勾结,进攻潮州、揭阳、蓬州、新安、广海、双鱼、雷州等南海沿岸卫所,盘踞海岛,流毒海滨,南海地区成为海患发生的重点区域。在平定海患过程中,总督等广东官员逐渐认识到,如果朝廷集中兵力围剿,倭寇,海盗可以平定,但这种依靠临时征集省内外大军的征剿用兵方略,是权宜之计,难以保证沿海长治久安。
嘉靖十五年(1536年),总督钱如京根据海防形势奏请,将原设在广州的巡视海道副使(以都指挥体统行事)复设于南头,巡视全省海防。吴桂芳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任两广总督,即设总兵府衙门于潮州,调动狼土劲兵四万五千名,福兵一万五千名,以伸威营总兵俞大猷为帅,与倭寇相持两月,大破敌军。
在东南沿海,海防十分空虚,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仅有原额的三分之一,战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盗大举进犯。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倭寇杀害的就有数十万人。所以,明世宗在位的四十多年间,是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最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涌现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成功捍卫了帝国海疆安定,有力打击和扑灭了倭寇侵扰和海盗疯狂掠夺行为。
民族
明世宗时期,俺答几次要求通贡、互市。遭致世宗拒绝,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的需求致使明蒙关系不断恶化,明朝边患问题不断。嘉靖年间,蒙古族在其首领俺答的率领下频繁入掠,给明王朝的北部边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进而酿成明代北边危机的第二次高潮——庚戌之变,并且终嘉靖一朝,北部边防一直处于刀光剑影的战争状态。
经济
明世宗在位45年中,减免赋税、赈济灾荒100余次。明世宗曾亲自到南郊耕田励农,皇后亲自到北郊养蚕,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嫔妃、宫女们都参加了。
在嘉靖年间,贸易市场发展了,税务在国计民生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服匠役的劳动力可以用银两抵换,这是低级形态的劳动市场。
文化
嘉靖时期对国家祭礼进行了全面的变革,旨在追崇其父兴献王,塑造帝系正统,为自己藩王入主大统“伦序当立”的合法性作礼义上的论证。祭礼改制伴随着大批郊、庙等祭祀之所的建设,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同时,祭礼改制也激起了官僚体制内部的权力之争。可以说,嘉靖祭礼改制对当时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礼议”的过程中,出现了《大礼奏议》《大礼集议》《大礼纂要》《大礼要略》《大礼全书》《明伦大典》等紧扣议礼而进行的系列礼书编纂活动,从个人倡导到国家行为,最终《明伦大典》以国家政典的形式刊行,为“大礼议”进行了一次官方理论总结,成为打击反对派、传播“大礼”定论的工具,显现出了朝内政争与官方史学之间的特殊联系。
明世宗继位以来,将《永乐大典》作为必备的参考经典,并时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火灾,火势危及文楼。火灾之后,明世宗萌生了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重录副本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完全一致。永乐正本移放到文渊阁,明亡之后下落不明。
明世宗在历史上以崇信道教而著名,是继宋徽宗与此同时,他禁绝佛教,对明代佛教、社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明世宗好标新立异,较少保守思想,强化君权、树立“英主”形象,嘉靖九年开始进行以清理封建祭祀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正祀典活动。改天地合祀粼天地分祀,去掉孔子王号,恢复“至圣先师”称号等一系列清理和改定的举措陆续实施。虽然这些与政治、经济改革关系极小,但却是嘉靖皇帝敢于变更祖制的结果。
