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隶属于陕西省
咸阳市,位于咸阳市北部,东与西安市
临潼区、
阎良区和渭南市
富平县相连,南与西安市
高陵区接壤,西邻
泾阳县、
淳化县,北靠铜川市新区、
耀州区,区域面积576.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三原县辖1个街道、9个镇。2022年,三原县常住人口34.74万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中期(前6000~前5000年),此地北部的嵯峨、洪水、陵前、马额一隅有先民从事畜牧、渔猎、农耕活动。
周朝,为焦获一部分。
秦汉至西晋,与泾阳同为一域,隶属于北地郡。汉惠帝四年(前191年),以其地置池阳县。
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皇始二年(352年),设三原护军。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罢护军置三原县,隶属于北地郡。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诏析北地郡之三原县为建忠郡,隶属于北雍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隶属于隶雍州,后隶属于京兆。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池阳县;武德五年(622年),改华池县,分治三原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复为三原县。
五代的梁朝,三原县隶属于西安府。五代的唐、晋、汉、周时、三原县隶属于耀州。
宋、金、及元初,三原县仍隶属于耀州府。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县治迁徙至龙桥镇。
明初,三原县隶属于耀州。明弘治三年(1490年),隶属于西安府。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3日,先隶属于关中道,后隶属于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第十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设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专员公署,辖三原、泾阳、高陵、富平、耀县、铜川、淳化7县。
1950年5月,撤销三原分区,县隶属于咸阳地区。
1953年,县隶属于渭南地区。
1956年10月,改由省辖。
1958年12月,泾阳、三原、高陵、淳化四县合并,统称三原县。
1961年8月,撤销泾、三、高、淳大县建制,恢复三原县制,隶属于咸阳地区。
1984年,咸阳地区改市后,三原县隶属于咸阳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三原县辖1个街道、9个镇:
城关街道、
陂西镇、
独李镇、
大程镇、
西阳镇、
鲁桥镇、
陵前镇、
新兴镇、
嵯峨镇、
渠岸镇。三原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原县,位于
咸阳市北部,东与西安市
临潼区、
阎良区和渭南市
富平县相连,南与西安市
高陵区接壤,西邻
泾阳县、
淳化县,北靠铜川市新区、
耀州区,地处北纬34°33′~34°50′,东经108°46′~109°10′之间,东西长37千米,南北长30.8千米,区域面积57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原县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362~1409米之间,南北以四十里原坡为界,东西以清河相隔,自然分割成三个明显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态,即南部平原、北部台原和西北山原。整体地貌以平原、台原为主,占总面积的72%。
气候
三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的影响,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春季热带暖湿气团逐渐增强北进,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易成春旱。同时冷空气活动亦较频繁,故多有寒流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炎热多雨,常有雷暴和冰雹出现,夏旱也常有发生。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初秋多处于副高压带边缘,常有连阴雨。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49.9毫米,年平均温度约为13.3°C,年太阳辐射约为118.18千卡每平方厘米。热量条件南北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南部比北部高约2.1°C。累计年光照时数约为2271.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约为214天。
水文
三原县境内河流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浊峪河干三原、泾阳两县交界处汇入清峪河,境内无流域面积。赵氏河是三原、富平两县界河。清峪、浊峪、赵氏三河流经县境总长度为116.4千米,流域面积405.4平方千米。三条河流有一级支沟248条,多数支沟不具备常流性质。县境内年径流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变率较大,为13~38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三原县境内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地区分布不均,客水利用充分,清河、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流经县境,泾惠渠、清惠渠、水库、水泉、水井遍布三原县。境内地层中有较好的储水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比较充裕,可利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19371万立方米,人均617.8立方米,耕地亩均327.2立方米,分别高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34%和18%。但降雨、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0.22亿立方米,清峪、浊峪、冶峪、赵氏河多年平均天然入过境客水0.63亿立方米,自产及入过境径流大多以雨洪形式出现,较难利用。清峪、浊峪、赵氏三条河历史最大洪峰流量分别为2750立方米/秒、1188立方米/秒、810立方米/秒,河流含沙情况清峪河最小、赵氏河次之、浊峪河最大。在地表水利用方面,以工程引入客水为主,泾惠渠(含西郊水库)、玉皇阁水库、前咀子水库、桃曲坡水库西支渠多年平均可引人客水0.60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灌溉入渗及含水层侧向渗入等补给,300米深度内地下水年平均补给量1.10亿立方米,可开余量0.6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三原县境内除嵯峨山有少量奥陶系、二迭系、三迭系基岩出露外,其余大部地区均为第四系覆盖,矿产资源除
石灰岩和少量的花岗岩、红砂石外,至今尚未发现其它种类。县境内分布最广的第四系全新统黄土状砂质粘土、亚粘土,是烧制砖瓦的优质原料。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政治
人口
2022年,三原县总户数133146户,户籍总人口402477人,其中:城镇人口202158人,乡村人口200319人。总人口中男性204108人,女性198369人,人口性别比为102.9。全年出生2011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95.9(以女孩为100),人口出生率为4.77‰;死亡2769,死亡率6.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4.74万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三原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8.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2.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7.54亿元,同比增速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1.97亿元,同比增速0.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9.36亿元,同比增速4%。三次产业占比为:15.1:49:35.9。
