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
膏剂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定义
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美滑腴为膏。《山海经》 曾中说:“言味好皆滑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 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起源发展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组方原则
膏方一般由20余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另外,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组方时尤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脉案书写,辨证立法
膏方的脉案,以往习用毛笔书写,它既是中华文化的艺术佳品,又能体现中医擅长于疾病调养的传统特色。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所以膏方的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医家应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出病因病机病位,衡量正邪之盛衰进退,探求疾病之根源,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中医的理、法、方、药特色,必须充分体现在膏方的脉案中,并且正确、科学地书写脉案,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有序和准确。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用这种方法开出来的膏方,既无理、法、方、药的内容,又无君、臣、佐、使的规律,杂乱无章,患者服后,必定弊多利少。
二、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
人体体质的减弱,是病邪得以侵袭、疾病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多佐行气活血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宜辅以疏肝解郁之药;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服用补品,如果确实需要,多以甘淡之品调养,如四君子、六味地黄等;中年人负担堪重,又多七情劳逸所伤,治疗时多需补泻兼施。除此以外,又有诸多个体差异,均需详细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治疗计划
三、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临床所及,中老年人脏气渐衰,运化不及,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
四、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谓“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为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同样适合于膏方的制订。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桔梗、枳壳,以升降相因;或配伍陈皮、楂曲以消食化积;尤其是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中,则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确具至理。
五、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
用膏方进补期间,既不能一味呆补,又不宜孟浪攻泄,而常取通补兼施、动静相合、并行不悖的方法。民间常以驴皮膏加南货制膏进补,时有腹胀便溏等不良反应发生,多因其不符合“通补相兼,动静结合”的原则。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临床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辨证选用“动药”,例如取附子温寒解凝,振奋心阳;取大黄、决明子通腑排毒,降低血脂;取葛根、丹参活血化瘀,净化血液等,与补药相配,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
另外四时之气的升降沉浮对疾病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古代医家据此提出随时为病,当随病制方的治疗思想。如金元医家李杲在《脾胃论·脾胃将理法》中提出:“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月有疾加温气之药,冬月有疾加大热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说明春天多风邪为患,须在方中加入祛风药,如荆芥薄荷菊花桑叶之类;夏天有病多热疾,须加适量的寒凉药,如黄连、黄芩、石膏、知母之类;秋天有病多燥邪,宜加入温润气分药,如杏仁紫苏叶、桔梗、沙参之类;冬天有病多寒邪,宜加入一些温热药,如附子、干姜之属。注意用药与四时相应,以适应温、热、寒、凉、升、降、沉、浮的规律,不绝生化之源。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结合各个季节的易发病证,则可以在不同的时令,根据病情及气候,采用相应的四时用药法,随证应变,亦可以用膏方的形式来治病及防病。故膏方不仅仅局限于冬令时节应用。
膏方之制定,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不仅养生,更能治病。因膏方服用时间长,医者必须深思熟虑,立法力求平稳,不能小有偏差。偶有疏忽,与病情不合,不能竞剂而废,医生与病家皆遭损失。故开一般处方易,而膏方之制订难。膏方是一门学问,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应当传承不息,发扬光大。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组成
膏方的组成
①按照药物的性质可分为三部分,即饮片、胶类及糖类。
饮片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中药,一般需辩证施治,根据个人情况而不同;胶类一方面供制作过程中收膏用,另一方面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鹿角胶可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活血散结等;
糖类主要为了改善口感,另外可补中缓急。
②按照膏方中药物的作用可分为滋补药、对症药、健脾药和辅料四部分。
滋补药有益气、补血、养阴或温阳等功能,常用的有人参、黄芪、熟地、麦冬、虫草、胎盘等,同时配合使用理气化湿、清热、祛瘀等之剂,以增强滋补的效果;
对症药是针对患者当时主要病症的药物,兼顾祛病和滋补;
膏方内的滋补药多属粘腻呆滞之品,久服多影响脾胃运化,并易闭门留寇,故一般需加用陈皮、砂仁、焦山楂炒麦芽、白术等健脾药,加强吸收,达到补而不滞的功效;
辅料主要包括调味的糖类以及收膏的胶类等。
膏方的分类
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又称“膏滋”),后者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有慢性病者;
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胎盘鹿鞭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素膏由中草药组成,不易发霉,四季均可服用;荤膏中则含有动物胶(药),多属温补之剂,且不易久存,一般冬季服用。
功效特点
第一、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
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道是“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第二、“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邪有阴邪、阳邪,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适用对象
