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
晚唐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约838年—约883年),字袭美,一字逸少,因曾居襄阳鹿门山号鹿门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晚唐诗人文学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唐咸通三年(862年)以前,皮日休一直躬耕苦读于襄阳鹿门山。
咸通四年(863年)三月末,皮日休离开襄阳鹿门山,南浮远游,目的是前往郢州寻求入仕。同年夏,经大、小别山,来到岳州。渡湘江时,有感而发,作《悼贾赋》。同年秋,度过长江,到达南京,逗留南京期间,游览了栖霞山。同年冬,于寿州肥陵筑别墅寓居。
咸通五年(864年)春,皮日休自肥陵来到六安。随后又前往宣城。同年秋,葺草房隐居于洞庭湖。
科举之路
咸通六年(865年),皮日休以洞庭湖别业为轴点,盘桓于九江、江夏一带,广事结交,以求举荐。同年九月,在九江受到举荐,入京准备应举,寓居于永崇里。
咸通七年(866年)一月,皮日休应进士试不第,准备返回肥陵。三月,回到肥陵,自编所作诗文集,命名为《文薮》。期间,曾至淮南扬州、常州干谒令孤綯及杨假。同年秋末,再次启程,准备入京应举。
咸通八年(867年)正月,皮日休以进士榜末及第。随后留于京师,但未被授官。
咸通九年(868年),皮日休应宏词科不第,随后东游,经华阴、灵宝、宜山、偃师、登封、荥阳,汴梁而至扬州。十二月,为避庞勋之乱而前往苏州。
应辟入仕
咸通十年(869年)七月,应辟入苏州刺史崔璞幕,为苏州刺史从事。八月,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
咸通十一年(870年)清明节前后,皮日休在苏州结婚。六月,游太湖,赋诗二十章,陆龟蒙和之。十一月,应新罗僧人弘惠所请,为灵鹜山周禅师撰写碑文。
咸通十二年(871年)三月,崔璞罢苏州刺史归京,作有《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皮日休和《谏议以罢郡将归以六韵赐示,因伫酬献》诗送之。
咸通十三年(872年)二月,皮日休游常熟破山龙堂,并作有《破山龙堂记》一文。四月,游览胥门,并作有《胥门闲泛》诗。不久入京,为著作局校书郎。
乾符元年(874年),皮日休迁任太常博士
乾符五年(878年)六月,皮日休被任命为毗陵副使,随高骈军出征王仙芝,至常州、润州一带。
被俘遇害
乾符六年(879年),在随军转战途中,皮日休被黄巢军俘虏。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黄巢退出长安后,皮日休遇害身亡(此处有争议,详情见人物争议目录)。
主要影响
散文
皮日休在散文创作中,在内容的开拓和形式的创新上都作过有益的尝试。
一、体裁多样 短小精悍
皮日休面对的是一个混乱黑暗的社会,要更加广泛、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和批判现实,针砭时弊,表达他的“济世”之情感,发表政见等,其散文就不得不采用多样的体裁。
在《皮子文薮》里,皮日休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创作体裁,如赋、讽悼、文、箴、碑铭赞、序跋、杂著、文论颂序、书、诗等多种文学样式,并在几乎每卷之前冠以总序,以体现其此类文体篇目的总的思想和内容,其大部分文学思想和理论即是在其中传达出来的。同时,他在这些不同的题材中,运用的方式也有变化,有些体裁采用了类似组诗的形式,《十原》《九讽》等,都是一个主题的系列文章,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但组成了强大的散文阵势,篇篇独立成文,又相互勾连,逻辑缜密,对问题的剖析更加全面、深入、细致。
皮日休不仅灵活的使用各种文学体制,而且还在箴、铭两种体制上成就很高。皮日休的铭文力求古奥。铭前冠以序言,先散后韵,相得益彰,但皮氏之序文多有论述评说,与传统铭序多述行状事迹略有不同,此可谓皮氏独得之“善”。如《蓝田关铭(并序)》,皮日休没有像传统的铭序一样叙述蓝田关山势的形成过程,而是简要勾勒了蓝田关给人的壮观感受:“睹山形关势,回抱于天,秀欲染眸,危将惊魄”,从而证实了《易》中所述之“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并特意为鬼斧神工的蓝田关作铭,在赞美它的坚不可摧之时,又哲理性的指出:“险不可侵,唯王之心”,这里就将作文的目的和盘托出,警戒了当权者为政以德,用天地之利为民造福,用意昭然,着重在警戒之意,可谓对传统写法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皮日休所创作的散文,虽然体裁多样,除一些长篇汪洋恣肆外,短章大都言简意赅,概括有力,豁达通畅。他是小品文写作的高手,大多数文章都能有的放矢,针砭时弊,富有战斗性和批判性,对各种丑恶的现实作出冷静的批判。如其《鹿门隐书》六十篇,近似于语录体,文字长短不拘,或三言两语,或二三百字,却方式多变,其中或论证,论文,或评价人物,“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人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不思而立言,不知而订交,吾其惮也。”“勇多于仁谓之暴,才多于德谓之妖”,“圣人能与人道,不能与人志”,抒发独到的真知灼见性的见解,有的类似感悟,有的近似格言和哲理,颇为隽永,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有匕首投枪之功效。
