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红茶也称工夫茶、红茶,是我国特有的
红茶品种,也是我国
传统出口商品。当前中国十九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
西藏),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
产品分类
以红条茶为
原料精制加工而成。按产地的不同有“
祁红”、“
滇红”、“
宁红”、“宜红”、“
闽红”、“湖红”等不同的花色,品质各具特色。最为著名的当数安徽
祁门所产的“祁红”和
云南省所产的“滇红”。
祁红 产至
安徽省
祁门县的“
祁门红茶”,色泽乌黑、光润,有独特的蜜糖似的香气,被称为“祁门香”而享誉
国际市场。 滇红 产至云南省
凤庆县的“滇红”
川红 四川省所产的“川红”为
中叶种工夫红茶,条索不及大叶种肥硕,但比一般中、小叶种显得壮实,多金毫,有鲜嫩带
橘子似的香味。
滇红为大叶种工夫红茶,条索肥硕重实,满披金黄色芽毫,有花果香味,香高味浓。
宜红
湖北省所产的“宜红”,其茶汤常出现
冷后浑似乳凝现象,这是茶汤中
有效成分丰富,品质优良的一个标志。
宁红
江西省所产的“宁红”,香味
甜醇,茶汤似玫瑰色,叶底带
花青。
闽红 福建的“闽红”分“
政和工夫”、“
白琳工夫”和“
坦洋工夫”三种
制作工艺
工夫红茶是中国传统茶类,产地较广,分布各主要产茶省.中国生产的工夫红茶主要有:安徽祁门红茶,云南省滇红;四川的川红,闽红,宁红(江西),湘红,宜红(湖北),浙江,越红,贵州的黔红;江苏的苏红,广东的粤红等.其中以安徽祁门红茶为代表.
品质特点
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
鲜叶要求
工夫红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进厂后,严格地对明鲜叶分级标准进行检验分级,分别加工付制.
萎凋是红茶的第一道工序,工夫红茶萎凋着重讲究目的,方法及程度标准,以抻指导实际生产.
萎凋目的
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
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 工夫红茶
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
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
工夫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
室内自然萎凋,
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温萎凋,包括
萎凋槽,加温萎凋 萎凋(极少).三是萎凋机萎凋.
其中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
工效高,萎凋质量尚好,是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茶区人民的欢迎.
萎凋槽萎凋
萎凋槽由热气
发生炉,
鼓风机,槽体三部分组成,除鼓风机外,其余均可土法生产,造价低.
萎凋槽利用叶层间隙是有透气性能的特点,由鼓风机将热气发生炉的热空气适入槽体穿过叶层,使槽面上的鲜叶受热,达到叶内水分气化,叶子变软,青气散失的目的.
温度
由鼓风机送入的热空气是影响萎凋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槽体内热空气的温度应掌握在35度.在鲜叶采摘高掌期,为适当
缩短时间,提高萎凋槽的
生产能力,保证鲜叶进厂及时付制,温度可适当提高.但超过40度以上,失水速度过快,萎凋时间太短,内含化闛成分不能正常变化进行,影响萎凋质量,同时往往出现红变,焦芽,焦边的萎凋不匀现象.
在夏秋季节,气温高于30度以上,可不必加温,只需要
鼓风机鼓风,就能达到
工艺要求.
在萎凋过程中,
经常检查温度的变化,调节冷热风门,掌握温度高低.一般在萎凋初期温度可略高,后期降低.下叶前5~10分钟,停止加温,鼓冷风.雨水叶在上叶后,先鼓冷风,除去
表面水后再加温,以免产生水闷现象.
摊叶
摊叶厚度与茶叶品质有一定关系.摊叶过厚,上下层水分蒸发不匀,香味差.摊叶过薄,叶子易被坎成空洞,及被利用度不高,而且萎凋不匀,影响质量.一般每32斤厚度20厘米.鲜叶老嫩不同,摊叶厚度出不同.1~3级鲜叶,厚度为15~18厘米,每槽(15平方米)摊叶量约400~460斤左右.三级以下厚度为20厘米,每槽500斤左右.对肥厚叶子,嫩叶及雨水叶要适当薄摊,以利表面水蒸发.有的萎凋槽前后温差大的,也可以从调节摊叶厚度上使之与温差适应.上叶时不能压,保持鲜叶间疏松状态.
