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
蓼科何首乌属植物
何首乌(Pleuropterus multiflorus (Thunb.) Nakai),又名夜交藤、紫乌藤、多花蓼、九真藤等,是蓼科何首乌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根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叶卵形或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被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植物学史
名称由来
“何首乌”最早见于唐·李翱《何首乌录》。文中主人公田儿天生阉弱,机缘巧合下服用何首乌根后,“十年生数男”,后便改名“能嗣”。田儿“百六十岁卒”,其孙名首乌,服用何首乌根后“年百三十岁,生男女二十一人”,后人称此药为“何首乌”。
本草考证
此外,清代《本草汇笺》中何首乌的配图被称为古代最精确的何首乌图。
形态特征
何首乌为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毫米。
花与果实
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8,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分布范围
何首乌原产于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后又引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外高加索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等地区。
生长环境
何首乌野生于灌木丛、丘陵、坡地、林缘或路边土坎上,常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中。
生长习性
何首乌喜欢温暖、湿润气候,耐阴,忌干旱,怕涝;种子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0-2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若雨水过多、田地积水,则其生长不良,甚至导致烂根死亡。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式
何首乌人工繁殖的方法主要为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块根繁殖、组织培养等方式,但在生产上主要扦插繁殖法,该法生根快,成活率高,种植年限短,形成块根多,产量高。
播种繁殖
将收获的何首乌种子除去杂质,装入布袋或纸箱,并放在干燥处存放;在明年的2-3月份,当气温回升之后播种;在整好的育苗地畦上,按照一定的行间距开浅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播种后,需立即覆盖上一定厚度的土层,待出苗后,及时撒除盖草,淋水,保持畦土湿润。
扦插繁殖
早春老茎扦插育苗,一般于3月上中旬,在其茎发芽前进行,选择扦插繁殖何首乌时间因气候不同而异。通常选取生长旺盛、无病害的1年生粗壮老熟藤蔓,最好是10-11月割去的从根头上长出的粗壮老藤蔓;夏季嫩枝扦插育苗宜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选较粗的嫩枝茎作为插条。将插穗剪成一定长度,下端蘸黄泥浆,置阴凉处待插。扦插后需经常保持畦土湿润,遇干旱要淋水,以利插穗生根发芽。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止因苗床积水而导致插穗腐烂。
块根繁殖
何首乌块根繁殖用量多,成本高,但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通常在4月左右挑选带芽眼的小块根,按一定的株行距栽于稀松肥沃地块中,每穴栽1个小块根,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层,适度浇水保湿,雨季及时排水以防块根腐烂。
组织培养
何首乌的叶片、茎尖、茎段、块根、叶柄及种子等都可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但通常用茎尖、茎段等分裂旺盛的部位来作为外植体,先进行消毒,再用无菌水清洗处理,在基本的MS培养基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配比加入不同激素以促进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继代、诱导生根等。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何首乌的育苗地通常选择山丘平缓地处、灌溉方便、土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冬季深翻,经一冬风化后,第二年春季进行多次犁耙,拾去草根、树枝和石块,整平耙细,每亩施腐熟的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均匀撒在畦上,然后浅翻入土。
而种植地通常选择半阴半阳的山坡林缘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第二年春季翻犁1-2次,使土层疏松,每亩施一定质量的厩肥、草木灰混合肥作为基肥;施后将肥浅翻入土中,使肥料与表土混合,耙细整平,做畦种植,也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
养护管理
何首乌定植后,要加强水肥管理,需经常淋水,前10天每天早、晚各淋1次,待成活后,视天气情况适当淋水,苗高1米以后一般不淋水。雨后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防生根不良,甚至烂根引起植株死亡。
何首乌藤蔓多而长,当藤蔓长至一定长度时需要在畦上插竹条或小木条,交叉插成篱笆状或三角架状,将藤蔓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向上生长,松脱的地方用绳子缚住,每株留1藤。此外,还需对何首乌修剪摘花,如果肥水过多生长过于茂盛,可适当打顶,减少养分消耗,一般每年修剪5-6次,高产田7次;不作留种用的植株于5-6月间摘除花蕾,以免养分散失,促进块根生长。
病虫防治
病害
叶斑病,轮纹病、锈病和根腐病等是发生在何首乌上的主要病害。叶斑病和轮纹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病初可喷施一定浓度的多菌灵来防治病害的发生;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需注意少淋水,及时拔除病株,在病穴撒上石灰盖上跺实,也可喷施一定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病害;锈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需及时修剪并清除病叶、病株及地上残叶,也可喷施一定浓度的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来防治。
虫害
蚜虫的成虫和若虫、金龟子等是发生在何首乌上的主要虫害。蚜虫的成虫和若虫、金龟子主要危害植株的嫩茎和嫩叶,可喷施一定浓度的乐果乳油来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何首乌定植或扦插2-3年可收获,通常在每年秋冬季叶片脱落后或春末萌芽前采挖。采挖时需先把支架拔除,割除藤蔓收夜交藤后,再把块根挖起;何首乌根较深,每穴占地面积较大,需小心深挖,防止损伤块根。将块根挖出后洗去泥沙,削去尖头和木质部分,按大小分级;晒干或用文火缓缓烘干,不宜用猛火,以免烘焦。将不同大小的块根切好,并按照大、中、小分成3类,分别摊放在烘炉内,用一定的温度来烘烤,每隔一定时间翻动1次,烘4-5次。待有7成干时取出,在室内堆放回润24小时,使内部水分向外渗透,再入炉内烘至充分干燥。
保护现状
2016年12月,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中将何首乌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首批保护中药材,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主要价值
园林观赏
何首乌枝蔓修长,生长繁茂,块根可赏,可于墙垣、叠石之旁栽植,也可作为绿化观赏植物栽培,不仅绿化观赏效果好,而且每年秋季白色圆锥花絮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
食用营养
何首乌在食疗方面可制成多种药膳及保健品,如药粥类有首乌益颜乌发粥、首乌蛋黄粥、益智补血抗皱粥;药酒类有益乌补酒、首乌三仙益寿酒、首乌黑豆益颜护发酒等;作为饮用的茶类有何首乌茶、首乌益颜美发茶、益血滋阴白肤茶、首乌固精悦色茶等以及何首乌鲤鱼汤等。
工业原料
何首乌中含卵磷脂等营养成分,具有调节神经和内分泌,营养发根,促进头发黑色素生成的作用,为一种优良的头发调理剂,常用于护发、养发、生发等化妆品中。何首乌的块根还含有丰富的淀粉(含量多达45%),可用于制作淀粉或酿酒;其块根煮熟后喂养母猪有催乳作用,其滤液可防治蚜虫、红蜘蛛和稻螟等害虫,可开发为天然杀虫剂。
医学药用
何首乌的块根和叶片可作为中药材入药,其块根苦、甘、涩,微温,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祛风、解毒的功效,主治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痔疮等病症;叶片微苦,平,有解毒散结,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疮疡、疥癣等病症。
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
块根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厘米,直径4-12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显微鉴别
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的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充满棕色物;韧皮部较宽,散有类圆形异型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导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粉末特征
棕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4-50微米,脐点人字形、星状或三叉状,大粒者隐约可见层纹;复粒由2-9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10-80(160)微米,偶见簇晶与较大的方形结晶合生;棕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胞腔内充满淡黄棕色、棕色或红棕色物质,并含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178微米。棕色块散在,形状、大小及颜色深浅不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08:0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