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结构是指符合公司
市场定位及商圈
顾客需要的“
商品组合”。商品结构应明确定义各采购部门的大
分类描述、中分类描述、小分类描述、品
项数、品牌数、最小规格包装、畅销
价格带、直线陈列米数、及陈列
层板数等。 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改革开放前与今天市场能够提供给
零售企业的货源已不可比拟。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商品的数量、品种己不是货源的主要问题,问题的关键己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筛选,而使企业的
销售能力资源(如资金、场地等)得到合理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潜力,取得最佳的
经济效益。
定义介绍
随着
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大战也已经由
生产领域扩展到了零售领域。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正在低利润水平的条件下运行。大型零售企业的
利润率已由原来的10%以上降为5%以下,甚至不足3%。在这种市场
环境条件下,零售企业都在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办法。其中,增加新的经营品种,开拓新的
经营领域就是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但是,在不断增加商品品种的同时企业更要重视对所经营商品结构的优化。
分类内容
零售店经营的商品结构,按照不同标志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经营
商品的构成划分,可分为
主力商品、辅助商品和
关联商品。
主力商品:也称拳头商品,是指那些
周转率高、销售量大,在零售经营中,无论是数量还是销售额均占主要部分的商品。一个企业的主力商品体现它的
经营方针、特点和性质。可以说,主力商品的经营效果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辅助商品:是指在价格、品牌等方面对主力商品起辅助作用的商品,或以增加商品宽度为目的的商品。
关联商品是指同主力商品或辅助商品共同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
调整优势
优化卖场的商品结构的重要性,就像是在整理计算机的
注册表,修改的正确,会提高系统的
运行速度,不正确的删改,可能会导致微机的系统瘫痪。商品结构的调整有以下几点好处:
1、节省陈列空间,可以提高门店的单位销售额;
2、有助于商品的推陈出新;
3、便于顾客对有效商品的购买,以便保证
主力商品的销售份额;
4、有助于协调门店与供应商的关系;
5、提高商品之间的竞争;
完善结构
零售企业商品结构的完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
主力商品、辅助商品和
关联商品的结构;另一方面完善高、中、
低档商品的结构。
(1)主力商品、辅助商品和关联商品的配备。一般来说,主力商品要占绝大部分,而辅助商品和关联商品的比重则应小一些。主力商品的数量和销售额,要占商品总量和全部销售额的70—80%,辅助商品和关联商品约占20—30%,其中关联商品应确实与主力商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若发现在经营过程中,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应迅速调整,使之趋于合理。
(2)高、中、低档商品的配备。三者的配备比例,是由企业
目标市场的消费阶层的需求特点决定的。在
高收入顾客占多数的地区,高档商品应占大部分;在低收入顾客占多数的地区,则应以
低档商品为主。高、中、低档商品结构的配备,受顾客
消费结构的制约,当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时,企业应相应调整高、中、低档商品的比重。
作用介绍
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对于零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合理的商品结构是实现零售
经营目标,满足
消费需求的基础;
(3)研究确定商品结构是有效利用经营条件,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结构优化
优化介绍
这一点国内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我国的零售企业中型的也要有上万个品种,大型的往往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个品种。如果按照我国的标准,
沃尔玛和
家乐福在深圳开设的几家分店都应属大型之列,但他们的品种远没有我们的多,“大量销售有限的品种”是他们取得良好效益的有效经营手段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零售企业受物资短缺、
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追求数量上保证供应,忽视现实的经济效益也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在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观念必须改变。现代的零售企业必须重点考虑经济效益,以效益为中心对商品的结构进行优化是当今零售企业必须很好解决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为零售企业进行商品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现在我国多数大型零售企业都已建立了时点销售
信息管理(POS)系统,实现了单品、 即时管理,一些发达地区的零售企业还建立了综合
信息网络(MIS)系统。 这些企业已经完全可以抛开传统的
商品分类方法而直接对某类、某一品牌、直至某一型号规格进行
销售业绩、供应保证、质量问题等方面的科学、准确及时的评定,这就为企业商品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商品结构的优化应以
企业经营商品的品类、品牌优化和货架优化为基础,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的。对商品结构的优化,首先要改变大型零售企业的经营品种必须多而全的
传统观念,更要走出品种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顾客,销售量就会越大,效益就会越好的思想误区。前面提到的“大量销售有限的品种”的成功,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
消费者群体等方面的不同,在科学的
市场细分、
市场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经营品种进行科学的优化。