虽然不能将皮日休的散文都称之为小品文,但他的诸种散文文体如《杂著》《箴》《讽悼》等,也都渗透着小品文短小精悍的基本特点,立论大胆,尖锐犀利,主题深刻,在短小的篇幅中也包涵了巨大的思想内容。如有“安不忘危,慎不忘节,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六箴序》),“听误多害,听惘多败。近贤则聪,近愚则归”(《耳箴》)这些都只是用整齐的句式,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一种生活中理应遵守的法则。
二、手法多变 技法圆熟
皮日休散文短小精悍,要想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极为深刻的思想内容,在结构构思、表现手法的设计上,作者可谓是匠心独运,就需要作文的手法多变,不拘一格。在内容表现上,或是借古抒怀,或托物寓意,或是直抒胸臆,具体的修饰手法上,也是形式多样,或用排比对偶,或是对比设问……不一而足,使得文章参差错落,跌宕多姿。
1.设问法的运用
以设问法造成文章波澜,是皮日休散文中运用比较多的手法之一。在其散文中,对于问题的议论是以设问方式来完成对事物根本道理的探究的,问者有“或”“或者”“或人”“说者”“诗曰”,或是具体的人名,用以提出一种普遍性或权威性的观念。回复者大多由皮日休自道的。如:在《正沈约评诗论》一篇中有“沈约又云:‘騵者,盖三家之色相胜,又示周、殷相代也’。”后有日休曰:“天之命也,必以二德,则文王自信矣。何为不受殷禅哉?”;在《酒箴》中有(襄阳元侯)订皮子曰:“子耽饮之性,于喧静岂异耶?”,皮子曰:‘酒之道,岂止于充口腹,乐悲欢而已哉?”在《十原》中的表现中最为突出,这种方式更是比比皆是:在《原刑》中,有或曰:“丹朱为诸侯,舜为天子。丹朱有过,舜诛之乎?……”曰:“不也。朱、均之为国,必有舜、禹之吏,翼而治之……”等等。
而答问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一问一答,有一问多答的,有疑而发问,因问而释疑,这种设问方式,在行文中常能激起文气回绕震荡,使文情能生动活泼,不致于平板呆滞。
皮日休善用“设问”,议论的成分多,叙述和抒情的成分少,正是所谓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系辞上》)。因“易简”而不刻意雕琢,从而显示出质朴简洁的特点。而正是这样通过问答的方式直抒胸臆,议论精辟,使整篇文章的气势阔大。
2.古今对比,讽刺尖锐
皮日休是一个讽刺高手,其作文最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进行冷嘲热讽,有寓言讽刺,有古今对比,正反对比等。作者为了增强其文章的力度和说服力,故在叙述中援引古事以证今事,所以皮日休文章引经据典处处皆是,言必称《春秋》,是他文章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强烈的反差下,作者的态度如火山喷发出来,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如《鹿门隐书》,“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古之隐也,只在其中;今之隐也,爵在其中”,将现实生活中古今之真假隐士的追求进行描述和思索,进而对照讽刺,“古之决狱,得民情也哀;今之决狱,得民情也喜。哀之者,哀其压之不行;喜之者,喜其赏之必至”,将古今之决狱的官吏的行为进行对比嘲讽,直抒胸臆,一针见血,强烈的反差,其揭露和批判的力度又格外地入木三分。
3.大量排偶句的运用
《皮子文薮》中散文中大量使用了排偶句,使文章整齐,音韵和谐,格律工整,但毫无奥涩和隐晦之感。如《鹿门隐书》中有“洁者,不观其穷;观其富也。慎者,不观其劳也。苟当穷能洁,当危能慎,戒也;非慎也”,“可以威而不威,可以杀而不杀,难也”;“君子不为其所不为,小人为其所不为”;“小善乱德,小才耗道”;“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原化》中有“其质也道德仁义,其文也诗书礼乐”、“其道则存乎言,其教则存乎文”、“岳其基,而溟其源”、“率邪以御众、握乱以治天下”。《原宝》中有“一民之饥须粟以饱之、一民之寒须帛以暖之”、“黄金能疗饥、白玉能充寒”、“玉所以饰礼、金所以备贡”、“舜取五玉以备礼、禹铸九金以为鼎”;《九讽系述》中有“吾之道不为不明;吾之命未为偶”;《独行》中有“行以古圣人,止以古圣人,不顾今之是非,不随众之毁誉。”等等在这些散文中,排偶句有散有骈,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感情充沛而气势奔放,从而语言精练,简括通俗,内涵丰富,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
