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
菊科漏芦属植物
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是菊科、漏芦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径0.5-1厘米,叶柄长6-20厘米。侧裂片5-12对,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序梗粗壮,裸露或有少数钻形小叶。总苞半球形,大直径3.5-6厘米。总苞片约9层,覆瓦状排列。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3.1厘米。瘦果3-4棱,楔状,长4毫米,宽2.5毫米。冠毛褐色,多层,不等长,向内层渐长,长达1.8厘米;冠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4-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径0.5-1厘米,被褐色残存的叶柄。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倒披针形,长10-24厘米,宽4-9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长叶柄,叶柄长6-20厘米。侧裂片5-12对,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锯齿稍大而使叶呈现二回羽状分裂状态,或边缘少锯齿或无锯齿,中部侧裂片稍大,向上或向下的侧裂片渐小,最下部的侧裂片小耳状,顶裂片长椭圆形或几匙形,边缘有锯齿。中上部茎叶渐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无柄或有短柄。全部叶质地柔软,两面灰白色,被稠密的或稀疏的蛛丝毛及多细胞糙毛和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棉毛。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序梗粗壮,裸露或有少数钻形小叶。总苞半球形,大直径3.5-6厘米。总苞片约9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长三角形,长4毫米,宽2毫米;中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物椭圆形至披针形;内层及最内层不包括顶端附属物披针形,长约2.5厘米,宽约5毫米。全部苞片顶端有膜质附属物,附属物宽卵形或几圆形,长达1厘米,宽达1.5厘米,浅褐色。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3.1厘米,细管部长1.5厘米,花冠裂片长8毫米。瘦果3-4棱,楔状,长4毫米,宽2.5毫米,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细尖齿,侧生着生面。冠毛褐色,多层,不等长,向内层渐长,长达1.8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糙毛状。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山西、河南、四川、山东等地。生长于海拔390-2700米的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喜温暖低湿气候, 怕热雨, 忌涝。
生长习性
漏芦花果期为4-9月。对野生漏芦的繁殖习性的观察发现,漏芦的花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果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在地温12℃左右开始返青出苗,适宜生长的温度18-22℃。种子无休眠现象,成熟的种子采收后即可播种,7-10天出苗,出苗率95%以上;贮藏到第二年春天播种,出苗率为65%左右。
当年移栽的漏芦在5月下旬左右花序上的小花逐渐开放。开花后的漏芦引来了大批的访花者,在晴朗的日子里,早晨太阳升起时便有来访昆虫,来访的昆虫主要是蝶类、蜂类、甲虫类和蜘蛛等,它们使漏芦完成了传粉受精的过程。
育植技术
野外采挖
漏芦的种子小而有冠毛,种子采集困难,为获得第一批漏芦,采取了移栽的方法。“五·一”节前后,当野生苗返青长出4-5片基生叶的时候,开始采挖移栽。由于漏芦根较长,采挖时应注意尽量保持根的完整,每株采挖出的野生漏芦苗,都带有足量的原土,运回实验田后,马上进行栽种。挖10厘米×10厘米的穴,每穴1株,株距20厘米,行距15厘米,两行间相对交错栽植。浇足水,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移栽时挖回的原生土带有部分漏芦的伴生植物,为保证漏芦对新环境的适应,采取了只拔除高于漏芦的大草,其余的保留,给移栽的漏芦一个缓慢适应的过渡期。这种方式使当年移栽的漏芦长势良好,没有发现病虫害。
种子采集
