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黔吊石苣苔(Lysionotus aeschynanthoides W. T. Wang)是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的攀援木本植物。桂黔吊石苣苔茎无毛;叶两侧不相等,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全缘或浅波状;聚伞花序,花冠黄色,花盘环状,边缘有浅齿,子房线形,柱头扁头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的攀援木本植物。茎高达1米,无毛,分枝。叶3枚
轮生,同一轮中不等大,无毛;叶片坚纸质,两侧不相等,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5-13.5厘米,宽2.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斜宽楔形,或一侧楔形另一侧圆形,边缘全缘或浅波状(齿退化为腺体),侧脉每侧4-7条,不明显或稍明显;叶柄长0.2-2厘米;
聚伞花序腋生,1-2回分枝,有3-8花,无毛;花序梗长1-2厘米;苞片对生,椭圆形,长约5毫米,宽3毫米;花梗长2.5-4.5毫米。花萼长8-9毫米,无毛,5裂达基部;裂片披针状线形,宽1.1-2毫米,顶端微钝,有3条脉;
花冠黄色,长1.7-2.1厘米,外面无毛,内面下部被短腺毛;筒漏斗状筒形,长10-12.5毫米,口部直径6.5-9毫米,上唇长4毫米,2浅裂,下唇长7-8毫米,3裂近中部,裂片宽卵形。雄蕊无毛,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4-5毫米处,线形,长约7毫米,在中部之下或近中部处膝状弯曲,
花药圆卵形,宽2毫米;退化雄蕊2,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4毫米处,近丝形,长2.2-3毫米,被短腺毛。
花盘环状,高1.1毫米,边缘有浅齿。
雌蕊长9-14毫米,无毛,子房线形,长7毫米,宽1-1.6毫米,柱头扁头形,直径1.5毫米;蒴果线形,长5.4-10厘米,宽2毫米,无毛。种子纺锤形或狭线形,长0.7毫米,每端各有1根长0.7-1.2毫米的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桂黔吊石苣苔可通过采集种子和活体移植两种方法来进行引种栽培。在野外将植株小心挖出,用
苔藓包扎地下部分,浇水保湿,尽快运回种植。野生桂黔吊石苣苔生长在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基质上,在腐叶土以及园土与树木皮混合基质上栽培的植株生长最好,在普通园土中栽培长势一般,普通园土掺入一定的树皮或者
腐殖质作为栽培基质。待植株生长旺盛时用扦插法进行繁殖。在春季剪取地上当年生幼茎,每段带两个以上的节,修掉下部叶片,留上端两片叶,将其中的一个节插入湿沙或沙壤土,浇水保湿,置半荫环境下培养,约60天生根,
扦插成活后待苗长至10厘米高时移栽上盆。部分桂黔吊石苣苔属植物具有横走地下的肉质茎,在地下茎冒出地面的部位经常会长出芽点并发育成新的枝条或植株,这部分植物可在每年的3-5月或10-11月,将植株小心挖出,把地下茎切成多段,每段至少带一个节,将切下的茎段平放于经过消毒的湿沙或湿润的沙壤土上,盖一层苔藓,压实,浇透水1次,放半荫环境下培养,以后每2-3天浇水1次,春插40天左右长出幼芽。
桂黔吊石苣苔半阳性植物,在全荫的条件生长比较旺盛,叶片较大,呈宽卵形,但是开花迟而且花色较淡,在半荫的环境下叶片肉质化程度较高,叶片较窄,呈长椭圆形,植株相对矮小,开花较多,而且颜色鲜艳。因此用于盆栽观赏时,应在每天有4-5个小时阳光照射的地方培养,观赏效果最好。
桂黔吊石苣苔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比较耐旱,在盆栽时要保持基质湿润,但浇水不可过多,宁可干燥也不可过湿。在春夏季,中国南方雨水较多,要注意排涝,如果连续天晴2天以上,则每天傍晚浇水1次,秋冬季节,植株生长缓慢,每3天浇水1次,具体以保持土壤微湿为宜。
桂黔吊石苣苔对肥料要求不高,栽培第1年基本不用
施肥,以后在每年的5月施复合肥2-3次以促进花芽的分化,花谢后再施
复合肥1次以保持少落叶,维持株形美观,施肥浓度不可过高。
桂黔吊石苣苔花形别致、白色至淡紫,开花时美丽而雅致。轮生的叶四季常青,成型后,株形紧凑清爽,是观叶、观形的佳品。由于生长在林荫下、偏阴的石缝和腐殖质丰富的灌木丛中,使得它们较耐阴湿,因此是室内盆栽观赏、美化居室环境理想的植物。能给室内增添自然野趣,改变室内盆花植物种类单调、品类缺乏的不足;在室外,点缀于公园、校园等各种庭园的石山上、崖缝中,或成簇种植于水景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