翻拌
为使萎凋均匀和缩短时间,在萎凋过程中,适当进行翻拌.频率1次/1小时,雨水叶在萎凋养期半小时翻拌一次.当表面水基本消失后,每小时翻拌一次.在翻拌时,停止鼓风,以免吹散叶子.翻拌要翻底,翻的透,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鲜叶. 萎凋时间 萎凋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度,含水量,温度,摊叶厚度,翻拌次数等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正常情况下,在35度,需3~4小时,春茶气温低,湿度大需要5小时左右,雨水叶要5.5~6.0小时才能完成萎凋.叶子肥厚或较细嫩的鲜叶,适当延长时间. 总之,萎调时间应根据鲜叶和工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室内自然萎凋尚未使用萎凋槽的地方,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凋的方法.
室内自然萎凋,是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萎凋.萎凋室要求四面通风,在室内装置多层萎凋架和需子.
萎凋时,把鲜叶薄摊在萎凋需上,
竹帘上反叶1~2斤/1席,在室内温度20~22度,相对湿度70%左右,萎凋需18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室内自然萎凋在正常天气和良好操作下,萎凋质量较好,但由于室内自然萎凋夏天天气的影响很大,如适低温阴雨天,气温低,湿度大,萎凋时间更长,难于控制,不仅影响质量,也影响茶厂
均衡生产.同时操作时不方便,需要大批劳力,生产效率低,占用厂房面积大,
设备投资多.随着萎凋槽的推广萎凋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它具有调和简单,不用燃料,萎凋快等优点
天气条件
但受天气条件限制很大,在阳光很强的夏秋季节,尤其是中午前后,萎凋叶勿发生焦芽.焦边和叶子泛红等毛病,阴雨天又不能进行.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萎凋时,将鲜叶的均匀地摊放晒均或晒垫上,摊叶量1斤/1平方米,要细心勤翻.
日光萎凋,在春茶季节,气候较温和,萎凋较易掌推,质量较好,一般1~2小时后进行,萎凋1小时左右.在萎凋过程中,一定要勤翻,多检查,保证萎凋质量.
鲜叶在日光萎凋后,叶质柔软,叶面卷皱,为萎凋适度.萎凋适度的叶子应放在阴放在阴晾处摊晾处摊晾后,再进行
揉捻.
萎凋程度
萎凋适度
叶面
失去光泽,由鲜绿转为暗绿色,叶质柔软,手捏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
萎凋程度也有以萎凋叶含水量和鲜叶减重率作为指标.鲜叶含水量75%左右,萎调叶适度含水量掌握在58~64%,春茶略低58~61%,
夏秋茶略高61~64%.鲜叶减重率在30~40%
萎凋过程中出现问题
萎调不足:主要是萎凋叶内含水量偏高,生物化学变化尚嫌不足.揉捻时芽叶易断碎,
芽尖脱落,条索不紧,揉捻时茶汁大量流失,发酵困难,香味青涩,滋味淡薄,毛茶条索松,碎片多.
萎调过度:主要是萎凋叶含水量偏少,生物
化学变化过度,造成枯芽,焦边,泛红等现象.揉捻不易成条,发酵困难,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叶底乌暗,干茶多碎片末.
萎凋不匀:同一批萎凋叶萎凋程度不一.萎凋过度,不足叶子占有相当比例,这是采摘老嫩不一致及操作上不善的,捻捻和发酵均发生很大困难,制出毛茶第索松紧不匀,叶底
花杂,是萎凋上最忌讳的.
揉捻
揉捻是红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红茶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的重要环节.