明世宗在改正祀典中,将朱元璋制定的关于天地合祀,孔子祀典等多项规定改动了。这无疑动摇了祖制不得变动的陈腐观念,一定程度上为改革活动的开始清除了思想障碍。
历史评价
史书评价
张廷玉等《明史》: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名人评价
李乐:世宗皇帝继统,年龄虽小,英断夙成,待此辈不少假借。又得张公孚敬以正佐之,尽革各省镇守内臣,司礼监不得干预章奏。往瑾时,公卿大臣相见,无敢抗礼,甚有拜伏者。自张公当国,司礼以下各监局巨珰,见公竦息敬畏,不敢并行并坐,至以“张爷”呼之,不动声色,而潜消其骄悍之心。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戢,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
李维桢:世宗享国长久,本朝无两,礼乐文章,灿焉兴革。斋居数十年,图回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其英主哉!如终则新都(杨廷和)、永嘉(张璁)、华亭(徐阶)功大矣。吏治繁伪,兵政窳惰,民力虚耗,亦由是始。方之汉武,功不胜过焉。
朱国桢:宋元以来,风俗诡幻奢靡,大圣人出而更化一主于刚,太祖尚已,文皇遵之,先后五十余年,风行草偃,国势甚强,阅百年至正德而渐已极矣。乃有世宗一振起之,孝为之本,礼为之维,其作用全以刚德胜。刚必激,激必亢,于是柔奸稍稍得入,而要之体常健,其威常不测。能知人,能安民,奸亦卒无所容,中正之士乐为之用。腹心得人,元气自固,虽有夷虏盗贼,皆归扫刷涤荡中,而天下晏然有四维之固。至盖愆成美之诏,天下传诵,莫不咨嗟流涕,既凛凛于秋肃之威,更眷眷于春温之泽,真可谓善继祖武者矣。
谈迁:世庙起正德之衰,厘革积习,诚雄主也。因议礼自裁,好稽古右文之事,诸臣迎附,祗诤于仪节,反实政略焉。方士蚀其心,倭虏撼其末,饥盗岁见,而皇威四讫,驾御得人,则股肱之力为多。至政地寄腹,往往非其任,靡文塞责,先朝淳厚节俭之遗,荡然靡余。狡伪成风,吏民相沿,不以为非,亦一代升降之关也。好长生术,果享永祚。古人如汉武、唐玄、宋仁各有称,今治不及开元、庆历,而亦无天汉、天宝之失,庶几哉优于汉唐矣!
雍正帝:明代自嘉靖以来,君臣失德,盗贼四起,生民涂炭,疆圉靡宁,其时之天地,可不谓之闭塞乎。
乾隆帝:嘉靖、万历、天启之昏庸逸乐,阿柄下移,以致权臣奸宦,相继而擅威福,乱政害良。此数君惟知蒙业而安,于国事懵然罔觉,虽未及身而丧,不数传而驯至灭亡。使有能奋然振兴,追念洪武之旧图,励精求治,未必不可挽回于未造,而晏安酖毒,终于不可救药。
昭梿:世宗虽委信权奸,任意施为,然用人之柄,不至下移。恶杨升庵终身,介溪不能包庇。立斥赵文华,诛丁汝夔,皆出己意,非若宋理、度诸君,委靡不振。故严嵩惟知迎合上意,以盗国政,与刘放、朱异相似,终非秦桧、贾似道之可比也。
张佩纶:嘉靖之喜独断,刑法偏颇已甚,尤莫奇于复套之狱。曾襄愍(曾铣)建复套之议,所陈八事……自是筹边伟略。帝既令夏言拟旨,优奖铣。铣意出师鸠兵缮塞,初无败衅之事,乃主眷潜移,忽然诟责,既不复套,言、铣罢职足矣,无故逮之杀之,诚不可解。……襄愍才足办此,既以庙算同心,即可坐收成效,特因严嵩、仇鸾浸润之潜,无故而加刃劳臣,纵敌长寇,以世宗之果于有为,而颠到[倒]是非如此,然则其色厉内荏,于军国大计茫然不辨而已。夫张经辈,虽杀之过当,犹曰倭患已深也。铣特以开边故,致并夏言就戮,则凡筹边计者孰不以因循粉饰为事,无怪乎明自嘉靖而益弱矣。
毛泽东:炼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几年天下,就是不办事。
毛佩琦:实际上在我们看来,明世宗嘉靖皇帝在整个明朝17个皇帝中,他是应该有作为的皇帝,他上朝不久就发动了一个大礼仪。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政治运动吧,这个大礼仪把朝廷上下的官员全部牵扯进去了。
当年明月:他是明代有史以来最为聪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间,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他至少在第三名,他的聪明,丝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于控制大局;嘉靖白天是在潜心修道,晚上他在改奏章,这是他能控制群臣的关键。晚上改奏章直到凌晨五点,他才躺下睡一会儿,他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控制群臣的机会。自古以来做皇帝的是有蠢人,但明代没有蠢皇帝,嘉靖修道是为了多活两年,因为他掌握了做皇帝的规律,没有人能动摇他,这是修道的根本。