影响
晚唐以皮日休为代表的小品文不仅在批判现实的深刻性上为唐代散文增添了思想光彩,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讽刺艺术,对明代的小品文也有深远的影响。
诗歌
皮日休是有别于“软媚纤靡”诗风的独特的诗人。作为晚唐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一、体类全备
1.句式丰富
皮日休诗歌在诗体上往体(古体)、今体(近体)、杂体,各体兼备,同时皮日休诗歌在句式上也广泛探索,前后期作品皆有突破,尤其是《松陵集》里的唱和诗歌,《松陵集》里所收皮日休诗歌共335首,这些诗歌除了唱和内容引人入胜外,在句式上的成就也最为人们关注和称赞,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创新,代表了唐诗发展的新气象。
句式是构成不同诗体的最基本的要素,翻阅《松陵集》,从卷一到卷十,收录的皮日休诗歌主要是由五七言构成的古近体诗,卷一到卷四都是五言古体,这些古诗句式上都是五言八句的短篇。《松陵集》前四卷除了有五言八句的短篇外,也有长篇,包括十韵、二十韵、三十韵、一百韵等,也有十韵、二十韵、五十韵、一百韵成篇的巨篇。卷五主要为五言近体,这些诗歌句式上都是五言八句的五律,十韵、十六韵、三十韵成章的五言排律。卷六至卷九都为五七言近体,即五七言律体、七言绝句,这些诗歌句式上都是五七言古诗、五七言绝句、七律、五排。卷十为“杂体诗”。可见,《松陵集》里的皮日休335首唱和诗歌,在诗体上几乎涵盖了当时的所有诗歌句式。
2.多用组诗
皮日休诗歌在句式上多以组诗形式出现。这在皮日休的《皮子文薮》以及《松陵集》两部作品结集中都有体现。《皮子文薮》里的诗歌,包括《三羞诗》三首、《七爱诗》六首、《正乐府》十首、《杂古诗十六首》都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这是其诗歌形式上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其中《杂古诗十六首》中,既有五言,也有七言;既有古体,也有近体。体裁上的多样,充分体现皮日休杂古诗的“杂”特点。在《松陵集》中,皮日休诗歌也不乏组诗形式,共计179首,包括古体102首、律体47首、绝句30首,其中五古共90首,几乎包括了各种诗歌体裁。
二、取材丰富
皮日休诗歌取材细碎丰富,而又有新奇之处,这主要体现在皮日休的松陵唱和诗作。《松陵集》里皮日休的唱和诗题材多来源于生活中的细碎事情或者细小物体,前人不愿写或者没写过的事物他都能入诗,大大开拓了唱和诗歌的题材,体现了皮日休在诗歌题材选择上的细碎新奇,这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求巧体现。皮日休诗歌中所选的题材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渔、樵、茶、酒是这方面的典型,如《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中写渔具包括:网、罩、罱、钓筒、钓车、渔梁、叉鱼、射鱼、鸣桹、沪、篸、种鱼、药鱼、舴艋、笭箵,共十五题,显得细碎。《茶中杂咏》也是这类诗的典型,撷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入诗,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题。皮日休在写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碎之物时,都是前人不曾写过的,他写这些题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唱和需要,炫才斗巧之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现隐逸的闲雅之趣,例如《樵家》《樵子》等诗。
皮日休诗歌选材上的丰富还体现在将日常的常见之物写入诗中,例如诗歌《皋桥》:
皋桥依旧绿杨中,闾里犹生隐士风。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皋桥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梁鸿的钦慕之情,“闾里犹生隐士风”句也可看出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皋桥闾里隐士遗风的赞赏之情。
皮日休题材上的开拓扩大了诗歌的选材范围,选取不常入诗的生活之物入诗,充满了新意,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显得丰富细碎。
三、手法多样
皮日休诗歌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是所用的艺术手法所中多样、丰富多彩,体现了他超高的诗歌创作水平,这些手法包括诗歌表达上多用议论方式、用典、对比、炼字造句等,增强了皮日休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1.表达上倾向议论