⒈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⒉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⒊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⒋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⒌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服用季节
一、冬令进补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消耗减少。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冰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是一种养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
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在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二、实时调补
有的中药房在一年四季均为患者加工膏方,这是不是说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呢?实际上,运用膏方进行冬令滋补是其使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膏方既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又有治疗预防的功效,因此,不在冬季,如处在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或大病后,手术后,患者身体非常虚弱时,可以采用膏方调治。根据虚弱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配合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安神、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
中医的调补有很多方面选择,有药酒、药粥,还有药膳等,但在应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施治后,继用膏方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是它可以继续配伍其他治疗的药物,二是服用方便,三是符合虚弱身体进行缓慢康复的原则,其补益是王道缓缓收工,决不能采用霸道蛮补,否则孟浪用事不能达到目的。
因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不在冬令季节,同样可以服用膏方。
提问
服用膏方要取得好的效果,能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有些人脾胃运化功能较差,临床常见舌苔厚腻、没有食欲,同时感觉胸胁痞闷等,此时服用膏方,不但影响到对膏方的消化吸收,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在此类人群正式服用膏方前,医生一般会因人而异开出一些能运脾健胃、理气化湿的中药,以改善其脾胃功能,为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些中药先膏方而行,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开路药”。
“开路药”的另一作用是通过试探性的调补,通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能为医生开好最后调补对路的膏方作好准备。
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不强调必须服用“开路药”,可以直接服用膏方,做到及时进补。
“开路药”一般以医生根据症状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除汤剂外,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片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片健脾丸等作为“开路药”。
养生
养生一词,原出春秋管仲的《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认为,“春升、夏华、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人要健康必须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身体也一样,否则就会生病。
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靠肝的升、肺的降、心的展放、肾的收敛为推动人身体阴阳两气的变动,脾为中,旁及四脏,是气机的枢纽。这样通过五脏的功能,让人的气机升降出入有序变化,人应该同自然界相同,以此养生,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这就是道记馆四季膏方的由来。南宋时期,膏方深受达官贵人所喜爱,道记馆膏方,传承宋代秘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道记馆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四季膏方的膏滋养生专家。
正宗膏方的三大特色
⒈名药:精选道地食材膏方采用的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黄明胶、鳖甲胶等的原料,严格监控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保障原料正宗,保障产地正宗,保障道记馆膏方的确切疗效。 2、名方:传承宋代秘方针对不同的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道记馆膏方传承宋代秘方,在充分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得当配伍的基础上,做到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目的。 3、名法:沿袭古法工艺膏方的定制加工流程,主要有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凉膏。道记馆严格按照 “一人一方一锅”的规范煎制膏方,通过定制的模式,真正做到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明胶,保证了膏方的安全、绿色和可靠。
常见答疑
1、为何驴皮成为阿胶的最佳原材料?
驴起源在非洲西亚,后扩散蒙古、新疆一带。张骞出塞时将驴引进到了中原。后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 五代至宋实行“牛皮之禁”。古代军需民用用途广泛,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盾牌、车马挽具及制胶用于弓弩。古代农业社会,耕牛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不能随便宰杀,只有病、老死之牛皮。正是上述原因,唐代已大量用驴皮阿胶。宋代的牛皮胶或系民间取官府舍弃的劣等牛皮制成,以致医家认为不堪药用。
⒉市面上阿胶价格为何差别这么大?
好阿胶需用整张皮熬制。早在1996年、2002年央视曾多次曝光某药厂拿马皮当驴皮生产阿胶事件。2010年央视调查发现,很多阿胶的原来竟来自于马皮、甚至是劣质皮料。原料皮基本都是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割下来废弃的头脸皮和腿脚皮,也就是通常说的下脚料。 2012年的“造假门”,某药厂借助新疆的工厂生产的半成品阿胶块涉嫌虚构原产地,另外其用以支持涨价的行业数据也涉嫌造假。 好的驴才能出好的皮,标准:毛驴的养殖周期需要3-5年,3岁以下的驴皮不要;化学污染的驴皮不要;有皮肤病的驴皮不要。3kg 驴皮熬出1kg阿胶,一张驴皮仅仅可以熬制3盒阿胶,而生产一盒阿胶的周期需要50天。
⒊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黄明胶五胶有何不同?
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黄明胶各自不同的功用,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用。
阿胶与鹿角胶相比,前者滋补阴血,更适合于妇女,后者温阳补肾,更适合男子。
鳖甲胶与龟甲胶都能养阴,且能清虚热,适合易上火者采用,这是阿胶和鹿角胶所不具备的。
鳖甲胶还有通血脉的作用,破瘀散结有专功。
鳖甲胶强健筋骨,骨质疏松者可考虑优先选用。
阿胶有的功能黄明胶可以认为都有,只是效果不同。一般说阿胶补血比黄明胶好,但黄明胶的长处在于止血养血,润肠通便
⒋进呈贡胶为什么昂贵?
