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是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发展规模、
发展速度的关键要素。从整个公司管理,到具体业务运行,企业的创新贯穿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细节中。企业创新涉及
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战略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各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方面的创新,而是要全盘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各方面创新是有较强的
关联度的。
特点介绍
多维性
比如企业的创新投入系统要分别与各个部门发生关系,在投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原则有:
一是要满足创新企业最低必要资金的需要作为筹集的数量目标;
二是应当把创新的能力作为投资的重要条件;
三是要把
投入产出风险作为投资的评估条件,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还款保证或能力;
四是考虑从什么渠道取得投资的资金。可见,企业的创新决策是多维决策。
时效性
面对市场环境条件的迅速变化,企业创新有很强的
时效性,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
企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对市场反应的
滞后性,企业的决策速度很难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时间要求,以至于即使原来有很好的创新设想,决策层后,由于掣肘不断、
反应迟钝、怕负责任等原因而一拖再拖,导致所做出的决策是无效决策,因为说不定市场早已失去或
竞争者已先声夺人了。此外,所谓创新,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创造,因此,时效性是创新的重要因素,所以也就是创新决策的一大特点。
层次性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呈多层次性,企业决策层周围往往是围绕一层至多层的组织,创新可能在企业不同层次的组织中产生,所以创新就呈现出与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多层次性。
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的重要的创新,往往是影响整个
企业发展前景的
战略决策,因此其决策主要是由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来完成,而由于决策的重要性,决定了这类决策要有
智囊团参加,同时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征求不同层次组织的意见,这就涉及决策的
层次性中协调问题。
决策的协调可以是建立在较低层次上的,如上所述征求意见式的;也可以是建立在较高决策水平上的较高层次的协调,例如要制订新的企业
产业发展方向,以推进企业向更高的程度演变,这样的决策肯定是在高层作出的,而同时是一个高水平协调下完成的创新决策。
战略性
企业高层决策往往是战略性的决策。如上所述,重要的创新最终是由高层作出决策。因此,创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企业的战略性创新决策往往是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中考虑的,比如许多有气势的企业往往把
市场定位在
全方位开放的
世界市场中来考虑,而世界市场决定其有很大的盲目性,有较大的动荡性,有更加激烈的竞争,存在着更大的复杂性和
风险性。这就给战略决策带来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
企业创新决策不以此为背景,那么企业的创新就只是局部的创新,不是战略性的创新,而如果企业没有周期性的有计划的创新决策,那就很难创造企业新的
核心能力,就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就会使企业的内部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内容
企业创新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企业系统的每一个层面,然而于提到企业高层来决策的创新项目来说,则只涉及到与
企业的生存、发展悠关的
重大问题。比如一个企业实施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其决策的重点在于提高
规模效益高层决策来说,创新决策包括如何寻找创新的
突破口,对创新机遇进行预测;如何保证市场的份额,对以创新为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各种商业活动的决策;如何通过创新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组织形式,建立最佳的
激励机制激发
企业活力的管理决策。
机遇预测
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许多
环境条件随机变化的情况,由于条件的改变,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会,企业的
竞争地位会受到巨大的威胁,也会因此使员工丧失
使命感而使企业的
凝聚力被削弱。同时,将给企业的创新带来机遇,一方面是市场向着本
企业发展战略所设定的方向发展,或者是激发企业原来潜在的创新活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各种商机;另一方面是由于员工在市场压力的条件下迸发出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或者是
环境变化给企业员工的创新带来新的机会。这内外两方面的创新机遇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跃迁产生可能性。因此,企业把握创新机遇,预测成功率,对于制定创新企业的
经营战略和部署是关键的环节。
创新机遇的预测需要企业有良好的运作组织,高层决策者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发现能力。这是因为:不论是引人注目的创新还是微不足道的改进,大多数
创造性活动不仅事先未曾计划好,而且完全出乎企业的意料。事实上,有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员工在没有企业
管理层直接授意和指导的情况下提出了创新或具有潜在用途的新尝试,如果企业的决策者没有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很可能企业的创新机遇在瞬间就会消失掉。因为这些创新萌芽都不是企业管理层规划的结果,任何人,包括管理决策层,甚至创新者自己先前都没有想到这些创意会有何特别的创造性。
创新机遇的预测和把握,对企业的决策来说太重要了,把握得准,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把握不准,则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营销创新
在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家和市场都认可这样的说法:那些不能创新的经营者,终将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企业通过创新经营,在市场的某些领域或层次能捷足先登,就能与企业对手拉开差距,这是确定企业优势的最重要的手段。如前所述,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只要企业没有做过的、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去设计以及策划并付诸实施的事情都属于企业创新。比如,某个从事电视机经营的企业,现在策划而且进入计算机设计和
生产领域,这对于该企业来说,就是创新的行为。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市场