轶事典故
信奉道教
明世宗信奉道教,他不仅本人信道,还要全体臣僚都要尊道。明世宗时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官至礼部尚书,陶仲文还一身兼少师、少傅、少保数职,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明世宗迷信丹药方术,他派人到处采集灵芝,并经常吞服道士们炼制的丹药。为满足自己修道,明世宗数次遴选民女入宫,每次数百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世宗命宫女们清晨采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宫女病倒。宫女们忍无可忍,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差点将明世宗勒死,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特别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从此移居西苑,设醺炼丹,迷信道士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回大内,法纪逐渐松弛。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明世宗任用道士,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让道士烧掉,企图让神仙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叫蓝道行的道士,平生最恨严嵩,借助这个机会向明世宗传达了“奸臣如严嵩,忠臣如徐阶”的字样,最终使权臣严嵩落马。
敏感多忌
明世宗在一次经筵上,讲官徐瑨讲《论语》中“曾子有疾”章,故意回避其中“人之将死”这句,明世宗说:“死生常理,有何嫌疑?”命令补上。但后来逐渐忌讳“死”及其谐音字。
明世宗对他人用语极为敏感,忌讳也很多。刚即位时,有一次穿的龙袍很长,明世宗老是要挽起来,很不高兴。内阁首辅杨廷和说:“此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明世宗马上转怒为喜。
晚年,太医院使徐伟为明世宗诊脉,明世宗龙袍拖在地上,徐伟不敢接近,明世宗问原因,徐伟说:“皇上龙袍在地上,臣不敢进。”明世宗便收其龙袍,让他诊脉,完毕后,明世宗写了一道手诏给内阁大臣,内容是:“伟顷呼地上,具见忠爱。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徐伟看到后恍然大悟,庆幸自己捡回一条命。
此外,嘉靖年间,蒙古连年入侵,明世宗也厌恶“夷狄”这两个字,每写到“夷狄”这两字,都会写得很小,以示贬低之意。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高拱出的会试题目有“绥之斯来”、“其死也哀”两句,又有两个“夷”字,明世宗看了后龙颜大怒,要从重惩处高拱,在徐阶的辩护下才作罢。
喜爱养猫
嘉靖年间,宫中养了一只叫“霜眉”的卷毛猫,呈微青色,但双眉却是洁白的,非常善解人意,明世宗出行时,此猫充当前导,又经常伺候明世宗睡觉,明世宗爱如珍宝。后来,霜眉死了,明世宗非常伤心,命令大臣们写祭文,但大臣们都没写过动物祭文,难以发挥,只有一个叫袁炜的礼侍学士在祭文中写了“化狮成龙”四字,令明世宗十分满意,提拔他做礼部尚书,补入内阁。明世宗下令将霜眉埋在万岁山北麓,题碑“虬龙冢”。
公主遭骗
嘉靖六年(1527年),皇室为永淳公主招选驸马。通过太监、女官的极力推荐,皇室选定了一个叫陈钊的男子,并和陈家定下了婚期,永淳公主即将“下嫁”。谁知,有人向皇家告发说,陈钊家族世代患有恶疾,而且生母是再婚,且做了别人的小妾。堂堂的大明公主嫁给一个小妾的儿子,实在是有辱皇室的尊严。于是明世宗马上悔亲。可眼看婚期将近,为了挽回皇室的面子,明世宗赶紧命人在全国海选,另招驸马。经过千挑万选,终于挑中了一个叫谢昭的男子。这次,明世宗亲眼审查驸马人选,于是,他接见了谢昭。谁知亲眼一见,明世宗狂怒不已,原来这个谢昭奇丑无比,这与之前下面官员描述的“高大俊朗”有着天壤之别,皇帝很生气,然而婚期不等人,明世宗只好自吞苦果,在明知被骗了的情况下,准许妹妹永淳公主下嫁给谢昭。
人际关系
家世
兄弟姐妹
后妃
子女
皇子
公主
主要作品
人物争议
怠政
