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
指信息的传播与流动
信息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过程中的一组信息,它们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的接收者,即由一个信息源向另一个单位传递的全部信息的集合。狭义指信息的传递运动,这种传递运动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条件中,信息按照一定要求通过一定渠道进行的。
定义
信息流的广义定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信息流的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因为物流、工作流在企业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最终以信息流的“高级形式”展现,就象生物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神经系统传递的生物电信号一样。因此,深入认识“信息流”,将掀开企业发展的新视角。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信息流、商务流、资金流、物流。
信息流。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报价单付款通知单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中介信誉等。
关系
(1)两者之间的联系:
在物流系统中,信息流用于识别各种需求在物流系统内所处的具体位置,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它们互为存在之前提和基础。
(2)两者之间的差别:
从传递内容来看,信息流是一种非实物化的传递方式,而物流转移的则是实物化的物质。
应用
物流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涉及到采购、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而中国的物流企业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从事经营,更是各具特色。其体制的限制、业态的多样化带来了需求的迥异,更导致了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复杂性。
物流信息化应该说是“叫好不叫座”,炒得火热,用得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市场的需求不规范。在物流概念的炒作下,“大而全”一步到位的全套信息化建设思想流行,但对信息化阶段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的可控制性等工程问题在需求方面缺少准确客观的把握。
另一方面,IT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规范,信息化项目中常常是关系运作大过需求运作,众多IT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淘金梦破灭之后,蜂拥而上地搞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一个初级阶段的规模化市场过度分割。软件企业缺少规范化的生存土壤,从而制约了软件企业在市场运作中专注行业软件发展,树立企业品牌效应的战略实施
中国的物流软件市场和中国的物流市场一样,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成熟的市场需求就难以形成市场规模,也就无法培育出具有强势的软件企业。如今的物流软件业犹如身处战国时期,缺少具备强大实力和规模的龙头企业,少数厂商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效益却也未必能尽如人意,IT企业的处境不可谓不尴尬。
尽管有很多种不利因素制约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但企业业务和管理需求本身终将驱动并决定企业信息化。物流企业在规模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业务管理瓶颈和业务发展难题。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突破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瓶颈,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在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中,软件提供商应该注意到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有目的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在国内,由于我们的人工成本低、业务强度低、管理不够完善、利益分散等,所以总体而言,中国的广大物流企业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些“短、平、快”的产品,解决局部环节的简单作业。国内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一些企业已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系统建设往往受全套解决方案的指导思想的制约,最终的信息系统较为封闭,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样的信息系统对于将信息共享视为关键的物流业来说,互联互通困难,造成信息流不畅。
不同表现
在大批量制造的公司里,信息通常采取平行流动的形式:预测信息从一个公司传递到另一个公司、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生产计划也同样是从公司到公司、从工厂到工厂。每日(或每周、每小时)的装运单告诉每个工厂下一次要装运什么。当公司收到客户要求变更数量的时候,不得不取消原计划以及装运订单,并立即调整生产系统,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精益思想的公司则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时间安排点(schedulingpoint),以及创建一些信息的拉动环来简化信息流。这些信息向上游流动到前一个生产工序,然后再从那个点向上流动,一直到最初的那个生产点。
附图体现了大规模生产精益生产中不同的信息流。精益制造商在某些情况仍然需要预测,因为需要通知那些距离远的工厂和供应商,做生产计划,安排劳动力,计算节拍时间,调整季节性变化,引进新的模具等等。但是对于每日的生产信息流,可以通过把生产进度表及装运单等信息转换为简单的拉动环。
传播学
信息流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提出,与“影响流”一起成为其“N级传播模式”的组成部分。该理论是“二级传播模式”的发展。“二级传播”这一传播流理论是由拉扎斯菲尔德(P.F.Lazasfeld)和他所在的应用社会学研究所的同事们对1940年是美国总统大选所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之后而提出的,这次著名的研究被称为“伊里调查”,而这次研究的成果被写进《人民的选择》流传于世。
“二级传播”理论认为,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活跃着一群可以被称为“意见领袖”的人,他们积极的给予社会的其他分子以信息、建议等等,而成为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一个又一个辐射点。这一研究结果在当时迷信大众传播神奇力量的背景下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从而形成了传播效果研究中的“有限效果论”。
罗杰斯在1962年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新事物
1、大众媒介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播可以较为有效的有力的提供新信息,而人际传播对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有力。
3、认为大众传播早期过程比以后更有影响,传播过程
4、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事物的传播和说服人们采用它们的最有效途径。
功能
信息流可以说是流通体系的神经,它是流通体系存在和运动的内在机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联接功能
流通过程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即体系的运动来实现的。流通体系又是各种要素的集合,不同的要素之所以能形成集合,是靠信息把它们联接在一起的。在流通体系申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交换关系。买卖双方是通过信息的交流了解对方的意愿,连结在一起。没有信息交流,买和卖永远不会结合起来。买卖交易的实现,流通过程的顺利进行,仍然要依靠信息流把一个个孤立的环节,连结成为连续不断的有序活动。我们在上一节已经说明,流通信息产生于流通过程,是流通活动的客观反映。每一个主体都是依据它所接收到的信息从事活动,它所进行的活动又表现为一定的信息传递出去,被其他主体接收,成为其他主体活动的依据。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流通体系的有机联系和运动。
信息流不仅具有连结流通体系的功能,而且具有沟通流通体系与外部系统和环境的功能。流通体系不是孤立的系统,它处在社会经济的大系统之中,是大系统的组戊部分。其它系统构成流通体系的外部系统和外部环境,影响着流通体系的运动。流通体系反过来也影响其它系统的运动。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同样是靠信息来联接的。
调控功能