揉捻的目的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操卷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
多酚氧化酶与
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
发酵作用 工夫红茶
的进行.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揉捻技术
室温
采用的揉捻机以中小型揉捻机为主10型,45型,55型国营初制厂则以65型,90型比动揉捻机等大型揉捻机为主.
揉捻时温度和湿度
揉捻室要求室温保持在20~24度,温度85~90%较为理想.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洒水,喷雾,挂窗帘,搭阴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防止揉捻筛分过程中失水过多,保持捻揉叶有一定含水量.同时揉捻室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水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缩叶,茶汁等发生酸,馊,霉现象.影响茶叶品质.
投叶量
揉捻机投叶量主要决定两个因素:一是揉桶直径大小;二是原料老
嫩度.
揉桶直径与投叶量关系
揉桶直径(厘米)
40
55
65
90
每桶投叶(斤)
14~16
60~70
110~120
280~300
原料老嫩对投叶量有一定的影响,嫩叶投叶量多些,较粗老叶投叶量少些.
投叶量过多,叶子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
扁条多,揉捻时间延长.
投叶量过少,叶子在揉捻时翻转不规则,也易形成扁条,揉捻效果差.
揉捻时间
红茶揉捻要求多次揉捻充分,时间较长.大型双动揉捻机,投叶量多,一般揉90分,中型揉捻机,一般70~90分钟.小型揉捻机,投叶量少,一般揉60~70分钟.
原料老嫩,萎凋程度等不同,揉捻时间也不同.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了采用适当轻压揉捻时间相对延长.
揉捻次数和加压技术
工夫红茶,根据鲜叶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数和时间 也不同.
特级,一级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钟
二级以下原料:分两次揉捻,每次45分钟
五级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筛分,筛45%加压,后45分钟加减压交替进行,共揉90分钟.
解决筛分 主要的作用,是解散茶团,散热降温,分出老嫩,使之揉捻均匀,叶卷成条,同时调节和控制叶内化学成分的变化.
一方面,工夫红茶在揉捻过程中,由于
叶子在桶内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和
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生大量热理,使
叶温升高,特别是夏秋气温高,必须及时散热降温,以调节和控制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的速度.否则,多酚类化合物缩合过多,茶叶品质降低. 另一方面,嫩度好的原料,揉捻时易造成较紧的团块解决分筛更为重要.
第三,对老嫩混茶叶来说,嫩叶揉捻时间较短些,易揉成较紧的第索,而老叶揉捻难以成条,时间要长些,压力更重些.当嫩叶达到适度,老叶揉捻不足,老顺达到适度,嫩叶揉捻过度,产生断碎.因此,在揉捻过程中,要求分2~3次进行,每次揉后进行解决筛分,分别进行发酵,使之揉捻均匀一致.
揉捻程度
揉捻充分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适度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要获得良好揉捻叶,则要求萎凋叶必须均匀适度,萎凋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揉捻
叶质量.
揉捻不足条索较松,发酵困难,成苛滋味淡薄,茶汤不浓,叶底花青.
揉捻过度茶叶条索断碎,茶汤泽暗,滋味淡薄香气低,叶底红暗.
三,发酵
发酵是红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
发酵的目的
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
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发生浓郁的香气.
发酵方法
发酵过程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揉捻叶的发酵要具备的条件为:
设当用的发酵室
大小要合适,门窗要适当设置,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开沟排便于冲洗,室内装置温增湿的设备.
温度湿度
发酵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条件下才能顺得进行.发酵室要求适宜湿度5~28度,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
如温度过高(35度),发酵过快,
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成不溶性的产物较多,
工夫红茶
温度过低,酶促作用很弱,发酵慢,时间长,品质差.特别在
春茶季节,气温较低,发酵困难,必须提高发酵室温度.其方法:用
火盆生火,炉上放水壶,并经常移动位置,但不宜靠近发酵盆.有条件的茶厂可安装小型气锅,用高温蒸汽提高室内温度.