皮日休诗歌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倾向议论,这在皮日休前后期诗歌中都有体现。《皮子文薮》里的诗歌突出体现在长诗以及古体诗上。《皮子文薮》卷十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杂古诗十六首”,这体现了他对古诗的继承,诗歌中的拟古倾向。这些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如《三羞诗》三首,《七爱诗》六首,《正乐府》十首,这些诗歌无论是批判时政、抒发怀抱还是赞颂一些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贤相,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其笔法都是以议论为诗,不隐晦,直接说出,有的通篇几乎都是议论,洋洋洒洒 ,造成恢弘意境,有时议论还会与叙事、抒情、比喻相结合。
皮日休诗歌议论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在议论中,使诗歌中的形象更为鲜明,思想更为深刻,这体现了皮日休诗歌议论上的另一个特点,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来阐发议论,例如抒发济时之作的《七爱诗》,其中有《七爱诗·李翰林》歌颂李白傲岸不屈品格、豪放不羁诗风形象,表达自己敬意,还有《七爱诗·白太傅》赞扬了白居易有旷达的处事态度的形象,还有《七爱诗·李太尉》颂赞了李晟伟大功勋形象等。
皮日休诗歌表达上倾向议论特点在《松陵集》的唱和诗中也有体现,这些诗歌无论短章还是长篇,无论写景、叙事、描写、还是抒情诗都擅长议论,如他的《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就集叙事、议论为一体。
2.喜用典故
皮日休在他的诗歌中使用了很多典故,使诗歌更加含蓄隽永、言简意赅,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皮日休诗歌中典故类型非常丰富,有人物典故,例如诗歌《七爱诗·元鲁山》: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辇母远之官,宰邑无玷疵。
三年鲁山民,丰稔不暂饥。三年鲁山吏,清慎各自持。
只饮鲁山泉,只采鲁山薇。一室冰檗苦,四远声光飞。
退归旧隐来,斗酒入茅茨。鸡黍匪家畜,琴尊常自怡。
尽日一菜食,穷年一布衣。清似匣中镜,直如琴上丝。
世无用贤人,青山生白髭。既卧黔娄衾,空立陈寔碑。
吾无鲁山道,空有鲁山辞。所恨不相识,援毫空涕垂。
这首诗多处运用典故,首句以伯夷喻元德秀的清正耿直,“既卧黔娄衾,空立陈寔碑”,用了两处典故,黔娄是齐人,相传他非常清廉高节,曾拒鲁恭公和齐王的聘为相和卿的机遇,最后生活极其贫困,导致死时都衣不蔽体。诗人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喻元鲁山坚持操守,死于贫困的事实。陈寔是东汉人,生前有德行,受人敬重,死后很多人为其吊丧立碑。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喻元鲁山生前未受重用,死后才受到礼遇的悲哀和同情。
还有植物典故,例如《金钱花》: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这首诗运用典故,构思巧妙,这首诗本身不是去描写金钱花的情态、颜色等,而是借金钱花的“金钱”双关之意进行生发,批判它名不符实。此外,皮日休有的诗歌通篇运用典故,例如《馆娃宫怀古五绝》。
3.多用对比
皮日休421首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非常广泛,有在同一句中使用的,如(1)“夷险但明月,死生应白莲。”(《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2)“薪蒸湿不著,白昼须然烛。”(《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3)“白鸟都不知,朝眠还暮浴。”(《太湖诗·练渎(吴王所开)》)(4)“高下不惊红翡翠,浅深还碍白蔷薇。”(《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等。诗句中诗人通过“死”与“生”、“白”与“昼”、“朝”与“暮”、“高”与“下”、“浅”与“深”等具有对比性的字词使表达更加鲜明。