1.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各类商品的综合业绩进行科学评定。已经具备了POS、
MIS系统的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细化
商品分类,对每个品种、类别、品牌、规格进行销售量、
利润率、供应保证等全方面的综合评定,同时也可以将某一商品通过不同规模型号的组合、不同地点、不同陈列方式等的变化来评定其业绩的变化,为商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当然,上述综合评定还应包括价格、质量、服务、企业的整体定位等多方面因素。
2.商品结构的优化要和商场合理布局、现代
商品陈列技术结合起来,对商品结构的优化应该结合商场的布局同步进行。企业可将经营的商品分为:目标性商品,即代表企业
经营特色和形象的销售业绩好的商品;
一般性的商品,即相对于目标性商品次要一些的满足大部分
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季节性、节日庆典类商品以及方便性商品。对于以上四类商品应该结合商场的合理布局,对于目标性商品应突出、重点陈列;对于方便性商品应放于消费者易于拿取的地方;对于季节性、节日庆典类商品应突出其特点并结合相应的
促销手段。
3.商品结构的优化还应包括对货架的优化。企业要视货架为有限的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有限的货架发挥最大的效益。要通过对各商品大类、品牌、规格、型号、款式的
科学评价,在对商品进行合理布局的同时对货架进行优化,包括对
商品品种、规格、型号、款式的合理选择和搭配。
4.商品结构的优化还应与企业的
价格策略及
促销策略和手段结合起来。沃尔玛在深圳开设的五家分店中不同的分店根据
顾客群体的不同,商品的结构、价格并没有因为追求死板的“统一”而完全一致。位于
居民区的分店不仅生鲜、冷冻类
商品数量、品种、陈列面积胜于其他分店,在价格上也略低于其他分店。对于好的商品进行促销,给消费者一个超值的概念,更是这些企业的常用手段。
5.商品结构的优化还应与
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开展
连锁经营结合起来。尤其应该注意规模的扩大,连锁经营过程中商品品种的增加与商品结构的优化一定要同时进行。
每个卖场的管理人员都不希望看到
畅销商品的断货,而
滞销品却是堆积如山的现象。这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然而很多经营者由于只知道各种商品的大致销售情况,对于
滞销商品的挑选和淘汰却总是不好把握。大部分的经营者都知道商品的“黄金法则”(或“
20/80法则”),即为卖场里80%的商品的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0%,而20%的小部分商品的销售却占据总
营业额的80%。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商品,如何处理卖场商品的更新换代就显得格外重要。
优化卖场的商品结构的重要性,就像是在整理计算机的注册表,修改的正确,会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不正确的删改,可能会导致微机的系统瘫痪。商品结构的调整有以下几点好处:
1、节省陈列空间,可以提高门店的单位销售额;
2、有助于商品的推陈出新;
3、便于顾客对有效商品的购买,以便保证主力商品的销售份额;
4、有助于协调门店与供应商的关系;
5、提高商品之间的竞争;
6、提高门店的商品周转率,降低滞销品的资金占压。
优化考核
优化商品结构的前提是在完全有效利用了卖场的管理后采取的方法。以前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公司对于门店的单位产出要求极高,觉得80%的
辅助商品占有面积过大,于是删去了很多,以为可以不影响门店的
整体销售,同时会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比和
主力商品的销售份额。结果是门店的货架陈列不丰满,品种单一,门店的整体销售下滑了很多。所以对于商品的
结构调整首先是在门店商品品种极大丰富的前提下进行的筛选。优化商品结构应从以下指标进行考核:
现在大部分门店的销售系统与库存系统是连接的,后台
电脑系统都能够整理出门店的每天,每周,每月的商品销售排行榜。从中就可以看出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调查其商品滞销的原因,如果无法改变其滞销情况,就应予以撤柜处理。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应注意:
(1)对于新上柜的商品,往往因其有一定的熟悉期和成长期,不要急于撤柜。
(2)对于某些日常生活的
必需品,虽然其销售额很低,但是由于此类商品的作用不是盈利,而是通过此类商品的销售来拉动门店的
主力商品的销售。如:针线,
保险丝,蜡烛等。
损耗排行榜
这一指标是
不容忽视的。它将直接影响商品的
贡献毛利。例如:
日配商品的
毛利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其风险大,损耗多,可能会是赚得不够赔的。曾有一家卖场的
涮羊肉片的销售在某一地区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商品的破损特别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后唯一的办法是,提高
商品价格和协商提高
供货商的残损率,不然就将一直亏损下去。对于损耗大的商品一般是少订货,同时应由供货商承担一定的
合理损耗,另外有些商品的损耗是因商品的
外包装问题,这种情况,应当及时让供应商予以修改。
周转率
商品的
周转率也是优化商品结构的指标之一,谁都不希望某种商品积压
流动资金,所以周转率低的商品不能滞压太多。
新近商品的更新率
门店周期性的增加商品的品种,补充商场的新鲜血液,以稳定自己的固定顾客群体。商品的更新率一般应控制在10%以下,最好在5%左右,另外,新近商品的更新率也是考核
采购人员的一项指标。需要导入的
新商品应符合门店的
商品定位,不应超出其固有的
价格带,对于价格高而无销量的商品和价格的无利润的商品应适当地予以淘汰。
商品的陈列
在优化商品结构的同时,也应该优化门店的
商品陈列。例如:对于门店的
主力商品和高
毛利商品的陈列面的考虑,适当地调整无效的商品陈列面。对于同一类的商品的
价格带的陈列和摆放也是调整的对象之一。
单从商品排行榜的来挑选商品是不够的,还应看商品的
贡献率。销售额高,
周转率快的商品,不一定
毛利高,而周转率低的商品未必就是利润低。没有毛利的商品销售额再高,这样的销售又有什么用。毕竟门店是要生存的,没有利润的商品短期内可以存在,但是不应长期占据货架。 看商品贡献率的目的在于找出门店的商品贡献率高的商品,并使之销售得更好。
其他
随着一些特殊的节日的到来,也应对门店的商品进行补充和调整。例如:正月十五和冬至,就应对汤圆和
饺子的商品品种的配比及陈列上进行调整, 以适应门店的销售。
优化门店的商品结构,有助于提高门店的总体销售额。它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应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及时的变动,这样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