摊叶厚度
揉捻叶经解快
分筛之后的各
筛号茶,分别摊在干净的发酵盒内,依次放在发酵架上进行发酵.
发酵叶摊放厚度:根据叶子老嫩,揉捻程度,气温高低等因子而定,一般嫩叶宜薄,老叶厚.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与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节,发酵室温度,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茶气温较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较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发酵程度:
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茶.
发酵适度,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泽也有所不同1-2级发酵叶,对光透视呈黄色,3-4级呈
铜色,叶面及基脉,凝于表面的叶液均是红色.
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香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
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
四,干燥:
干燥方法:
普遍使用的毛茶
烘干机械,有自动烘干机,手拉百叶烘干机和
烘笼烘干.
二类红茶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
毛火,中间适当摊晾,第二次烘干称足火.
毛火掌握
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中间适当摊晾,使叶内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干内湿,但摊放不宜太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断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
干燥的时间受温度,鲜叶老嫩度,
叶层厚度等都有很大关系.温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因此,烘干必须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灵活掌握
烘干技术措施.
干燥程度:
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含水量为20-25%左右.足火适度的叶子,条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含水量6%左右.
烘干程度要掌握适当,特别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干过度,产生
火茶,甚至把茶叶烘焦,造成品质下降.烘干不足,含水量较高,香气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贮运过程中容易产生
霉变,严重影响品质.
干燥目的:
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发酵,固定萎凋,揉捻,特别是发酵所形成的品质.
蒸发水分使干毛茶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以紧缩
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运.
继续发散青臭气,进一步发展茶叶香气.
相关技术
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红茶采制与
绿茶不同,绿茶
鲜叶加工一开始用高温破坏酶的强性,红茶则与其相反,在加工过程中,创造条件增强酶的强性,促进
多酚化合物的氧化缩合.
在阐述红茶对鲜叶加工技术关键时,必须以红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变化为依据,才能达到指导生产,科学采用制茶工具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萎凋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萎凋是制红,青,
白茶的第一道工序.有些绿茶由于种种原因不及时现采现制,
先厚堆放而后杀青,虽有些水分散失,而象萎凋作用,但不属于萎凋工序.程序是白茶最重,其次是
青茶.
鲜叶在通常的
气候条件下,薄摊,开始一段时间,以水分蒸发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鲜叶水分散失到相当适度后,自体
分解作用逐渐加强.水分的伤失和
内质的变化,叶片面积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鲜绿转变为暗绿,香味也相应的改变.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过程,一方面是萎凋的物理变化;一方面是萎凋的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物理变化既能促进化学变化,浓度大,
促进作用增强.又能抑制化学变化,
失水,抑制酶的
水解作用,甚至影响化学变化的产物.由此而出现
制茶品质的差异性.反之,化学变化亦能影响物理变化的进展.两者之间的变化发展和影响,是依湿,温度为主的客观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要掌握萎凋适度符合制茶品质的要求,就要采取人工的技术措施. 萎凋工序,是以低温条件下大量失水为特点.随着水分散失,细胞液的浓度增大,酶的活性增强,从而使叶内
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红茶的色香味的形成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实践证明,掌握水分变化的规律,控制
失水量和失水速度,是萎凋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在加工工艺中以萎凋叶含水量作为萎凋适度指标. 影响萎凋失水的外在因素很多,
有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叶层的厚薄等.其中以温度为主要矛盾,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50℃以下随着时温的升高,
空气相对湿度降低,促进叶内水分蒸发.因此在生产中,采用日光,室内加温,萎凋机等萎凋,都是用加温的方式来加速水分的蒸发和增强酶的活化性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20℃~40℃),不加温比加温好,低温比高温好.在生产实践中,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进行加温萎凋,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高萎凋质量;但温度以35℃以下为宜,不超过38℃.否则,鲜叶失水太快,理化变化激烈进行,以至造成细嫩芽叶的萎凋不匀,过早红变等现象. 萎凋过程中,温度调节可以用摊叶厚薄,通风条件来进行,但调节要有一定的幅度,不可太大.在调节温度时必须掌握先高后低,风量先大后小的原则.防止萎凋后期温度太高,影响品质. 在生产中掌握萎凋程度,必须根据鲜叶老嫩红茶种类,及机型的不同条件.嫩叶水分及
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适当地进行老萎,使酶的活性增强,有利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相反,老叶一方面含水量少,叶质较硬,失水过多揉捻更为困难.另一方面,老叶虽然多酚
类化合物较少,但其中
自动氧化部分的
茶黄素含量比嫩叶多,所以老叶轻萎凋有利于形质的形成.