另有在上下两句诗中运用对比的,如(1)“玄猿行列归,白云次第散。” (《追和清远道士诗兼次本韵》)(2)“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茶中杂咏·茶笋》)(3)“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 (《茶中杂咏·茶灶》)(4)“钓前青翰交加倚,醉后红鱼取次分。”(《奉和鲁望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5)“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秋夕文宴得遥字》)(6)“行厨煮白石,卧具拂青云。”(《鲁望示广文先生吴门二章》)(7)“有时日暮碧将合,还被鱼舟来触分。”(《夜会问答十》)(8)“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等。这里诗人通过“归”与“散”、“寒”与“暖”、“前”与“后”、“难”与“易”、“行”与“卧”、“合”与“分”、“抛”与“归”等字词的对比,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具体,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皮日休诗歌中运用多处对比,前后期都有出现,通过这些对比,不仅使诗歌语言更加富有特色,也使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主题表现得更加具体。
4.善于锤炼
皮日休诗歌在创作上十分考究炼字造句,多有佳句流传。皮日休对诗句的锤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①多用偶对。
皮日休《松陵集》里的唱和诗多使用偶对,如《题鲁望屋壁十首》“因分鹤料家赀减,如置僧餐口数添”、“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等。
②善于使用各种颜色字。
皮日休的唱和诗善于锤炼的特点除了多用偶对句外,还善于使用颜色字。这种情况在诗句中很多,如(1)“汉水碧于天,南荆廓然秀。”(《鲁望读襄阳耆旧传》)(2)“夷险但明月,死生应白莲。”(《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3)“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4)“逸好冠清月,高宜著白云。”(《鲁望示广文先生吴门二章》(5)“行厨煮白石,卧具拂青云。”(《鲁望示广文先生吴门二章》)(6)“高眠可为要玄纁,鹊尾金炉一世焚。”(《寄润卿博士》)等。
皮日休唱和诗频繁使用颜色字,直观地描绘出事物的情态,画面感十足,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也是皮日休唱和诗歌善于锤炼字句的体现。
四、风格奇峭
皮日休诗歌在艺术特点上前后期有共通处也有差异处。诗歌语言风格上前期主要以朴涩无采为主,后期主要以清雅奇峭为主。
1.朴涩无采
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八中说:“皮袭美末第前诗,尚朴涩无采。”因此,摒弃怪异,浅切朴涩的特点多体现在皮日休前期《皮子文薮》里的诗歌创作,这时期的皮日休重视诗歌创作的社会功用,关注民生,在诗歌创作内容上多写民生疾苦。《皮子文薮》里的诗歌按体裁上分,古体27首,律体6首,绝句2首,突出显示皮日休此时期诗歌创作上的崇古倾向,《皮子文薮》里的诗歌语言朴涩无采,不管是“上剥远非,下补近失”的讽谕之作,如《三羞诗》《正乐府十篇》《喜鹊》《蚊子》等,还是记游之作,如《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西塞山泊渔家》《襄州春游》等,抑或是咏怀之作,如《秋江晓望》《闲夜酒醒》等,在语言上大多质朴平易,这种语言特点与皮日休此时期的诗歌创作思想倾向是吻合的。
皮日休此时期诗歌语言上的浅切朴涩体现在诗歌中多使用“如何”“何为”“未为”“不能”“谁能”“不忍”“不奈”“所谓”“难得”“不妨”“不可”“谁谓”“岂无”“谁知”“何不”“何况”“所以”“何尝”“胡为”“何复”等富有口语表达色彩的词,增强了诗歌的口语化,使诗歌浅切平易,通俗易懂。
《皮子文薮》里的诗歌还重视在诗句中使用排比句,这些诗句大多音韵和谐,句式整齐,语言上浅切朴涩、通俗易懂,例如“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正乐府十篇·农父谣》),“三川”对“三辅”,“不农”对“不耕”,不仅体现形式上的特点,练字上也存在特点,体现语言上的浅切朴涩。另外如“所以谓得人,所以称多士。”(《正乐府十篇·贱贡士》),“所以”对“所以”、“谓”对“称”、“得人”对“多士”,语言上也是朴涩的。
皮日休《皮子文薮》里的诗歌语言朴涩无采,浅切朴实,摈弃怪异,还多用富有口语表达色彩的词以及重视在诗句中使用相同或者相似字词,这包括上下联中以及同一联的诗句中,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语言质朴平易,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清雅奇峭
皮日休《松陵集》里的诗歌都是与陆龟蒙等人的唱和诗,为了唱和需要,皮日休的诗歌不可避免的走向“精雕细琢”“竞强斗巧”,这种竞巧不仅体现在诗体、题材上,还体现在语言上。皮日休诗歌僻涩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其诗歌奇峭的体现,胡应麟在《诗薮》中谈七律在唐代的发展和变化时说:“李商隐、杜牧之填塞故事,皮日休、陆龟蒙驰鹜新奇,又一变也。”明代许学夷在《诗源辨体》里对皮陆七律的评价是:“怪恶奇丑。”“驰鹜新奇”“怪恶奇丑”,这些都是说皮日休《松陵集》里的七律诗歌语言风格上的奇峭特点,不仅七律,这对皮日休《松陵集》里的其它体裁的诗歌也同样适用。例如皮日休的古体诗,特别是长篇五古,都是长篇巨制,动辄“一百韵”“五百言”等,这类诗歌因其用古文句法写作本身就充满新意,代表诗歌有《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等。