营销创新决策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就有不同的内容。例如,从企业的经营行业来看,商业创新决策包括
单一经营行业的创新决策和多元化
经营创新决策。多元化经营创新来说,并非仅仅扩大
经营领域这么简单,对于进入一个陌生行业的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则可能会碰个头破血流。
管理创新
管理决策是组织在内部范围内贯彻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它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
合理使用。例如企业的
生产计划、
销售计划、更新
设备选择、
新产品定价、
资金筹措等问题的决策即属此类。管理决策不直接决定组织的命运,但其正确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管理效能的高低,进而影响
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创新决策涉及的就是管理范围的各个重要方面的创新的决策。
管理创新是在
经济全球化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大变革,是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生产
管理模式。而在信息化的今天,从美国掀起并涉及日本和欧洲的新的
企业管理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创新、企业社会形象创新和企业
产品创新等新内容。
从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创新决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其重要性越来越接近企业的
战略创新。例如,前面提到的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创新,尽管并没有与企业的命运直接相关,但是组织的扩大对企业的生存影响程度已经很高;又如企业形象和
文化创新是企业的
精神状态、企业在
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的表现,而这是企业的生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把管理创新决策列为企业高层决策的重要内容。
阻力
企业高层创新决策面对的是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各项重大决策,而企业的每一项决策必定存在各种阻力。现代企业生命周期和
企业扩张理论认为,当一个企业处于高速扩张期或成熟期时,它的
发展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已受到企业发展空间的限制。
在这时,过大的外来
推动力反而影响企业的正常演变,而资源的过多追加,不仅使企业的
边际收益大大降低,甚至还可能加速企业的衰退。这时需要的是企业创新,而由于创新需要冲破原有的
企业结构和思想观念,因而出现阻力。而如果一个大企业在发展经过了一个
高峰期后,第二次大规模扩张,往往要等到企业一段过渡期后,借助于大规模的
兼并重组和组织创新后才能实现,否则就会步入发展过程的陷阱。
由此可见,企业创新决策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第一,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整个企业处于
惰性状态,缺少创新所需的内部条件;
第二,企业可能受发展空间的制约,创新动力受阻,而一般的
局部创新,从
效益评估的角度看,对
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大;
第三,企业的
组织结构创新滞后,影响创新
决策实施效果;
第四,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创新意识薄弱,或者创新
决策能力不强,害怕创新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正是由于创新决策阻力的存在,制约着创新决策的产生。从
决策理论来看,创新决策是广义的决策,也就是说,这样的决策不仅指作出明确、果断的决择的那一瞬间,还包括作决定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克服决策过程的阻力,同时还包括作出决定之后的执行和反馈。由此看来,创新决策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而创新决策阻力是存在于整个决策的过程之中的。
动力
要消除创新决策阻力的影响,企业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以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决策的动力,保证创新决策的顺利完成:
二是要认识同行业企业之间能跨越
企业组织的边界,实现合作,要创造一个集中优秀人才一起工作的环境。决策者应该更多地将精力集中于协调
合作企业的目标上,集中精力于如何让各企业优秀人才通力合作创造出真正新的和具有高价值事物的内在欲望上。
三是将企业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克服企业在
生命周期四是把企业高层决策系统看成是
自学习子系统,因为只有形成自学习子系统的大系统才能算得上高级系统,而具有为自学习功能的决策系统应该对创新决策有很强的
倾向性。确定新的创新机会,以新的方式同外界的
知识源互联,提供一个使企业各成员的
创新能力相衔接的平台,创造出增长的催化效应,等等,都是高层的决策系统所要做的工作和必需具备的能力。
形成
创新决策是一个广义的决策,是一个在
决策理论意义上的完整的
决策过程。整个创新决策的形成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萌芽
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而创新决策的开始就是发现创新萌芽。所谓创新萌芽,就是提出现在企业的经营或管理的应有状况与实际状况的差距或者找到企业可以发展的新的机会。决策者要在全面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创新的萌芽,并予以确认。抓住创新的特征,对创新萌芽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提高决策的
工作效率,并确保决策方案的质量。
目标
目标是决策所要达到的
预期效果。
决策目标要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来确定,如果企业对谁会提出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决策创意,提出何种创意,什么时候提出以及如何提出等问题抱有任何先人为主的成见,就必然会对发挥创造力的诸多潜在来源视而不见,因而可能使决策者对确定创新目标造成阻力。因此,在
确定目标方案
一方面既要确保足够的数量,更要注意方案的质量,在拟定创新方案时,还必须考虑到创新决策的特殊性,注意不将可能导致影响整个
企业战略的创新看作是一般的创新而只拟定一般的方案;
另一方面是要利用企业的优势,
决策系统要了解并协调许多相对熟知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要提出跨功能部门或者能全面完成任务的团队式决策方案。
选择
即对拟定的多个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要注意从
发展战略的
长期性考虑问题,选择的方案对于孤立意义上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案,只要能实现和符合预期的目标,同时费用低、对企业的负面效果小、风险低的方案就可以认为是合乎条件的方案。由于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所以选择方案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中,
风险因素是最重要的。
执行反馈
方案的执行是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