“进呈贡胶” 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进贡朝廷的上品阿胶。“人中有龙凤,胶中有极品”,阿胶中的极品就是“进呈贡胶”。进呈贡胶,也称九朝贡胶或九天贡胶。进呈贡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从北魏开始便一直是朝廷贡品。 进呈贡胶选取3-4岁体型健状纯黑乌驴,冬至前一个月取下皮进行晾干,冬至子时是阴极阳生之时,而东阿之水是天下至阴之水,择至阴之时,取至阴之水,选属阴之乌驴皮炼胶,采用历经2500年的保密工艺,金锅、银铲,桑木柴为火,经99道工序炼制方成,其滋补效果最佳。 进呈贡胶质地细腻,色如莹漆,光如琥珀。面平如镜,经夏不软。
揭秘进呈贡胶珍贵的三大秘密:
1、选择最佳时辰,冬至子时取水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阿井水,性趋下,清而重,“取其煮胶,谓之阿胶”;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其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淤浊及逆上之痰也”。
2、选取最佳原料,珍稀乌头驴 乌头驴是制作进程贡胶的必备原料,但现在乌头驴已濒临灭绝。 陈修园:“必用黑皮者,以济水合于心,黑色属于肾,取水火相济之意也”。按照古人的看法,认为黑色属水入肾经,乌驴皮属阴入肾,可补先天之本。冬至所取乌驴皮阴气最重,皮张光亮厚实,营养物质储藏充沛,用其炼胶滋阴效果最好。 这样选择至阴之时,取至阴之水、至阴之乌驴皮与火相融,炼出的贡胶达到阴阳平衡之极,滋补最甚。
3、沿袭古法工艺,99道传统工序
进呈贡胶炼制工艺极为考究,要经过洗皮、泡皮、凉皮、刮毛、化皮、炼胶等99道传统工序,历经100余天纯手工打造,方能制成,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则整锅贡胶报废(比如打沫不好,熬制粘锅)。故进呈贡胶非常难得。
制作
一、膏方的制备
千百年来,中医学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这些内容,一部分记载在有关的中医药典籍里,一部分蕴藏在老药工的实际经验中,均有待于不断发掘继承,整理应用。
(一) 配料
⒈配伍原则
用膏方治病,既可一味单方,又可使用复方。按照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将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就是配伍。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而增进疗效,减轻和消除副作用。在治疗方法上,单方药简功专,针对性强;复方药宏效广,对较复杂的疾病证候全面照顾,应根据具体病情辨证处方。
⑴单用:单独使用一味药物制成膏方,如用白术治疗脾气虚证,用熟地黄治疗肾阴虚证,用桑枝祛除风湿,用地榆凉血止血等。
⑵复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则组成膏方,如天门冬与麦门冬同用,可增强养阴润燥作用;党参黄芪同用,可增强补气健脾作用;旱莲草女贞子同用,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等。同时,药物合用可以减轻副作用,如术附膏中用蜂蜜,既可解除附子的毒性,又可取其甘缓,以缓解疼痛。补气养血膏中用了党参、熟地黄、枸杞子、黄精等众多滋补药,少佐陈皮理气和胃,司消除滋补呆胃的副作用。
⒉用药剂量
临床多在一般汤剂处方诊治有效之后,在病情基本稳定或辨证清楚的基础上运用膏方。各医家运用药味及剂量有不同习惯,但一般每剂汤方在100克左右,膏方在此有效处方上,增大10~15倍以上,形成有效的膏方剂量。由此形成一料膏方的重量当在1000克以上,过少不易制作。另外加糖或蜂蜜1000克,共熬出膏滋约1400克左右,可服用一个半月。若天暖,剂量应酌情减少。
药物用量有轻重之分,一般轻者用量宜少,重者用量宜多。药用剂量问题,古今医家虽曾作了很多考证,但迄今仍难有定论。因此,对于古代方书所载膏方中药物的用量,仅作为参考,可以根据方中各药用量的比例了解其配伍意义。临床开列膏方所用剂量,按中药学和近代医案中所用剂量,结合地区、年龄、体质及病情等不同情况,适当使用。
(二) 炼蜜
蜂蜜有调味、滋润和补益的功效。另外还具有一定的缓和、防腐作用。炼蜜的作用,在于既能驱除药性的偏激使之中和,又能除去蜂蜜中的水分及杂质,使药物品质上乘,有质有量且保存持久。
⒈选蜜
选择优质蜂蜜是保证膏滋质量的关键。蜜以质厚色自如凝脂、味甜而香、兼有鲜味、黏性强者作为首选。但由于产地和气候的关系,北方蜜含水分少,一般选用枣花蜜荆条花蜜为佳,荞麦花蜜较次;而南方蜜含水分较多,选荔枝蜜、坝子蜜较优。
⒉炼蜜方法
将蜂蜜置于锅内加热,使之完全溶化,沸腾时用网筛或绢筛捞去上面浮沫,至蜜中水分大部分蒸发,翻起大泡,呈老红色时,酌加约10%的冷水,再继续加热使沸,随后乘热倾出,用绢筛过滤,除去其杂质,即成炼蜜。
炼蜜老嫩的程度,大都是凭经验观察,少炼则嫩,黏性不足;多炼则老,坚硬不易化解。一般炼蜜以生蜜500克炼成400克左右为标准。
二、膏方的制法
膏方的制作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
⒈浸泡: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药拣出另放。然后把其他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⒊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此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⒋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⒌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时,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末极细,在膏中充分抹匀。还有,可根据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圆肉、红肉等一起煎煮时取汁,在收膏时一起放入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严格的操作过程,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制。
存放方法
为了使膏方能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在膏方制作后,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盖。可以让它存放在瓷罐(锅、钵)中,亦可以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