清代宋育仁在《三唐诗品》中说“江东、皮、陆,以疏朗掞制”,这里点出了皮日休唱和诗语言上的另一个风格即清雅。皮日休在吴中的生活是清幽、闲放的,他写的虽然都是别人未曾涉猎的生活琐碎情事,还带有逞强斗巧的成分在,但却从中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高雅闲趣的情怀,茶诗谈趣,字里行间充斥着“闲”“隐”“雅”“趣”“醉”“情”等各种情调,体现在具体创作中就是皮日休常以一些高雅的意象入诗,诸如“诗”“酒”“茶”“渔”“樵”“松”“桂”“鹤”“竹”“屏”等。
皮日休《松陵集》诗歌清雅奇峭特点还体现在对虚字的使用。皮日休唱和诗中使用虚字的情况很多,诸如“何”“焉”“哉”“于”“而”等。这些虚字之所以在古体诗中频繁出现,是因为这些虚字本身就是皮日休利用古文句法写诗的一个体现。而古文句法写诗是其诗歌形成奇峭风格的关键所在。
皮日休诗歌在语言上还善于使用叠音字,这尤其体现在《松陵集》里的唱和诗。这些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节奏和谐,增强了韵律,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清代蒋超伯在《通斋诗话》卷上里云:“陆甫里之风致,似较袭美为优。……凡此诸联,澹冶之间,仍寓冲融之态,不似袭美一味幽奇也。”“幽奇”是对皮日休唱和诗奇峭风格上的一个概述,皮日休诗歌前后期风格稍有差异,前期诗歌朴涩无采,后期唱和诗语言上清雅奇峭。
影响
皮日休推崇的前贤较多,杜甫韩愈就是其中代表。杜甫、韩愈等人倡导“以文为诗”,而宋人也多提倡“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这其间的连接者便是皮日休。由唐诗向宋诗发展转变的过程中,皮日休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宋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评价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日休)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
南宋诗人魏庆之:皮日休百炼为字,千炼成句。(《诗人玉屑》卷八《锻炼》)
南宋诗论家严羽: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沧浪诗话》)
元代诗人辛文房: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俱······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唐才子传》)
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陆龟蒙、皮日休知用实,而不知运实之妙,所以短也。(《诗镜总论》)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七律······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变也。(《诗薮》)
明代诗论家许学夷:①皮、陆律诗实流于恶,而或以为巧,此千古大谬。②予尝以唐律比闺媛:初唐可谓端庄,盛唐足称温惠······皮、陆乃怪恶其丑,见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士反以为姣好而慕悦之,此人情之大变,不可以常理推也。(《诗源辩体》)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皮袭美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唐音癸签》卷八)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皮,陆松陵唱和诗奕奕自别,巧心佳句,诚不可掩,如天台、雁岩自不欲与岱、华竞品目。(《唐诗评选》)
清代词人贺裳:①渊明《五柳先生赞》日:“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读《松陵集》仿佛犹存其致。诗不为佳,笔墨之外,自觉高韵可钦,其神明襟度胜耳。吾尤喜其诗序,或数十百言,或数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陆并称,吾之景皮,更甚于陆……读其《五贶》诸篇,令人忽忽与之神游。②(日休)集中诗亦多近宋调,吴体尤为可憎。四声、叠韵、离合、回文,俱无意味。(《载酒园诗话又编》)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至皮、陆《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十驾斋养新录》)