信息流的调控功能产生于联接功能。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流通信息是能够被人类理解、接收和利用的信息,是经过一定程度处理的信息。因此,信息在联接要素的时候,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就是流通当事人行为的状态和结果。这样,在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了一个过程,每一个当事人都取得其他当事人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他的行动和后果,而他的信息同时也影响相互联系的其他当事人行为,信息的变化将会使当事人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信息流的调控功能。
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本身就是信息,是通过信息的传递调节经济活动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买方市场,我国也在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于市场问题日益突出,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角和社会再生产的中枢,发挥着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组织和调控的功能。具体来说,流通信息把市场状况传递和反馈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从而引导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和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节着生产规模和资源配置;调整着商品结构,促使供求平衡。从实际的流通过程来看,各种指令、计划、合同、数据、报表、凭证、广告、商情等信息流,是流通当事人活动的依据,具体地调节着商流过程和物流过程。
决策功能
流通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流通所赖以存在的运动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无论是运动着的流通过程,还是变化着动态环境,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信息的重要功能,是使决策当事人了解动态变化的状况,以减少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从而为他的行为作出恰当的选择,并控制行为的后果。如不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决策就成为按成规办事,无关紧要了。而这种状况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信息越完善、充分、及时,不确定性就越少,决策就可以越合理。
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判断的过程。从决策的角度来看,有两类信息是必须的。一类是决策当事人面临的可选择行动系列信息;另一类是影响这些行动后果的信息。显然,这些信息需要经过收集才能得到,而信息的质量对决策来讲至关重要。当决策者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作出判断,确认了不同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时,决策实际上已经作出来了。
过程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信息流运行的起点,它是分散的信息向收集者集中的过程。信息的收集者成为信息的信宿,他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集中有关信息。收集信息的质量,即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决定着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能否满足需要。因此,收集信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收集信息的目的决定着收集的范围、深度、方法和费用。流通活动中的信息量非常之大,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对自己有用,只有与自己目的相联系的信息才是收集的对象。目的不明确将会导致无边际的收集,降低收集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收集目的是按照企业经营的需要而确定的,如果是战略性的目的,所涉及的范围就比较大。如果是某一方面很具体的目的,比如竞争商品、竞争对手、物流线路等,所涉及的范围就要小得多。
(2)确定深度和精度。这是按照收集目的的要求来确定的。不同的目的对深度和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比如,销售信息的收集,是销售数量信息的收集,还是包括购买者结构信息,是以日为单位收集,还是以周或月为单位收集。显然,深度和精度决定着收集的难易程度和费用大小,是收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3)选择信息源,建立信息渠道。信息源的选择取决于收集目的及信息内容。一般来讲,选择信息源先要利用现有信息和现有信息渠道,当现有信息不够用时,就要寻找新的信息源。由于流通活动是连续进行的,其中有些内容是不断重复的。因此,确定具有连续性相对稳定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是非常有意义的。
信息处理
收集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有时甚至是片面的、虚假的,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去伪存真,归纳出结果,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类及汇总。对零乱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重新组合后,才能显示出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分析、比较、判断创造条件。分类采用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者系统标准,简便易行,而且使信息容易传递,有较强的通用性。但也不排除为了特殊的目的,建立专门的标准。编码或编目是分类的方法之一,它是存储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重要手段。
(2)分析、判断、形成结果。大量的信息罗列在一起,有真有假、有主有次、相互孤立、形式各异,既不容易存储和检索,也难以观察到信息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内容。特别是关系决策和市场营销的信息,如果只是大量的数据,应用起来将非常困难。因此,要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使之有条理、有规范、有序列,进而,作出判断,形成结果,信息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所以可以说,信息处理是对信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信息流运行非常重要的环节。
(3)存储和更新。经过处理的信息,有时不是立刻投入使用,有的虽然已经使用过,但仍然有再利用的价值,这就需要进行信息存储。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主要是依靠图书馆、资料室,以卡片、档案、汇总报表等形式。现代的存储方式,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行大量存储。流通信息早有很强的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失去使用价值,需要及时更新,才能保持信息的生命力。当然,一些反映长期动态和趋势的信息,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保存和积累的。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信息从信息源发出,通过一定的媒介和信息渠道传输给接收者的过程。如果说,信息收集相当于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过程,信息处理相当于生产过程,那么,信息传递就相当于产品的流通过程。与物流当中后勤的观点相同,信息收集也是信息传递的内容。与商品流通不同的是,商品流通主要是正向或单向流动,回流只是退货和返品。而信息传递既有单向传递,也有双向和多向传递。其中,反馈传递是信息传递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特点。
信息传递有纵向传递和横向传递两种流向。从流通体制来看,纵向传递是同一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传递,横向传递是不同经营组织之间的传递。纵向传递是组织传递,横向传递是市场传递,从流通过程来看,纵向传递是不同环节之间的传递,横向传递是相同环节之间的传递。纵向传递是有序的传递,横向传递是无序的传递。商流过程以横向传递为主,物流过程以纵向传递为主。
信息传递到接收者之后,接收者就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加以利用,实现信息的使用价值。信息的使用价值是信息的知识性、效用性对人类特定需要的满足。在商品流通中,信息的应用过程就是经营管理过程。应用信息可以作出合理决策,调节流通活动,引导消费,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信息流的形式
时间域信息流——记忆;空间域信息流——溯源;时间空间域信息流——传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9 10:04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