各种红茶要求因其品质要求不同,使用的机型的不同,萎凋的程度也就有所差异.工夫红茶要求外形紧结完整,内质茶汤滋味醇和,所以萎凋适度必须适中,(含水量58~64%).萎凋程度偏轻,萎凋叶含水量在65%以上,
揉捻时条索断碎,不完整,茶汤滋味青涩欠醇,若萎凋叶含水量低于50%,条索不紧,
茶末多.但对
切细红茶来说,要求碎茶多,外形呈粉状,茶汤色深味浓,具有收敛性.若
揉捻机使用
揉切机(VTC),萎凋强度略轻.若用机械揉切机,揉捻则萎凋强度宜重些(5%左右),否则揉切时茶叶易流味.
揉捻(切)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揉捻是形成红茶外形的
关键工序.红茶揉捻形成的条索经过发酵后进行烘干,加以紧缩固定.由于工夫红茶要求外形紧结,色深味浓,加上消费者习惯进行一次冲泡.因此红茶
揉捻要求充分;工夫红茶的细胞破坏率高达70~80%,切细红茶的细胞破坏要求更高. 红茶品质要求不仅要有更高的细胞破坏率;而且更有高度的细胞破坏速率.因为单位时间内细胞破坏率低,细胞破坏时间先后的差距较大,发酵的起点很不一致,总的
发酵时间延长,结果使可溶性物质损失较多,茶黄素含量减少,
茶红素增加,于红茶品质不利. 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传统制法的揉捻(切),时间都在1~2小时左右,细胞破坏率较低,而机械揉切机经30~40种揉切就可以达到切细红茶细胞破坏率的指标.因操作时间短,发酵起点较为一致,因此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程度切匀.茶黄素,水溶物含量较多,分离出来的切细红茶香味浓度好,富有收敛性,叶底红亮. 红茶揉捻掌握加压的原则是:轻---重----轻
工夫红茶
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红茶揉捻加压比绿茶重,时间长(95分钟)揉捻要求较充分.
.筛分复揉是红茶揉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筛分不仅可以使揉捻程度基本上达到一致,松紧粗细.大小不一的叶子分清,而且有解困散热的作用.复揉是
筛面上
头子茶再进行揉捻,这对保留细嫩茶叶的锋苗和提高粗大叶子的成条率是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揉捻在应采用多次短时,筛分复揉,这不仅对外形有利,而且对提高内质重要作用 发酵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特征工序,是以绿叶红变为主要特征的生化变化过程,
发酵过程中,
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和其它成分的深刻变化,受
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创造有利于发酵正常进行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温度
酶活化最适宜的温度是40~50℃.但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多酚类化合物迅速的大量的氧化缩合,生成茶红素,有的生成
黑色素,部分为
蛋白质所沉淀.结果使茶汤滋味淡薄,水色浅,叶底红暗.相反,好温度在20℃以下,
酶活性很弱,
氧化反应速度缓慢,发酵难以进行.因此,要使发酵顺利地进行,并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室温应控制在20~30℃范围之内.过高过低必须用人工加以调节.
湿度
发酵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有利于发酵叶的正常进行,要求发酵室的
相对湿度在95%以上.否则,
空气干燥,湿度太低,发酵叶水分蒸发快,往往造成理化变化失调,而出现乌条,花青等发酵不均匀的现象.在夏秋季节,气温高,
空气湿度相对低时,可采用室内地面墙上喷水或喷雾.若没有专用发酵室,可在发酵盒上覆盖湿布,并洒水.