清高宗乾隆帝读皮日休集,赞赏他是“炼意清新选字奇”。
清代学者余成教:袭美好以“僧”“鹤”为对仗,如《题鲁望屋壁》十首,言鹤者五,及“因分鹤料家赞减,为置僧餐口数添”、“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之类,皆未免词意重复,数见不鲜。与郑都官诗多用“僧”字凡四十余处,韦庄诗好用“马”字,同是一癣。(《石园诗话》)
清代学者胡寿芝:袭美律诗无晚唐薾气……《正乐府》十章,虽不及乐天《新乐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让讽谕。时无忌讳,乃得此稗世之作。杂体拟作,亦不减韩、孟。(《东目馆诗见》)
清末民国学者宋育仁:其源出于王绩、王建二家,而祖述汉魏乐府谣谚。寄情疏逸,怀词讽诽,毁华去饰,自有林下风;而显露无余,排比见迹,是鲁望一流,神情又减。(《三唐诗品》)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扬忠:①在咸通至天祜时期众多的作家中,才气横溢的皮日休自拔于流俗,矫首高歌,以其忧国忧民的杰出诗文,成为当时的冠冕。②皮日休是我国中世纪文人中少有的思想非常激进的分子。他万分愤恨唐末糜烂的朝政和黑暗的社会,对腐朽势力的总头子昏君暴君尤其咬牙切齿。③皮日休有一套鲜明而系统的文学主张。这些主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强调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和批判精神。(《刘扬忠学术论文集》)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学堂:皮日休极力宣扬“忠孝”观念,而史料却记载他参加了黄巢起义。这颇具讽刺意味的结局,代表了唐末文儒的立身困局,也说明儒家学者在易代之际如果知进而不知退,势必陷入知行背离的尴尬境地。皮日休的古文中既有理性化的明道诉求,又有高度感性化的愤激情绪,二者糅和而不免冲突,形成了《皮子文薮》的独特面貌。(《唐末文儒的身心困局与情理冲突 ——皮日休思想与古文平议》)
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游国恩等:在散文方面,皮日休最推崇韩愈,继承并发扬了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精神,他的许多小品文,具有比他的诗更为强烈的战斗性。(《中国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陈玉刚:皮日休的小品文时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之作,具有人民性和战斗性。皮日休总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露统治集团的种种罪行,暴露他们的虚伪凶残面貌。(《中国文学通史》)
吴庚舜董乃斌刘蜕孙樵之后,继起的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古体散文,固然既关心现实,又质朴通俗,在艺术继承上比刘、孙等人少一些片面性,因而成就与影响较大一些,但一则他们人少势孤,二则文多小品,谈不上博大精深与全面发展,难于广泛影响社会和扭转文风。(《唐代文学史》)
轶事典故
智对中药诗
一日,皮日休与好友陆龟蒙漫步在村头小溪边,皮日休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他对陆龟蒙说:“这首诗中含有三味药名,请你猜一猜。”
陆龟蒙听后微微一笑,顺口也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续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吟完,对皮日休说:“我这首诗里也含三味药名,请你也猜猜看”。结果最后两人都猜着了。
上两首诗中的药名嵌于诗的句末、句首,上句末字和下句首字合读即得:竹叶通草远志紫葛黄连地骨
智驳主考官
一年,皮日休前去应试。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出色,但是他的长相实在有点不敢恭维,因为他有一只眼睛非常不雅观。担任主考的官员叫郑愚,此人有个毛病,总喜欢以貌取人。
郑愚把考生们的试卷一一批阅后,发现皮日休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十分欣赏,他认定皮日休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不可能漏过的。于是,郑愚便把皮日休召来面试,决定提拔这个满腹经纶的青年才俊。
然而,当皮日休来到郑愚面前时,郑愚之前的欣喜之情一下子被皮日休的眼睛冲跑,郑愚想也没想,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对皮日休说道:“年轻人,你的才华很好,我非常欣赏你的文章,本来想要录用你和提拔你,但是,为什么你的一只眼睛竟然长成了这个样子呢?”
