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兴奋的咖啡,浪漫浓郁的可可,自然清新的
茶香,不同
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
可可
相关介绍
可可从
南美洲外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6世纪前可可还没有被生活在
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时它还不是可可饮料的原料。因为种子十分稀少珍贵,所以当地人把可可的种子(
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名叫“可可呼脱力”。
品牌历史
16世纪上半叶,可可通过
中美地峡传到
墨西哥,接着又传入
印加帝国在今
巴西南部的领土,很快为当地人所喜爱。他们采集野生的可可,把种仁捣碎,加工成一种名为“巧克脱里”(意为“苦水”)的饮料。16世纪中叶,欧洲人来到
美洲,发现了可可并认识到这是一种宝贵的
经济作物,他们在“巧克脱里”的基础上研发了可可饮料和巧克力。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厂由当时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来,可是一开始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饮料,甚至到18世纪,英国的一位贵族还把可可看作是“从南美洲来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纪
瑞典的
博学家林奈才为它命名,
种加词是“
可可树”。后来,由于
巧克力和
可可粉在运动场上成为最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便把可可树誉为“神粮树”,把可可饮料誉为“神仙饮料”。
生长环境
可可豆的产地主要是分布于赤道南、北纬约20度以内的区域。因为气候炎热、多雨的环境,是最适合可可豆生长的环境。可可树需要
年平均温度18-28℃之间,需要高湿度,
年降水量不少于1000毫米,海拔在30-300米之间。可可树喜富
钾盐的厚层
重壤土或
轻粘土,特别是
火山土以及花岗岩、
闪长岩、页岩和
片麻岩的破坏产物上形成的土壤。现今可可豆主要的产地主要有中南美洲、
西非及
东南亚等三地。主产国为
加纳、
巴西、
尼日利亚、
科特迪瓦、
厄瓜多尔、
多米尼加和
马来西亚。可可豆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味,有的会带点果香、有的则是有烟熏的风味。
咖啡
咖啡大全
提取植物
茜草科咖啡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
小乔木。世界三大饮料(咖啡、茶叶、可可)之一。中国产于
海南岛和云南。果实为鲜红色的
咖啡豆,经焙炒后研细即为
咖啡粉,是一种良好的饮料。它含有大量的
咖啡碱、
蛋白质等,味道芳香,有
兴奋神经,驱除疲劳,可作
麻醉剂、
兴奋剂、
利尿剂和
强心剂,也可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发现历史
4000年前,
非洲的
埃塞俄比亚咖法地区的牧民发现,
羊群吃了一种热带小乔木后躁动不安、
兴奋不已,赶回
羊圈后羊群通宵达旦欢腾跳舞,于是大胆尝试,发觉这种植物可以提神解乏,甚至也会手舞足蹈。咖啡的名称就取之于“咖法”的近似音。
关于咖啡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其中,最普遍且为大众所乐道的是
牧羊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位牧羊人,在牧羊的时候,偶然发现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仔细一看,原来羊是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子才导致举止滑稽怪异。他试着采了一些这种红果子回去熬煮,没想到满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后更是精神振奋,神清气爽,从此,这种果实就
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且颇受好评。古时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干熬煮后,把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有助于消化。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由于回教严禁教徒饮酒,于是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而时常饮用。十五世纪以后,到圣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陆续将咖啡带回居住地,使咖啡渐渐流传到
埃及、
叙利亚、
伊朗和
土耳其等国。咖啡进入欧陆当归因于土耳其当时的
鄂图曼帝国,由于嗜饮咖啡的鄂图曼大军西征欧陆且在当地驻扎数年之久,在大军最后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补给品,
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得以凭着这些咖啡豆,和从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而发展出欧洲的
咖啡文化。战争原是攻占和毁灭,却意外地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这可是统治者们所始料未及的了。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历史,然而在东方,咖啡在更久远前的年代已作为一种饮料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咖啡出现的最早且最确切的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但是早在
荷马的作品(希腊诗人,生卒年有争论,一较权威说法是生于公元前744年---译者注)和许多古老的阿拉伯传奇里,就已记述了一种神奇的,色黑,味苦涩,且具有强烈刺激力量的饮料。公元10世纪前后,
阿维森纳(Avicenna, 980-1037,古代伊斯兰世界最杰出的
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学家,医生,理论家等---译者注)则用咖啡当作药物治疗疾病。还有一个源自15世纪的奇特故事,传说一个
也门牧羊人看见一群山羊从一丛灌木上衔落色泽微红的
浆果,很快这些山羊变得焦躁不安,兴奋不已,这个牧羊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一位
修道士(在
中东和西方古时修道士是掌握知识的上层阶级---译者注), 这位修道士将一些浆果煮熟,然后提炼出一种味苦,劲足的,能驱赶困倦和睡意的饮料。 虽然咖啡是在中东发现的,但是
咖啡树最早源于非洲一个现属埃塞俄比亚的地区,叫Kaffa , 从这里咖啡传向也门,
阿拉伯半岛和埃及,正是在埃及,咖啡的发展异常迅猛,并很快流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到16世纪时,早期的商人已在欧洲贩卖咖啡,由此将咖啡作为一种新型饮料引进西方的风俗和生活当中。绝大部分出口到
欧洲市场的咖啡来自
亚历山大港和
士麦那(土耳其西部港市---译者注),但是随着
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进出口港口强加的高额关税,以及人们对咖啡树种植
领域知识的增强,使得经销商和科学家开始试验把咖啡移植到其他国家。荷兰人在他们的海外殖民地(
巴达维亚和
爪哇,〈巴达维亚即现印尼首都
雅加达的旧称---译者注〉),法国人1723年在
马提尼克岛(位于
拉丁美洲),以及随后又在
安的列斯群岛(位于
西印度群岛---译者注)都移植了咖啡树;后来英国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开始侵占
亚洲和
美洲热带咖啡种植区。 1727年
巴西北部开始了咖啡种植,然而糟糕的
气候条件使得这种作物种植逐渐转移到了其他区域,最初是
里约热内卢,最后到了圣保罗和米纳斯洲(大约1800-1850期间),在这里咖啡找到了它最理想的生长环境。咖啡种植在这里发展壮大,直到成为巴西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正是在1740到1850期间,咖啡种植在中南美洲达到了它的普及之最。虽然咖啡诞生于非洲,但是种植和
家庭消费却相对来说是近代才引进的。实际上,正是欧洲人让咖啡重返故地,将其引进他们的殖民地,在那里,由于有利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咖啡才得以兴旺繁荣。
饮用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咖啡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延续衰老过程,兴奋神经,驱除疲劳。咖啡分为大、中、小粒种,小粒种