空气
酶促和非酶促作用,只有在空气流动
供氧充足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发酵环境必须保持空气流动,清洁新鲜,供氧充足,适当地调节流动是非常必要的.发酵叶的摊放厚度,直接关系到供氧的多少.一般老叶松疏
透气性较好,适当摊厚,嫩叶摊薄,即能使发酵正常,又能提高
工作效率. 影响红茶发酵的温度,湿度,空气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般情况是气温高,湿度低;湿度高,温度就低.因此,在生产上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发酵程度
中国
茶叶科学研究所分析云南切细红茶中
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与红茶品质的关系认为:
毛茶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包括氧化和未氧化的)的
保留量,在60~65%时品质较好,滋味浓厚鲜爽,收
工夫红茶
敛性强,汤色浅;保留量在70%以上有青涩味,苦涩味重.保留量在55~58%味醇汤红,类似工夫红茶的品格;保留量50~53%味淡清纯,色泽发暗;发酵过度,保留量在50%以下
味酸.因此,掌握好发酵程度.
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保留量是掌握发酵程度的生化指标,一般在较好条件下,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只损失1/5,而保留量约保留80%.但这个指标高低与制茶条件,技术水平有关.生产中必须结合发酵叶的香气,色泽的变化综合判断发酵适度. 按香气 由强烈青草气---
青香—兰花香—桂花香—果香— 低香—香低(几手嗅不到香气)
按色泽:青绿色—青黄色—黄色—黄红色—红色—暗红色变化分为六级
叶象:
一级叶象:青绿色,有强烈
青草气 二级叶象:青黄色,青草气
三级叶象:黄色青香 四级叶象黄红色,花香或果香
五级叶象:红色,低香 六级叶象:暗红色,香低
针对切细红茶或
小种红茶以四级叶象为佳,其它红茶品种,可参考执行.
强度品质高常在三,四级叶象
浓度品质高常在四,五级叶象
发酵过程
叶象和色泽变化主要由于
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程度不因所造成的.在发酵开始时,多酚类化合物
氧化产物—茶黄素含量较多.经过一定时间,
叶温达到最高峰,茶黄素含量最高,以后茶黄素进一步缩合成茶红素,叶温开始不降.茶黄素含量逐渐减少.这个变化规律告诉我们,当发酵叶温达到高峰时,应迅速利用高温制止酶的活性.但在生产中因为发酵结束到烘干破坏酶的活性,需要一段时间,具体掌握时还要偏嫩些,可在高峰到来前结束发酵.如果在夏秋季节,需要一定时间,具体掌握时还要偏嫩些,时间可大大缩短.有的甚至在揉捻结束时,发酵已基本完成,这时可以直接进行烘干,不必经过发酵工序.
烘干是红茶
初制最后的一道工序,也是固定和发展红茶品质的过程.
高温烘干咖啡碱升化,以及产生外干
内湿的现象. 高温破坏酶的活性,蒸发大量水分之后,就不能持续高温;在第二次
干燥过程中,逐渐降低.并且在二次烘干之间,要进行适当的摊晾,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以利均匀干燥. 切细红茶是
细颗粒,叶内水分易蒸发,因此,可
一次烘干.
