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中医名词,相对于“实火”而言,产生本源于脏腑阴阳气血之亏损,故在致病过程中,脏腑组织受损而表现出虚火证候群。临床有阴虚、阳虚之别:阴虚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干燥,咽痛齿衄,眩晕耳鸣等;阳虚表现为真寒假热,症状错杂而见。
阴虚、阳虚均为虚火产生之因。《景岳全书·虚火论》曰:“凡虚火证即假热证也…虚火病源有二…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此病源之二也”。
因素体阴虚或久病
伤阴,或感受
阳邪及
五志过极化火,都可使
脏腑功能失调,
津液亏损,阴精衰少,导致阴虚。《内经》云:“阴虚则阳亢”,指阴虚不能制阳,阴阳失去平衡,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成为阴虚之火。如《景岳全书·火证》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
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
因先天不足,素体阳虚;或感受阴邪,日久
伤阳;或过用寒凉攻伐,或年老体弱,均可导致
肾阳不足,阴寒内盛,久之可发展为
阴盛格阳,使阳不能潜藏而反浮越,以致虚阳亢奋,成为
肾虚格阳的阳虚之火。正如《景岳全书·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
可表现为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干燥,
咽痛齿衄,眩晕耳鸣,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性梦交、
崩漏,
舌红少苔,
脉细数等。常见于心、肺、肾、胃等脏腑。
常表现为真寒假热,症状错杂而见。如发热或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或喜
热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
下利清谷;
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
舌淡,苔白等。临床又有轻重之分。
方药:生地、人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
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
柏子仁、朱砂、桔梗。
证候:发热,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或下肢发冷,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舌生疮。舌质胖润或有
齿痕,苔白润,
脉沉细而弱,或浮大无力。
方药:山药、山茱萸、
干地黄、泽泻、丹皮、茯苓、附子、桂枝。或
右归饮。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
制附子。
淮山20g,
白鹅肉200g,葱10g,盐5g,
素油50g。将新鲜淮山用水泡发后切块,白鹅肉洗净切块,姜切片,葱切段。锅置
武火上,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熟时,加入葱、姜爆香,下入鹅肉,炒变色,放入淮山,加入清水1000ml,文火炖1小时即可。可
滋补肝肾之阴,适用于
高血压肝肾阴虚火旺者服用。
五叶枕:采摘
桑叶、
竹叶、
荷叶、柳
树叶、柿树叶各适量,洗净晒干后作为填
枕芯的原料,加工成枕头用,具有气味芳香、疏风清热等功效。适用于
肺结核、
慢性疾病、
贫血病等患者休息、睡觉时使用,有助于消除
低热、
自汗、
盗汗、
头晕、心烦等阴虚火旺、虚火妄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