2022年,三原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47亿元, 同比增速12.2%。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61.87亿元,同比增速-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速3.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速-7.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速23.5%。
2022年,三原县在库项目659个,本年新增项目525个,年末竣工项目521个,项目竣工投产率62.67%。签约产业项目33个,实际到位资金102.83亿元。
2022年,三原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3亿元,同比增速3.3%。全县公共财政支出完成33.37亿元,同比增速13.1%;其中投入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27.8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56%。
2022年,三原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36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37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同比增长6.6%。
第一产业
2022年,三原县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71.69亿元。农林牧渔增业加值完成41.04亿元,同比增速4.8%。
2022年,三原县粮食播种面积57.27万亩,总产20.66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3.30万亩,总产11.07万吨;秋粮播种面积23.97万亩,总产9.59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3.54万亩,总产9.48万吨。
2022年,三原县蔬菜播种面积36.43万亩,总产128.83万吨。油菜1.12万亩,总产1661吨。果园总面积15.30万亩,总产18.36万吨,苹果10.87万亩,桃2.38万亩。
2022年末,三原县牛存栏9381头,其中奶牛存栏4242头;猪存栏3.07万头,羊存栏3.23万只,家禽存栏140.51万只。肉类总产量5842.7吨,其中:猪肉2904.8吨,羊肉498.4吨,牛肉669.4吨,禽肉1770.1吨,禽蛋产量1.13万吨,牛奶产量1.65万吨,羊奶产量2.60万吨。
第二产业
2022年,三原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39.97亿元,同比增速-6.7%;按属性分,重工业完成303.03亿元,轻工业完成236.94亿元。其中主要行业生产情况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70.06亿元,占比为12.97%;食品制造业完成产值31.83亿元,占比为5.89%;酒、饮料制造业完成产值19.26亿元,占比为3.57%;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41.41亿元,占比为7.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60.22亿元,占比为11.1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31.77亿元,占比为5.88%;纸质和纸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28.61亿元,占比为5.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完成产值29.36亿元,占比为5.44%;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67.68亿元,占比为12.5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比达到87.63%。
2022年,三原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17.19亿元,同比增速0.9%,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完成114.86亿元,增速0.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全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
2022年末,三原县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6亿元,同比增速-11.7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78亿元,同比增速0.8%。
第三产业
2022年,三原县资质以内房地产企业19个,全年开发项目15个,完成投资额23.17亿元,同比增速-36.74%,商品房销售面积35.72万平方米,同比增速-35.82%。
2022年,三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3.83亿元,同比增速14.0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18亿元,同比增速26.6%。其中:城镇完成限额以上零售额57.54亿元,乡村完成限额以上零售额9.64亿元。分行业看,批发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98亿元,同比增速139.16%;零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83亿元,同比增速0.88%;住宿业零售额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速7.95%;餐饮业零售额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速5.11%。
2022年,三原县共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
2022年,三原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472.67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15344户,国际互联网用户60750户。 2022年,全年移动业务总量完成13000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22.3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6.68万户。 全年联通业务总量完成4982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9.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7万户。
2022年末,三原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1.29亿元,较年初增加存款25.07亿元,同比增速10.18%;各类贷款余额125.95亿元,较年初增加20.72亿元,同比增长19.69%;存贷比达到46.43%,比上年同期增加2.36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三原县境内咸铜铁路横贯东西,延西高速(G65W)、包茂高速(G65)公路纵穿南北,210国道和108国道关中环线纵横交错。
2021年末,三原县公路总里程数达到1650千米(不含省级干线),其中:县道达到151.6千米,乡道达到164.1千米,通村路达到1160.5千米;拥有国道103.5千米,省道70.8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三原县共有各类学校181所,其中幼儿园91所,小学69所,初中17所,高中3所(含职校),特殊学校1所。年末共有各类专任教师3844人(含幼儿园),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62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40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2518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16234人,其中:初中10900人,高中5334人。
科学技术
2022年,三原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8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5项,县级项目22个。专利授权189件,发明专利拥有量160件,专利总量566件。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066户。