泡茶法则
1.新鲜的冷水注入煮水壶里煮沸: 因为
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饱含了空气,可以将
红茶的香气充分导引出来,而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或
保温瓶内的热水,都不适合来冲泡红茶。
2.注入正滚沸的开水,以渐歇的方式温壶及温杯,避免水温变化太大: 一般茶壶的造型,都有一个矮胖的
圆壶身,是让茶叶在冲泡时有完全伸展及舞动的空间。
3.谨慎斟酌茶叶量: 冲泡
浓茶,每人用1茶匙的量(约2.5g的茶叶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红茶,建议最好以2杯的红茶叶量(约5g)来冲泡成2杯,较能充分发挥红茶香醇的原味,也能享受到续杯乐趣。
4.将滚水注入壶里泡茶: 水开始沸腾之后约30秒的时间,水花形成像一元硬币大小的圆形时,来冲泡红茶,最适合不过的了。
5.静心等候正确的冲泡时间: 因为快速的冲泡是无法完全释出茶叶的芳香,一般专业的茶罐上,都会专业的标示出 茶叶的浓度大小(Strength,即强度),这关乎到茶叶冲泡闷的时间。例如:浓度分为1-4级,1 为最弱,4为最强,冲泡时间则是从2分钟到3分半钟,依次递减。
6.将壶内冲泡好的
茶汤,倒入你喜爱的茶杯中: 茶杯虽有各种不同的造型,但一般而言,都是属于底较浅而杯口较宽,因为这样除可以充分让
饮茶人享受到红茶的芳香,还可以欣赏到它迷人的茶色了。
7.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糖或牛奶: 若是选择喝纯红茶,所着重的完全就是红茶的本色与原味。而
奶茶用的茶叶一般而言都属于口味较重,并带有一些
涩味,但是加入浓郁的牛奶之后,涩味会减低而且口感也变的丰富一些。
茶与文化
起源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
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
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
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
工夫红茶
历史典故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
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
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
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
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
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
最澄来我国浙江
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
时带回
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南宋时,日本
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
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
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
茶祖。南宋开庆年问,
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
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
茶宴”和“
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
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
泉州运销茶叶;明代
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
东南亚和
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
荷兰商船首先从
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
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
多开店铺,
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
成都茶馆设有大
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
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
以茶代酒。唐朝
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
文人雅士如
白居易、
李白、
柳宗元、
刘禹锡、
皮日休、
韦应物、
温庭筠、
陆游、
欧阳修、
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功效作用
提神消疲
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
大脑皮质来兴奋
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
记忆力增强;它也对
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
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
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
乳酸(使肌肉
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生津清热
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
氨基酸、
果胶等与口涎产生
化学反应,且刺激
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
生理平衡。
利尿
在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
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
血流量,提高
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
微血管,并抑制
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
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
尿酸(与
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
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
心脏病或
肾炎造成的水肿。
消炎杀菌
红茶中的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
病原菌。所以
细菌性痢疾及
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
褥疮和
香港脚。
解毒
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
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
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强壮骨骼
2002年5月13日美国医师协会发表对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调查,指出饮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
骨细胞物质的活力。为了防治女性常见
骨质疏松症,建议每天服用一小杯红茶,坚持数年效果明显。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在红茶中也可加上各种水果,能起
协同作用。
在过去的5年里,
美国政府资助了150多项关于绿茶和红茶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中的
抗氧化剂可以彻底破坏
癌细胞中化学
物质的
传播路径。波士顿贝斯
以色列女执事
医疗中心血管
流行病学主任墨里?密特尔曼医生说:“红茶与绿茶的功效大致相当,但是红茶的抗氧化剂比绿茶复杂得多,尤其是对心脏更是有益”。美国杂志报道,红茶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
西兰花和
胡萝卜等。
养胃护胃
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
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
刺激作用,在
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
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
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红茶不仅不会
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
胃黏膜,对治疗
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抗癌
关于茶叶具有抗癌作用的说法很流行,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也对此做过许多的探索,一般认为茶叶的抗癌作用主要表现在绿茶方面,但是新的研究发现,红茶同绿茶一样,同样有很强的抗癌功效。
舒张血管
美国医学界也有一项研究与红茶有关。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每天喝4杯红茶,血管舒张度可以从6%增加到10%。常人在受刺激后,则舒张度会增加13%。
茶的传说
祁门红茶的传说
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清朝
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
绿茶,不产
红茶。
1875 年,安徽
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
至德县1876 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经营。由于祁门一带
自然条件优越,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因此,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高,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引起了
茶商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
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
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
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