咖啡因含量低,但香味浓;中粒、
大粒咖啡咖啡因含量高,但香味差。通常的商品咖啡是以上配制而成,一般为三、七分。也门的
国花、
国树,
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的国树。
咖啡种类
咖啡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列举几种:Espresso(single shot) 传统的Espresso咖啡,味道香浓的同时也奇苦无比,不过许多人正是因为这双重味道迷倒而爱上它。喝的时候,将一小口咖啡含在口中,让它的香气尽情散发,再细细品味。Espresso(double shot) 与上一种咖啡做法一样,但咖啡豆用量加倍,味道自然更浓郁也更苦,神经敏感者慎喝。
Cappuccino(
卡布奇诺): 用1/3的Espresso咖啡加1/3的
淡奶,再将1/3
鲜牛奶用机器打成泡沫,最后在杯口洒上一层
肉桂粉,高手通常可将肉桂粉做成各种形状。
Americano: 一份或双份的高级Espresso,加入大量热水稀释成
综合咖啡。
CubitaCoffee:像一个优雅的公主,拥有高贵、柔情、优雅的特性。喝起就味道没有那么的极端,苦味与酸味很好的配合,在品尝时会有细致顺滑,清爽淡雅的感觉。
Latte(
拿铁):在一份或双份Espresso中加入热牛奶,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不同分量的糖浆,是最受人欢迎的咖啡,类似于
雀巢的1+2。
Breve: 做法与Latte基本相同,只不过用热
鲜奶油代替鲜牛奶。
Mocha(
摩卡): 在Espresso中加入热牛奶和
巧克力粉,搅拌均匀后在咖啡上挤上一层
奶油,在淋上
巧克力酱,是一种外观上最赏心悦目的咖啡。
Granita: 这是夏天最受欢迎的饮品,在Espresso中加入鲜牛奶、可可、糖,再与雪泥结合,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上果汁。
茶信息
茶介绍
茶: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从营养成分等各方面上说
绿茶都为最多。茶是
茶树或茶树新梢芽叶加工品的统称。茶树为
山茶科,属多年生常绿
木本植物。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的古称其多。如荼、诧、槚、苦荼、茗等在古代有的指茶树,有的指不同的
成品茶。至唐代
开元用间(公元8世纪),始由“荼”字逐渐简化而成“茶”字,统一了茶的名称。世界各国“茶”字的读音大多由“茶”、“槚”、“诧”以及“荼”等的音韵转变而来。中国自古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虽无稽可考,但可说明知茶百用为时甚早。唐代
陆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中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树的形态,而且指出茶产于中国南方。并说:“茶之为饮,发乎
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傍时浸俗,
盛于周朝。”,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
吃茶养生记》中记载有:“茶也,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也……”。东汉《桐君录》中:“南方有瓜
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
上层社会把茶作为饮料是从
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在《
封氏闻见记》中:“开元太山有僧大兴
禅教,人人煮茶驱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风俗。”到了汉代茶已成商品汉代王褒的《
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等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到了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宋王安石云: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茶叶开始作为饮料是摘
鲜叶煮饮,到南北朝时开始把鲜叶加工成
茶饼。后来唐代又创制了蒸
青团茶;宋代创制了
蒸青散茶;明代创制了
炒青绿茶、
黄茶,
黑茶、红茶、
花茶等;清代创制了
白茶、
乌龙茶等。
茶叶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向全国传播,古有“蜀
地茶称圣,蒙顶第一家”的说法。秦统一中国后,茶叶顺
长江而下传遍半个中国,现我国有17省,900余县产茶。由我国沿海传向世界50个
国家和地区。茶叶作为商品于1610年输入欧洲,先是
荷兰、
葡萄牙,1638年输入英国。1664年输入
沙俄。17世纪输入美洲,1674年输入纽约。美国威廉.乌克斯著《茶叶全书》中说:“
饮茶代酒之习惯,东西方同样重视,唯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人才始习饮之。”作为茶叶引种传到世界各地,当然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公元729引日本,828年传朝鲜;1618年到
俄国;1780到印度;1828年传印尼,1834年
斯里兰卡;1914年
马来西亚,作为商品传到这些国家当然更早许多。
历史
根据找到的大量
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人们普遍认同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在欧洲,可笑的英国人说饮茶的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1823年,一支英国
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但是有人指出这些茶树种其实是英国人从中国偷过去栽种的,而且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在印度从未发现过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怎么这么巧,侵略
东南亚的英国人一来就有野生茶树了。而且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
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根据可靠的考古发现,中国才是饮茶的真正发源地。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在浙江
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
古茶树,按照英国人的逻辑,浙江的发源地身份就更加可信了。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其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
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名茶介绍
1.
六安瓜片,居中国名茶之冠,是
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以单片嫩叶炒制而成的产品,堪称一绝。产于安徽西部
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
金寨、
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
六安瓜片”,色翠绿,香清高,
味甘鲜,耐冲泡。它最先源于
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
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
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
2.
杭州西湖龙井,位居中国十大名茶第二。 产于
浙江省
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
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
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
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3.
江苏苏州洞庭
碧螺春,位居第三。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
江苏省苏州
吴县太湖洞庭山。当地人称“吓煞人香”。碧螺春茶