听了郑愚的嘲讽,皮日休并没有感到任何的尴尬和难堪,他思忖片刻后,便机智地回答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主考官大人,我来参加考试,凭借的是自己的脑子和多年苦读积累的学问,而朝廷也是需要我的学问来治理国家。既然您对小人的考卷颇为欣赏,假若由于我的外貌而故意不以录取,那您的一世英名不就全毁了吗?别人会认为您选才不力,我想,主考官大人不会因为我的一只眼睛,而毁掉自己的两只眼睛吧。”
郑愚听了皮日休如此解释后,心中顿时对其产生了好感,态度也完全转变过来,于是当机立断,判定录用皮日休。
两次上书
咸通年中,皮日休两次上奏书。第一次,要求把《孟子》作为学习科目。大致是说:“我听说圣人的道理,没有超过经书的;次于经书的是史书,次于史书的是诸子文章。诸子文章不离开圣人之道的,是《孟子》。除此而外的各派学者,一定排斥经书史书,是圣人的灾害,文献上大多不记载。请求废除《庄子》《列子》之类的书,而以《孟子》为主。有能贯通它的义理的,经过明经考试进行科举选拔。”第二次,他请求让韩愈在太学里享受祭祀。大致是说:“我听说圣人的主张不过是要求有用。活着时用了,一时可以知道;死后用了,万代相传都可以知道。”又说:“孟子、荀卿,保护辅佐孔子学说,传到文中子王通。文中子的学说太阔大了,能继承他的精华的,大概只有韩愈吧!”
因诗遇害
皮日休考取进士后,所担任的却始终只是小官卑宦,由此而心生不满。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乾符二年(875年),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日休看自己难以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日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日休的文才受到黄巢的赏识,黄巢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日休按照黄巢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黄巢看了这首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便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觉得皮日休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使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了。
人际关系
儿子
皮光业(877年—943年),官至吴越丞相,谥“贞敬”。
孙子
皮璨,官元帅府判官。
主要作品
皮日休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唐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
人物争议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对于皮日休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三个主要关注点:
首先是皮日休的生卒年问题,学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皮日休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3年),闻一多持此观点,学界内通行的也是这种观点;第二种,生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33年—839年),缪钺持此观点;第三种,生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李菊田持此观点。关于卒年,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看法:①被害说,缪钺在《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一文中,认为皮日休因作诗讽刺黄巢,为黄巢所杀,卒于唐禧宗中和四年(884年)。②被诛说,萧涤非在《校点〈皮子文数〉说明一一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 》中,认为皮日休应死于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皮日休为唐军所诛。③投奔吴越说,缪钺在《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中改变原来皮日休为黄巢杀的说法,据《题同官县壁》一文认为皮日休投奔了吴越,中和三年(883年)仍然在世。然而,《题同官县壁》后被证明为伪作,此说不能成立。④流寓宿州说,张志康据《宿州志》认为,皮日休投奔吴越,后来离开,病死于安徽宿州。
其次,是皮日休与黄巢起义的关系。首先,对于皮日休是否参与了黄巢起义,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旧唐书》《资治通鉴》以及《北梦琐言》《唐语林》等正史和杂史笔记都有简要记载。近代学者缪钺、萧涤非等也认同此观点。第二种观点,否认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以宋代的尹洙陆游为代表。近现代学者对于尹、陆的说法,多持不赞成的态度。其次,是关于皮日休参与黄巢起义的态度问题而言的。缪钺、萧涤非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被动从军的。
第三,对于皮日休的出身,学界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认为他出身于普通地主家庭。缪钺、萧涤非、唐玲玲、郭预衡持此意见。第二种,认为出身于农民。萧涤非、孙次舟、中科院文研所《文学史》、游国恩《文学史》 、买鸿德均认同此观点。这一时期,对于皮日休出身的讨论,更多是因为特殊的历史阶段,对于阶级的重视,因而有不少牵强之论。
后世纪念
墓址
据清光绪《宿州志》卷四《舆地志·陵墓》载:“唐皮日休墓,在顺河集睢河北岸,石门尚存,题日‘皮日休之墓’。”今已不存。
祠堂
皮日休曾隐居鹿门山,而东汉名士庞德公、唐代诗人孟浩然也都曾隐居鹿门山,后人称他们三人为“鹿门三高”,明代建有“三高祠”,位于今湖北襄阳东津湾南面。祠内塑有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像,今已不存。
史料索引
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
宿州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7 19: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