方案选择确定以后,就可以制定实施创新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在执行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二是由于企业的重大创新决策所涉及的企业和人员很多,所以要确保有关决策方案的各项内容为所执行的人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
三是涉及执行决策的不同层次的单位和个人要有良好的
组织系统来协调,特别是技术创新或
组织创新决策的执行更应如此。
由于创新是企业内部的新的尝试行为,因而其决策是
不确定性决策,其执行路径和手段也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一定要保持反馈路线的畅顺,使
反馈信息能及时传递到决策系统,以便于决策系统能及时对不适当的决策指令进行修正。
十大趋势
把
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
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比
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二、企业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
运营能力的竞争。
提升企业的
运营能力,就要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
敏捷性”
经营实体。在生产方面,它能依照顾客订单,任意批量制造产品和提高服务;在营销方面,它能以
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生产个性化产品和
服务组合;在组织方面,它能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
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创造和发挥
资源杠杆的
竞争优势;在管理方面,它能将
管理思想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上来。
三、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
网络组织、
虚拟企业、
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
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被认为是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组织 学习 、
知识管理和加强协作能力来应对
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现有组织、知识、人员和流程与知识管理和协作紧密结合起来。
传统的 绩效考核 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但过程缺乏控制,没有绩效改善的
组织手段作为保证,在推行 绩效考核 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把绩效管理与
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
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六、 信息技术 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
信息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使业务活动和业务信息得以分离,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也得以解决。企业通过整合,能够实现
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 信息技术 手段,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近十几年来,以
微软、
英特尔为首的部分高科技企业超越顾客的现有需求,采用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产生了超越“被
顾客驱动”(customer driven)的“驱动顾客”(customer driving)“的新思维,由。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已不仅仅是现有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和挑战。不过,能否成功获得未来的市场仍然取决于顾客最终是否认同企业的创新并愿意为此买单。
八、由片面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转变为注重履行
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
协调发展。
良好的
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和实践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
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
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在目前的
商业环境下,已经不是“是否应该”实施社会责任政策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实施,大多数
商业发展计划都要进行道德评估和
环境影响分析。
九、 企业管理 创新成主流趋势。
我国企业在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方面,不断倡导
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方向、鼓励创新行为、提升
创新能力,已成为主流方向。
现在深化改革到了
制度创新阶段, 企业管理 现代化也必然要进入到管理创新的新阶段,也就是说到了建立
管理科学的阶段了。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形成了
生产关系逐渐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未来
中国企业正从各部门体系的小
利益范围中摆脱出来,管理活动前向、后向延伸与整合,提升组织和业务的
整体性。这种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延伸与整合发展所呈现的趋势是:朝着集中计划与分散执行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即基于事件
反应时间、集成高新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供应链组织,使得供应链更为紧凑和简约;重视
客户服务与
客户满意度,注重客户对
服务水平的感受;终端
消费品市场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等。
以
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强调企业组织为流程而定,突破部门职能分工界限,按照企业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把全部业务流程当作整体,将有关部门
管理职能进行集成和组合,强调全流程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实现全过程、
连续性的管理和服务。
这种
管理方式弱化中间主管层次的领导作用,缩短过长的管理路线,建立管理中心下移的体制;实行业务流程的“顺序服从”关系,讲求的是流程上下环节的服从,流程内的成员互相合作和配合,流程各环节从对上级负责转换为追求下一流程环节的满意,
组织单元之间的绝大多数工作衔接将按照确定的顺序及规则进行,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控制、
协调机构;注重流程过程时间的短和快,对流程内的各项活动进行合理、优化的定义和筛选,增强增值性活动设置,消除流程瓶颈。
企业竞争的硬性成本基本趋同,关键的
影响因素变成了软成本,即企业文化成本——员工的情绪、投入、敬业精神、
忠诚度等。但企业文化对企业究竟能影响到什么程度?企业文化怎样才能帮助企业把资源激活?