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
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
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
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
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
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
工艺过程是:
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4.
武夷岩茶,福建
武夷山的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产于
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乃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
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
大红袍茶)
武夷
岩茶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
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国际友人曾赞叹武夷岩茶为“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武夷岩茶具有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而且岩茶所含的矿物质
微量元素也更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武夷岩茶由于生长于独特的
自然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早在十九世纪中叶,
欧美茶叶专家学者经
化学分析,就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质。如1847年罗莱特在茶叶中发现“
单宁”(
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乃是
没食子酸、
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武夷岩茶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的物质,优于其它茶类是确实无疑的。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5.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
安徽省
太平县以南,
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
云谷寺、
松谷庵、
吊桥庵、
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
半山寺周围,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
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从清明到立夏为
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
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
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
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
杏黄,香气持久似
白兰。
6.北苑御茶,属青茶类,是我国名茶之极品,为古代帝王御用
茶王。
建安(
建瓯)北苑御茶从
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设御焙,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历经四个朝代,二十六位皇帝,进贡朝廷持续达458年。
7.
安溪铁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
福建省
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
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
雍正年间(1725~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
春茶、
夏茶、
暑茶、
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
摇青转数较多,
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
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
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
复烘、烘干9道工序。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明显,青蒂绿,
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
青心红镶边。
8.
岳阳君山银针,我国著名黄茶之一。
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
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
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
白毛茸然,
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
摊凉、初烘、复摊凉、
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9.
普洱茶,普洱茶是在
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
新茶种。普洱茶亦称
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茶树分为
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
白毫密布。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
10.
庐山云雾,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据载,
庐山种茶始于
晋朝。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
贡茶”。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采回
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11.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
鱼钩茶”、“
雀舌茶”,是
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
都匀市,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
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
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
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
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1915年在
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后人誉为“北有
仁怀茅台酒,南有
都匀毛尖茶”。
12.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
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
震雷山、
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
天雾塔峰为最。人云:“
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 鉴别方法:产于
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
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形,叶片发黄。
13.