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为多,但遇暖冬时就要小心发生霉变了。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若放在阴凉处而遇暖冬气温连日回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但是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烊,这样就会造成锅裂和底焦。在膏药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
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用隔水高温蒸烊。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
服用方法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可视病情需要,根据不同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
(一) 服用方式
取适量膏滋,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人搅匀,使之溶化,服下。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根据病情需要,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⒉调服
胶剂如阿胶、鹿角胶等研细末,用适当的汤药或黄酒等,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⒊噙化
亦称“含化”。将膏滋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二) 服用时间
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药。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饭前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⒋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
(三) 服用剂量
服药剂量的多少,应根据膏方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决定。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合15~20毫升)。
药物分有毒无毒、峻烈缓和的不同。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凡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
轻病、慢性病,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用量可适当增加。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
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在剂量上也应有差别。老年人的用药量应小于壮年;体质强的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妇女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而且妇女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又应小于平时,但主要仍须从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虑。
服用禁忌
说明
在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必须重视禁忌问题。用药禁忌,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
补膏禁忌
老年病虚证为多,故补膏较为常用,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止“闭门留寇”
在外邪未尽的情况下,不要过早使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目的。另外,补益莫与气血为难,应避免一味呆补,不注意气血流通的倾向。
防止“虚不受补
对于一般慢性虚证患者,只能缓缓调养,不宜骤补。可于补益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
防止“损阳耗津”
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忌用温补,以免助火伤阴。
妊娠期间,因为某些药物具有滑胎、堕胎的流弊,往往可以造成流产的后果,所以在临证时要注意药物的选用,注意妊娠禁忌。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叫做“忌口”。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和科学实验,忌口的范围已日渐缩小,而且日趋合理。如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服用人参时,常习惯称萝卜、绿豆(包括绿豆制品,如粉丝等)是“解药”,意思是含破坏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萝卜的消食导滞作用和绿豆的寒凉解毒功能造成人参的作用不能发挥,人参的甘味补气生津的疗效将大大减弱。应该说,两者同时服用是不适宜的。从药理上讲,萝卜会加快人参有效成分的排泄,在人参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营养成分未被人体吸收时,已经被排泄出体外了。由于膏方中有不少补益壅滞之品,对于消化不良者,服用食物以易消化为上,否则容易阻碍消化、吸收,从而不能起到理想的补益作用。
针对患者的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如:
阴虚体质在临床上可见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心烦、易于激动、失眠心悸、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在服膏方进行滋阴的同时,在饮食上有这样几点忌口:
⑴忌食辛热的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调作料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葱等~类调味品;至于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制品更应少吃,甚至不吃。否则,轻则引起口干咽燥严重,大便燥结,重则可见出血症状。
⑵忌食海鲜一类发物,如黄鱼带鱼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不少表现为阴虚火旺的症状,在应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食用海鲜则犹为火上浇油。这些病人以食淡水鱼为好。
⑶忌食不易消化的药食。因为患者消化功能虚弱,不易吸收,又因为阴虚之人常出现大便燥结,此时若在帮助消化的药食中加入润肠之品,可以使膏方中滋阴药发挥更好作用。
阳虚体质 在临床上可见全身怕冷、面色眺白或者淡白无华、少气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润滑、脉象微细迟无力,对这类病人常用补阳、温阳、壮阳等药食进行调补,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以下忌口:
⑴切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如果在服鹿鞭、牛鞭羊肉药食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现象。否则容易助火动血,产生变症。另外,还应注意不少阳虚体质的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故饮食上尚要忌用黏腻
⑵忌用寒性食品,如柿子、黄瓜等。阳虚体质者易生内寒,可见脘腹时感冷痛,大便稀溏,四肢欠温等。若用寒性食品,则寒象更甚,在炎热夏天,尤其应慎冷饮瓜果之品,不能图一时之快,而使阳虚体质曰见虚弱,变症丛生。
⑶阳虚体质的人气血流行不畅,切忌服用或过多服用厚味腻滞之品,如食肉类制品,也尽可能除去油脂部分。
合理服药
“一药一性,百病百方”。各种膏方,它们的功用各有不同,但无论哪种膏方,只可治疗一定的病症,而不能通治百病。补膏不能乱用,用错了,有害无益。对于一些阴阳俱虚、气血不足、数病同发的情况,治疗时必须仔细观察分析,谨慎选方,合理用药,以获佳效,切忌孟浪投药。
防治方法
尽管膏方服用的对象不同,体质、病情不同,但总的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切合个体,不应该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也有少数人服用膏方后,会出现这样几种不适:
滋腻呆胃,纳食减少。有的不思纳食,腹部胀满。
⒉齿浮口苦鼻衄、面部升火、大便秘结。
⒊第二年春夏时感到不适、厌食、困倦,入夏怕热,也有出现低热皮疹、齿浮、便秘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以在刚开始服用几天时出现,也可能在第二年春夏才出现。防治这些不良反应,首先在服用开路方时要注意,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功能。在服用几天后就出现不思饮食、腹胀时,应该暂停服用,改服1~2周理气和胃消导药后,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如见齿浮口苦、鼻衄升火时,把清热泻火解毒通腑药煎好后放入膏方中,一起服用以纠偏差。
膏方书籍
中医膏方治病百问
实用膏方
膏方宝典
海派中医妇科膏方选
中医膏方
家庭常用膏方事典
冬令调补择膏方--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家膏方精粹
相关成份
冬令进补膏方 膏方的成份有哪些。又到进补膏方的季节,很多人不太了解膏方的组成成份有哪些。中医专家指出,膏方一般有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及辅料五部分内容组成。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膏方的主体部分,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详细辨证分析后,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病情的需要,所给出处方的药物部分。
体质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五脏六腑的虚损,医生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选用配伍所需的中药炮制品组成方剂,以此有针对性地体现膏方调补身体,防治疾病的效力所在。如脉弱无力、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者,多为气虚体质,宜选用黄芪、党参、太子参、茯苓、白术等组成的方药;脉细无力、面色光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者,多为血虚体质,宜选用熟地黄、当归、白芍药等组成的方药;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潮热盗汗者,多为阴虚体质,宜选用麦门冬、沙参、枸杞子等组成的方药;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尿频遗尿、腹中冷痛现象者,多为阳虚体质,宜选用杜仲、蛤蚧、核桃仁等组成的方药。
膏方中的中药配伍组成是一个大方剂,由于要综合考虑到处方既“疗疾”又“补虚”的双重性,因此膏方的中药药味要比通常的处方药味品种多,且药物剂量要能够满足一料膏滋药服用时间(30~50天)的剂量。通常情况下,一剂膏方的中药部分其总量应控制在3KG左右,至多不超过5KG。配伍时应避免药味不足,使功效难求;或盲目追求处方大而全,使品种过多、药味超重,造成矢不中的、浪费中药等现象。
滋补膏方的用药量越来越大
据顾植山介绍,3000―3500克中药饮片再加上250克以下阿胶及500克以下糖,熬制8小时左右,出膏量完全能满足一个冬季膏方使用量。传统的龙砂膏方制作特点,就是出膏率高,但需要足够的熬膏时间。随着吃膏方人数越来越多,一些机构来不及加工,膏方制作只能缩短时间。而加工时间一短,出膏量减少,只能靠更多剂量的中药饮片来补充。
不少市民也深有体会,医生开一次膏方,密密麻麻写了几十种中药,一副膏方的中药量超过5000克的比比皆是。市民顾女士在一家机构开出的膏方就让她吓了一大跳,医生开了近40种中药,计算了一下,光中药饮片就超过7000克,还不包括两味名贵中药材。这副膏方的总价超过了6000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7:52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