根据野生漏芦的生活习性,确立以种子繁殖为主。这就需要首先解决种子的来源问题。种子成熟后,易被其冠毛将其随风带走,给种子的采集带来困难。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了收集袋套在花上,这样就保证了种子的来源。6月中旬小花已大部分干枯,此时应及时将头状花序连带3厘米左右的花柄一起采集下来,均匀平铺晾晒10天后,将种子抖出,先用筛子筛出较大的杂质,再去除干瘪不成熟的种子,得成熟饱满的净种备用。
直播育苗
7月初开始进行大棚育苗,苗床土为实验田的黑质沙壤土,设立4米×1米×20厘米的苗床,种子采收后可进行直播育苗。先将苗床浇透水,再将种子均匀地撒播于苗床,播种密度为每4平方厘米播1粒种子为宜,覆土1-1.5厘米,苗床的地温温度控制在20℃左右。播种后7天可以发现种子萌发,10天左右出苗,15天苗可以出齐。随时拔去杂草,适当浇水,促进幼苗生长。在苗床上生长到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苗,既把小苗移入到直径5厘米的育苗钵中,钵中的营养土按农家肥和黑壤土以1:10的比例配匀,筛细。然后按畦的形式摆放,遮阳网覆盖,每天的早7点和下午17点各浇一次水。缓苗后,晴好天气时,每隔两天要在第二天的上午7-11点掀开遮荫网使幼苗得到更多的光照以助生长。幼苗长到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移栽。
漏芦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土壤均适合生长,以沙质壤土为佳,低洼易涝、粘质土不宜种植,应选取向阳坡地或者沙质壤土地。移栽前,先将选好的地进行深翻,使土壤松软透气。然后按20厘米垄高、35厘米垄宽起垄。然后在垄上按20厘米的株距进行移栽,移栽时由于带有育苗土,根系的损伤很小,按常规移栽时的操作,浇透水渗入后盖浮土。一天后,采取喷灌或垄灌的方法再浇透水,使水的湿度始终保持在握不滴水,散也成团的程度(湿度约50-60%左右)。
田间管理
移栽定苗之后,除正常的除草、松土外,还应视干旱程度适时浇水灌溉。当年种植的漏芦不开花,第2年清明节过后开始返青出苗,此时要在苗床上撒一些过筛的农家肥,以促进早期生长。在开花前,再适量施加一些磷酸二氢钾,以提高开花结实率;或者采用叶面喷肥方法,浓度0.25%,10天一次,喷2次即可。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防止因连雨天造成发芽、发霉或腐烂。
第3年是关键的一年,除重复上一年的管理工作外,选择粗壮植株留种,其余一律打去花顶,以促进根系的生长。为提高漏芦产量和药材质量,可在8月上旬再追施磷、钾肥1次。
采收加工
播后第3年月10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时即可采收,收获前3-5天浇1次水,使土壤松软,挖起全根,要注意尽量减少根的折断,去掉泥土和残留茎叶,洗净,在无污染的晾晒场设置晾晒架进行晾晒,晴朗天气2-3天即可晾干,选择外皮色泽深棕色或黑棕色者包装备用。
病虫防治
病害
危害症状:漏芦病害有根腐病,主要是由高温多雨积水造成的。在7月中旬大雨时期如果水浸地3天以上,就会引发根腐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根茎部腐烂,植株倒伏,大片死亡。
防治方法:雨期及时开沟排水,严密观察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挖出烧毁,并用1%硫酸亚铁进行消毒或用800倍代森锌液浇灌防治。
虫害
危害症状:漏芦虫害有蝶类幼虫咬食花蕾、叶子等为害,夏、秋季发生。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杀,逐一翻开叶子即可捕杀大量幼虫。二是采集野生苦参,洗净全株捣碎,每5千克碎料用100千克水浸泡12小时后,喷壶喷杀,连续两次后就可以完全控制虫害的蔓延。也可使用生物农药苦参制剂或狼毒制剂。
根部虫害主要是蛴螬蝼蛄中咬食根部,用40%氧化乐果1000-1200倍液浇灌,或投放毒饵。
主要价值
根及根状茎入药,性寒、味苦咸。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聪目明,不老延年”,将其列为上品。陶弘景指出“此药久服甚益人”。漏芦在蒙藏药中具有较悠久的应用历史。研究发现,漏芦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蜕皮甾酮类、黄酮类、三萜皂甙、挥发油和有机酸等。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已取得了较好疗效。药理实验表明漏芦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质过氧化、免疫促进、改善脑功能、抗衰老等作用。
参考资料
漏芦.中国自然标本馆.
漏芦.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4:5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