祁门红茶,安徽
祁门祁红在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称。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
工夫红茶中的珍品。祁红
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勤、种良、得天独厚,所以祁门一带大都以茶为业,上下千年,始终不败。祁红工夫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声誉,芬芳常在。祁红向以高香着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困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
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
市场人群
茶、咖啡、可可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消费趋势却显示出咖啡和可可正在不断地向茶的主流地位发起挑战。不同
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自然清新的茶香,浪漫浓郁的咖啡,刺激兴奋的可可,究竟谁更受青睐。
英国:“茶老大”遭遇挑战
英国人有着350多年的饮茶历史,据《
泰晤士报》报道,近80%的英国人都喝茶,65岁以上人中喝茶者比例更高达85%。因此,在英国,茶的人均
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平均每天喝掉1.65亿杯茶。英国本土不产茶,茶叶进口量长期高居世界第一,每年高达14万吨。
然而,根据
消费者研究机构的调查,在过去两年中,英国的茶叶市场却出现了萎缩的迹象,
茶包的销售量下降了16%,而散装
茶则下降了9%。茶叶消费从1999年的7.07亿英镑缩水到了6.23亿英镑,下降了12%。
相反,香奶咖啡、热牛奶咖啡和各种
水果茶的销售量却在增长,不含咖啡因的饮料更是增长了50%,这意味着很多年轻人渐渐对喝茶失去了兴趣。虽然在15岁到24岁的人中,有72%的人喝茶,但他们的消费量远不及年长的人,每天喝茶超过两杯的人只有38%,而在65岁以上的人中,这个比例是70%。同时,人们对喝茶治百病的传统看法也产生了怀疑,这也是导致茶叶销售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法国:咖啡香浓依旧
在法国,生活如果没有咖啡简直可以说是世界的末日到了。法国的咖啡像英国的
下午茶一样飘荡着欧洲文明经典的醇香。1644年咖啡被带到法国,之后便大行其道,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咖啡文化。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不是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是散淡的态度和
做派:路边的小
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谈情说爱……本世纪以来,咖啡馆渐渐成了
社会活动中心,被视为
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
土耳其:国粹咖啡遭冷落
据说,世界上第一杯咖啡是由阿拉伯人熬煮出来的,而土耳其则是欧洲人的咖啡
启蒙老师,是他们把咖啡豆带到了欧洲。土耳其人
煮咖啡的方法非常独特,他们将
咖啡磨成
细粉放入金属器皿中加水熬煮,经过几次沸腾,煮成香气四溢的浓稠状,才算大功告成。咖啡粉所要求的
细度和咖啡入口的
稠度均居各式煮法之冠。与土式沸煮咖啡大不相同的是,
意大利的
浓缩咖啡靠高压机器泡煮,只需20秒就能完成,在许多土耳其人眼中,这种速食法很不入流。
然而浓缩咖啡却成了土耳其咖啡馆和许多年轻人的宠儿,倒是土式咖啡受到了冷落。为此,土耳其国内还发生了一场围绕土式咖啡“国饮”地位的争论。
美国:茶、咖啡和可乐各有所爱
美国人饮茶的习惯是由欧洲移民带去的,但美国人饮茶没有欧洲人多,而且饮茶方式没有英国和东方人那么讲究。美国人生活的快节奏使他们更青睐于
冰茶、
速溶茶等。随着
绿茶保健功能逐步揭示,美国又掀起了一股“中国绿茶热”。
美国是世界上咖啡
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人喝掉了世界咖啡产量的1/3。根据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除了空气和水之外,咖啡位列美国人生活必需品的第三位。美国人喝咖啡同样是随性而为,美国咖啡馆像美国流行的
快餐文化一样,大多体现了一种美国社会的
快节奏生活方式。
茶饮和咖啡都是美国的
舶来品,而可乐则是美国的地道土产。
可口可乐起源于1886年,它在
二战中曾极大地激发了美国士兵的士气,成为
美国历史的一部分。经过百多年的苦心经营,可乐更奇迹般地成为风靡世界的“球饮”,与
牛仔裤和
好莱坞一起成为美国的三大时尚标志。
众所周知,日本的茶和
饮茶习惯是唐朝时由中国传入的。“
茶道”一词,也最早见诸于中国唐代史籍中,其含义为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日本人又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孕育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道。
有500年历史的
日本茶道迎来了空前繁荣。
茶室、
茶庭遍及日本各地,
茶会充斥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千姿百态的茶道已成为日本美的象征,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
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据统计,参加茶道活动的日本人有500万之多。除了传统的茶室,日本还流行绿茶连锁店,它们的外表很像
星巴克咖啡店,非常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