十一月二十四日,离冬至大祀之典只有两天了。明世宗“偶有小疾”,就写信给礼部官员,说明情况,礼部很知趣,随即上疏请求遣官代行。这一时期遣官代祭虽屡有发生,但明世宗亲祀之事毕竟还较经常,只是壬寅之变发生后,才基本不参加祭祀大典,几乎完全由官员代行了。不视朝,不举经筵,不出席典礼,明世宗把自己禁闭在西苑的小圈子里,一意玄修,幻想长生不老。
明世宗的长期怠政,导致出现了严嵩专权的局面。“壬寅宫变”后,世宗躲进西苑,日祈长生,朝讲尽废。他虽然仍通过批阅章奏,掌握着军政大权,但朝廷日常事务却无法亲自处理。同时,整日忙于斋醮祈祷,和朝臣们极少会面,君臣隔阂亦愈益严重。严嵩极善迎合,嘉靖七年(1528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后,步步高升。嘉靖十五年任礼部尚书。他在改正祀典中,处处附合明世宗,赢得欢心。宫婢之变后,明世宗移居西苑,与外界接触极少,除方士外,朝臣中只有严嵩能够见到他的面。于是严嵩便利用独承顾问的有利地位,排挤其他阁臣。明世宗下的谕旨,他都尽可能不让别的阁臣知晓。这样,他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对于内阁最重要的票拟之事,严嵩更是抓住不放,不允许别的阁臣参与其间。严嵩此人机敏,善于揣摸明世宗的意向。他入阁时已六十多岁了,年纪毕竟大了,反应也渐渐迟钝。但他仍不准其他阁臣插手,而是让其子严世藩代行。内阁而外,严嵩对各府院部衙门也加紧控制。他遍引私人居要地,形成严密的亲信势力网,以掌握大权。严嵩父子窃取朝中大权后,贪赃枉法,疯狂地攫取财富。内外官员升迁任免,多以贿赂多寡而定。这就造成政以贿成,吏治极为腐败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嘉靖朝政日益下滑,社会矛盾和危机也就日益尖锐和严重了。
崇道
明世宗入继大统之后,专以道教为尊,毁佛寺,逐僧人。嘉靖二年(1523年),世宗用太监崔文言,于宫中建醮。明世宗对劝谏皆不理会,频设斋醮,事无大小皆请于神,不验则请之再三,有验则行大醮以谢神佑。笃信方术,必然恩宠道士。明代自洪武年间即有很多受礼遇的道士,如张中、周颠仙、丘玄清、冷谦等。嘉靖朝在各地广度道士,仅嘉靖二十六年就度道士二万四千余人。世宗朝受恩宠的道士最多,恩典也最滥。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龚可佩、蓝道行、胡大顺、蓝田玉、顾可学、盛端明、王金等道人方士皆受宠幸。嘉靖朝的奏章亦分“前朝”,“后朝”,诸司百官所奏者为前朝;道士方伎所奏者为后朝,前朝官员不得与闻。
祭神修仙,所费无限。修建寺观、牒度僧道、举行斋醮、访求仙药等,皆需巨额资财,明代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荒废殆尽。世宗为了供奉神祗,大兴土木,建宫设坛,岁废数百万。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仅川、贵、湖广采木费用即达三百三十九万两。举行供斋醮神仪式,皆需赤金数千两,屑为金泥,用于书写门匾对联等。另外,祭神修仙又需要大量珠宝玉器、沉香、白蜡以及蔬食之费等,所废无以计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命景德镇烧制内殿醮坛瓷器就达三万件。当明世宗无限制地设醮修仙、荒政误国之时,亦有一批忠直诤臣敢于抗争,力挽时局,他们纷纷谏止奉道修玄,并因此得罪失官,甚至丧命。嘉靖十九年(1540年)世宗受道士段朝用唆使要退养深宫,朝政交给年仅5岁的太子。圣谕传下,举朝惊骇,但皆不敢言。太仆寺卿杨最冒死直谏,世宗大怒,命重杖杨最一百,然杖打五十即死,明世宗仍令杖满一百始罢。满朝百官,跪伏震惧。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举国奉道,国之要事皆祷神佑,朝臣之务皆以道事为重,百官侧目,言官讳言,致使明代政治偏离主道而日渐昏暗,释与儒皆不敢各立门户,道教之玄理方术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影响至深,令人深思。
死因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去世,有人认为明世宗迷恋道教,吞噬炼丹,认为他就死在慢性中毒上。也有人认为他是得病而死。
后世纪念
明世宗死后葬于永陵。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
史料索引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08: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