文化事业
2022年,三原县组织各类文艺活动420场次,举办培训活动100余场次,举办展览32次。
医疗卫生
2022年,三原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5个,其中: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村级标准卫生室达到442个,诊所74个;全县共有床位数2018个,卫生技术人员数4244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22.16人;全年总诊疗人次数达到129.33万人次。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
2022年,三原县城镇新增就业3197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804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3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60个。
社会保险
2022年末,三原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66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305616人,参保率达到98.9%以上。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0.09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89万人,参保人数中在职5.02万人,退休2.8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1万人,工伤参保人数+4.78万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传统的说法是,因县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历史上,在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皇始二年(352年),景明帝苻健设立三原护军;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拓跋焘撤三原护军,设三原县。
文物
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东大街,总建筑面积13390平方米,包括各种楼、殿、廊、亭等40多座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群之一。2001年6月25日,三原城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俗民情
民间社火
在三原县,春节期间,民间有耍社火的传统习俗。社火内容以狮舞、走马、旱船、龙灯、大头和尚、高跷较为普遍,个别地区有独特的形式。民间社火由农民自由结社,大多以村为单位,也有数村合作者,领头的叫会首,春节前由会首组织排练节目,筹措经费。演出前给邻村或商号、富户下红帖,演出后收帖者需付赏钱或食品。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间社火由乡、村组织,费用由集体开支。
剪纸
在三原县,窗花剪纸艺术,最早流行于北部原区,适于窑洞装饰,其历史不下千年。过年或结婚,剪纸贴窗,必不可少。其种类多为各种双喜、花卉、翎毛图案,精巧者有“喜鹊闹梅”、“凤凰戏牡丹”等。从事剪纸工艺者多系农村妇女。建国后剪纸被列入美术绘画序列。
刺绣
在三原县,刺绣是农村妇女的一种手工艺,北原一带较为流行,与剪纸流行历史相近。一般用于儿童和妇女的鞋头,小儿背搭、枕头、门帘、信插等。所绣多为花、鸟、鱼、虫。明、清及民国时期,龙桥铺面有几家丝绣、专门刺绣裙裾、戏装。建国后70年代发展为缝纫机刺绣,种类又有门帘、床围、被罩等。
地方特产
三原疙瘩面,是三原县的传统小吃,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特点是筋韧细匀、形如疙瘩、油而不腻、清爽鲜美、酸而不烈、辣香可口。下面条时,煮一滚,捞入凉水盆中。然后用筷子将水面在盆内卷成圆团形,即成疙瘩面。再放入竹笊篱内,浸入热面汤锅内烫热,放入碗中。另用小碗盛半碗臊子,再盛一碗臊子汤,连同辣椒油、糖蒜小碟同时上桌,由食者自行调制食用。
三原泡油糕
三原泡油糕,三原县的传统小吃,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特点是外形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膨松圆鼓,玲珑剔透,色泽白中带黄,脂凝晶亮,有如轻纱蝉翼,其味芬芳醇香,见风则消,入口即化,启齿则散,松酥绵润。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是三原县的传统小吃,源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与芝麻仁两种,系用新鲜优质糯米,上等黄豆、白糖、植物油等为原料,佐以熟芝麻,成品呈圆柱体,个大体松,皮色金黄,肉质洁白,呈丝网状,香甜酥脆,绵软易化。
风景名胜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是古代园林,面积32000平方米,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因最初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而得名,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李靖后人黄州知府李彦瑁出资对此园进行重修。历经沧桑,园归刘氏。清末时又烧毁过半,和尚明经质慧复修。园主人定名“半耕园”,意在敦促子孙修竹务花,“半耕半读”。并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陕西督学吴大篆书“半耕园”三字,刻石嵌于园门。
著名人物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唐代著名军事家。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朝任过刺史,父亲李诠在隋朝担任过郡守,其母韩氏通书画。李靖自幼受母亲薰陶,喜习经史,工书法,尤其喜欢学习兵法战策。
王恕(1416~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明代大臣、学者,陕西三原县人。王恕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中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评事,进左寺副。至弘治六年(1493)退休,为官46年,刚正清廉,始终一致,家居时专心著述,编集《历代名臣谏议录》124卷,耄而好学。深得全国百姓敬仰。于正德三年(1508年)四月去世,终年93岁。他平日饭量很大,临终时略有减少,闭户独坐而死。他的著作有《玩易意见》《石渠意见》《王端毅(谥号)文集》等。
于右任(1879.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刘自椟(1914~2001年),号迟斋,男,汉族。生于圣哲辈出、文风极盛的于右任故里三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协主席,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他“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书法四体具佳,尤以篆书为最。沈鹏、谷溪先生所撰《刘自椟书法选·序》中评:“刘自椟以刚与柔与渴三种因素互相渗透奠定了他成为当代颇有成就的篆书家的地位。”出版《刘自椟书法选》、《刘自椟书法艺术颉英》等。
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历史上确有其人。周莹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但她一直信守承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历经坎坷终于建立起了陕西吴氏“商业帝国”,而她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周莹终生未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她广济百姓的义举和远见卓识的经商理念至今还被当地人们广为流传。
温纯,字希文,三原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等职。《明史》载:“(温)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允称名臣”。他一生为创建地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虽三朝为官而家无积,是三原古龙桥的倡建者。
荣誉称号
2001年4月15日,三原县入选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