近年,企业文化管理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但不是片面数据化,而是具体化和精细化。一方面,对企业的文化管理所表现出来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量化,包括定序、定比、定量、定距等。另一方面,对照差距找到文化管理的短板,具体化和精细化管理策略。
4、以业务营运为核心的战略化管理
这种
管理方式要求企业具备更前瞻的眼光,勇于和善于预测,并积极构造战略架构;要求企业更关注
核心能力发展和资源沉淀,必须从全国甚至全球、从产业的角度来考虑资源配置,以核心能力为龙头,在资金、人力资源、产品研发、
生产制造、
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要求企业成为产业新标准或规则的制定者,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领先,由
市场份额、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转向对商业机会的竞合;要求企业不必过多考虑
战略目标是否与
企业资源相匹配,而是根据业务的战略规划,创造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资源,从而为顾客创造价值。
5、由单一功能应用转向集成应用
要通过信息化集成更好地将市场、经营、生产的各种信息打通,积极协调企业现有和将来的
应用程序、数据及员工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以便实现对关键
业务流程实时的
有效管理。
国内真正具有
应用集成示范效果的企业为数不多,但大多数
CIO认为,集成应用是
信息管理的主流方向,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在理念方面,面向企业管理需求,解决集成与随需应变、领域专业应用与全面集成的矛盾,在分步应用与全面集成之间找到平衡;在应用实施方面,主要是实现数据层面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消灭
信息孤岛,部分信息管理先进的企业可能实现系统应用集成,使不同
应用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调用信息,但最理想层次的业务流程集成,即通过流程把所有应用、
数据管理起来,使之贯穿于众多应用系统、数据、用户和合作伙伴,则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相当的管理基础,这一层次的集成很难实现。
集成应用也带来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数据的管理、
调度指令的实时传送、计算机在线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等可以在
业务节点(业务组织单元)和管控节点(
职能管理组织单元)进行
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在线实时管控与服务。当然,这种管控与服务一体化更多地体现在业务性管理,如“三流一活动”(
信息流、
资金流、物流和具体的
作业活动)的管控与服务,而对战略性
决策管理和策略性举措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应用。
人才竞争更多的是理念性的诉求,但现在开始转向务实的知识管理和创新人才竞争。知识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使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通过知识管理,可以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持续
发展能力和
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拥有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力。
创新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管理的延续,是超越现有和潜在的
知识竞争。通过创新人才的开拓精神、永不满足的
求知欲和强烈的
竞争意识,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创造和设计新的知识管理,形成新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由市场、销售部门主导的价格、品质等战术层次的竞争因素已经不是主导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被模仿,因此吸引力正渐渐变小。为了与众多对
手相区别,企业在整体策略层面开始设计竞争手段,竞争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像品牌、
客户满意度服务、
公益广告、企业文化等因素组合并左右顾客的选择。同时,在每一个竞争领域,由于企业的
模仿能力强、竞争压力大,在同一内容的竞争中也出现了多种变化,所以在任何一个竞争领域,企业都必须跟上环境变化,不断地弥补、修改、提升、创新整体策略层面的竞争力。
9、由持续经营合作转向项目型经营合作
多数企业基于战略的长远框架已经搭建,即基于长远的
企业利润模式已经明晰,所以持续经营型合作(法人之间合作成立新设
法人组织)形式越来越减少。虽然有些跨行业或跨产业领域持续经营合作形式依然存在,但数量在急剧下降。独特性和一次性业务活动在企业实践中所占价值比重越来越大。这种
环境因素和趋利性的本性,使得企业趋向于选择短期合作形式即项目型经营合作,无论是同业间还是跨行业或产业,为某一营运事项成立法人组织,等事项一完成,法人组织也就依法解散。
基于持续经营合作模式的营运基础是资源和能力的优势互补,转向项目型经营合作后,顺其自然资源就成为一种交易性合作,而且往往成为项目型经营合作的制约要素,一方往往为寻求有效资源交易而与拥有资源的另一方主动合作,以交易的方式形成合作模式。
从现在到将来,毫无疑问,对中国企业来讲,新一轮增长的内在
驱动力只有一个,那便是创新!而“
零度创新”概念的提出无疑为中国
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本书详细的介绍了企业“零度创新”所包含的方方面面内容,目前在
北京国际图书城、
中关村图书大厦、
西单图书大厦、
王府井书店等地有售。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